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民主到主民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1-27 09: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關鍵詞:人生信仰

從民主到主民

王生忠

  從字面上來看,好像這兩個字的排列次序的不同。然而在我的生命實踐中,這個次序的更換,卻費盡了多年的心力與時間。我將它記在下面,為那璀璨輝煌之光明真理作見證。

    一、對民主的關懷

  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受的是執政黨教育。在盛行分配的年代,連思想也已經是分配好了。這種一元化的體制下所孕育出來的是物質與精神上一致的貧困。

  「窮則思變」,不少人在貧困的台階下開始了豐富的思考。二十年代所喊過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與口號猶如他山飛來的巨石又落進了中國學人的池溏之中。等到八九年這股水流釀成浩然大波時,我便一頭札了進去。

  「六四」天安門廣場事件卻使這股洶湧澎湃的波瀾一下子就變成了悄然無聲的暗流。我在後來受審的幾個月里,想到了不少問題:民主不是被認為是真理嗎,為什麼經不起槍炮的一擊?毛澤東說「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難道槍杆子裡面也出真理嗎?民主運動既然這樣經不起一擊,說明了什麼?莫非民主不是真理?那麼真理又是什麼呢?民主運動所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不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若不是,那麼什麼才是呢?是制度還是人心?問題的正解究竟是什麼?

  二、問題的癥結與民主的求解

  與馬克思主義一樣,持民主理念的人士認為問題就出在社會的制度上,所不同的是,民主理念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於階級鬥爭,而在於建立起完善的民主與法制制度。兩者都是從制度入手,又以制度為終結。

  我對民主的反思中發現民主並不真的那麼靈驗。制度的完善並沒能帶來問題的改善,因此真實的問題必出在制度之外。也就決定了外在的民主體制不能解決制度外的問題。

  於是我在失望之中把眼光轉向了著眼於人心的宗教文化。

  三、向宗教文化求解  (一)向儒家求解

  儒家認為人間的問題乃是人的問題。儒家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之事乃由正心開始。所以很明顯,儒家把對社會問題的根治建立在人心的至誠與平正之上,因此儒家輕法制而重教化。

  我發現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有著大量的對上帝的信仰的記載。《詩經》中有許多的贊天頌歌。《易經》的開篇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讚美被稱為「天」或「乾元」的上帝,指明人的幸福根基於上帝的賜福。《書經》《立政》篇甚至記載有:「古時的人,例如夏代的人,他們的大夫們都能十分和睦融洽,他們呼籲傑出的人才能率領大家一起:尊上帝。」

  儒家哲學講究「天人合一」。可是儒家走的是一條自有神論到無神論的發展路線,其發展趨勢則是把人帶得離天越來越遠,使人對自己與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含糊。

  到後來皇帝被稱為天,老百姓被稱為天,天在人心中的地位再次被扭曲性的降低。後人把孔子當作他本身所切心慕求的那位至聖,當成萬世師表。把一個有限的人當成了無限之精神力量的泉源,對聖人之心的尋求取代了對天意的追求。

  儒家後來的理學甚至提出人心就是天地之心。將人置於最高之地位,天人合德成了僅僅在人心內開發的東西。這種將人心視為天地之心的理論,從學理上否定了有一個獨立於人與宇宙之外的上帝的存在。儒家至此從清明的有神論走向了完全的無神論。正因此儒家從對上帝的清明的認識之大學而漸漸地成了含混無力的小學,陷於了學理上的模糊與混亂、實踐上的形式主義與刻版程式。儒家的社會人倫秩序,本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天倫觀念之上。結果對上帝認識的淡糊與對天的遠離,造成了以人倫代替天倫,以人倫等於天倫的實踐。使得本應造福社會家庭的倫理關係,反而成了社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的桎梏。

  無論是傳統儒學還是新儒家,都充滿了矛盾與混亂。混亂的「知」必帶來混亂的「行」。混亂之中何以出秩序,幽暗之中豈能生光明?

  我於是又把眼光轉向了道學與道家。

  (二)向道家求解

  道學與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道家認為社會的問題出在人失去了原始的單純與簡樸之上;故而提倡返樸歸真,復歸於嬰兒。因此道家重在純化。

  老子的《道德經》既是道學的起點,又是道家的經典。道家對於道的認識既宏大深遠,又飄忽無定。在老子眼中有一位的聖人,他是「道」之具體而實在的體現者,即「現身之道」。老子渴慕這位聖人。可是後人卻將老子捧為太上老君,取代了他所仰望的的「聖人」。

  後來,道家所走的路線也同儒家一樣,從仰面向天朝背天而去的方向發展。道教雖然相信有至高之神的存在,卻錯誤的把老子也當成三位天神中之一位。到了漢代的向秀、郭象等人那裡、便不再承認造物主的地位了:認為萬物自生。那個神奇的使「無」生有的「道」不見了。人不再嚮往那至聖之聖人,而相信自己可以修成「聖人」,羽化成仙。

  在有限之中追求無限,於是成了道家修道的宗旨。後來的道家硬是持意要在有限之山上開無限之石,在腐朽之中挖掘神奇,在死亡之樹採摘生命之果。結果為了「盜與天地之隱秘」,符咒、方術、練丹等不一而足,與道日遠。正應驗了孔子的一句話:「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中庸》)。道之不存,哪裡還能藉之純化以反璞歸真呢。

  那麼由印度傳來的佛教又如何呢?

