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時代和走資派時代的不同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6-21 2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7評論

毛澤東時代和走資派時代的不同



一個政府受不受大多數人民即普通百姓的擁戴,是衡量這個政府是民主還是獨裁的根本性標誌。毛澤東時代的大多數人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衷心相信人民政府,而中國共產黨和當時的中國政府,也當之無愧為全世界最有政治動員力的政黨和政府。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讓數十萬大軍就地轉業,進行艱苦的屯墾戍邊,去建設新疆,開墾北大荒,保衛邊疆;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從東南沿海和東北等地,調動幾百萬人到荒僻的西部,投入「三線建設」;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調動幾千萬的知識青年,激情滿懷的投入上山下鄉,去與工人農民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能動員億萬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無私奉獻的做出無數的奇迹,迅速成立和建設著新中國。新中國能吸引無數海外的知識分子衝破重重阻礙歸來,激情滿懷的建設新中國;在新中國國內的大多數知識分子在同工農相結合中,更加發揮了聰明才智,不為名利,為新中國搞出了無數世界級重大建設成就。

現在走資派的中國特色政府不拿《錢》,能有多大的政治動員力?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能打造出接近"人人平等"的社會。從一個幾千年人人不平等的社會轉變過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幾千年來的中國人在政治經濟《人本身》都是劃分等級有貴賤之分、貧富之分、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等的區別。而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政府第一次縮小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貪富差距》。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公開批判了將人劃分等級的醜陋不公平文化,  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沒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 更沒有貴賤之分。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政府給中華民族開了個好頭,  萬事開頭難。但以社會實踐證明了可以做得到人人平等的。雖然改革開放后被走資派讓《少數人先富》又復辟到人人不平等的資本主義社會。但新生事物總是有曲折反覆。相信人類社會只有做到人人平等才會安全和平才最適宜人類生存。因此相信不斷經過子孫後代人或更多代人的努力, 繼承毛澤東實踐過的打造出人人平等的社會, 相信人人平等的社會一定會在人類社會中實現。

《公平正義》比什麼都重要!改開以來走資派時代的特色政府反覆強調的一條,就是「平均不是平等」,在這個詮釋下,走資派時代的特色政府就「合理合法」的打破了毛澤東時代的「鐵飯碗」,砸掉了「大鍋飯」,打掉了公費醫療、免費教育包考上大學分配工作都不收錢等等,總而言之,凡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人人平等的社會都被砸爛了!

 可這些走資派特色政府的改革就是將不平等越拉越大,就是將大多數人民推到了極不平等的地步。在毛澤東時代官兵一致,軍民一致,軍政一致,核心就是平均的平等。毛澤東從來不反對平均主義,只是堅決反對「絕對的平均主義」。而且,毛澤東不僅沒有反對平均,反而千方百計的防止出現過大的不平均,包括文化大革命中重點提出了要逐步「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取消軍銜制度。合理地改革薪金制度,取消軍齡補助金,降低軍官的薪金標準,大體上和國家機關行政幹部的工資標準取得一致。都是在進行平均主義的探索。

 不可否認,作為平等和平均雖有差異,但平等的本質就是平均,沒有平均,哪裡會有平等?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那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那是個人人有尊嚴的社會,那更是個激情燃燒的時代,還是一個火紅的時代,很重要的一條,那是個平均的社會,連機遇都是平均。試問:打破「鐵飯碗」,不搞平均主義,公司資本家的年薪達幾百幾千億, 就是所謂的"國企"公司的官員年薪也達到幾千萬元,還不包括給他們的股份(在香港賣掉變為私有資產),還不包括他們的其他收入和驚天的貪污所得。一個人的收入等於幾萬個工人的工資,若有平等可言,那不是「天方夜譚」,也是胡扯!  而且,走資派的特色中國,已經毫無平等可言,巨大的不平等,從幼兒園就已凸顯,並處處顯現,甚至嚴重對立!縱觀走資派的特色中國上上下下各行各業人與人有平等可言嗎?

