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震驚中外的安平事件:中共瓦解美國在中國的形象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2-1-11 18: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震驚中外的安平事件:中共從輿論瓦解到軍事瓦解美國在中國形象的重要事件
周守高 2022-01-11 來源:黨史博採公眾號

  自從1784年美國的「中國皇后號」商船第一次來到中國,美國開始和中國有了交往。由於美國人比歐洲人遲來的原因,他們要贏得中國人的好感以開展生意,故不像早已到來的葡萄牙人、英國人那樣殘暴無禮,反而對中國人表現得彬彬有禮,展示好形象,這給中國人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1867年美國首任駐華公使蒲安臣在離任將要回國之時,被清政府委任為出使美、英、法、德、俄五國的中國首任全權使節,代表中國政府開展近代中國的首次外交活動。中央政府如此信任美國人的做法,無疑加強了美國在中國的好形象。在中國抗戰期間,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的強大有目共睹,更使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有了進一步增強。隨著抗戰結束后國共矛盾的加劇,中國人民對美國形象的認識開始分化。中國共產黨方面,開始瓦解美國在中國的形象。毛澤東在1949年八九月間發表的《別了,司徒雷登》等五篇評論美國國務院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的文章,揭露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批評了國內一些人崇美、媚美、懼美、恐美的心理,大大瓦解了美國在中國的原有形象。這場瓦解行動實際上到現在仍在進行著,而開端大體上是從中國共產黨在1945年抗戰勝利后意識到美國在調解國共關係時「屁股坐到了蔣介石一邊」時算起。1946年7月發生的安平鎮事件,就是早期瓦解行動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從輿論瓦解美國形象到軍事瓦解其形象的跨越,打響了中共軍隊武裝瓦解美國形象的第一槍。

  事件發生前的安平鎮上已經不「安平」

  安平鎮事件是指1946年發生在今天河北省香河縣安平鎮的一次中共軍隊和駐華美軍之間的武裝戰鬥,也稱安平事件。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事件發生前夕的安平一帶形勢。

  安平鎮,是華北冀東平原上的一個小鎮,位於通縣、香河、武清三縣的交界處,當時華北的一條公路大動脈——平津公路穿過其中。如果把平津公路比作一根扁擔,安平鎮就猶如一個挑擔子的人,擔子的東南頭是天津,西北頭是北平。安平距天津約80公里,距北平約60公里,差一點就在中點位置上。它的名字本來像中國其他許多體現人們美好心愿祈求平安的小村鎮名字一樣,並不為很多人知道,但1946年7月29日一場戰鬥在安平鎮大沙河村附近打響后,安平鎮便「聲名鵲起」、名揚海內外了。


  ◆1946年7月29日上午11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十一團戰鬥巡邏隊乘20餘輛吉普車、卡車由天津方向沿平津公路向北開來,進犯香河解放區境內的安平鎮,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安平事件」。

  1946年7月,安平所在的整個冀東平原都不太平。抗日戰爭期間,冀東平原屬於淪陷區。但中國共產黨在當地領導了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較早建立了根據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軍隊在美國軍方的幫助下被運送到華北。由於美軍在天津有軍事基地,冀東平原上開始「出沒」著國民黨、共產黨和美國三方的軍隊。在冀東平原的北部,美國直接派遣隸屬於美國第七艦隊的海軍陸戰隊替國民黨軍隊守護北寧線;在南部,由於日本人的退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美國的軍隊都迅速推進,安平一帶一下子變成了國共雙方軍隊對峙的前沿。

  很顯然,剛到這一帶的國共雙方軍隊都在為鞏固自己的地盤而忙碌開來。「最近有共軍第五三團(第十四軍分區)李敏溪部約達五百人,多穿著灰軍服及便衣,出沒附近各村落」,一隊通縣的共產黨地方武裝也到達了這裡。國民黨方面也在積極調整防務,在安平鎮的大小沙河村,「原於6月2日以前為香河警察一中隊駐守,嗣因調整防務關係,故將該中隊調駐石槽」;7月底8月初「駐通縣蔣軍92軍56師、駐安次、落堡(北寧線上)的92軍42師等亦以5個團兵力增至香河縣屬的河西塢」。

