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六四」屠殺之後的三十年,你都幹了什麼?

作者:change?  於 2019-6-3 18: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博你一笑



殘忍的六月突降
風很冷
雨水壘滿碎石
砸在母親的心頭

春天的殘忍
沒有萌芽便凋零
沒有花朵便腐爛
在一切還未到來之前
一切已經被徹底毀滅

凝視年輕的遺像
一根針插進母親的眼睛
瞬間的失明
大腦的雪亮
淚水像枯草
蕭瑟在荒野中

遙遠的亡靈
那麼遙遠
夜倒懸
旗幟被拋向水中
波紋扭曲的影子
頃刻籠罩大地

出門前,孩子曾許諾
為母親畫出六月的風
溫暖的綠色的風
追風的孩子突然倒下
後腦中彈
右手癱瘓
畫筆被鋼鐵碾碎
六月的風變成血色
灌滿母親的身體

有人說
為自由而死
是一種偉大
為自由殉難的孩子
已經接近神聖
而母愛,基於血緣
寧願自己的孩子
活在平凡中

如今,浪漫的年齡遠去
留下生命廢墟的記憶

十九年了
每一年都是三百六十五呼喚
回來吧
撲倒在春天的孩子
映在母親的眼底
沒有鮮花和青草的墳墓
有白髮纏繞

每個夜晚
亡靈都能觸摸到了母親的天空
像十月懷胎
傾聽母親的心跳

亡靈的春天瀰漫一切
春天的亡靈穿透一切
死亡喚起的覺醒
挽救了母親絕望的時刻

不抱怨彼岸的遙遠
不蔑視此岸的平庸
生命無價
甚至連螞蟻
也不容貶低

誰的眼淚
能穿越深澗里的頑石
讓堅硬的稜角一點點圓潤
從還有溫度的身體
釋放出那束僅有的餘光
為母親照亮一條路

屠殺升華了亡靈
亡靈升華母愛
超越血緣
超越高懸於頭上的太陽

逃避自由的人活著
靈魂卻死於恐懼中
渴望自由的人死去
亡靈卻活在反抗中

突然撕裂的思想
看不見疤痕的傷口
壓抑太久的聲音
講述墳墓的故事
傷痕纍纍的燭火
洞徹靈魂的荒蕪

亡靈的目光
凝視著母親
母親的目光
逼視每一個春天
母親對六月許下的諾言
讓影子嘆息
讓石頭飛翔

年輕的亡靈
不要說失敗
不要說荒廢了十九年時光
在母親的祭奠中
孩子們倒下的那一刻
已經永恆

曾經的熱血
至今依然沸騰
割不斷的燭光和夜晚
超越年齡
也超越死亡
把未完成的愛
交給母親的白髮

年輕的亡靈
相信母親吧
母愛是火
即便熄滅了
也會用灰燼兌現諾言


血債要有血來償, 誰是推手? 誰是兇手? 誰是幫手? 誰是黑手?當事人鞭辟入裡的全景回顧分析展望,新一代勇氣的覺醒和全新的視角。





守衛著權杖兵馬俑
讓世界為之驚嘆
比宮殿還堂皇的十三陵
又一次讓西洋人錯愕
毛澤東的紀念堂
修築在奴隸的心臟正中
我們漫長的歷史
全靠帝王的墳墓顯示輝煌

而六四
一座沒有墓碑的墳墓
一座把恥辱刻進整個民族和全部歷史
的墳墓

十三年前
那個血腥的夜晚
恐懼放過了挑起正義的刺刀
逃亡縱容著碾壓青春的坦克
十三年後
每個黎明從謊言開始
每個夜晚以貪婪結束
而金錢,原諒了一切罪惡
一切又被再次包裝
只有殘忍是透明的
純粹的透明