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斐然驚世。政府的效率、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為全體勞動人民治國建國,為全體中國人民造福。僅從周恩來1975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在新中國經幾個五年計劃建起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后,設想要在本世紀末(2000年)建成「四個現代化」強國(請看清楚了,不是建設小康),而且,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既無失業,也無通貨膨脹。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突出人民治國,  讓人民治國,取得了的成就輝煌巨大。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已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成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第十八大科技國!國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間增加4倍(從6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房地產不計算其中)。建立起近50多萬個國有企業,1950年至1977年工業總產值增加38倍,年均13.5%速度增長,與世界任何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周期相比,中國的發展速度都很快。1953—1978 年間, GDP年均增長速度6.5%,這也是不低的發展速度。

就是走資派所說的"10年文化大革命」,工業生產仍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長。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改開以來在走資派特色政府一切都向線看全民經商全民娛樂下社會風氣如果繼續壞下去,經濟雞的屁成了老二又有什麼意義?富的富窮的窮社會就不安定, 就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

 而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領導下,「六億神州盡舜堯」,社會風氣的良好是空前的。對此,網上流傳的一段順口溜,其做出的表述是很貼切的:別忘了給孩子們說說毛澤東時代的事情,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工廠是大家的,讀書是不花錢的,住房是免費的,看病是不花錢的,兄弟姐妹是可以有的,橋樑是安全的,食品是無毒的,節約是光榮的,勞動是光榮的,公知是愛國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醫生是救人的,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路直不用瞎摸的。沒聽說過裸官的,更杜絕了娼妓的,強姦校長、毒販子、人販子、土豪劣紳、黑社會,都是不存在的。

現在一提起毛澤東時代,公知精英們就拿那時的生活低標準說事,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又經過了「抗美援朝」、「西南剿匪」、「抗擊蔣介石反攻大陸」、「中印反擊戰」、「珍寶島之戰」等戰爭的消耗,毛澤東領導億萬人民勒緊褲帶建設起了新中國。毛澤東時代GDP年的增長率:1953年15.6%,1958年21.3%,1963年10.2%,1964年18.3%,1966年10.7%,1969年16.9%,1970年19.4%。1949年到1976年,中國GDP年平均遞增10%以上,尤其,房地產、醫療等是不計算在內的(改開后的房地產一項就佔GDP近20%)。這個增長內涵實在,質量確保,沒有泡沫,是在有西方封鎖和禁運條件下,自力更生取得的。

 按走資派公知精英的說法,毛澤東時代就停止不前了?就不追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了?這樣靜止的看問題,不是形而上學猖獗?!如果繼續按毛澤東時代的腳步前進,2000年就建成四個現代化(不是小康),再給毛澤東時代30年,全國的農村基本都是南街村!李敖認為:「如果當初我們按毛澤東……指引的道路走下去,中國今天已經是與美國並立,甚至是超過美國的現代化強國。」

 毛澤東從謀划建立新中國這個政權,到鞏固這個政權,再到防止這個政權的蛻變,他把握的一條主線,他凸顯的一道色彩,他緊抓不放的一個法寶,那就是「人民」!

 毛澤東時代建立的政府具有鮮明的「人民」色彩,其所創造的「三結合」形式,既保證了反修防修、政權不發生蛻變,又保證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在「人民共和」中建設國家;既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有效地掌握政權管理國家,更保證了有效地組織人民建設國家和保衛國家。

 實踐證明:毛澤東建立的國家政權,無疑是人民的政權;毛澤東在追求「人民萬歲」中,去追求人民的江山萬代;毛澤東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無愧於「人民領袖」的稱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7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2-6-21 22:39
是這樣的,確實不同。

若專政制度基本「閉關鎖國」,公民與世界其它國家基本無自由交往的情況,從思想觀念到言行在強制方法 (personally and systemically reinforced) 使用較多時確實可以達到最高統一效果,即與最高統治者保持高度一致的效果。

但同時,接觸先進文化理念,科學技術,管理方法的機會也相應減少,缺乏個體思想自由時的創新概率,實踐和客觀檢驗匹配過程也相應減少,如同北朝鮮,除非自身已經在發明創新,生產製造,和諧社會,知識積累等各方面均代表了最佳程度,社會整體的滿意度,達到了精神與物質之間,管理與被管理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資源與消費之間,短期與長期之間等全方位的自治最佳狀況。從中可以找出不少本徵性的,方法與目的之間的自相矛盾之處。

