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出污泥而不染者》必須給個贊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10-24 05: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出污泥而不染者》必須給個贊



近期中國的娛樂圈內被爆有家暴渣男、出軌醜聞、代孕逃稅、選妃強姦、嫖娼被拘的名人明星不少。這幾年栽到在群眾舉報的名人明星包括李代沫、張元、寧財神、張耀揚、高虎、尹相傑、王學兵、張博、黃海波、王全安、吳伊凡、李雲迪等。娛樂圈的人設果然都不能輕易相信!同時也產生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近年來因為醜聞而倒台的藝人不勝枚舉,從強姦到嫖娼,從逃稅到"政治立場"問題,一旦出事,就會滿盤皆輸。許多同類人群為這些人打抱不平,  什麼"自覺自願、我情你願、尊重隱私、保障人權"等等來開脫。但老百姓不答應一經發現立即舉報, 警員第一時間現揚抓捕,  媒體頭版頭條火速報導,  吃瓜群眾飯余茶后紛紛議論,  好一出黃色三級A片上演, 政府警員媒體名利雙收,  當事人被敲一次竹扛,  吃瓜群眾臆淫高潮一次,  時不時又來一次周而復始永不停止。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一大特徵。但即使是在一片污泥地里,  也會有出污泥而不染者。出污泥而不染者為高尚的君子。出污泥而不染者必須給個大大的贊。

在中國上海的南京西路上有一個人民公園,  當人們進入人民公園時,首先看到的是一池荷花,池裡的荷葉好像是一塊蜻蜓的停機坪,又像是魚兒的遮陽傘。綠色的葉子中間亭亭玉立著粉紅色的荷花,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古代的詩人常用荷花形容那些高尚的君子。漫步在荷花池邊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愛蓮說》。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人們常說,  某人雖然在娛樂場工作,但很自尊自愛,  出淤泥而不染。某人最值得人敬佩的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某人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傾國傾城,與西施相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啊。某人雖然在娛樂場工作, 但出淤泥而不染, 極為自愛。古往今來,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人不可計數。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是私有制的資本社會,  即使是短暫出現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時不斷進行教育下, 但人們的內心世界里還是自私間利的利己主義的少數人存在, 更何況在走資派改革開放后提倡少數人先富下, 先富有錢了就要享受。吃喝嫖賭是富人享受的一種方式。但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希望自己的偶象能"出污泥而不染"。

《愛蓮說》原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此文是讚美蓮花之作,作者認為菊花像人間的隱士,牡丹像人間的富貴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像人間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污穢,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在現實中存在著太多的誘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是經不住誘惑的,每個人的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都不同,究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要看自己的是非觀了。

自古出淤泥而不染者有之。例如陶淵明。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

林則徐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由頭。

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同情勞動人民,而沒有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欺壓人民。成年後他以筆代槍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會的醜惡面目。

屈原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

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由於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1279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餘部隊。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於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於形容荷花,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比喻從污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某部第8連。該連於1949 年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執行警衛任務,堅持人民軍隊艱苦奮鬥政治本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生活方式侵蝕,團結人民群眾,出色地完成了警衛任務。全連幹部戰士勤儉節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63年4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後由話劇改編的電影家喻戶曉,叫做《霓虹燈下的哨兵》。它以解放軍某部八連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剛剛進城的解放軍戰士駐守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與歪風邪氣做鬥爭,保持革命軍人本色的動人故事。霓虹燈就代表著五光十色,充滿物質誘惑的複雜環境,而哨兵堅守的不止是戰鬥崗位,更是理想和信念。毛澤東還專門做了一篇雜言詩《八連頌》,以高度評價他們的成績。毛澤東1963年8月1日作的《雜言詩·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八連人換了一代又一代,八連也離開南京路堅守在新的崗位上。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嗎? 雖然1982年好八連就離開南京路,不再擔任巡邏執勤的任務,但每個月的10號、20號,他們總會背著工具箱出現在南京路上,為市民磨刀、補鞋、理髮,幾十年來從未缺席。這是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也是人們熟悉的好八連。但是很多人看不到,當這群小夥子回到營地,出現在訓練場上時,還有另外一個八連。小夥子們練的是特種作戰的必備技能,特種作戰,這也是好八連現在的任務。走進八連營房,電視機、電腦、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雖然條件改變了,但是多年的習慣和傳統依然在這裡傳承。頭髮長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縫、鞋子壞了自己補、桌椅壞了自己修的做法一直在堅持。每當老兵退伍都要專門舉行儀式交接「傳家寶」,如今象徵八連艱苦奮鬥傳統的理髮箱、補鞋箱、木工箱已傳到了第37代。一年又一年,新兵走進好八連。「連隊的理髮箱現在交予你,希望你把光榮傳統繼承下去……」一年又一年,老兵告別好八連。今天的好八連已建成為一座設施齊全、條件良好的現代化軍營。勤儉克己是不是過時了?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分錢、一粒米的傳統還需不需要延續下去?八連作出了回答:頭髮長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縫、鞋子壞了自己補、營具損了自己修,木工箱、補鞋箱、理髮箱的「三箱」傳家寶至今代代相傳。對於幹部戰士們並不豐厚的工資津貼,官兵們「日常消費花一點、文化學慣用一點、孝敬父母寄一點、希望工程捐一點、自己備用存一點」……,艱苦奮鬥的傳統誕生於艱苦歲月,卻遠遠超越了那個時期。

