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紀念我的父親

作者:kowch  於 2021-7-3 13: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我的父親仙逝已經三周年。父親並沒有走,而是時常出現在我的回憶里。每逢時年八節,父親的靈更是前來託夢。近節時分,我或夢見兒時在鄉村裡和父親生活的細事;或夢見中學時期,父親周末騎自行車近二十公里到府城金山中學載我回家;或者夢見在省城中山大學讀書時,收到父親的信,囑咐生活要儉樸,師友要敬重;或是夢見參加工作后,父親囑咐工作要勤力,為公要廉潔之類;也有夢見父親仙逝之後這幾年,託夢來敘述他在天堂的祥和生活,或者交代照顧母親的事情。比如最近的一次,是來托說母親眼睛視力模糊。我通知我三妹帶我母親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母親的老年白內暲是時候手術治療。現在我母親的白內暲已經在廣州眼科醫院治療順利,眼睛視力明亮。我能真切的感到父親並沒有走,幾個姐妹也都有相同的感覺。

父親許朝有原名許能富,一九三五年農曆十二月初六生於廣東省潮安縣鐵鋪鎮許南美村,其時屬於饒平縣隆眼城都十五鄉之許南美鄉。我祖父名若賢,又名岳雄,出生於清朝末年。想是祖父當年久經兵亂貧窮,為兒子取名能富,暨而更名朝有,冀望能窮人翻身。小時候父親有時跟我們講祖輩的事情。我的曾祖父名字叫許興雲,我父親在很小的時候,偶爾見過他,其出入攜帶雙刀,早出晚歸。我父親長大些之後,就再也沒見過我曾祖父,也不知其所終。 曾經聽我祖母說,我曾祖父是武師,以鋸杉木為生。小時候我在鄉下住,見家裡有一個乳豬狀木枕頭。據說是我曾祖父利用杉木余料,雕刻而成。家族中人包括我祖父,從來不提說我曾祖父那代人的事情。後來讀馮自由先生的一些關於民國開國前的資料,才知道清末潮州同姓許雪秋受孫文委派,與饒平余既成召集鄉賢武師,領導丁末潮州黃岡起義。我曾祖父也因此結識東山前鄉余姓(與饒平黃岡余姓同祖)親家,我祖母余秀蘭娘家即是東山前鄉。我母親余秀賢,則來自東山前鄉另一書香家庭。

在我兒時開始有記憶的時候,我父親就是村裡的企業組的頭領兼會計。我們村不是獨立的行政村,村裡的企業組相當於自然村的村委會。村裡有很多魚塘,企業組每年負責發包各個魚塘給村民承包。逢年過節,各個魚塘要捕獲一定數量的魚上交給企業組。在企業組,我父親就把魚分發給村裡三個生產隊,生產隊再按每戶人口把魚免費分發給每一戶村民。我小時候,很多鄉村都很貧窮,我父親說村裡人不管家裡窮富,按人口保證每個人過節都有等量的魚吃。附近的村莊只有我們村有這樣平等的福利,很受羨慕。企業組不僅逢年過節免費分魚給每家每戶,而且把企業的收益用於鄉村建設,包括村道村巷,植樹綠化,挖水井,建設加工廠,建設發電廠,以及建設村裡的曬穀場,倉庫,小賣部,生產隊辦公用房等。現在村裡的石條樓,就是我父親擔任企業組頭領的時候利用企業組的收益建設成的。村裡的照明電網,最初也是在那時建成的。

其實父親在更年輕的時候,曾經是鎮(人民公社)信用社的會計,因那時村裡討論要獨立成為行政村,我父親接受組織安排,回村裡籌備企業組,並計劃以企業組為基礎,成立行政村(生產大隊)。後來因為村裡人口少,成立獨立行政村(生產大隊)的計劃不了了之。我父親卻因此失去了信用社的工作,也失去了之後領取退休金的機會。在我父親去世之前的兩年,因為當時有政策,說解放初曾經為人民政府工作的,可以去申請退休金。當時他因為想要找回以前在信用社工作的證明領取退休金,才跟我說起這件事。我跟他說,這種退休金不多,我們不需要這錢。他說,他是為了一個榮譽---為新中國政府工作貢獻過,不是為退休金。