不同階段的社會整體對比,是綜合元素的對比,最終效果既包含了分段特徵,又包含了連續特徵,片面的將階段性元素虛空化,過濾化,cherry-pick 而只將首位相聯屬於跳躍邏輯弊病 (involving multiple fallacies in logic, for example, affirming the consequent),for biased self-serving purpose。
回復 浮平 2022-6-21 23:01
建議讀讀  fallacies in logic, to raise self awareness, 再來找找自己文章中的邏輯弊病。
回復 浮平 2022-6-21 23:16
think about this abstractly: a person can't be tamed, trained, and contained completely and forcefully while creating or developing something newer and better than his controller.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5
1949年前的中國,被八國聯軍侵略,任東西方列強掠奪凌辱,千瘡百孔一窮二白,人均資產僅10元,「東亞病夫」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中國已落後於西方兩百多年,而且還仍然處在連連戰爭狀態。1949年後,又經歷了朝鮮、越南、印度戰爭和中蘇邊界大軍壓境以及中越西沙海戰、東南沿海反美蔣入侵,經歷了國際的全面經濟封鎖禁運和外交孤立政策以及國內地富反壞右叛特26年的破壞。然而,毛澤東卻依靠自力更生,以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9.8%速度向前發展,中國經濟與美國相比由1949年相差28倍變為1978年的相差5.52倍,事實上,1949年至1976年,中國GDP提升到世界第6,而2005年是第7。那時的中國是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第三軍事大國、第十八科技強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謀求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6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政府不承認一切外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或清政府簽訂的條約。要重新建立與外國的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6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行完全獨立發展的道路,並積極與亞非拉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隨著中法建交,中國同西歐國家的關係也取得了進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6
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而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此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陸續和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聯繫。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7
1949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奉行一邊倒蘇聯的外交方針。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發表了《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倡導「求同存異」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74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公開提出了「三個世界」的世界劃分格局。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7
1950年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建交。
1950年1月,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
195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建交。
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瑞典建交。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署。
1954年4月20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出席旨在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與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11月12日,中蘇代表團發表蘇軍將撤出旅順口海軍基地的聲明。
1955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赴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即第一次亞非會議,倡導「求同存異」。
195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開始中美大使級會談 ,後轉移到波蘭首都華沙。
1956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1957年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在蘇聯莫斯科簽署《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7
1960年代

196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古巴建交。
1960年1月至1963年11月,中國分別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國簽訂邊界條約。
1964年1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法國建交。
1965年7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決支持越南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人民中國出兵參加越南戰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8
1970年代

1971年10月20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
1972年9月2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署了聯合聲明,中日關係正常化。
1973年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班牙建交。
1974年2月,毛澤東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公開提出「三個世界」理論。
1974年4月,出席聯大第29屆會議。
1974年5月31日,馬來西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75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福特訪華。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
1978年12月15日,和美國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建交聲明》。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交。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8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經過大量研究作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時代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主要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8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中國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8
走資派鄧小平也在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說:「我們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39
毛澤東逝世時,新中國既無內外債又無通貨膨脹 ,國庫里留下了5000億斤糧,1978至1980年讓全國人民吃了三年陳糧,還留下了500多萬噸棉花,20多億美元,1974年,陳雲向李先念建議,購進了600噸黃金等,中國支援國外200多億美元,這些實物就相當於幾萬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41
新中國的一五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史以一個小小的工業生產基地為發端,這個工業生產基地甚至比比利時的還要小一些,當時,中國工業的人均產量不及比利時的工業產量的1/15。然而,是在物質資源最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中和極少外援的情況下,中國在1/4世紀的時間內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主要的工業大國。

在毛澤東領導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了30多倍(如果從1952年算起則增長了12倍),其中重工業總產值增長了90倍(1949年以前中國重工業特別匱乏)。從1952年(當時工業生產恢復到了戰前最高水平)到毛澤東時代結束為止,儘管「大躍進」造成了工業生產的混亂,工業產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長。1953年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的百分比最大,當時工業增長率達平均每年18%,把中國的工業生產力翻了一番還不止。其後一些年裡增長的速度儘管不穩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儘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工業生產仍繼續在以平均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在這個令人驚異的高速工業化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部門的數據或許值得一提。從1952年至毛澤東時代結束期間,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了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了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了6500萬噸,木材產量從1100萬噸增長到了51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了2560億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根本的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化肥產量從3.9萬噸上升到了869.3萬噸。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還在生產大量的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鐵路機車和現代海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成了一個主要的核強國,完成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發射進了軌道。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另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佔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佔28%了。

1977年中國人均佔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糧食生產卻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糧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萬公里的公路,兩萬多公里的鐵路(改革開放二十二年所建鐵路僅一萬多公里),其中絕大部分是穿越於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廣西、福建、新疆、寧夏、河套平原等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

