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的普世價值

作者:蘇誠忠  於 2019-3-23 16: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法國大革命提出了簡潔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後世的人,提出了幾十個普世價值,大大地淡化了原有的三個。普世價值可以有很多,但是,就和說話一樣,能說的話成千上萬,真正有用的話僅有一句。我認為,新的普世價值應該改為:自由、平等、創新、博愛。為什麼創新比博愛更加重要?希望讀者有機會看一看毛姆的小說《人性的枷鎖》;菲利普的人生道路並不順暢,他進行了許多嘗試經歷了不少痛苦才逐漸解除了宗教、學歷、愛情、友誼、世人眼光、個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諸在人生中的種種枷鎖,獲得心靈的平靜與精神的自由。十八世紀的枷鎖來自封建主義,因此,推翻封建制度,獲得全社會的平等與自由是當時最神聖的使命。但時至今日,當多國憲法中已經明確規定了平等與自由之後,這些國家,再去不斷的為這兩個概念背書,就會因過分解讀,而陷入另外一種保守的泥淖之中,形成一種新的思想桎枯。因此,新時代的普世價值中,應該包含一個超越自己的內容--創新。在一個法制國家中,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必須隨著時代一起創新。就個人而言,創新實際上是一種不斷擺脫枷鎖的過程。認真思考人生目標,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它是潛移默化地發生在任何一個願意追求幸福的人身上的。沒有任何手段來評估它,只有方向,也沒人能告訴你具體方法。由於每個人都要過自己的關,或者說,解脫的是個人獨有的枷鎖。它往往根據時間的推移,逐漸的深刻,沒有最新,只有更新。在應用的時候就要格外的小心,孔子稱之為「慎獨」。(關於這兩個字,人們常解釋為,即使在私下,依然要謹慎。這個說法是不合情理的,孔子怎麼可能是謹小慎微的人?需要慎重的,是你的獨到之處才對)有了創新,才需要慎獨,就是說,創新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人類已有的認識中,尋找到新的,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在過去,僅僅弄清楚什麼是別人已知的東西,可能就要耗盡大半輩子,但有了互聯網以後,解決這個問題就輕鬆多了。除此以外,還要謹慎地分析,自己的創新是為公還是為私?

言歸正傳,把創新當作普世價值的真正意義是用它來解決當今世界的著多問題。紐西蘭基督城的槍殺事件,以及歐洲難民問題,其實都是沒能認清創新的價值。創新使一個民族不斷進取尋找美好的生活。不創新,使一個民族墮落,最後淪落到丟掉尊嚴,祈求嗟來之食的地步。一個最為明顯的例證,就是以色列與周圍國家的對比。伊斯蘭教是吸收了大量的猶太教以及基督教的教義和思想以後建立的。這個宗教沒有什麼問題。但它的創新能力不足,這導致近代逐漸被新的世界邊緣化,一切問題由此產生。而西方主流意識總想改造伊斯蘭國家,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如果雙方都不肯改變做法,世界將陷入無止境的混亂。這並不是什麼文明的衝突,而是創新社會與不創新社會的衝突。起因在於,雙方都認為是神的安排,既然如此,那就安心等待奇迹,可是奇迹總也不發生,於是就採取了非常手段。那也是一種創新,不過是無奈的情況下,自私自利的創新。類似的還有共產主義,他們迷信地認為,只要共產主義,就會有一切。可結果,什麼都沒有,只能盜竊知識產權。能夠打破這種僵局的,只有西方世界。因為,他們懂得,上帝只幫助自己肯救自己的人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所以,面對日益嚴重的難民問題,恐襲問題,自由世界應該有所創新。失去了自由、平等、博愛,將回到封建時代。堅持自由、平等、博愛,將被現代不創新民族鑽空子。解決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在自由、平等、博愛中,人們討論最少的是博愛。這是由於,凡是能夠生存下來的宗教,都有博愛的概念。但是,有了創新以後,討論博愛就有了新的意義。只有帶建立在博愛之上的創新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自私自利的創新應該被人類唾棄。西方世界可以要求不創新國家的國民,在進入本國時,宣誓效忠普世價值。封建國家也可以要求西方世界的人民在進入本國時放棄普世價值。封建國家,各為其家,為了生存,家長要求孩子努力,是一種被動的督促。而自由世界,天下為公,家長也無法督促孩子上進,因此,社會就需要有一個誘導機制,讓孩子主動作為,這就是創新。它不去推動誰,只是告訴你如何才能不虛此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7 0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