六四,一座墳墓
一座被遺忘所荒涼的墳墓

這個廣場,看上去很完美
被茅台XO鮑魚宴
被儀式報告三代表
被二奶精液紅指甲
被假煙假酒假文憑
被警車鋼盔電雞巴
翻修一新

當年絕食到奄奄一息的學生
如今,可能帶著兒子
在這裡悠閑地放風箏
人民大會堂正燈火通明
慶祝共青團的八十誕辰
年輕的代表們根本不知道
在門外的台階上
曾有過三個同樣年輕的學生
長跪不起
不知道當年的大會堂里
插著輸氧管的絕食學生代表
和屠夫之間的唇槍舌劍
………………
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歷史算什麼,當下才是關鍵
衰老的報告和年輕的笑容
環形吊燈旋轉著核心
新一代北大人清華人
向謊言和強權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他們會有鋪滿金幣的小康前途

六四,一座墳墓
一座被恐怖監控的墳墓

十三年並不漫長
卻在我的腳下
斷裂成無底深淵
刺進腳心的一根針
雪亮和鋒利已不復存在
斑駁的銹跡布滿血液
心的行走需要拐杖
如同荒涼的墓地需要綠色
而掃墓的人
卻找不到通向亡靈的路

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閉
所有的眼淚都被監控
所有的鮮花都被跟蹤
所有的記憶都被清洗
所有的墓碑仍是空白
劊子手的恐懼
必須由恐怖來安撫

六四,一座墳墓
一座永不瞑目的墳墓

在遺忘和恐怖之下
這個日子被埋葬
在記憶和勇氣之中
這個日子永遠活著
被刺刀砍下的手指
被子彈穿透的頭顱
被坦克碾碎的身軀
被圍追堵截的悼念
是不死的石頭
而石頭,可以吶喊
是讓墓地長青的野草
而野草,可以飛翔
刺進心臟正中的針尖
用泣血換取記憶的雪亮

六四,一座墳墓
一座讓屍體保存生命的墳墓

而活著的人
饕餮著淫亂著
欺騙著獨裁著
暴富著小康著
屈膝著乞討著
的人
一個個正在腐爛

2002年5月20日於北京家中

劉曉波:六四,一座墳墓——六四十三周年祭【劉曉波文選】


又是六四祭日
又是恐怖黑夜降臨

一個年輕的生命
活生生的
瞬間變成枯葉
掛在初露的霞光上

壓抑了太久
秘密的預謀和殘忍的屠殺
仍然被禁閉在堂皇的黑洞中
看不見的傷口
突然被撕裂的思想
講述墳墓中的故事

我的目光傷痕纍纍
無法筆直地注視
無數曲折之後
在黑暗裡偶爾閃亮
洞徹荒蕪

感謝妻子劉霞
每年六四
她都會帶一束白色百合回家
今年她帶回十七枝百合
黑夜中的百合花
點綴著亡靈的原野
白色的百合亮著
綻開的花瓣亮著
挺拔的綠葉亮著
淡淡的花香亮著
是祭奠也是懺悔

死不瞑目的眼睛
唯一的潔白和閃亮
刺穿整個民族的精神黑暗

被禁閉在黑暗中的百合花
是亡靈之光
打開我的靈魂
看見母親們
看見維多利亞公園裡
看到世界各地
為亡靈們點燃的燭火

在失去自由的日子裡
百合花陷入黑暗
猶如時間與亡靈們對話
潔白 為亡靈點燃的祈禱之火
凝視 灼熱並照亮我

渴望自由的人死去
亡靈卻活在反抗中
逃避自由的人活著
靈魂卻死於恐懼中

面對絕對空無
面對野蠻的劫掠
有一種堅韌
巍然不動
猶如從內心取走一束光
照亮一條路


最新的屠殺視頻記錄,什麼是更有意義的紀念和行動?

加拿大記者Arthur Kent最近發布了12分鐘錄像證實了中共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開槍暴行( https://youtu.be/hA4iKSeijZI ),世界已經逐漸明白了中共的兩套話語體系,好話說盡壞事做絕。國人紀念八九六四應該有新的高度。揭露中共暴行的同時,更應該紀念人民反抗的勇敢


小英總統關懷六四民運

哈!真是要給蔡英文一百個讚!做得對,也是我多年的期盼,因為台灣總統,也代表我們大陸嚮往自由民主的心願!蔡英文比馬英九做得好!馬英九反而畏畏縮縮,生怕得罪中共,而蔡英文支持大陸的民主和自由,等餘給了大陸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希望!


