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張維迎與洞底囚徒

作者:蘇誠忠  於 2017-7-22 17: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71日,張維迎教授在北大國發院2017屆畢業典禮上發表題為「自由是一種責任」的演講。文中以大量的數據說明,近500年來,無自由,導致中國發明創造為零。不到24小時,視頻遭到全面封殺;網管用實際行動佐證了張教授的觀點。歷史上也能找到視野與發明的相關性;凡是發明創造較多的時代,儒家文化必定衰微。比如先秦,魏晉,五代。但儒家文化盛行的年代,發明的東西多與文字有關。比如,造紙,活板印刷術。不同的學術、教育理念,產生不同的結果。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繪了西方教育理念,他說:沒有受教育的人,好比是一些從小被綁在 L型洞,底部隧道的囚徒。他們的臉被固定,只能看到洞的內壁。他們背後,與洞的拐彎之間,有一道矮牆。也就是說,他們頂多能感受到一些,來自洞口的衍射光。他們的認知,主要來自在矮牆與拐彎之間的一盞燈,有人在那裡活動。他們的影子就被映射到洞的內壁上。這些囚徒所能看到與聽到的,就是他們的影子與他們說的話。於是,囚徒們認為,這些會說話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世界。他們研究這些影子的變化規律,認真探討,相互辯論,最後,經過各種比賽,產生出冠軍。

一天,有人將這位冠軍鬆綁,並將他強行拖出洞口,接觸真實的世界。最初,他感到眼花繚亂,感到痛苦。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他逐漸能夠分辨新世界中的影子,接下來,他適應了這個世界中的夜晚,最後認清了白晝。此刻,如果再將他帶回洞內,他已經不適應了。因此,再與其他囚徒辯論時,他已經比不過那些人了。這裡要解釋的是,柏拉圖為什麼要在洞內設一盞燈,用它製造的影子映射到牆上?這個影子,其實就代表語言,或者說,代表一切意識的表現形態。它們不是真實的東西,而是經過人們大腦的意識以後,再次表達出來的東西。好比一些留學生,敘述海外經歷時,本來就有水分,加上聽眾錯誤的理解,早就變味了。


(圖片來自網路)

它告訴人們,洞內人,吃盡苦中苦,並非一定成為人上人。而從小生長在洞外的人,也很難理解洞內的情況。某些國家的防火牆,其實就是這樣一個洞。由於它是單向的;也即,牆外人可以看到牆內的資訊,而牆內人看不到牆外的資訊,時間一長,牆的內外就出現兩種不同想法的人。而雙方的諮詢都不全面。人類本不知道向哪裡發展。無牆國家靠著總結國民的大腦來尋找方向。有牆國家則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大腦來探索出路。百年來,中國一次次錯失良機,原因是參與決策的大腦太少,急功近利。信息技術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孤立、單一的發明、創造方法。它將各種想法彙集在一起尋找人類的需要。而抑制國民思維的中國,可能在生活品質上超英趕美嗎?

清代以前,閉關鎖國,井蛙效應使人們自以為是。當年的小粉紅組成了義和團,使國家遭受重創。挨了打,卻沒有對儒家文化進行反思,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剪辮子,放纏足,婚姻自主,拜基督等。結果,十年後,有人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以及天下為公的說教換了一個名字叫共產。把儒家的三省吾身換成天天讀聖上變成大救星。除了萬歲沒變,其他的儒家思想都穿上了共產馬甲。投機取巧的結果就是:接收了封建主義的所有糟粕,丟失了它的所有精華。

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也發表過一篇演講。其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成為今天清華的校訓。他希望學生們成為君子,改良社會。100年過去了,社會沒有改良,穿上馬甲的封建主義卻得到長足的發展。世人重新詮釋了《易經》;天行健就是表面光。自強不息讓你割麥子,你就別直腰。地勢坤斂財甭猶豫。厚德載物,老子給你罩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0: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