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話上海話

作者:玉米穗  於 2016-1-12 01: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9評論

關鍵詞:上海話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說起來我應該算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年少時我不說上海話,因為不會說。我家住的那一片,大人孩子都一樣,很少會說上海話的。

  我家那時候住在上海某個大學的家屬宿舍里,那宿舍里的大人們說話南腔北調,什麼口音的都有,有湖南腔,湖北腔,也有山東腔,四川腔,福建腔,還有在湖南腔或湖北腔里夾雜少許上海話的,聽著不倫不類,卻有幾分喜感。可是小孩子們都一樣:只說普通話。只是那普通話自有特色:不捲舌。說話時舌頭呆在嘴裡比較老實安分,不怎麼東張西望,探頭探腦,到處串門。但結果是「之」「資」難分。「知識」變成「姿勢」,「之乎者也」成了「資乎者也」。總而言之就是對ZI CI SI 與ZHI CHI SHI一視同仁,把混進革命隊伍的H清除出門就對了(這種不捲舌的普通話並非只在我們那一片流行,事實上上海各高校子弟當時說的都是這種普通話,因而有人稱之為『高校官話』)。

  猶如「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我們說的那種普通話彷彿也有明顯的烙印,長大后遇到外省市的同志或同胞,每當我與他們親切交談時,往往說不上幾句,對方就會說:「你是上海人吧?一聽就是上海人。」儘管我已注意掩藏口音,努力把普通話說得字正腔圓,為此把清除出門的H們都找回來,塞回到原本屬於它們的位置上去,並且積極調動舌頭,說話時使之鞍前馬後滿嘴亂跑,但還是於事無補。這不免讓我有點小小的挫折感,而且有點尷尬,因為想當初,在許多真正的上海人——我的意思是說除了上海話以外其餘的話說不地道的上海人眼裡,我們這些不說上海話的「上海人」是算不得上海人的。

  開始與只會說上海話的上海人打交道是在讀中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那個中學除了住在學校附近的走讀生,還從上海各區招收了不少住校的住讀生。那些住讀生便都是說上海話的。住讀生與走讀生分在不同班級,彷彿身處不同世界,相互並不往來,而且彼此看不上眼。住讀生說走讀生是「鄉烏寧」(鄉下人),走讀生則說住讀生是上海癟三。但我那時不知怎的卻有一兩個「上海癟三」的朋友。與那一兩個「上海癟三」朋友聊天對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和推斷能力是大有幫助的。記得有一次,其中一位「上海癟三」朋友眉飛色舞地用普通話向我描述一位女孩的摸樣,說她「麻子老大的」,我聽了眼前頓時浮現出一張布滿大大小小凹坑的臉,並對那張臉的主人生出無限的同情,心想:「『麻子老大的』,這女孩完蛋了,將來怕是嫁不出去的」,卻見那朋友張開雙臂做出一個環抱的姿勢說:「這麼大」。我不禁詫異起來:「這麼大」的「麻子」得要多麼遼闊的臉盤才容得下呢?他又補充說:「比我麻子還大」,我打量著朋友那張細皮嫩肉的小白臉,一時不得其解,然後忽然恍然大悟,原來他說的「麻子」其實是個子,因為上海話把個頭大叫做「模子大」,他便直接把「模子大」譯成了「麻子大」。

  還有一次看到一個上海人與北方人吵架,顯見得那上海人覺得膽怯,卻不停地說:「我又不黑你的嘮」。聽得那北方人既不耐煩,又莫名其妙,環顧左右,試圖尋找「翻譯」,吵架的勁頭便也鬆懈了不少。其實那上海人想說的是「我又不怕你」,上海話叫做「我又佛嚇(HE)儂」,上海話「黑」「嚇」發音相同,便說成了「我又不黑你」。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總而言之,從前的上海人上海話說得固然「乓乓響」(「好」的意思),但能將上海話與普通話同時說地道的,實在是鳳毛麟角(王志文是難得的一位,周立波的普通話其實也帶有明顯的上海腔)。

  然而另一方面,對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而言要將上海話學地道也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前侯寶林在相聲里學說過幾句上海話,北方人以為可以亂真,上海人卻一聽便是「洋涇浜」(水貨),沒有上海腔調的。以前讀書時,與我同寢室有過一位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同學,對上海話心馳神往,說那是最好聽的聲音。為了學會他心目中的好聲音,成天抱著一個半導體收聽上海話節目。後來他用學會的幾句上海話去搭訕上海女孩,卻遭了白眼,還被罵是「十三點」,雖說他學習上海話的熱情並沒有因此熄滅,但直到畢業離開上海回石家莊時,他也未能學會說上海話。

  我雖然很早便與只會說上海話的上海人玩耍,但上海話終於說得比較地道卻是成年之後。因為談戀愛,女朋友只說上海話。然而談著談著,便各自談會了對方擅長的語言,彼此都達到可以亂真的境界。我由此深感愛情的偉大力量,並深刻體會到談戀愛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方言也好,外語也好,想必莫不如此。所以我以為如果能夠找到說英語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則既不需要花錢去「瘋狂」,也不需要去「新東方」,多多約會便水到渠成自然就會說英語了吧。

  前幾年我在上海教了幾年書,學生多是85后的上海人。與他們只會說上海話的父母不同,他們可以將上海話與普通話說得同樣地道。那普通話斷然不是我們當初說的那種抽去H的「高校官話」,也沒有明顯的上海腔調摻雜其中,雖不是字正腔圓的京味普通話,聽著卻自然而不失標準,使我印象深刻。與學生家長交談時,家長有試圖說普通話的,學生在一邊聽著驟起眉頭,終於忍不住用上海話打斷說:「老師也是上海人,你還是說上海話吧,你說的普通話聽著難過死了。」

