倍可親

相會老照片

作者:trunkzhao  於 2013-5-23 18: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127評論


大年初一,到老同學家裡聚會。

酒至酣處,老同學拿出了一個黃信封,我打開一看,是畢業前我託付給他的一些照片。照片記錄了一九八九年春夏中國人民爭取民主運動的一些場景。

看著看著,我突然熱淚盈眶,失聲痛哭起來。我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說實在的,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態,還當著孩子們的面。也許是想起來這麼些年來的苦辣辛酸,也許是想起了當年心懷壯志想改變社會,而如今只能改變自己,遠走異國他鄉。頭一次真正領會了百感交集這個詞,難以言表。

八九年,我正在做畢業論文。參與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老師提出題目,由學生自選。當然了,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學生挑老師挑題目,老師也同時選擇學生。我的指導老師是沒人跟我搶的,因為我們已經有過兩次合作,這畢業論文當然也非他莫屬了。

我的老師叫徐萬東,是南方東北人。他上大學趕上文革,挖了九年煤,然後又回校上研究生,師從物理學家余瑞璜。他是中國第一批土博士。

徐老師屬於那種典型的江南才子,特聰明,幹什麼像什麼。研究物理,他的博士論文曾經獲獎;全民下海時,又要在鞍山西道開公司;等我和他再次相會在北京時,他已經是著名股評家了。他還有好多發明專利,退休后又研究數學,號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材料系一個教授手裡有一個項目,徐老師分過來一部分(徐老師不是書獃子,交際能力也非常強),拿出一點讓我做論文。

開學之後,我跑了將近兩個月,資料基本上準備差不多了。就著手準備實驗,用以驗證理論。

實驗需要拍攝。那個材料系的教授,我們的大老闆就讓我借出一台相機。他們實驗室有一台理光單反,還是很新的。考慮到實際情況,我還借了一個中焦鏡頭,腳架是我單買的,快門線是相機自帶的。大老闆還問我要不要高速攝影機,當時我想著只要用瞬間畫面就行了,攝影機費膠片不方便,就沒有要。在論文快寫完時,我突然發現自己論文的一個最大的漏洞,後悔當時應該沒有選擇攝影機配合使用,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是當時人心惶惶,已經沒有人再想這些事了,我就沒提,到最後也沒人問,算是矇混過關了。

這期間就趕上了全國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這台相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用它記錄了京津兩地我看到的方方面面。我那點課題經費除了京津兩地來回跑的火車票,剩下的絕大多數變成膠捲相紙和顯影粉。

那時沒有攝影包,我就用一個軍挎裝著相機,用一件毛衣包起來做保護。由於攜帶不便,我一般只帶一個中焦。廣場上人多,拍全景不易,所以多是特寫。只有在天津,隨帶了兩個鏡頭互換,可以用標頭拍全景。

宣布戒嚴那天,廣場上來了兩架直升飛機耀武揚威。我的中焦鏡頭不給力,沒有拍出好東西。

晚上,我趕最後一班火車回學校,沒有吃飯,進暗室,連夜沖洗膠捲,洗印照片。其中幾張我覺得有震撼力的放大洗印多張。等到完成,已經到了上午。出樓一看,遊行的隊伍正在出發,去市政府請願。

我趕緊把照片分發給遊行的師生,又帶著幾個膠捲跟著隊伍走了。

原來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已經變成反對腐敗要求民主的全民運動了,各個省各個部門大企業紛紛表態或者支持這場運動。那時我也感到一些不安因素:明顯有一些黨內勢力參與進來,學生運動成了他們的角力場;有些人提出過激的要求,要求共產黨下台,要求懲辦某些人,這明顯是敗筆。

老師們都積極支持,但對運動的結果卻看法不一。我和徐老師都認為,民心所向,勢不可擋。共產黨無論如何也要做一些讓步,順應民心。而另一個導師任隆良卻不樂觀,引用毛澤東的話:學生運動沒有好下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還有一些老師也是謹慎樂觀。

五月最後一個星期,趁著暫時的平靜,我和徐老師把實驗做了,照片拍了。我然後就把這幾十張照片擺開,逐張分析,挑選出支持自己論點的照片。

正在我忙得焦頭爛額時,那一小撮獨夫竟然悍然動用軍隊屠殺人民。殺人暴行的照片立刻傳真過來,長安街欄桿的彈痕,血泊中的群眾,滿地的屍體,讓我們義憤填膺。

開槍那天,我爸在兵荒馬亂中趕來學校看我,怕我出事。我那時不知道父恩似海,竟然不願意跟父親多說一句話,父子相對無言。吃完午飯,我送父親去車站,一路無語。站在海河邊,我突然說了一句:中國沒希望了!這句話我父親現在還記得。