  (三)向佛教求解

  佛家也認為問題之根源在於人心。佛教認為人心本佛、光明圓融,卻不幸為物所障,流入痴貪嗔之愚妄之中。因此要開悟明示、去其屏障,使人明心見性,故重在佛化。

  佛家不承認宇宙來自於上帝或天道之造化育成,而認為宇宙無始無終,人性本為具足圓融自在之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無需外求。佛家認為萬物有靈,要惜生護生,因此要「不殺生」。可就是這一基本教義也是因人而異,在出家者為誡,在在家者為破。沒有一定之規。為什麼佛教的標準就可以因人而異呢?須知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燃火必燒手,童幼並不因其年幼就不被火燒,傷風必感冒,成人也不因其成年受風就著涼。

  僅此一例可以看出,佛理未必就是真理!禪機也未必就通天機。連佛祖本人也沒能解釋人入輪迴的究竟,又怎知佛法的慧劍一定能斬心中的愚魔。

  (四)氣功與瑜珈的實踐

  我又慢慢地投身到了另一個全民運動--氣功之中。我很快就發現氣功的形式雖然眾多,但大都以上述三種宗教的思想和哲理為依託。無論是強調練氣、練功,還是練德,是祛病強身、還是以與宇宙的合一、得道升天為最高目標;氣功都沒有認清人類的根本問題之所在,也就不可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氣功的神跡異能雖令人稱奇,可氣功所傳達的資訊卻是混亂的。

  事實上,我所投入的還不是中國流行的氣功,而是密傳到中國的印度瑜珈階梯之最高階──八極奉愛瑜珈。

  瑜伽認為物質世界的一切問題的本源在於忘記了和神的關係;若能恢復這一關係,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而喚醒這記憶,在人心中喚醒神知覺的方法就是持咒唱頌。我當時所修持的經咒叫做摩訶曼陀,起自《奧義書》,為一切咒訣之首。可是對於人為什麼 會忘記與神的關係,印度的瑜伽經典卻沒有解釋。我希望在修練實踐中得到啟示。

  我在瑜珈中修練了四年半之久,譯經建廟、持戒傳教、無所不為。甚至在北京大學做過瑜珈專題講座。我所譯的《博伽梵歌》是中國第一本瑜珈修行者所譯的經書與註解。我發下宏願,要以《博伽梵歌》為中國的救世救人之經典,向中國人傳講瑜珈大解脫大自在之永恆靈性科學。基督徒也是我心中的傳教對象之一。我萬萬沒有想到,我在向基督徒的傳教中所邁出的第一步竟成了我瑜珈修練的最後一步。

  四、問題的根本與《聖經》的釋疑

  不幸的是,我在瑜珈的修練中沒有得到對這一原因的啟示。因此疑問始終在我腦海里盤旋。

  到此為止,我對於人間問題根源經過了三個認識階段。第一,單向度視角:認為問題出在社會制度上故而需改變制度,共產主義與民主理念都屬於這一類;第二,雙向平面視角:認為社會秩序與人心是互為表裡的問題之根源;第三,三向度的立體視角:在平面視角上增加了一個與上帝的關係的向度:認為問題在於忘記了這種人神關係因而以人心與制度兩方面表現出來。我的探求把我從無神論帶入了有神論的認識,從單向直線進入了立體曲面,應該是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本質了。現在所剩下的唯一的一個問題是:那個與至關重要的與神的關係的空間向度怎麼會失去的?若是找到這個原因,以及針對這一原因而擬定的解法,就可以毫無疑問地找到了人生問題的根本與出路了。

  我再次打開了我曾經決定放棄的聖經,這次使我意外地找到了探求人所以失去和上帝的關係的原因了。

  聖經開宗明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到了第六日,上帝按著自己的形象與樣式造男造女。又賜福他們讓他們管理地上的一切。「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眾子都歡呼。」(《約伯記》38: 7)

  除了伊甸園中的那棵分別善惡的樹上的果子之外,上帝將地上的一切都賜給了人類管理與食用。上帝明白無誤地告訴了人類的始祖,違背這個吩咐的結果乃是死亡。

  在魔鬼的引誘下,人背叛了上帝的吩咐,從此罪惡進入了人類。死亡與痛苦從此侵入了人類社會,人起初與上帝之間的和美一致的彼此信任愛的關係喪失了,而代之以對立恐懼的敵視關係。

  若不是基督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人類,「藉著福音,將不能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使「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提后》1:10)(《約翰福音》3:36)給了人類一個悔改得救的機會,人類早滅亡了。

  至此,我終於找到了那造成人神分離的原因。那就是人在魔鬼撒但的欺騙之下,違背了上帝的吩咐,犯下了違背上帝律法的罪。人類今日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問題的最終極的根源都在於此。