父親退休后,還擔任村裡老人組兩屆的頭領。村裡老人組負責時年八節游神,神廟維護,公益決策等。在我父親擔任老人組頭領期間,首創春節慈善募捐活動,為村裡募集公益事業費用。這種募捐活動,後來成為傳統,每年春節,外地回來的村民,都會募捐,為村裡公益事業提供費用。父親還為村裡的游神活動建立制度和規則,使得鄉規民俗文化可持續發展。

在我小學畢業的時候,潮州金山中學開始招收農村學生。那時按照統考的成績,我已經入圍金山中學的錄取分數線。但是,金山中學不相信農村學生的成績,要再由學校自己組織一個考試,對進入錄取線的農村學生再考一次。我父親因此,去請了我小學的語文和數學老師,到家裡為我單獨輔導,以準備這次特別的考試。我到金山中學讀初中,初一的時候,所有鄉下的學生,都寄宿住學校學生宿舍。差不多每個星期六的下午,我父親會騎自行車提前到學生宿舍,等我放學,然後載我回鄉下老家。

我讀中學期間,每年寒暑假會回村裡住一段時間。我父親在閑暇的時候,會跟我說一些村裡的歷史。許南美鄉先祖為潮州韓山許氏世家。先祖許陶,於唐朝初年輔陳政征鎮泉州和潮州。陶的兒子許天正,掌潮州和泉州的軍政,官至太尉。唐朝年間,潮州曾屬福建,在語言文化和民繫上,潮州人歸屬福建南部民系。宋朝年間,先祖許申,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應殿試,皇帝賜其第一甲第一人及第,官至刑部郎中,授銀青光祿大夫爵位,為唐宋潮州八賢之一。申的曾孫許珏,官封廣南西路大總統兵馬都監武功大夫,其夫人是宋英宗之女德安郡主,為宋朝駙馬。因是皇親,宋帝追封唐時先祖天正為昭應侯。至元朝,潮州許氏因為是宋室皇親,被元兵抄殺,逃亡異鄉福建,饒平山霞,及南洋各地。潮州許氏在整個元朝年間,隱居山野,不為朝官。到明朝,漢族復興,先祖石溪,朝鳳,拙庵,荊山四兄弟創鄉於龍眼城都,隨為望族。清朝初年,潮州多次海禁遷界,致人口遷徙流亡,民不聊生。拙庵之五世孫振前及三子遷居於韓江北溪東側及三洲鄉一帶。新輋鄉原為潮州畲族藍姓為主的古村莊。初時,振前及次子南潮族人居新輋鄉,為今許南美(許藍尾)村,長子南浦族人居新畲鄉西側,為今陳南美(陳藍尾)村,三子南潘族人居三洲之下洲地。三兄弟集合各自村莊合建設大老爺宮於宮園高地。後來,鄉里藍姓及其他姓氏居民遷居他處,近地許姓兄弟遷入,許南美鄉隨成單一姓氏許。現今許南美村人口主要由振前三子南浦、南潮、南潘後人構成。我家族即是南潮公派系,在村中人口比較少,因為歷代為貢獻國家與社會而移居外地外國者大半。我到廣州中山大學讀書時,因擔任學生青年雜誌主編,而有機會進入校史室查閱資料,始知原來廣州高第街許姓是我們家族的族親,中山大學民國時期也有不少我們的族親名流。南潮族人原建有大祠堂於鄉里后側東南邊的風水「蟹地」。大祠堂面向後頭池,遠望南海,祠右側為磨坊,左側為大竹園。後來,大宮、大祠堂、大竹園及磨坊均毀於兵火。大宮被毀多年後,陳南美鄉、許南美鄉、三洲鄉分神像,並各自另建宮於各鄉,大宮舊址現在仍然稱為宮園。現時,農曆八月初二迎老爺拜神,即是紀念三鄉分神像之日。清朝光緒年間,潮州各縣許姓合建大宗祠於潮州郡城內魚市巷許家舊地,創鄉始祖振前公神主供奉於祠內神壇,記為饒邑南美鄉振前公。父親在生之時,特別吩咐,拜祖公廳的一對燈籠,要記「光祿大夫」,和「太岳傳芳」字樣,公廳的門目,要貼「加冠」和「進祿」紅字帖,以紀念先祖榮光。

