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當地時間9日晚下令,俄軍撤離其佔領的烏克蘭南部重要城市赫爾松,在該市的俄軍撤出第聶伯河右岸,將在左岸建立防禦陣線。

赫爾松是戰爭爆發以來俄軍佔領的唯一一座地區首府城市,也是烏軍目前集中力量反攻的目標。該市控制著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唯一陸路通道以及第聶伯河河口。數周以來,受俄羅斯控制的當地官員已疏散了數萬名該市居民。
一種觀點認為,此次俄軍撤離,是俄國重大軍事退敗。這相當於二戰時蘇聯境內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是俄烏戰爭的轉折點,未來俄軍一定會大敗。
但烏克蘭方面對此反應謹慎,認為這可能是俄方信息戰和心理戰,旨在誘敵深入。澤連斯基的顧問阿雷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周三晚發視頻說,俄軍正在"緩慢撤退",但目前還無法判斷其真實意圖,此外俄軍還在撤離過程中破壞橋樑、埋設地雷。
分析人士指出,俄方此舉或出於無奈,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留待未來反攻。未來一段時間赫爾松仍是俄烏戰事主要焦點,俄方即便撤退也將在第聶伯河左岸設立強大防禦陣地並利用炮火優勢阻止烏軍控制右岸大部分地區,俄烏兩軍可能陷入隔江對峙狀態。
如果俄國大敗,有幾種輸法呢?我們從歷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種,蘇聯在阿富汗的輸法。即在佔領對方大部分領土之後,鏖戰十幾年被活活拖死;
第二種,日本在中國的輸法。即不斷傳來「勝利」的消息,但始終無法結束戰爭,只有擴大戰爭,最終美蘇兩國親自下場,將其幹掉;
第三種,德國在蘇聯的輸法。即雙方打得有來有回,但是最終因為某一方有戰略縱深,加之國內抵抗意志超強,加之老美和整個西方供血支持,最終被耗死;
第四種,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輸法。即直接被烏方反攻打敗,撤軍認輸;
第五種,沙俄的輸法。即一直打不贏又不願意認輸,不斷砸進去更多的資源,但是最終國內撐不住了,引發動蕩和變革。
俄烏戰爭的實質是俄國與西方國家進行的一場代理人戰爭。戰爭往往是敵我雙方的長期對峙,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其勝負要從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爭意志、戰略縱深、外部支援等多方面去判斷。
我的觀點不變,現在就斷言俄烏雙方中的某一方大勝,言之過早。俄方既不能吃掉整個烏克蘭,但由於其內部經濟及政局穩定,加之核武的保證,不可能大敗。最可能的結局還是雙方打到一定程度后,處於膠著狀態,最後雙方終因損耗太大,不得不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