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漏切

作者:蘇誠忠  於 2016-8-27 16: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眼下,要是說誰漏切,就等於說他現眼了。可是,漏切和現眼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這個切指的就是中國的反切注聲音法。

前面說過,古代的中國早就發現輔音實際上是一種無法被聽到的口型,而不是聲音。因此,古代中國的注音方法是切音也就是用一個字的母音(韻母)來切換出另一個字(輔元結)的母音。直到今天的漢語拼音,依然是用一個母音(韻母)來切換聲母中的母音。比如b這個音,實際上是bo的聲音,輔元兩個字母同時發出,不可分割。與a的拼音實際上是用a切換出o成為ba 那麼,什麼是漏切呢?漏切是指沒有學過注音字母或漢語拼音的人,有時候你跟他說m-a無法誘導他說出ma來,他還是說m-a。換句話說,本該將兩個聲音混合的時候,他不知道如何將它們融為一體。你也許覺得可笑,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但是,在沒有注音字母以前的那套反切法既然是由兩個字來註釋,使用者不但要知道這兩個字的發音(好幾百個用於注音的字都要掌握),而且要立刻分解出每個字的聲母和韻母來,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很多人不出來就不足為奇了。讀一行字,有幾個沒切出來不是漏切嗎?自從普及注音字母以後,這種情況很少出現。或者說,如果沒有注音字母,今天人們依然會出現這樣漏切的情況。因為注音字母需要記憶的聲音符號比古人反切所記憶的符號,少了許多。比如,過去要記的方、分、夫中都含有f這個輔音,為了一個輔音要記很多字,如果所有的聲母和韻母都這樣記,那麼,要記的東西就比注音字母多了好幾倍。可是,有了注音字母后,只記一個字母就夠了。注意,這個原則在語言學中非常重要;為一個在其他符號中(字或單詞)反覆出現的元素設立符號(注音字母)可以大大簡化我們在記憶上面消耗的精力而卻知道了更多,更清楚的內容,因為,每次使用實際上就是一種複習的過程。反之,如果這個符號沒有提煉出來,那麼,每次使用則不是在複習這個元素,而是複習含有這個元素的某個整體(漢字),如果這種整體的數量太多,就會產生無序和混亂。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設立一個符號的目的也是為了簡化和明確我們交流的方法。根據這個原則,人類的表達系統在逐漸的進化,逐漸的以更少的記憶得到更多的知識及信息。而且,我們後面會討論,漢語的進化,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語言。 上面所說的就是漏切變成了現眼的過程。在古代,說你漏切至少認為你是文人,如果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切音。後來,人們又把發音不協調的現象移植到顏色上面,如果調色不自然也叫做切。到如今,這個字還帶有看不起人的意思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泥馬 2016-8-27 16:28
對不起你的推論,兩個漢字大概是錯了一雙:是露怯,而不是漏切。「露怯」是北京土話,好聽點說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言談舉止出現了可笑的錯誤,顯露出無知而丟人現眼。這個北京方言傳播開來了。
回復 wwang33 2016-8-27 20:51
學習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8-28 00:29
泥馬: 對不起你的推論,兩個漢字大概是錯了一雙:是露怯,而不是漏切。「露怯」是北京土話,好聽點說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言談舉止出現了可笑的錯誤,顯露出無知而丟人現
泥馬兄的解釋更為人接受。
回復 蘇誠忠 2016-9-3 17:13
謝謝你的批評,我又多知道一種解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9: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