家族本為書香世家。村后埕被毀的大祠堂,一側為練武場,另一側為學堂。大祠堂東邊的大竹園,原為私家園林。大祠堂被兵火燒毀時,藏於祠堂內的各種書籍包括族譜、醫書、武書、契帳也一併被燒毀。但是家族保留讀書的傳統,即使從清朝末期到共和國初期的戰亂動蕩時代,鄉下特別貧窮,族中每一位男性子孫,都識字讀書,在村裡是有文化的一族人。我父親經常給我講起,他少年的時候,每天一早,步行到鎮里讀書的事情,因而在解放初期,父親被選拔擔任鎮信用社會計。改革開放后,我考上中山大學,成為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後來我細妹也考上大學,我的幾個唐弟妹,也都考上大學。我大姐,二姐和大兄,在我考上大學的時候,已經結婚或準備結婚,沒有上大學的機會,但他們的兒女,也都考上大學。村裡的大學生,基本由我們家族的人包攬了。我們這兩代人都成為大學生,是因為有家族書香的傳承, 也因為父親在我們小的時候給與正確的引導。

父親在世的時候,希望每一個子女都發展好。特別是對於條件差一點的兒女,特別的關照。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大兄在鄉下結婚。按照鄉下的傳統,男子結婚後兄弟就分家。我父親認為我不需要回鄉下住,就把當時的兩座現成的房子,都分給我哥。我就只有分得蓮角溪邊的一塊空宅基地,沒有房子。我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的2000年,有點積蓄,就在蓮角溪邊的宅基地上建一座兩層的房子。因為我基本不回鄉下住,我父親就把一樓安排給我哥一家人住,父親母親和三妹(當時還沒有出嫁)住二樓。後來三妹結婚,就搬到我另外單獨購置的在鐵東公路路邊的另外一塊宅基地上搭建一個商鋪,亦商亦住。父母直到我父親去世前,自己居住,由我供給。即使這樣,我父親也時不時從我供給的費用中,提取部分給我哥,包括資助我哥兩個兒子上小學直至大學。我父親去世后,由於我遠居加拿大,我大姐二姐和三妹住在母親附近,輪流幫我照顧母親,由我供給費用(鄉下的傳統是兒子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女兒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因而姐妹幫我照顧母親,我提供給補償)。我很後悔當初移居加拿大的時候,沒有把父母也一起移民來加拿大。

我是2005年移居加拿大的。2009年的時候,在加拿大再讀書畢業,有了專業的工作併購買了房子,就申請父母來加拿大探親旅遊。本來有意申請父母也依親移民,但父親總是挂念在鄉下的大兒子和幾個女兒,不願意移民。在來加拿大旅遊兩個月期間,每天都要打電話回鄉下。本來打算讓他們在加拿大起碼住半年,但在來加拿大剛一個月,就鬧著要回去。我只好利用長周末陪他們回去然後馬上坐飛機回來。如果當年把父母也申請來加拿大,現在就能自己照顧母親,不需要三個姐妹幫我照顧;也省得每天擔心鄉下的大哥製造麻煩、趕走母親、以佔有我鄉下的房子;更省得每年安排假期回去看母親,來回奔波消費。

幸運的是,父親的仙靈響驗,常保護我母親。也慶幸有三個姐妹悉心照顧母親。專此紀念我的父親。 父親恆常同在,母親晚年安康!

Kowch @ 20217月於加拿大石山之麓。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9: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