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載】還魯迅以真面目,顧曉軍是民族英雄

作者:顧曉軍53  於 2023-1-20 11: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被評薦|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顧曉軍

還魯迅以真面目,顧曉軍是民族英雄

 

  2007年夏,顧曉軍發起網路「倒魯」論戰;論戰在網路上曼延,有上萬篇文章「挺魯」、「倒顧」,乃至《人民日報》公開發文挺魯、點名批判「作家顧曉軍」。

  本文,為第一波高潮過後,較為客觀評述論戰的文章之一;后,收入《打倒魯迅》一書出版,並為代序。作者,為普通網友。

 

  一、兩個魯迅——形象魯迅與真實魯迅的區別

  魯迅,有兩個,卻被搞混了。前文《魯迅是被顧曉軍踢倒的?》論述不太充分,沒有把這個魯迅作為一個概念進行剖析,於是有朋友說小妖那文寫得輕慢。小妖在此說抱歉,並感謝大家的指導。

  小妖認為,現今中國思想界的基本特徵就是混亂與混戰,突出表現在某些基本概念的混亂上。如「左右」、「雅俗」、「毛」「魯」等。這些概念都被賦予了政治色彩,都存在著名與實的矛盾。所以,魯迅有兩個:形象魯迅和真實魯迅。

  形象魯迅,是魯迅之名,是當局由於政治需求而樹起來的偉大魯迅——「旗手、主將、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骨頭最硬、民族英雄、馬克思主義者、唯物論者」;真實魯迅,是魯迅之實,是部分人經對歷史資料進行客觀理性分析后得出的平凡魯迅,這個魯迅甚至會有致命的缺點。

  形象魯迅頭上的9個帽子分化為兩個維度:一個是以批判、造反、孺子牛為精神特徵,代表了大部分底層人群的心理;一個是以批判國民劣根性的優越感為特徵,代表了部分精英人群的心理。

  形象魯迅存在於普遍大眾、大部分知識分子、一部分官員心中;真實魯迅卻只存在於一小部分知識分子和官員心中。

  二、魯迅與毛澤東——形象魯迅被樹起的過程

  魯迅被奉為文化之神的過程就是形象魯迅形成的過程。顧曉軍在《魯迅已經被我打倒了》對這個過程分析得非常透徹。

  魯迅生前受了蔡元培的三次提攜:第一次是1912年提攜他到教育部任部員,第二次是1920年提攜他入北大兼講師、結識《新青年》,第三次是邀魯迅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攀上宋慶齡等。其文學上的成就大部分是在蔡元培的第二次提攜后形成的。

  魯迅死後被進行了三次政治包裝:第一次是1936年左聯為對付國民黨組織「上海一千多名各界代表,自發的走上街頭給魯迅送葬,他的棺木上覆蓋著一面布,上面寫著三個字:『民族魂』」。第二次是毛的褒獎,分別是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和1957年接見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第三次則是台灣把魯迅的書列為禁書後,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魯迅在島上反而悄悄走紅。

  從顧曉軍對魯迅著作與魯迅年譜的分析來看,魯迅還是有點才能的,可與同時代的大作家如梁實秋相比魯迅的文學成就並不突出,「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這三個封號是有問題的。與胡適相比,毛送給魯迅的其他6個帽子「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革命家、骨頭最硬、民族英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則更是名不副實。魯迅之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偉大光輝形象,是與毛對其的兩次褒獎分不開的。這點顧曉軍在《毛澤東論魯迅的一次口誤》《毛澤東走活了魯迅這著棋》《毛澤東一生送給魯迅九頂帽子》中有詳盡的解析與充分的論證。

  魯迅被豎起來后,以魯迅命名的文學館、美術館泛濫,魯迅的文章佔據中小學課本長達半個多世紀。十年浩劫中,魯迅成了與紅寶書齊名的碩果僅存的讀物,而研究魯迅也成了各大學文學院的必修課。北大中文系的錢理群老師還把魯迅奉為自己一生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奮鬥目標。官方的倡導,再加上民間的推崇,魯迅慢慢成了一個完美的形象,如神一般。甚至有孩子在報考魯迅文學院時,向魯迅像下跪。而若哪個指出了魯迅的缺點,就會得到官方與民間各路人馬的窮追猛打。顧曉軍這幾年對此深有體會。

  形象魯迅,已經脫離真實魯迅,深深紮根在百姓、大部分學者與大部分官員心中,面對這麼堅固的「統一戰線」,顧曉軍為何還要打倒魯迅呢?