彭斯將就六四發表講話



=====================

前軍官談「六四」:派軍隊清場,就不好再出牌了

作為《解放軍報》的前記者,江林親歷了1989年具有借鑒意義的拉薩軍事戒嚴,也在「六四」前看到了軍隊高級幹部對北京戒嚴的反對。沉默多年後,她最終決定「講真話」。

儲百亮

1989年3月,江林在西藏拉薩採訪參加戒嚴的部隊官兵。軍報記者江志順攝。

1989年3月,江林在西藏拉薩採訪參加戒嚴的部隊官兵。軍報記者江志順攝。 COURTESY Of JIANG LIN

最近,前《解放軍報》記者江林首次打破沉默,在《紐約時報》公開講敘她在天安門學生運動和「六四」血腥鎮壓中的親身經歷。1989年,她還親歷了拉薩軍事戒嚴這樣具有借鑒意義的事件,也在「六四」之前看到了解放軍內部對北京戒嚴的反對。紐約時報中文網在此節選了部分與江林的訪談。為表述清楚起見,部分內容經過編輯。

1989年3月:拉薩戒嚴

問:六月四號前幾個月,作為《解放軍報》的記者,你登上了一架滿載士兵的軍用飛機,去了拉薩。當時中國政府實施軍事戒嚴來鎮壓藏族人的示威活動。你在拉薩了解了什麼?

答:1989年3月8日,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中知道拉薩戒嚴,9號乘參加戒嚴的第一架飛機到達成都,之後與第一批軍人飛到拉薩。那時,整個拉薩城一片混亂。拉薩很小,它的中心就是布達拉宮和八角街那塊。到處是被燒的店鋪。報社給我的任務就是,不要公開報道,寫內參。

廣告

期間我訪問了拉薩市公安局局長。我問他,為什麼要戒嚴?拉薩公安局局長說,根本不需要你們來。我問為什麼?你們自己搞不定,才需要軍隊進來呀?他說,哪裡!拉薩這麼小的地方,那些鬧事的人我幾乎都認識。搞不定他們我還當什麼公安局長。為此還帶我去監獄,當面證明那些犯人與他的密切關係。

他說當時就看著這些人燒八角街,一間一間燒店鋪,因為八角街店鋪都是漢人開的。開放以後先是成都那邊的一些人,再就是浙江那邊的木匠,他們到拉薩,主要是賣電器和打藏櫃。他們生意做得比藏人紅火,藏櫃打得比藏人還漂亮,所以這些藏人就覺得你們把我們的活兒給搶了,他們恨那些人。就乘著鬧事把他們店鋪燒了。

按理說這屬於犯罪行為,你怎麼可以燒人家店鋪呢?但是他們接到的命令是,誰都不許動。不許動就看著這些人燒,一間、一間全部都燒完了,最後燒到他坐鎮的八角街派出所,火把他們包圍了,最後沒有辦法,不能等死啊。他就讓一個民警,騎著摩托車把牆撞開一個洞,從洞里跑出去了。

我還訪問了西藏軍區的司令,司令告訴我,八角街著火時,部隊已經集結了,那時候是武警,在卡車上,但是大家都不許動,在等什麼呢?等中央的命令。西藏自治區實質上是沒有自治權力的。造成這樣的事實,中央下令戒嚴。武警部隊衝進八角街就開槍,打死打傷很多無辜的商人和香客。戒嚴后抓的人監獄都滿了。

那時候自治區書記是胡錦濤,戒嚴大部隊到的時候,拉薩歡迎解放軍進城。我站在胡錦濤旁邊,但是不知道燒八角街的時候他在什麼地方,沒有問過他。

1959年3月10日,藏人在布達拉宮前聚集,發動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但最終失敗。

1959年3月10日,藏人在布達拉宮前聚集,發動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但最終失敗。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問:你當時是什麼結論?當時的經歷又是如何影響了你對官方處理北京示威活動的看法?

