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沉重的遠方 (一)

作者:李公尚  於 2017-11-29 00: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公尚文集|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文化, 娛樂, 情感, 時尚

沉重的遠方

                               李公尚

   

十年前,林惠姍被位於美國中部的印第安納(Indiana)州立大學錄取時,她父母望文生義地想當然:印第安納州一定有很多印第安人,那地方生活一定相對蠻荒落後。於是就不情願她去那裡。她的父母都是中國一所大學里的教授,年輕時渴望去美國留學,始終未能如願,為此報復般地讀遍幾乎所有描寫美國的文藝作品,自譽「美國通」。每談及美國,不許別人插嘴。從林惠姍剛懂事,他們就力促女兒將來要去美國留學。

林惠姍高中畢業報考美國的大學時,好幾所大學都願錄取她,在她父母為她選擇的專業中,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學費最低。一向習慣少於花錢多辦事的父母,一番錙銖必較,還是屈服了廉價,讓她去了印第安納,但從此在人們面前鮮有提及女兒就讀的學校。其實印第安納州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白人,其他族裔並不多。她父母的見識,害得林惠姍想解釋一番都無從談起。

林惠姍研究生畢業時,她父母興高采烈地去參加她的畢業典禮,卻遺憾來去匆匆又花費不菲。但「終能在有生之年如願看到美國」,她父母對一切見聞都讚賞有加,強烈要求女兒畢業后留在美國。林惠姍理解父母的心意:他們花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讓她出國留學,以償他們自己不能出國的夙願。在親友同事面前,每提及女兒留學美國,精神似乎有了支柱,逢人可挺胸直背,眉宇間就有高傲的資本。如果她讀完書回國,父母的自豪感就成了破碎的泡沫,錢彷彿就白花了。更難堪的是,如果她回國后找的工作不如她那些沒出國的同學,她父母會覺得「從此抬不起頭來」。

林惠姍的碩士學的是室內裝修設計,為了延長畢業后找工作的合法期限,她又在學校里註冊了一門電腦課,延宕了近兩年,才在一個叫惠特菲爾(Wheatfield)的小鎮上,找到了一份為工藝品設計包裝的工作。至此,她的父母總算和印第安納這個名字相安無事了。

惠特菲爾是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鎮,嚴嚴實實地被一望無際的玉米地掩藏著。廣褒的原野,在金色的陽光下,來來往往的多是開著「公羊」皮卡的農民,膀大腰圓,粗獷豪放。充分的光合作用,讓他們粗糙的面孔、溝壑的脖子和毛茸茸的手臂,和當地的作物一樣把吸收的營養化作了胡蘿蔔素,閃著生牛肉一樣緋紅油亮的光澤。

林惠姍工作的「公司」,是一位韓國裔女人開辦的店鋪。林惠姍到來之前,她是鎮上唯一的亞裔。要不是十五年前,那個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當警衛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威爾遜,假期去首爾「放鬆一下」,她可能還在首爾馬川路的那家酒吧里當招待。

十多年前朴英順在北京和威爾遜奉子成婚,跟著「孩子他爸」來到這個小鎮。第一次見到亞裔面孔的小鎮居民,總覺得她的面目表裡不一:泛黃的脖子上安裝著一張慘白的尖臉,像烤華夫餅上糊著一層乳酪。沒見過大世面的小鎮居民眼光獨到,但孤陋寡聞,當然不會想到朴英順和很多懷春不麗的韓國女人一樣,作過削骨刮面的美容裝修。同樣無知的朴英順,常自恨生不具艷之餘,以為把頭髮染黃,把臉削成尖嘴猴腮,就有了西方女人那種鳩形鶴面的「美」。

不過她為威爾遜生的女兒,倒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血美人,渾身的漂亮勁兒就像中國玩具工廠的設計師們竭盡想象力拚圖出來的。可惜在她七歲時,車禍讓她失去了語言能力。那天晚上威爾遜帶著女兒和五歲的兒子看完橄欖球比賽,從三十英裡外的奧蘭帕克(Orland Park)回家,八十邁的高速,夜霧中躲避一頭突然躥進車頭燈光里驚慌失措的鹿,連人帶車從路面翻下路基,又滾進了玉米地。威爾遜被人從車裡抬出來時,死不瞑目。他和許多三十多歲的美國人一樣,正背著各種債務艱難爬坡,預計的輕鬆日子還遙遙無期,就帶著兒子一路西去了。抱著女兒呼天嗆地的朴英順一夜之間就成了遺孀——欠著房貸車貸等各種債務的遺孀。