  三、魯迅與顧曉軍——真實魯迅浮出水面

  顧曉軍成為打倒魯迅的先鋒,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

  倒魯——這個中國新時代文化與文學運動的任務落到顧曉軍身上,是偶然的。顧曉軍一個作家,一個退休幹部,一個跟得上時代會使用計算機的時髦老人,閑下來就開始寫網路小說。在網友拿孔乙己來嘲笑自己時,顧曉軍無奈開始研究魯迅的歷程,寫下200多篇批魯文,於是成為民間倒魯大師。據他自己說,「《顧曉軍主義》的起源,可追溯到很遠;因「親近小人物、關注他們的命運與艱辛」,是我年輕時的理念。而刻意要做,則是從去年、從網友們用《孔乙己》譏諷我開始的。魯迅憑什麼譏諷一個落魄窮書生?我懷疑魯迅對待人民的態度。就有了《魯迅先生的錯誤》、《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等,且一發而不可收。《顧曉軍主義》,也在不知覺中起航」(《從打倒魯迅開始》2008-12-25)。

  魯迅的倒掉的根本原因是形象魯迅本身的虛假,這是內因;而魯迅的倒掉的必要條件則是網路影響下的知識與信息的扁平化。網路社會中,每個人都可通過網路獲得大量信息,做學問。生產知識已不再是學者的專利,草根學者出現了。一批有良心的學者(官方和草根的)雄起,他們叫板官學商各界之假,還歷史之真相,還學術之清純,還社會之公正。由於網路的放大作用,假的東西不再那麼容易生存,如汪暉抄襲門,唐峻學歷門,袁騰飛反毛,這些打的都是專家、精英、領袖的假。而倒魯的顧曉軍,也是要打精英的假。

  自2006年到現在,顧曉軍為倒魯寫下二百多篇文章,研究方向分別是:魯迅本人的作品、與魯迅相關的歷史和各界對魯迅評價。從學術界來看,形象魯迅頭頂的帽子已經被慢慢脫掉了。

  對魯迅作品的分析的文章,主要文章有《魯迅先生的錯誤》《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魯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眾法可以休矣》《〈孔乙己〉之三大敗筆》等。從寫作對象、寫作手法、寫作態度上探析出魯迅作品的局限:寫作對象是存在於局部時空的病態小人物;寫作手法上並無太多創新,對明清小說有很大的模仿痕迹;寫作態度上,對小人物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並提出「改造國民劣根性」,不尊重底層人民,而是抱著一種蔑視的心理來訓斥。這些從根本上摘掉了魯迅的「偉大的文學家」的帽子。

  對魯迅相關的歷史進行研究的文章:主要文章有《五四•新文化•魯迅》《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之二)》《魯迅成了神 北大就成了藥渣》《為正本清源 必需打倒魯迅》《魯迅已經被我打倒了》《追殺魯迅不成立》《魯迅肯定與國民黨當局有默契》《顧曉軍批註〈魯迅年譜〉》等。這些文章指出,魯迅是在新文化運動已經接近尾聲時才接觸到新文化運動的,從而證明魯迅並非「中國文化革命(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而陳獨秀和胡適才是;魯迅也未參加五四運動,當天他呆在家中,並且,在之後寫給胡風的信中表達了對革命的微辭,故魯迅也不是「革命家」、「思想家」,而蔡元培、張國燾才是;延安的賀電是杜撰的,許廣平的「毛思想的陽光照耀著魯迅」也是保命之作,而魯迅自稱是一個人道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所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兩個帽子也要被拿掉;民國時的軍統中統的手段何其高超,何其殘忍,可對魯迅一直只喊殺卻不真殺,這顯然不正常,且魯迅幾次被追殺后就馬上逃進日本租界,「骨頭」方面遠不如邵漂萍與林白水,顯然「骨頭最硬」這個帽子也得拿下來;魯迅死後被蓋上「民族魂」,生前卻幾乎從沒對抗日著過半點筆墨,而抬高日本人貶低中國人的言論卻不少,「民族英雄」這個帽子在魯迅頭上,也是不合理的(另,魯迅與日本特務的親密關係,已經讓學者對其的特務懷疑持續了近80年,這有待歷史資料的解密)。

  對前人對魯迅評價的研究:主要文章有《毛澤東論魯迅的一次口誤》《毛澤東走活了魯迅這著棋》《毛澤東一生送給魯迅九頂帽子》《毛澤東深思熟慮后否定了魯迅》《魯迅已經被我打倒了》《中國文學的悲哀》等。顧曉軍指出,魯迅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靠魯迅死後,毛送的九頂帽子對其的拔高(前文第二部分已詳述形象魯迅的豎起過程),且每次拔高都是出於政治需要。毛死後,魯迅仍繼續為政治所利用,魯迅成了一個個標籤,如批判精神、如精英主義等(詳見後文第四部分「顧氏倒魯與當代政治」的內容),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顧曉軍對「魯迅與政治有著緊密的關係」的論斷。