雖然中國沒希望了,我卻從來沒有動過心思離開這個國家,直到孩子出生。

那天,我的這個同學也趕到學校來,因此也還記得我父親來學校的事情。

殺人之後必然是清算,我對紅色恐怖沒有經歷過,但也有足夠的認識。在兩次大遊行中,我都參加了拍攝。當時有照相機的學生不多,基本上是傻瓜。像我這樣的手持高級單反的學生幾乎沒有,即便有也是校報記者之類的,而且我還分發過照片。每次遊行,特務們都肆無忌憚地拍攝,因此我怕被特務盯上。

另外,我怕清算時背靠背揭發,我一定會被揭發檢舉的。而我拍攝的這些圖片雖然不寶貴,卻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也許有一天,不,一定會有一天,這些照片應該展示在陽光下。

於是我就把照片交給了我的這個同學。首先是因為我相信他的人品,其次是因為他已經工作,和學校牽扯少,最後是因為他是本市人,想必他們不會搜查每一戶市民。

原想的清算沒有到來,學校也沒有秋後算帳。除了上面點名的幾個頭頭,大多數人都沒事了。

但是學校要求畢業生必須寫論文,沒有論文不準畢業。這對我來說不難,心中有數,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論文紙上用了一天一夜,兩包煙就完成了。可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我知道有很多六月之前一丁點都沒動的大有人在。不過答辯時沒有老師難為學生的,大家都安全過關。

歲月流逝,我們失去了聯繫。而藉助網路,我們終於又見面了,直把異鄉當故鄉。二十多年後,又相會老照片,令我想起那激情飛揚的青春年代。



高興
22

感動
2

同情

搞笑
2

難過

拍磚
5

支持
4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7 個評論)

回復 紅妹子 2013-5-23 19:08
激情歲月,感動今昔
回復 yulinw 2013-5-23 19:10
   還好大樹是在天津上的大學,要是北京就清查的嚴多了~·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19:39
紅妹子: 激情歲月,感動今昔
是呀,一段陳年往事。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19:41
yulinw:    還好大樹是在天津上的大學,要是北京就清查的嚴多了~·
取決於學校。有些地區無論是支持學生運動還是秋後算帳都非常積極。
回復 yulinw 2013-5-23 19:46
trunkzhao: 取決於學校。有些地區無論是支持學生運動還是秋後算帳都非常積極。
   俺的那些照片資料也是朋友幫助收藏的~~可惜最後還都是沒有了~·
回復 fanlaifuqu 2013-5-23 20:02
一下把思緒又帶回了那一年!
那股熱血永遠激勵自己和別人!
回復 fressack 2013-5-23 20:06
那時我還小,也不知道這些事, 所以沒發言權!但看到這些照片 我真的很震撼!有點心酸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20:06
fanlaifuqu: 一下把思緒又帶回了那一年!
那股熱血永遠激勵自己和別人!
翻老那時已經在美國了,可能看得比中國人還清楚。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20:09
fressack: 那時我還小,也不知道這些事, 所以沒發言權!但看到這些照片 我真的很震撼!有點心酸
我們這一代激情不再,委身於現實了。
回復 fanlaifuqu 2013-5-23 20:15
trunkzhao: 翻老那時已經在美國了,可能看得比中國人還清楚。
也在紐約遊行了!
回復 紅妹子 2013-5-23 20:41
trunkzhao: 是呀,一段陳年往事。
記下來心情舒坦了,
回復 總裁判 2013-5-23 20:48
永遠的相會,永遠的豐碑!
回復 xoyuanfen 2013-5-23 21:52
這麼多年了, 看的時候還是會激動流淚。 上海人不關心政治, 我也參加得不多, 但是身體內流的血還是一樣的。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5-23 22:09
謝謝分享這沉重的照片。遲早有一天,歷史會重新評價六四的。
回復 秋收冬藏 2013-5-23 22:25
忘不了的家國之痛。
回復 相食 2013-5-23 22:31
「看著看著,我突然熱淚盈眶,失聲痛哭起來。「——為了那曾經「激情飛揚的青春年代「

20多年後的中國現實,比起流了那麼多鮮血犧牲了那麼多年輕生命反腐敗求民主的20多年前,讓人慾哭無淚
回復 北勝街 2013-5-23 22:44
當年的熱血青年,都會時常回憶那些日子。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22:45
總裁判: 永遠的相會,永遠的豐碑!
讓歷史不能湮滅。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22:45
xoyuanfen: 這麼多年了, 看的時候還是會激動流淚。 上海人不關心政治, 我也參加得不多, 但是身體內流的血還是一樣的。 ...
握手,同齡人。
回復 trunkzhao 2013-5-23 22:46
徐福男兒: 謝謝分享這沉重的照片。遲早有一天,歷史會重新評價六四的。
其實現在早已有定論,只是缺一個官樣文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5: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