  對於美軍,雖說沒在安平附近駐紮,但過往很頻繁。當時美方參與的協調國共關係的最高三人軍事小組在北平設置軍事調處執行部作為辦事機構。執行部由國、共、美三方各派一名代表作為委員,實行三人委員會工作制度。各委員分別領導數十名己方工作人員。軍調部里美方人員的所有補給由駐紮在天津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專門負責,陸戰隊派員每周兩次通過平津公路向北平運送補給物資。這樣,運送美方補給的軍隊每周至少來回四次經過安平鎮。然而這些美軍在路過時並不安分,發生的一些行為直接造成了當地中共駐軍和百姓的強烈不滿。3月份,一輛由通州開過來的美方汽車裡坐著4個美國兵,他們竟開槍把正在過路的兩位共產黨的偵察員打死。美軍每周至少四次經過安平,運輸車隊隆隆駛過時,無疑給當地百姓生活造成干擾,弄得百姓們心裡打不到底,常常處於擔心是不是又要打仗的擔憂中。

  1946年的7月份眼看著就要過去了,安平鎮一片平靜。然而月底突然發生的事件表明,表面平靜的安平鎮實際上並不「安平」,國、共、美三方在當地早已形成了一觸即發的緊張對峙局面。

  三方在事件發生后的最初表態

  7月29日中午,在平津公路安平段的大沙河村附近,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和美國軍隊交上了火,戰鬥持續4個小時,雙方死傷數十人。這就是所說的「安平鎮事件」或「安平事件」。本來國共兩黨的軍隊在此的爭鬥已經暗潮湧動,大打在即,現在又扯進了美國軍隊,這一事件的爆發讓該地區劍拔弩張的形勢更加緊張。特別是在人們聞知事件的第一時間裡,感覺上因美國軍隊直接進行了戰鬥,似乎下面將有大事發生。因此,國、共、美三方誰在第一時間佔據有利的輿論主動,誰將贏得更多的同情,也就意味著對方將得到更多的唾罵。

  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跳出來很快,在30日就報道了這一消息。美方的海軍陸戰隊駐華部隊司令部在30日上午也通過舉行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招待會主持人美國海軍陸戰隊駐華部隊司令部參謀長瓦頓少將報告稱:「我軍摩托化搜索隊一隊,沿公路自津赴平,於29日12時15分行至河西務北大小沙河某村時(約在北平東南35哩之處),突被武裝著制服來歷不明之中國軍隊約三百人所攻擊」。中共方面公布這一消息的時間相對較晚,其機關報《解放日報》在8月1日才有相關消息。這主要是因為中共高層獲得基層確切報告的時間滯后所致。另外,民間大型報紙《大公報》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即30日報道了這一消息,側面表明民間對此事非常關心。


  ◆安平事件談判的地點——香河縣中學。

  但在對待安平事件的態度上,中共態度明確,在8月1日《解放日報》的社論《安平鎮事件》中說:「駐中國天津美海軍陸戰隊巡邏隊以及國民黨軍,各數十名,在29日上午忽然『巡邏』到天津東北(應為西北——作者注)約70公里的安平鎮附近,侵入冀東八路軍防地,並向當地守軍攻擊,守軍被迫自衛,雙方都有死傷,美軍不但沒有認錯,反而實行增援,並有美空軍出動配合」,並在8月2日下午,又通過發言人宣稱:「安平事件爆發,南京中共代表團已獲知確實情報數項:(1)中共軍確曾與美軍發生衝突,並雙方均有死傷。(2)安平在中共『解放區』內,並為駐兵區。(3)與中共軍隊衝突之美軍,乃一武裝巡邏隊。中共代表周恩來已電平執行部中共代表葉劍英,要求派執行小組赴出事地點調查,以確定責任。」

  國民黨方面的態度也是明確的,8月1日《中央日報》社論《小沙河事件的本質》直接指出:「事件的本質,是共產黨與美軍的衝突。」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中央日報》接連發表社論,明顯帶有挑動美軍和中共部隊大打、欲借美軍力量打擊中共軍隊的企圖。另外,在行動上也明顯看出蔣介石對美方的諂媚相。蔣介石在獲知事件發生的消息后,立即指示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安排調查、慰問事宜。國民黨方面派出了北平軍調部委員鄭介民前去探望住進醫院的受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並指示事件發生地所在的第十一戰區司令官孫連仲協助了解情況。更不可思議的是,蔣介石政府還組織平津兩地大量市民參加死難美國兵的追悼會,組織民眾到美軍治療機構慰問受傷美兵。

  但奇怪的是,美國方面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擺出態度。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作為美國總統特使的馬歇爾正遭遇非常頭痛的事,即本來由他提出的國共兩方都同意的停戰方案,眼下正面臨失敗,國共兩黨間不但沒停戰反而在向更大內戰的方向發展。馬歇爾無論如何也不甘心看著自己已養了半大的「孩子」夭折,所以此時突然發生的安平事件無端又給馬歇爾增加了麻煩。馬歇爾最後在安平事件上還是採取了息事寧人的剋制態度,與新任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定,他們不發表意見,並把此事的話語權推給了美國政府。很明顯,處在最前沿的他們沒有意見,美國政府方面當然也就發聲無力,實際上馬歇爾壓下了安平事件。他這樣做還是想在關鍵當口挽救他的那個已無希望的國共停戰方案。