  由是,在顧曉軍的窮追猛打下,真實的魯迅終於顯現出來——魯迅是一個平凡的作家,而不是思想家;魯迅可能有人格污點,甚至可能是個日本特務。雖然,這些論斷淹沒在「毛左」與「右右」的口水中,但我們相信,真實的魯迅一定會走向大眾。因為,聰明和勇敢的知識分子,不只顧曉軍一個。顧曉軍只不過有比較大的自由度(退休,不擔心工作和職稱問題)。當真實魯迅為更多人所知時,一個因政治需要而被立起的形象魯迅必然轟然倒塌。

  四、顧曉軍倒魯是對子孫的貢獻

  顧曉軍打倒的是形象魯迅,目的是還歷史以真面目,給大家以真實的魯迅。但形象魯迅雖還未隱去,真實魯迅還未為大眾所知。但不能否認,顧曉軍倒魯的巨大意義已經顯現,這主要體現在對中國文學界與思想界的解放與進步。

  顧氏倒魯與當代文學。魯迅的作品語言生硬,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是政治標籤,他對待小人物的態度是歧視性的,把特定時空下的扭曲了的人性放大為中華民族的劣根性。顧曉軍則認為,文學要「親近小人物、關注他們的命運與艱辛」,認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應當是提取民族原生態精神與長期、非病態的主流精神,供發揚光大」,認為文學要有真性情,不裝B,甚至「從褲襠入手,撕開來人性、生活、社會……」魯迅至今還影響著中國文壇,而且是消極的影響,如脫離大眾的「精英主義」,庸俗的「為政治服務」。文學應是平民的、民族的、現代的;文學不應是教育,而是建立在普遍人性上對人類心靈的關照。在文學上,顧曉軍批魯是為了:鼓勵作家們應該給大眾提供充滿美、充滿人性和充滿生活體驗的真文學,而不是對大眾充滿訓斥與充滿蔑視的自以為是的假文學。由是,顧曉軍推動了中國文學的進步,其貢獻堪比80多年前的新文化運動!

  顧氏倒魯與當代思想。據顧曉軍對歷史資料的分析,魯迅並無系統的思想,更無方法論,且思想混亂。我們從形象魯迅所展示的互相矛盾的觀點上可清楚地看出來。如對待傳統文化問題上,魯迅提議廢除漢字,廢除京劇,打倒孔家店,痛打落水狗,這些是非常激進的左傾思想;而他在拿來主義中又說對待古人的遺產應該有揚棄的精神,這則是溫和的右傾保守主義思想。這是矛盾一。又如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民粹主義的,而「改造國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卻又展現了他的精英主義思想。這是矛盾二。故顧曉軍說魯迅是「形左實右」。所以,魯迅在思想上並沒有自成系統,而是各個觀點間相互打架。形象魯迅思想混亂,是因為當政者向魯迅這個名稱中加入了庸俗的政治成分,於是魯迅就成了不同時期的萬能政治代表,既為毛所用,也為鄧所用。顧曉軍指出魯迅的形與實的矛盾,實則為中國思想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角度。顧曉軍推動了中國思想的進步。

  顧氏倒魯與當代政治。形象魯迅與政治掛鉤這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造反的民粹主義——「不在沉默中暴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為毛所用,特別是49年以前;二是傲慢的精英主義——「改造國民劣性」,為鄧所用,也為後期毛所用,但對鄧的意義更大。魯迅的「民粹」和「精英」與當權者旗下的「左」和「右」,交相輝映,狼狽為奸。魯迅與當權者對於思想界的破壞在於製造了名與實的分離,對政治最大的破壞在於建立了一種大眾與精英之間的壁壘。魯迅認為他與閏土不可溝通,說阿Q、孔乙己、華老栓等是不可救藥;當權者認為他所在的利益集團是精英,而屁民是貪得無厭、愚昧無知、一盤散沙的劣等人,屁民只能由精英去改造屁民,且屁民也認為不能與精英達成共識,於是就出現了很多憤憤。政治是妥協的產物,但中國因為有了思想混亂的魯迅與陰險狡詐的當權者,政治各派別之間就變得勢不兩立了。所以,小妖認為,對如何建立社會共識的研究,應是當今思想界為推動國家政治文明進步的一大任務。而這,也正是顧曉軍一直在做的。