毛澤東出生於清末時代,  成長於民國時期。清末民國時代的社會還不是一個污泥大染缸時代,  然而毛澤東是個出污泥而不染者的諧模。毛澤東生在富足之家,不為衣食犯愁,每天還有書讀,照說毛澤東的童年生活,應該是溫暖的,快樂的,然而,毛澤東說:「小時候,我也能熟讀經書,可我並不喜歡它。我更愛看的是中國的舊小說,尤其喜歡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時候,儘管老師嚴加防範,還是讀了《精忠傳》、《水滸傳》、《隋唐》、《三國演義》和《西遊記》。許多故事,我幾乎都能背得出……我還常常在學堂里讀這些書,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用一本正經書遮擋。」毛澤東的這種做法,讓那些教學死板、抱守經典的塾師們,甚是不滿,有時見訓他不靈,就向毛澤東的父親大告其狀。

1918 年 4 月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新民學會初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后確定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宗旨。要求會員生活嚴肅,思想進步,有為國家民族做事業的遠大志向。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學術問題、思想問題和當前形勢,探討中國革命的道路和方法。同時注重檢查會員的工作和學習情況,互相展開批評。學會成立時規定,會員一不虛偽,二不懶惰,三不浪費,四不賭博,五不狎妓。

毛澤東1963年8月1日作的《雜言詩·八連頌》,詩中提到的「好八連」,指的是「南京路上好八連」。70多年前,上海解放,面對前所未有的問題與挑戰,駐防南京路的八連指戰員永葆本色、一心為民,贏得了「霓虹燈下的哨兵」的美譽。毛澤東借這首詩對「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模範事迹予以高度肯定,這首詩也成為人民軍隊建設史、詩詞藝術發展史上的光輝燦爛的一頁。身居鬧市 一塵不染。解放之初,南京路號稱「十里洋場」,燈紅酒綠,歌柔舞艷,彌散著腐朽的誘惑,暗藏著險惡的陷阱。國民黨特務揚言:「上海是個大染缸,共產黨解放軍紅的進來,不出3個月,就讓他們黑的出去。」

八連戰士來自農村,沒見過什麼世面。沒過多久,連隊出現了一些反常現象:有的人羨慕時髦男女手挽手進出歌廳影院;有的人感慨「南京路上的風都是香的」;有的人去飯店開「洋葷」,到高級理髮廳理髮;有的人不抽老煙葉子而改抽雪茄;有的人借錢去逛「大世界」;有個排長甚至嫌老婆土氣而鬧離婚……。這些情況引起指導員張成志的警覺。他在黨支部會上指出:南京路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來到這裡我們沒有退路。要讓全連保持高度的警覺性,絕不能吃敗仗。他組織全連一遍又一遍地學習領會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經過深入學習,大家對「兩個務必」的認識越來越深,紛紛表示要保持艱苦樸素本色,牢記一心為民的使命。

八連戰士每人都有一個針線包,衣服破了自己縫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他們腳穿草鞋,肩扛鐵鍬,推著糞車,步行去郊區拓荒種菜。他們設法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塊布。炎炎夏日,每個戰士自帶水壺,天再熱也捨不得買冰棒吃。連隊有個小銀行,戰士們每月都要從6塊錢津貼費中省出一點錢存著。八連有個「硬性」規定:新戰士來隊老戰士複員老傳統交接好,為群眾好事。哪裡需要支援,他們就到哪裡參加義務勞動。遇到年老體弱的,主動幫助和關心;遇到孩子迷路,想盡辦法送他們回家;看到拉菜的農民暈倒在馬路上,毫不猶豫上前施救。他們長年照顧南京路上的孤老,為他們打掃衛生、清理房間;逢年過節,給孤老們送去豬肉和蔬菜。有的老人百年後,他們幫著揩身穿壽衣,一直送終到火葬場。八連堅持每月10日、20日為群眾義務補鞋、理髮、磨刀、量血壓、稱體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連以實際行動粉碎了敵人的預言。好八連在南京路上沒有被黑的出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3: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