  中國的民間對安平事件倒有自己的關心。代表民間態度的《大公報》這樣說:「對於美軍留華,既有愛憎不同的觀點,於是發生了安平事件」,「是誰在安平從事襲擊美軍?中共也不諱言是共軍所為。但謂系美軍先開槍,共軍係為了防衛。真相如何,尚待查明。但中共與美軍衝突,則屬事實。共軍為什麼與美軍衝突?其內在的不快情緒也是一種動力。以此泄憤,也有意以此激動美國輿論,迫使美軍撤去。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而且是現階段中國時局中的一件不幸的事」。這表明民間一方面意識到美軍駐華可能是一個起因,另一方面存在普通人對戰爭擴大的擔心。

  從此時三方對外表明的態度上看,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中國共產黨軍隊和美國的在華軍隊交上火了。但到底是如何交上火的,以及交火的時候國民黨軍方面有沒有參加等情況都還不清楚。事情發生后,影響不可謂不大,因為一方面對於全國民眾來講,他們是不希望在剛剛結束的抗日戰爭后再有戰爭發生的;另一方面對於國、共任何一方來講都是敏感的,因為雙方都已擺好了架勢要大打,但誰都不想背負主動挑起戰爭的鍋。由於馬歇爾對此事的消極態度,從當時的輿論情況看,倒使國共兩方成為這一事件輿論大戰的主角了。輿論大戰中的首要問題是中共軍隊還是美國軍隊先開了第一槍。

  中共認為,「安平衝突之開始時,7月29日午11時許,中共流動哨兵於安平鎮平津公路側見有汽車一隊約20輛經過,車上無明顯標誌,招手使停駛,車上人竟而開槍擊斃哨兵組長」,然後下車展開進攻,火力甚猛。當地中共駐軍李慶春連長,聞聲后「被迫率步兵兩排58名參戰,於戰鬥中實行反衝鋒」,「在戰鬥開始及進行中,遠看敵人似政府軍,且於衝鋒中聞『沖』『沖』聲,故認定為國軍進攻,及至繳獲吉普車時發現有美人,知為誤會」。


  ◆1946年8月2日《晉察冀時報》對「安平事件」的記錄。

  按國民黨方面的說法,「美軍被襲地點在安平鎮東南約8華里之大沙河村附近,該地為通縣、武清、香河三縣交界之處。公路兩邊均見有深溝,兩旁且見有苔高之玉蜀黍,適於隱蔽」,共軍「29日上午7時即分別埋伏於大沙河公路兩側之深溝及附近各村各樹林內,並強買百姓牛車橫置公路之上,12時20分有美軍卡車通過該地,未及提防,突遭伏兵襲擊,雙方發生戰鬥」。

  但美國也並沒有擱置它對事件的公布,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柯克在8月5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7月29日12時許,陸戰隊第一師機械化巡邏隊一隊。計官一,兵四十一,系自津運補給品至平,同時有行總救濟物資及執行部美陸軍軍官三名。該隊之尖兵與主力殿後部隊,相距一哩。行至香河村附近,道路為牛車一輛所阻塞,該處左有茂林,右有村落。指揮官何恩少校下車視察時,突有手榴彈擲來,當被炸死」,車上士兵即下車憑路旁場地掩護向襲擊者還擊,至四時襲擊者退去,「此次襲擊隊伍,據估計約300人,均著共軍制服」,故「為中共部隊所為」。

  很明顯,以上三種說法是共、國、美三方在事發初期各自所說的事件情況,那麼調查事件結果就成為下一步要做的行動了。

  公布結果仍然是各執其詞

  其實,安平事件發生前,美軍在平津公路上的通行一直是順暢的。平津公路「通州至武清段100餘里地區,日寇投降時,即為我分區八路軍解放」,這一帶已是解放區。美軍因運送補給要經常通過這裡,中共方面也是允許的。1946年3月,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委員葉劍英命令,八路軍解放的平津路段允許美方通過,但附加一個條件是美國方面通過時必須打出美國國旗。然而美國軍隊並不老實,利用此通行便利做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逐漸引起當地軍民的反感。「4月11日國民黨92軍21時向我通縣解放區西集進犯時,有滿載美軍之汽車二輛配合進攻。次日該部美軍又以打鳥為名向我駐防部隊射擊。7月初,國民黨軍在武清縣河西塢修築碉堡,而運輸汽車皆插有美旗」,以及前面提到的無端擊斃過路的兩名中共方面偵察員。對於這些惡劣行為,當地的中國共產黨駐軍和老百姓都看在眼裡,不過此時的中國共產黨方面還是保持了剋制,「避免與其直接衝突促其覺悟」。