林惠姍受雇於朴英順,事先是說好了的:「公司小,無力為員工申請辦理政府工作許可,但可以提供受雇證明。」林惠姍想,只要先有個掙錢的地方,就比繼續靠父母供應好。至於工作許可,有了受雇證明自己去慢慢申請,申請不到,大不了用掙到的錢再去學校註冊一門課,繼續保留學生身份。

朴英順是「公司」的總經理兼唯一的「員工」。幾年前,她在網上拍賣丈夫留下的遺物,其中一些是威爾遜從北京琉璃廠弄來的古玩。這些東西,在北京或許無人問津,然而在美國上了網,就招徠了中國的人氣。有位中國顧客對她賣的一隻薄胎細瓷玉碗大感興趣,問這是不是當年被八國聯軍從圓明園裡搶到美國去的那隻御碗。「朴總」哪知道這一段,不想羅嗦,想寫個「No」一拒了之,卻用寫不利索的英語,習慣性地回了個「Yes」,一下引來了眾多中國人的評論。有人質疑:「如果是真品,為什麼只賣五十美元?」有人解釋:「老外都不懂貨,常拿著玉當瓦。」有人推測:「即便是贗品也值不少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的藏品很多都是贗品。」接著就有人圓場:「老外哪會造假?只有琉璃廠出來的東西才會以假亂真。」

唯洋是瞻、挾洋自重,怕是近代中國文化人最習慣走的一條曲線自大的捷徑。這幾個 「奉古媚外」的中國人,和林惠姍的父母有同樣的品性:說起外國,彷彿是到了自家的後院,不容別人置喙。朴總看了半天,不得要領。但卻發現在網上叫賣高價的東西總有人要,而開價越低越沒人問。於是終於琢磨出了門道,當即把這隻碗下架。接著就有中國顧客開始猜「一定是識貨的大買家背後給拍走了。那隻碗就是五千美元買下,也和白揀的一樣。」兩天後朴總換了個角度把這隻碗貼在網上,狠了狠心,硬著頭皮咬牙標價三萬美元,不想很快就被最初看到這隻碗的顧客拍走了。

這名拍走的顧客收到貨后,依然不依不饒,在網上大肆發布心得:此次搶拍到的這隻玉碗,比上一次網上見到的那隻珍貴千倍。經多名專家鑒定,是軍閥孫殿英從慈禧太后陵墓中盜出來後送給軍統頭子戴笠的。抗戰後戴笠為了競爭海軍司令,到青島去求當時在海邊療養的美國駐華武官幫他向蔣介石說情時,送給美國外交官的。

中國的文化達人,總是善於編故事感動自己。在中國當過門衛的威爾遜死都想不到,作古幾年後竟能被中國收藏家們追授為駐華武官,享盡哀榮。朴英順的網店也因此備受關注。於是朴總索性做起了「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古董生意,動靜大得連韓國那幫善於篡改歷史的考古家們,也常向她詢價「高句麗古董」,以求證中國山東是韓國的。

林惠姍的工作,除了設計銷售品的包裝外,還得用英文在網上回復中國和韓國顧客,滿足他們自娛娛人的心理空間。偷空抽閑,就通過中國的「關係」,在北京的琉璃廠、潘家園、報國寺、上庄等古董市場幫朴英淳批發進貨古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李公尚最受歡迎的博文
  1. 新婚之夜 [2019/05]
  2. 相親 [2019/05]
  3. 借種 [2021/11]
  4. 我偷渡中的三個女人 [2022/09]
  5. 艷遇 [2023/09]
  6. 賣性 [2019/09]
  7. 我戀愛過的三位上海姑娘 [2022/05]
  8. 老友的艷史 [2023/12]
  9. 醉酒 [2020/07]
  10. 乾爹 [2019/07]
  11. 海外的福建人 [2019/11]
  12. 執行官 [2021/03]
  13. 老陳的兒子 [2018/10]
  14. 紅顏知己 [2022/12]
  15. 我偷渡中的三個女人(五) [2022/09]
  16. 依法劫財 [2020/0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