廣告

我妹妹當兵時的一位戰友,她父親是1950年跟張國華一起進藏的西藏軍區作戰部長。我請教他,他對我第一次提出來腐敗問題,此前我還沒聽別人這樣講過。他問我,現在西藏軍區司令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我說,辦公室地上鋪著卡墊兒(藏人編織的地毯)一直鋪到衛生間。他說,多腐敗啊!當年張國華的辦公室就是一張桌子,一張木床,一把木椅。與藏人關係好得很。這個關係完全被破壞了。現在他們跟老百姓、藏民的關係,就是只能用槍來對付。

我把了解的這些情況向報社發了五份內參,都是講的問題,涉及西藏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對戒嚴的態度等。跟我們一起去的新華社軍分社的幾個人,因為是駐成都的記者,說已經無數次來西藏,對西藏很熟悉,就在軍區大院里跟領導們談。

他們的結論是這次戒嚴非常必要。認為59年那次平叛保證了西藏30年的和平,89年的戒嚴還會再保障西藏30年和平。我說你這是謬論啊,他說就是要靠武力、暴力才能讓他們服從。他問為什麼是謬論。我說59年的時候政權不穩定,而且那時藏軍有槍,你可以用武裝來對付他的武裝,但是30年之後這些藏民沒有武裝,而且你的政權已經穩定了,你完全可以用法治的方法,公安局長說他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是我的五篇內參全部被扣住了,被槍斃了。理由很奇怪,說是軍隊不要干政。我心說,你軍隊都開出去了,已經干政了。

1988年,江林在山西採訪總參戰役演習。軍報記者攝。

1988年,江林在山西採訪總參戰役演習。軍報記者攝。 COURTESY OF JIANG LIN

1989年4月:學生上街

問:你四月份回到了北京,當時學生的示威活動剛剛開始。你是怎麼看學生的示威活動的?

答:我回家路過天安門廣場,我們家在黃寺那兒,是總政的宿舍。

路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就發現怎麼那麼多人啊,那天正好是胡耀邦去世,天安門人山人海的。而且他們說可以去胡耀邦家弔唁。他們家離天安門很近,我就順著人流到他們家去弔唁,後來我見到胡德平,我說咱們已經是第二次握手了。他說還有什麼時候,我說就是你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到你們家,你跟每一個去弔唁的人握手。他們家的人都比較親民,有平民意識。

那時候我覺得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我回去還跟我總後的那些朋友說。他們問,比得過周恩來去世嗎?我說差不多啊。那時候我對學生上街不以為然,不是很贊成,為什麼呢,因為胡耀邦下台就是因為第一次反對自由化,那個時候就是學生上街,導致胡耀邦下台。所以我記得我那個時候在總後開會討論,我說,像胡耀邦、趙紫陽這樣的人,是共產黨僅存的非常優秀的、有開放意識的領導人。49年以後不停地搞政治運動,然後又文革,大浪淘沙不斷地淘共產黨的幹部,很多人在運動中死去了。他們能夠活著,而且具有開放的意識,這種領導人非常少了,應該保護他們,跟他們配合而不是反對他們。我說最後的結果把他們弄下台, 胡耀邦在1987年時就是這樣的。

1989年4月,北京頂尖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紀念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改革者胡耀邦去世,自此拉開了要求民主的抗議活動的序幕。

1989年4月,北京頂尖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紀念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改革者胡耀邦去世,自此拉開了要求民主的抗議活動的序幕。 Jian Liu

學生的遊行持續了很長時間。一個周末,又是回家的時候,我在天安門廣場目睹了當時三十八軍的幾輛軍車被堵在廣場,還不是「六四」,不知道他們去執行什麼任務,里三層外三層的全部被學生和市民給圍住,讓他們回去,說北京不需要他們,所以我覺得這些士兵很尷尬。

我從西藏回來,拉薩開槍的不是解放軍是武警,老百姓歡迎部隊進城,覺得軍人和武警不一樣,武警開槍打我們,軍人進來保護我們。而且我覺得軍人的任務就是對外的,抗擊外敵侵略,而不是對老百姓的,對內應該是武警和警察。後來我就不忿兒,直接去報社,找我的頭兒錢鋼說,要不要寫一個內參。他說什麼內容,我說建議軍隊不要參與地方的政務,如非要參加,執行的軍人要換成武警的服裝。否則將來你就不好出牌了。就跟打牌似的,上來就出大王,你沒牌可出了。

89年5月:北京戒嚴

問:當時國務院宣布戒嚴的時候你在哪兒?什麼反應呢?