在水利建設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興建了五萬多座水庫。遍布全國的無數水利工程,國民平均壽命由35歲增加到65歲,嬰兒成活率從20%上升到了70%。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43
新中國的一五計劃: 文教衛生成就

在「文革」結束時我國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教育經費的投入最高曾達國民生產總值的5%,建立了近千所大專院校、數千所的各類中專及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學齡兒童基本上不存在上不起學的問題,在各縣城和公社建立了衛生院,並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城市居民實現免費醫療,農民看病也收費低廉,發燒感冒類打針吃藥費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幣以下。消滅了血吸蟲、性病、消滅了麻風、天花、鼠疫、霍亂等惡性傳染病。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狀況變成了大部分人識字。在農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學教育,在城市幾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鄉皆開創了成人教育和在職教育規劃。基本的社會保護措施得到了貫徹,如禁止童工,還有農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後者中最著名的是對最窮困者們的食品、物、住房、醫療以及喪葬費用的「五保」。國營企業的城市工人們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國家撥款的福利待遇。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能夠聲稱,它擁有一個雖剛起步但相當全面的醫療保健體系,這使得它在所有發展中國家都獨一無二。醫療保健以及營養和衛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國人壽命的極大增長,從1949年以前的平均35歲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歲。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45
新中國的一五計劃: 科學技術成就

毛澤東時代只用十年時間就成功發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導彈和核潛艇,如果沒有毛澤東周恩來當年在非常困難條件下搞成的原子彈氫彈,我們就沒有今天這樣的安全局面,恐怕早就挨打了。雜交水稻、大型噴氣客機、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微電子、衛星回收、計算機以及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研製成功、CPU、「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復方蒿甲醚」、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神六載人宇宙飛船還是70年代的技術,蠶式導彈世界聞名,建成的高科技「遠望號」系列船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1970年下水的導彈驅逐艦其制海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等領域。

毛澤東時代創造了無數第一,現代技術幾乎為零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工業和科技成就超過了中國以往幾千年的總和,當時國內外公認,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比世界先進水平僅落後10到20年,也就是說,新中國僅用了26年時間就走過西方國家100到300來年的科技發展道路。科技成就更是遠遠超過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科技報過,80年,瑞士洛桑局的統計數字,我國1980年時的科技競爭力是第13,2005年卻降到第31。

除了60年代研製出來的紅旗外,至今中國的大街上竟沒有一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悲哀的是,中國已淪為外國人的血汗工廠,更遺憾的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至今中國再沒有出現過像以身報國年齡都只三十幾歲的航天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鄧稼先、氫彈之父于敏、衛星之父趙九章、核物理泰斗王淦昌和錢三強、導彈之父彭桓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催化劑之父閔恩澤、黃土之父劉東生、植物學家吳征鎰、數學家華羅庚、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等一大批國際頂尖級的科學家,至今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的科技成果幾乎仍是毛澤東時代培育研發的。

2008年3月1日,全國政協會議廣東政協委員痛陳「95%的科研論文是垃圾」。我們應該徹底反思我國的科研體制,重慶政協委員提出大膽建議解散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1949年到1965年,中國派往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公派留學生就50萬,都無一不是學成后歸來報效祖國)。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李國傑院士警告說,中國多數技術落後國外兩代,中國大量引進外資未換來的技術,市場卻被佔領,28個重要行業21個被外資控制,中國農民正在失去「兩個市場」,一個是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例如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國內市場70%的份額已經被外國企業佔有,另一個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外市場,例如蔬菜及其加工品的日本、韓國和歐洲市場,原本是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傳統優勢市場,但卻正被進入中國的外資農業企業逐步替。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22 00:47
教育事業成就

建立了數千所大專院校及各類中專基礎教育體系,建國前夕,全國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僅有117000人,建國后國民識字率從20%上升到80%,新中國的四次掃盲讓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在校學生增長8.4倍,小學在校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1.5億,入學率達到了97,3%,普通中學在校人數1977年達到了創記錄的6780萬人;而1977年之後的幾年,大量學校關閉,在校學生規模迅速減少,僅中等學校在校生到1982年已經減少了2000多萬,2002年我國文盲約8507萬,其中2000萬左右為15至50歲的青壯年文盲,文盲總數超過世界總數的10%,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教育投入卻排名世界倒數第三。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