  但中共與美國軍隊之間的直接衝突——安平事件還是發生了。那麼迅速查清真相,給社會一個答覆,也就成為當事方要做的事。8月1日,軍調部三委員通過派遣第25小組調查安平事件的具體指令,第25小組開始組建。然而,真正把第25小組組建起來、然後正式調查、最後發布調查結果的過程出現了誰也沒有想到的一波三折局面。

  在小組最初組建階段,中共方面代表的資格問題被抓住不放。中國共產黨方面在得知安平事件發生后即向美方提議派由國、共、美三方代表共同參加的特別小組調查事件真相,在8月1日亦得到另兩方同意,並均擬定了各自的代表人選,準備三方碰頭開會議定。但由於當時軍調部的工作機制是由美方召集開會,美方也確實通知4日上午開會,但是到開會時,美方代表戴維斯借口忙於搜集材料,沒來參加會議,那麼4日的會就沒開成,推遲到第二天,調查小組第一次會議才得以開下來。但是5號的會上,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吳能定(后換為張叔衡)認為小組的中共代表黃逸峰資格存在問題,提出要撤換黃。中共方面據理力爭,這導致當天會議毫無實質性進展。


  ◆1946年「安平事件」美國、中共、國民黨三方談判記錄本。

  在小組組建好並著手調查工作后,程序問題的爭論又成了調查工作向前推進的大障礙。起因是8月6日的小組會即小組正式開展工作的第一次會上,在毫無徵兆情況下,美方突然叫出兩名所謂事件見證人,想以他們的講述先入為主地作為真相,而其中一名證人根本沒參加到那天的事件中。對於美方自行指定見證人,搞突然襲擊,中共代表堅決不同意。於是,6日、7日為此爭吵,小組沒有去安平進行實地調查。到8月8日下午兩點半,第25小組才第一次前往安平。這時離事件的發生已過去10天了。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大熱天一路顛簸了5個小時、晚上7點才到安平,居然在7點40分又掉轉車頭全部回北平了。也就是說,特別小組是到了安平,但根本沒有開展調查就回來了。這其中的原因,大體上是這樣的:國民黨方面早早地安排了香河縣剛上任不久的縣長班長儒及物色的證人,並企圖以班長儒的報告作為真相。這無疑又得到了共產黨方面代表的激烈反對,相持之下,立即打道回府就成了三方的最佳選擇。回到北平后,中共代表一再表示,直接先聽美方或國民黨方面安排的人的報告,就會被確定為真相,而共產黨方面將毫無表達自己聲音的機會,所以必須先確定調查的程序,程序公開后一步步執行起來。程序內容大體包括各方證人資格如何確認、各方作證人報告與接受質詢的順序如何安排、調查過程中出現爭執等特殊情況時解決原則是什麼等等具體方面。

  此後8天時間裡,小組內一直在為制定程序而爭吵不休。11日軍調部的國、共、美三方委員鄭介民、葉劍英、饒伯森碰頭試圖打破這一僵局,但並沒成功,只好各自向自己的上峰報告。14日,饒伯森和葉劍英共同乘坐馬歇爾的專機飛到南京,分別向馬歇爾和周恩來彙報了情況。然後馬歇爾和周恩來會晤。此時的馬歇爾因重點關注在調停方案上,對此事採取不發表意見的息事寧人態度,所以最後同意了主要由共產黨方面提出的有關程序的協議內容。8月17日的《中央日報》公開刊發了三方會議最後簽字同意的程序協議內容:「(一)三方輪流擔任主席,次序為美方、政府、中共每人三日,由戴維斯上校任首次主席。(二)16日午後聽取美方證人,在軍調部服務之傅瑞次少校及豐克君之證言。(三)17日聽取美陸戰隊長貝爾查中校報告。(四)由小組派遣連絡小組,乘美方吉普車,於16日午後一時出發,沿平津路先至安平,后至距安平20至30華里之中共旅司令部,與鄭雍雅(應為曾雍雅,中共冀東十四軍分區司令——作者注)旅長(衝突時之中共部隊長官)取得連絡,以便小組在聽取前二報告后出發時,獲得安全保障。連絡小組每方以二人為原則,但可少派一人,美方則可增翻譯官一名,此連絡小組以美方代表為主席。」對於這份協議,中共方面的意見得到了主要體現。可能也正像小組中的國民政府代表張叔衡所表示的那樣,「為免調查再生枝節力作讓步。張氏(即張叔衡——作者注)於開會時併發言說:政府對此程序之規定原不同意,但鄭委員(即鄭介民——作者注)終犧牲己見而簽字……作最大讓步,期此安平事件真相得以大白」。不管說此話的目的是不是在耍苦肉計,但最終調查的結果還是出乎了人們的意料。