答:在北京,我那個時候是不贊成的,因為我從拉薩回來,還有我看到整個情況。學生自己把遊行的秩序維持得很好,北京市也沒有發生打砸搶事件,北京市的社會治安那幾天出奇得好,連小偷兒都罷工了,所以沒覺得有這個必要。而且我們在拉薩的時候得出的結論也是沒這個必要。

問:當時宣布戒嚴以後,憑你在拉薩的經驗,你有沒有想到他們會開槍?

答:也沒有想到,因為那個時候對軍隊、對政府是有很大期待的,覺得他們不會做那麼離譜的事兒。

問:那個時候七個上將上書,你知道他們的思想是如何轉變的?我想他們不會很輕易去抗議中央的領導。

答:「六四」以後,我和張勝(時任總參軍訓部戰役訓練處處長)訪問他的父親張愛萍上將,準備給他寫一本傳記。

張愛萍說,在七個上將之前他單獨給中央軍委寫過一個報告,那時候還沒有戒嚴,他讓這些領導去跟廣場的學生對話,不要跟學生那麼對立,說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是搞學生運動的,為什麼現在就不能跟他們對話呢,要把他們當敵人呢,看著這麼多孩子在廣場絕食、生病,對他們的訴求置之不理呢?

問:很長的一個報告吧,大概多少字?

答:我看過報告的草稿,應該有1000字左右,後來七個將軍的信很簡單,就兩句話。

問:那個報告送給誰了?

答:送給中央軍委了。

問:具體就是鄧小平嗎?

答:對啊,鄧小平是軍委主席啊。就送給他,趙紫陽那個時候是軍委副主席,雖然趙紫陽行政上是國務院總理、總書記,但是他在軍隊也是有職務的,是常務副主席。

問:但是趙紫陽軍委的位置不是虛的嗎?

答:是,基本上是虛的,他很謹慎,基本不過問軍隊的事情。只有一次,也是我們《解放軍報》做的一件事情。那時候對軍車收費,北京剛建了一些高速公路,對各種車輛收費,包括軍車。我們報紙登了一篇文章,反映收費影響部隊的進出和行動。這個事情報道后,趙紫陽親自批示,說對軍隊不要收費。因為牽扯到地方的問題,他介入了。

問:張愛萍的報告是什麼時候送給軍委的?

是學生在天安門絕食不久,他建議跟學生對話。

5月底,第一批進城戒嚴的非武裝士兵被市民攔截下來,市民向他們解釋學生為什麼舉行抗議活動。這支部隊撤離了。

5月底,第一批進城戒嚴的非武裝士兵被市民攔截下來,市民向他們解釋學生為什麼舉行抗議活動。這支部隊撤離了。 Jian Liu

問:就是他一個人上書的是吧?

答:他一個人。後來七個將軍是他領頭,起草人是他的兒子。

問:當時軍委有沒有什麼反應呢?

答:好像沒有。所以他也很生氣,才有了第二次聯名的事情。

問:是不是因為第一次沒人理,第二次覺得人多了才會有人重視?

答:我沒問過他這個,我的感覺就是順理成章。

他跟我講過一件事情。「六四」第二天,6月5號,葉飛上將讓他的兒子開車一起到張愛萍家。葉飛住在西邊軍事科學院附近,那時候雖然是戒嚴的狀態,軍車根本不能開,老百姓看到軍車就攔,他兒子是中央電視台的,開著地方牌照的轎車拉著他,從西邊到東城,他住的什剎海,一進門葉飛就哭了,說愛萍啊,我們的軍隊完了,向老百姓開槍了。現在習近平不是老說「初心」什麼的,這才是老一輩的初心,要求中國平等,不要去欺負老百姓,應該讓老百姓生活好,怎麼能拿槍對付老百姓呢。

問:我想他們心裡也明白,他們的第一任務是保護共產黨、保護共產黨的領導人,是嗎?