  小妖在第一部分提到,真實魯迅只存在於少部分的知識分子與官員心中,而顧曉軍就是這少部分知識分子中的一員,也曾是幹部。他踏實地讀了好幾遍魯迅全集,且抓住可疑問題不放,這種刨根問底的精神正是學界所急需的學術精神(當然,為此做出貢獻的還有很多已經探討出真實魯迅的學者,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沒發表,或者是沒有擴大影響)。顧曉軍的倒魯,是打破我們腦中殘存的盲目崇拜,是還歷史以真面目,是對子孫後代的巨大貢獻。

  五、官方對魯迅的「先逐后挺」,貓膩十足

  倒魯,有兩派:一個是顧曉軍為代表的民間學者,一個是官方。顧曉軍倒魯是把之前的研究成果拿出來向大家展示,官方倒魯則是粗魯地把魯迅從教科書中驅逐出去。此次的倒魯中,或許是顧曉軍搭了官方驅魯的便車,因為官方並不想真的驅魯。官方驅魯迅是出於什麼心理呢?

  這不得不說到真實魯迅與形象魯迅以及當權者內部各派間的關係。

  誰知道真實的魯迅呢?除了顧曉軍知道,高層應該更是知道的。真實魯迅沒有過人才能,甚至可能存在道德污點。高層應該一開始就清楚真實魯迅,那高層為何不去考慮魯迅的特務嫌疑呢?小妖猜測是因為當時離歷史檔案解密的日子遙遙無期,所以高層不擔心。可現在卻不同了。蔣介石、張學良等的資料解密了,魯迅的資料應該也不遠了。所以,高層必需規避風險。魯迅沒有過人才能,這點可以通過犬儒的「研究」與媒體的吹捧而繼續掩蓋,可歷史檔案上記錄的道德污點則沒法掩蓋。如果幾年後,檔案解密了,魯迅被證明真是特務,那這將在國際上鬧出大笑話,而我們的黨在國際上是要面子的。所以,為避險,撤掉魯迅就是必然。顧曉軍也為此做過推論。小妖也推測這才是魯迅被官方驅逐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不管是高層的哪個派,對於驅魯都是一致的,因為他們都不能冒風險。可在魯迅被驅逐后,高層各派間卻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徵。高層中的當權保守派對於驅魯是沒有回應的,它也不需要回應,因為本身決定是他做的。但保守派並不想把魯迅趕走,畢竟魯迅是花很大力氣豎起來的。當權保守派不回應,「毛左」與「右右」就共同擔當了挽救魯迅精神的大任,把行將就木的魯老爺子又擺出來大加讚賞,甚至還為此對政府「破口大罵」——這都是當權保守派默許的。

  「毛左」說魯迅被逐說明高層怕造反怕革命,說魯迅精神有助於反腐,於是四處奔走為魯迅叫屈,義憤填膺,表達了他們對文革方式的懷念。「右右」說魯迅很難得地指出了「國民劣根性」,說魯迅被逐說明高層收緊了言論自由,於是,他們也為魯迅奔走呼號。當權保守派卻看著很開心,既然是當權者,它就不怕「毛左」,更不怕「右右」,它只是在利用他們。「毛左」的作用無非是用文革來威脅人民,攻擊「右右」所說的政治改革,讓政治不民主繼續下去;「右右」的作用無非是用自由主義和精英主義麻痹大眾,讓社會分配的不公平再繼續下去。當然,更重要的是,「右右」陷入了魯迅的「國民劣根性」的觀點,這無疑是在為中國政治進步添加攔路的石頭——因為國民素質不高而不實行普選,是當權保守派反對政治改革的重要論據。「毛左」與「右右」經常打架,但卻打不到點子上,因為二者均無系統的思想體系形成。他們的之間的撕打,也就成了愚樂大眾的假摔。而當權保守派就從這假摔中,「平衡各方」,最後宣布:不需政改,保持不變。

  這,不過是保守派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把戲——不想驅魯,但不得不驅;驅了之後再用「毛左」與「右右」來挺,以讓「毛左」向世人展示「文革餘孽」未消,向世人繼續灌輸庸俗的精英主義,向世人展示官方打壓言論自由的淫威。但我們卻看到有些學者跟著「毛左」與「右右」走,這些學者不是研究不足,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些大眾跟著「毛左」與「右右」走,這些大眾不是不明真相,就是圍著硬幣跳舞的花貓。

  寫到這裡,此文終於到了尾聲。在此,再次向顧曉軍致敬。他還魯迅以真實面目,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感謝他幾年來的辛勤勞動。國家,因為有了顧曉軍,庸俗的政治偶像文化偶像就不會再被豎起來了——他罵魯迅,他罵李敖,他罵余秋雨,他罵韓寒,任何人想頂著光環招搖撞騙,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了。顧曉軍是當今中國思想界的瑰寶。

 

              山寺仙妖 2010-9-20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08: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