  然而聽說現在上海的很多小朋友漸漸地不會說上海話了。普通話固然說得十分地道,上海話卻不會說了。這與當年上海人不會說普通話的情形正相反,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上海的有關部門與不少民間人士為此有些憂心,呼籲並想方設法要搶救上海話。最近看到新推出的上海話老兒歌,裡面許多耳熟能詳的兒歌是我們那一輩人兒時常聽到的。看了憶起兒時往事,十分溫馨親切。鄉音總是鄉音,永遠無可取代,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鬢毛衰而鄉音不改,上海那地方總得時時聽到上海話才成其為上海。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9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6-1-12 01:33
同意對侯寶林,周立波與王志文的結論!
回復 dwqdaniel 2016-1-12 01:43
上海人之間說國語如同中國人之間講英語一般地彆扭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1-12 01:59
90后的上海小朋友們,上海話完全走調了。
回復 tea2011 2016-1-12 02:06
dwqdaniel: 上海人之間說國語如同中國人之間講英語一般地彆扭   
是的,有一次和上海朋友打電話后,又打了個給台灣友人留下言,後來才知道我留下的是上海話,她們一句也不明白。
回復 玉米穗 2016-1-12 02:15
fanlaifuqu: 同意對侯寶林,周立波與王志文的結論!
王志文比較有才華,是我所喜歡的不多的演員里的一個。周立波反應快,挺能說的,但覺得他有點油滑,也比較喜歡強辯,不管值不值得一辯,非要贏在嘴上的味道。當然上海話,兩位都是沒有閑話可說的了。
回復 玉米穗 2016-1-12 02:16
dwqdaniel: 上海人之間說國語如同中國人之間講英語一般地彆扭   
完全正確,就是那種感覺。呵呵。
回復 玉米穗 2016-1-12 02:18
徐福男兒: 90后的上海小朋友們,上海話完全走調了。
現在更小的小朋友很多都不會說了,保護上海話很有必要。在這件事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有貢獻的。
回復 玉米穗 2016-1-12 02:19
tea2011: 是的,有一次和上海朋友打電話后,又打了個給台灣友人留下言,後來才知道我留下的是上海話,她們一句也不明白。
一時轉不回來了吧?呵呵。
回復 fanlaifuqu 2016-1-12 02:19
玉米穗: 王志文比較有才華,是我所喜歡的不多的演員里的一個。周立波反應快,挺能說的,但覺得他有點油滑,也比較喜歡強辯,不管值不值得一辯,非要贏在嘴上的味道。當然
王志文的嗓音也非常好聽!
回復 總裁判 2016-1-12 02:48
當上海話進入國際社會而被國人聽到是上海話,國人慢慢脖子移轉過來,看看:「哪裡有上海人」,其眼光里儘是鄙視。
回復 xu3331 2016-1-12 07:55
當年蘇聯的對外廣播有滬語節目,播音系一中年女性,字正腔圓,十分地道,聽來很舒服。不過與今天的 「上海閑話」 有點不一樣,那才是真正的滬語。現在的上海話,嗲筋有餘,韻味不足。
學者將上海話定位為吳方言,是中國幾大方言之一,重要性不亞於西南方言(四川話)。個人覺得應該保留。另一重要方言是粵語,也該保留。

中央規定,廣東廣播電視不得使用粵語。獨裁政權出於大一統考慮,企圖消滅方言。但方言包含的文化內涵,實在豐富國人的思維。歐洲那麼多語言,許多人掌握幾門語言,其思維也就活躍開放。
毛澤東的秘書林克說,毛主席天天學英語,到死也沒學會。嘿嘿,這不說明問題了么?
回復 楓橡園主 2016-1-12 09:24
大家熟悉的馬伊琍是「滴滴刮刮」的上海人,畢業於上戲。中央電視台的董卿其實也是上海人,再往前數上影的陳述也是,年輕時在上海郵局工作。肯定還有很多能說標準普通話的上海人。
回復 前兆 2016-1-12 09:57
我也是「滴滴刮刮」的上海人呀!     
回復 ryu 2016-1-12 11:24
平心而論,上海話確是比較難聽懂的方言之一,還有粵語,故容易受指責滴。
回復 qxw66 2016-1-12 12:07
上海活現在算鄉下佬了
回復 夸父追月 2016-1-12 12:48
吳人說吳語天經地義。
回復 海外思華 2016-1-12 20:18
上海話,粵語,對我這個北方人來說比英文還難懂呢!其他省市的方言,要好懂的多。這也可能是上海話少人說的原因吧!
回復 山東貓 2016-1-12 20:30
每當你講述上海和上海人的時候總是那麼的津津有味,下一篇請寫一些關於兩百年前上海的人,上海的事可以嗎。大家會更有興趣欣賞。
回復 玉米穗 2016-1-13 02:52
總裁判: 當上海話進入國際社會而被國人聽到是上海話,國人慢慢脖子移轉過來,看看:「哪裡有上海人」,其眼光里儘是鄙視。
以前上海人在國內不太受歡迎,現在好像好很多了。
回復 玉米穗 2016-1-13 02:54
xu3331: 當年蘇聯的對外廣播有滬語節目,播音系一中年女性,字正腔圓,十分地道,聽來很舒服。不過與今天的 「上海閑話」 有點不一樣,那才是真正的滬語。現在的上海話,
謝謝博友。提供的信息很有意思。蘇聯人竟然能說上海話讓人吃驚。我也覺得方言有其獨特的價值,值得珍惜和保護。問好。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3: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