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市場

作者:蘇誠忠  於 2018-3-31 17: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成語、典故出現在中共領導人的講話中。比如:愚公移山,上善若水,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刻舟求劍等等。仔細分析一下,就明白,這些文字都是封建專制時代,皇帝擁有絕對權力的情況下,權貴們剋制脾氣,以免對百姓造成傷害的警示之詞。這說明中國正從資本主義退回到封建主義。而當今世界政治的主體不是封建社會,在民主國家人民沒有給政治家這個修身養性時間。他們的領導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明確地寫在憲法中。從此看出,人民的監督比自身修為更有效。

沒有人民的監督,中共便滋生出這種帝王心態,這使得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市場。西方國家想象不出中國怎麼可能對市場這樣的無知。這也是本次貿易戰中,雙方最大的誤判。高科技是市場的產物,沒有市場的支持,科技就無法發展。而皇權心態不注重市場,只關心一個人的文治武功,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聖上揚名立萬。賠多少錢,在所不惜。舉一個例子,中國現在天天喊的大飛機,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曾經製造過。從19708月國家下達任務,到1980年運10首飛成功。就是由於沒有市場,1986年計劃不得不終止。勞民傷財,僅僅為了中共當時的面子。再比如,中國的高鐵,雖然技術領先世界,但是,年年賠錢。政府卻還在加大投資,這就成了豪賭。到什麼時候是個頭?結果只能有兩個,第一、這股為了爭氣不怕賠錢的心氣冷靜下來,高鐵不了了之。第二、有一天,突然發現了新目標,比如其他國家發明了磁懸浮列車,真空管列車等等,於是,一窩蜂的轉向,還是將它擱置。這就是計劃經濟的真正弊端。不肯踏踏實實的幹事情,成天想著折騰。真正的科技發展離不開市場,而中國特色就是要脫離市場,不計成本的拼搏。當然,最後都是百姓買單。

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兩個國家,前者長期保持高順差,後者完全相反。按理說,中國人應該有錢,美國人應該一貧如洗。可事實是,美國人過得很安逸,而只有不到一成中國人過得瀟洒。錢到哪裡去了?全世界都對中國提出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卻渾然不知?

經濟學剛剛起步時,人們發現了通過信用,一份錢可以當作好幾份來使用。明白這個道理的宋朝以及現代西方人,視信用為生命,因此總有花不完的錢。相反,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天朝人,視信用為兒戲,所以,無論怎樣拚命,也不夠花。舉例來說,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時生病,但是,為了防止不測,人人都要為此做準備。在不注重信用的國家裡,這個準備金是不能動的錢。而注重信用的國家卻敢用這筆錢。如果政府的信用給了你安心(免費醫療),那麼,這筆錢就可以流動。於是,人人都敢買東西了。工廠,商店就有事情做,然後就要招工。整個社會就趨向健康發展,表面上政府開支增加了,但實際上通過稅收的渠道,政府獲利可能更多。有人發現,德國八千萬人口卻有兩千三百萬個世界品牌。原因何在?我認為原因有二,第一,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福利制度的國家;當年也是為了堵馬克思的嘴。第二,他們有愛讀書,認真思考的風氣。這裡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人民購買產品,是一個擇優汰劣的過程,是健康經濟的關鍵一環,沒有經過百姓手的大錢,不是被貪污就是被浪費。

對比西方,中國的市場存在兩大問題,第一、由於貧富差距過大,一小部分權貴掌控大筆財富。他們人數有限,且來路不正,修養不夠,不知道如何投資未來,只擅長酒池肉林式的揮霍,根本無助於創新性的消費。第二、絕大多數被中共榨乾了的窮人,強努著消費,有的人甚至賣腎買手機,哪裡還有錢買更新的產品?中共不去改善自己的市場,卻鑽空子把產品外銷。比如,中國對美國汽車的關稅是25%,而美國對中國的汽車關稅是2.5%。美國人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想留著市場,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產品。但當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也想增加到25%時,雙方發生了衝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2: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