答:我覺得沒有。如果有的話,應該去糾正他們走錯的路,不要往這條路上走,你們往這條路上走,就是違背了初心,就是一種背叛。從我記錄的那些人,同情我的那些人,都是軍隊高級幹部,他們也是不同意的。

問:軍隊高級幹部裡面,這種抵抗的情緒普遍嗎?

答:那時很普遍,很多人不同意。表現在什麼地方呢,將近一年的時間,北京三總部軍隊機關的幹部都不敢穿軍裝出來,甚至他們在軍隊的辦公樓里都穿便衣。你只要穿軍裝出來就會被老百姓打啊、罵啊。

問:高級幹部是這樣的情緒,那麼士兵呢?

答:我覺得士兵完全受蒙蔽,而且士兵完全被戒嚴部隊新聞處所謂的暴徒搶佔北京、破壞北京要奪權所蒙蔽。說趙紫陽要奪權,現在看就是一個政變。就是他們想要趙紫陽下台,用這種辦法。所以我覺得太殺雞用牛刀了。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當晚被點燃的車輛。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當晚被點燃的車輛。 Peter Charlesworth/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89年6月:天安門一片火

問:儘管你在軍隊里有軍銜、在《解放軍報》有職務,在鎮壓的那天晚上,你和張勝一家人一起穿著便服騎車去了天安門。能不能描述一下那天的經歷?

答:那時候天安門火光衝天,從午門看過去就一片火,能看到士兵鋼盔的輪廓。

應該11點左右。我們在東華門鎖車的時候,門口看門的大爺就說不要進去了,太危險了,你們快走吧。我們沒理他,還是往裡走,剛走的時候就看到很多外國記者拿著器材,抱著攝像機、照相機,從天安門跑出來。看到我們以後說,不要再往裡走了,太危險了,已經被部隊佔領了,你聽現在的槍聲特別密集。我說一定要去。他們剛出了東華門,我們就被藏在這裡的一隊武警截住、包圍了。這些人提前隱蔽在這兒,我們都不知道。

我和張勝是軍人,而且是高級機關的軍人。我是《解放軍報》專門從事突發事件報道的記者,張勝是總參軍訓部戰役局局長,一點兒都不知道。他們包圍了我們,我想肯定進不去了。我說我們現在就出去,「不行,你們出不去了」,上來舉著電警棍就打,我第一次見到電警棍,那時候是第一次裝備這些人,是一萬伏的高壓電警棍。你想它的力量多大,一棍子,打在我後背,電流加上力度。我從這兒就趴在門口兒了,我的記者證放在口袋裡,飛出去沒了。但是如果我們四個人有任何一個人說明自己的身份,都不會挨打,因為我們身份太顯赫了。我們四個人那時候根本沒有商量,沒有一個人說自己的身份。就這麼忍著,直到被打昏在地。

江林採訪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證。

江林採訪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證。 CHRIS BUCKLEY

問:然後你進了醫院,後來呢?

答:我在協和醫院一直待到第二天早上,各種傷員不停地往協和醫院送。我算輕的,被安排在協和醫院體療室,做恢復運動的地方,很大。運動的墊子上都躺著傷員,一條繩子拉著輸液瓶,人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的。他們問我是哪兒的,我說是記者,哪個報社的,我當時沒說我是《解放軍報》的,我覺得那天的解放軍就是恥辱的代名詞,我脫口而出《人民日報》的,他們說《人民日報》好啊,《人民日報》替老百姓說話,那幾天《人民日報》是講真話的,全是大家愛看的新聞。因為我是「《人民日報》的」,就沒讓我睡那個墊子,安排睡在體療的床上。等到早晨,協和醫院的槍聲特別密集,密集到我覺得軍隊就要開到醫院裡面來了。又送來好多被子彈打傷的,傷員被不停地轉移到別的醫院。

我被轉移到中日友好醫院,我妹夫接我到黃寺的家裡,才知道黃寺的宿舍院兒整個空了,除了家屬和孩子以外,軍人全部不在宿舍,都在辦公室,一待七天不能回家,從來沒有這種先例。三總部裡面唯一在工作的就是楊白冰領導的總政治部,那時候楊白冰是總政的主任,他的哥哥楊尚昆是軍委的常務副主席,所以你想這個屠殺會跟他們兩人沒關係嗎?