  五、聖經對人間問題的解法

  聖經不僅道出了人類問題的根本,而且還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正解。上帝的解法並不是什麼馬後炮、過後計。聖經稱耶穌基督為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啟示錄》13:8)又說「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以弗所》1:4),可見早在人墮落之前,上帝就定下了解決犯罪問題的救贖大計,要將受罪惡權勢挾制的人類釋放拯救出來。而十字架正是對這個偉大的救贖大計的直接啟示與實現。

  罪所造成的惡果,是任何人為的方式都無法補救的。將功補過乃是人的一廂情願,而不是一個可能的現實。試看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天地,它在一天天變舊,我們無法修復如舊,使其回到受造之初時的情景。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程序。任何宗教文化、科學都無法遏制其衰退的現實。若要將人從罪和死的權勢下釋放出來,就必須償還罪所欠下的的工價,就是死亡;就必須彌補世人因罪給創造主上帝所造成的一切損失。

  罪孽要永遠除去,和平要永遠建立。這是解決人的犯罪問題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規定了 必死的世人及其所發明的一切救法與贖罪之法皆不能奏效。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我在聖經中發現上帝之子,太初之道,和平之君耶穌基督,為了拯救罪中的世人,竟脫去自己頭上的冠冕身上的王袍、取了人的性情,降生為人。耶穌本沒有罪,卻為罪人成為罪,並且為罪人付上了罪的工價,死在十字架上,「特要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就是魔鬼。」耶穌的犧牲維護了上帝律法的神聖尊嚴,而在上帝寧可賜下自己的獨生子替世人而死以拯救世人的這件事上,上帝對有罪人的那種比死更強的慈愛之情也明明地表現了出來,如日之中天,如月之滿輪。正可謂:「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公平彼此相親。」(《詩篇》85:10)

  耶穌用人性與人相聯,又用神性與天庭相接。使那隔斷了往來的天地,又在他的身上得以恢復往來了。天父上帝的慈愛通過基督流向眾人,眾人再將讚美與感謝和愉快的事奉,再藉著基督歸給上帝。這個被罪破壞的愛的循環又能圓滿地完成了。人與造他的主在基督里又合而為一了。

  這個為罪所付上的,在解決罪的問題上最為根本的一環,是任何非聖經的宗教和人為的措施所缺乏的,乃是基督教獨一的特色。與十字架上的耶穌相比,各種宗教所提倡的功德與贖罪之計都顯出虧欠,「比虛無還輕,乃是虛空」。我們這些罪人,在這麼大的洪恩之前,豈應「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自責」嗎?我們豈不應「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我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嗎?

  十字架乃是一個活的教本,說明上帝的神聖律法是永存不變的。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18)倘若可以修改,上帝必早已作出修改,基督也就不必替世人違背律法的罪而犧牲了。從基督因人類的罪而被釘死的事上可以看出:上帝乃是公義的上帝。從基督為罪人而死的事上,上帝的無限慈愛又被彰顯得淋漓盡致了。對一個做父親的來說,他寧可親自去死也沒有比看著自己心愛的獨生子去死更為難過的事了,而這種感受正是上帝在賜下耶穌時所經歷的。「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父自己愛你們。」《約翰福音》16:26 上帝並非因有耶穌為人替罪而死愛我們,而是因愛我們 而賜下耶穌為我們而犧牲。耶穌在十字架上所付出的生命的代價,就是在永恆的歲月也無法完全測透。

  十字架是一個呼喚,是上帝愛的呼喚,呼喚世人謹守遵從上帝的律法,用愛心事奉他。

  十字架是一種力量,要將我們從罪惡的權勢下釋放出來,使我們得以真正的自由。

  十字架是一個用鮮血寫明的真理:上帝就是愛,順從上帝者生,背逆上帝者亡。

  我忽然明白,原來十字架裡面有最高的人權: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我們可以恢復人間最高的人權,與上帝和好,合而為一;我忽然明白,原來十字架就是最大的自由:世俗的民主所追求的言論自由,常常把眼光指向他人或政府而忽視了到十字架面前認自己的罪。而正是這種認罪,使我們得以親近十字架和上面的基督--真理的本源--我們得以認識真理,真理叫我們得真正的自由。原來那最高形式的民主與自由、人權早已在十字架上賜給我們了。

  我願來到十字架前,放棄世俗狹隘的民主,承認我的一切罪過、求主赦免;主耶穌,我願接受你所賜的救恩、跟從你,作你十字架下的新「主民」。□

  作者來自湖南,現住美國愛德荷州,著有中英文版《上帝與中國古人》。

 摘自:http://www.cclw.net/withess/3-05/cmzdzm.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道濟 2019-1-27 10:38
其他的不知道,還向道家求解,你知道什麼是道?
回復 重返伊甸 2019-2-14 01:22
"老子思想的中心大旨當然是「道」。老子的道是一切現象背後活動的大原理,是使各種形式的生命興起的、抽象的大原理。它像流注到每一個地方,滋益萬物而不居功的偉大的水。道是沉默的,瀰漫一切的,且被描寫為「退避」的;不可見,但卻是無所不能的。它是萬物的原始,同時也是一切生命所顯示的形式最後還原的原理。"-----林語堂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