  ◆根據報告文學《在「中立調處」的外衣下——憶安平事件》中所記述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停戰以後》。

  從8月初三方同意組建特別小組共同調查事件真相開始,到16日才進行實質性調查,時間過去了半個月。又經過約一個月的後續調查,最後卻出現了三個結果。從三方公布的最後調查結果看,三方各執其詞,無法統一。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一方面,從小組實際調查的行動看,小組主席三方輪流當,改變了以往只由美國方面代表當主席進行最後裁決的局面,現在三方的權力是對等的。在聽完各自證人報告后的對質階段,美方和共產黨方面開始抓住對方的一些細節問題大做文章,美方說共產黨方面證據造假,共產黨方面說美方證人沒有資格。這時候,代表稍不留神就會因說話態度、工作方式等細節而成為對方揪住不放的口實,而且對某一個問題可以一鬧數日不休。就這樣爭論到27日,調查實際上陷入停頓。儘管8月底到9月上旬,小組還分別對駐香河附近的中共冀東十四軍分區司令曾雍雅、在張家口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在天津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洛基等人進行了訪問調查,但這並不能改變調查安平事件不了了之的結局。最後三方各自公布了自己認定的結果,但三方的並不一致。

  共產黨方面於1946年9月9日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葉劍英發表了《關於安平事件調查結果的聲明》,接著調查小組的共產黨方面首席代表黃逸峰以可信事實公布了《軍調部第二十五特別小組中共代表關於安平事件的調查報告書》。報告指出:

  安平是解放區的一部分,向來為中共軍隊所控制。7月29日11時許,我地方部隊3個遊動哨在安平車站票房處,發現一支由天津方面向安平鎮開來的武裝車隊,車上沒有任何旗幟標誌。我方哨兵一再搖手命其停車,不料,車上士兵突然開火,我方一名哨兵當場犧牲。雙方部隊交火后,該武裝車隊的官兵紛紛下車,擺開陣勢,向安平鎮進攻。我通縣大隊一個排及五十三團一個排共58人,看到國民黨軍隊又來進攻,乃倉促起而抵抗。繳獲一輛美國吉普車,一台美式報話機。當發現一具美軍軍官屍體時,才知道有美軍參加。為了顧全大局,我方駐軍指揮員即下令退出戰鬥,我方傷亡達18人之多。

  很快,國民黨方面公布了他們的調查結果:

  衝突現場的地形十分有利於設伏,現場到處都可以發現由路邊田野、樹叢、墳地向公路射擊的彈痕。因此,共軍有計劃地襲擊美軍運輸車隊乃為不可爭之事實。

  9月13日後,美國方面也公布了自己的調查報告,宣稱:

  共產黨軍隊伏擊美國海軍陸戰隊護送的軍調部汽車大隊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物資,結果死海軍陸戰隊三人,傷十二人,當時並無國民政府軍隊在場或捲入此事件。

  中國共產党參與安平事件的調查,並向全國人民公布了事件真相。通過輿論宣傳,揭露了美國對華政策,教育了全國人民。一方面,進一步揭露美國對華政策的虛偽性,揭露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就是在「出錢出槍幫蔣介石打內戰」;另一方面,使更多的國內民眾開始改變對美國的形象認識,讓一部分懼美、恐美之人感到驚訝——原來美國並不能保證中國的和平呀!在這種情況下,安平事件及其調查結果就變成了瓦解美國在中國形象的有力一步,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了美國對中國並不是原來所認為得那個「真心幫助中國」的形象。安平事件產生了空前的教育國人作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安平事件的發生和調查結果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從輿論瓦解美國形象跨越到軍事瓦解並向政治瓦解推進之路的大勇大智之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BANGZI 2022-1-12 01:29
米國人喜歡挑聽話的當乾兒子,聽話的都是不爭氣的。
回復 successful 2022-1-12 10:27
BANGZI: 米國人喜歡挑聽話的當乾兒子,聽話的都是不爭氣的。
的確如此, 聽話的也都成不了大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1: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