後來跟報社的人討論這事兒,我說哪兒用這麼多部隊進來,13個還是16個集團軍,一個天安門需要這麼多人嗎?他們說怕兵變。這七個上將在戰爭年代都曾經是這些部隊的直接首長。

問:聽說一個是怕兵變,一個是所有的部隊都參與,誰也逃不開責任的。

答:對,但主要是兵變。

1988年3月,七屆人大會議召開,楊尚昆當選國家主席。圖為楊尚昆參加解放軍空軍代表團討論后,為江林帶去的郵票紀念首日封簽名。人民日報記者攝。

1988年3月,七屆人大會議召開,楊尚昆當選國家主席。圖為楊尚昆參加解放軍空軍代表團討論后,為江林帶去的郵票紀念首日封簽名。人民日報記者攝。 COURTESY OF JIANG LIN

1980年,江林代任總後勤部專職新聞幹部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參觀軍事後勤展覽。江林說,「六四」期間,中國官媒都不讓發聲,關於天安門事件的報道都來自戒嚴部隊新聞處,其辦公地點就位於中南海李鵬總理辦公室。

1980年,江林代任總後勤部專職新聞幹部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參觀軍事後勤展覽。江林說,「六四」期間,中國官媒都不讓發聲,關於天安門事件的報道都來自戒嚴部隊新聞處,其辦公地點就位於中南海李鵬總理辦公室。 COURTESY Of JIANG LIN

2019年:真話之罪

問:你覺得現在軍隊,還有軍隊出來的人,對待「六四」有你這種態度的多嗎?

答:在外地的人,沒有參加「六四」的人,基本都不了解情況,他們都相信戒嚴部隊新聞處的東西。那些年也轟轟烈烈地搞了很多東西,比如十個共和國衛士。一年以後這十個衛士也不提了。可能鄧小平意識到這個問題了,當時在高級機關里,很多人是我這個看法,根本不贊成。

現在我這樣想法的人已經退休了,新的人完全不知道「六四」了,而且他們對「六四」完全就是戒嚴部隊思想,軍隊就應該去鎮壓。2012年左右,有一次碰到張勝,他說,很多人指責他,說那個時候你們是錯誤的,如果沒有「六四」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這是他們的結論,所以他們認為「六四」是對的,開槍開坦克壓死人都沒有錯,這是他們的觀點。這是現在佔據主流的觀點。

1990年,因「六四」期間受傷的真相遭到舉報,江林被總政點名離開軍報。自此,她開始創作《沉澱》。左圖為江林在北京家中向時報記者展示《沉澱》原稿,這部作品曾因記錄「六四」而被總政治部審查沒收。右圖獻詞中「鍾愛已久的情人」暗喻她從事的新聞工作。

1990年,因「六四」期間受傷的真相遭到舉報,江林被總政點名離開軍報。自此,她開始創作《沉澱》。左圖為江林在北京家中向時報記者展示《沉澱》原稿,這部作品曾因記錄「六四」而被總政治部審查沒收。右圖獻詞中「鍾愛已久的情人」暗喻她從事的新聞工作。 COURTESY OF JIANG LIN

問:我知道你已經想很久要把這些事情說出來?

答:五年以前我就曾經想過把這本書(《沉澱》,我對「六四」的記錄和兩次失去自由的經歷)出版,有這樣的準備。我覺得作為一個記者,說出知道的真相,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和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在中國這種環境,講真話反而成了一種罪過。我認為中國再怎麼經濟改革,再怎麼經濟發達,你不講真話,你不讓老百姓知道真相,你仍然不是一個文明社會,仍然還是一個愚昧的社會。文明社會的標誌,首先是思想的自由。你這麼個國家,再弄得冠冕堂皇,房子再造得漂亮,吃的東西再好,但是大家都不能講真話,那是什麼人。沒有說話的自由,永遠進入不了文明社會的行列。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3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4 18: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