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桃花扇之謎

作者:曉田  於 2017-6-12 07: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類|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桃花扇之謎

                                                                                                                      陳劍平(曉田)

          曾經聽我岳母說起過,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桃花扇和她在河南商丘的娘家陳家大院有著很深的因緣,於是桃花扇就一直是我心裡的一個謎團。

          二十七年前我來美國後,專門到紐約圖書館找到了由清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耗時十多年,三易其稿編寫而成,且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名劇之一的《桃花扇》劇本。 仔細閱讀後,除了通過劇本知道了該劇講述的是商丘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侯方域和絕代秦淮艷姬李香君悲歡離合的真實愛情故事,由此反映了南明覆亡的歷史外,我並沒有看出該故事和商丘陳氏家族有什麼關聯。

          當時由於中國剛從十年文化禁錮中解脫出來,而且信息諮詢也閉塞,很難更多地了解關於桃花扇的背景和它的後續故事,所以該謎團仍在我的心裡。隨著歷史學家的深入研究和相關人物留下的史料逐步爆光,桃花扇迷也漸漸被解析,它的後續故事和陳家大院的關系也就越加難解難分。

          侯方域為了躲避朝中姦臣阮大鉞的追殺,他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定情信物後,便離開南京逃回商丘老家。扇上系著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還題了一首詩: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春溪儘是莘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從此兩人音訊全無,李香君日日以信物為伴,夜夜睹物思人。後因不畏強權淫威,忠貞剛烈,不惜以身殉情,血濺香扇。好友楊龍友聞訊趕來,端視絹扇,深為感觸,於是他以血滴為基調,配上墨色枝葉,形成了一幅鮮艷動人的桃花圖,於是就有了後來家喻戶曉、代代傳誦的桃花扇。

          李香君傷愈後整日鬱鬱寡歡,不久便逝於蘇州。當侯方域得到音訊趕來,留給他的只是那一柄綁著李香君在彌留之際剪下的一綹青絲的桃花扇。

          同為四大才子之一的散文大家陳貞慧與侯方域交情甚篤,二人在政治患難中結為世交,並為陳貞慧四子陳宗石和侯方域三女定下了娃娃親,當時陳宗石才二歲,侯女則三歲。陳家在江蘇宜興也是官宦大戶,又是詩禮傳家,堪稱名門望族。

          陳宗石十四歲那年即順治十四年(1657),父親陳貞慧由於遭受長期的政治打擊而去世,家道中落,他隨其兄陳維崧(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投奔商丘侯家。此時侯方域亦已在三年前去世,但侯夫人敬守承諾,以侯家東院作為陪嫁,將三女兒和愛婿陳宗石完婚。侯家東院後來便成為陳家大院的一部分,被稱為陳家老宅。陳宗石就成了江蘇宜興陳氏落居商丘的一世祖。

         侯方域在去世前將桃花扇交給三女保存,侯女視為至寶,將桃花扇隨嫁妝一並帶入陳家,於是桃花扇便在陳家大院裡作為傳家之寶代代相傳。陳氏第七世孫陳實銘也是一位才華橫溢且放蕩不羈的豪氣文人,又是山東費縣和臨朐的知縣。他為了紀念李香君而建了女兒樓,並以侯方域煙雨惜繁華,吹簫夜不歇的詩句命名此樓為『煙雨樓』。

         可是不知從哪個年代起,由於頻繁的戰亂,桃花扇神秘失蹤了。但是1986年在《中國書畫報》上發表了《張伯駒目睹桃花扇》一文,文中公開了民初四公子之一的文化奇人張伯駒在民國初年寫給好友、滬上報人鄭逸梅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當時商丘陳家後人曾將桃花扇帶到北京,已是收藏大家的張伯駒親眼目睹了此扇,並描述由於年代久遠,桃花扇上的血跡已呈黑色。還把此扇說成是崇禎皇帝賜給侯方域父親侯恂的「宮中之扇」。

         張伯駒是所有有文字記載的見過桃花扇的最後一人。張伯駒亦是商丘陳氏第六世孫的外孫,他的童年就是在陳家大院裡度過的。

        《桃花扇》作為中國四大絕世名劇之一,三百多年前以古老劇種昆劇面世,經久不衰。民國期間,曾由崑曲大師俞振飛領銜主演。抗戰時,著名編劇歐陽予倩將此劇改變後搬上了話劇舞台。1958年中國京劇院又把她搬上了京劇舞台。1964年著名編劇兼導演孫敬將此劇搬上銀幕,由著名演員王丹鳳和馮喆主演。還有越劇、黃梅戲等多個劇種的版本。近年來,更有人將此劇拍成了電視連續劇。可見《桃花扇》已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

          可是,真正的桃花扇究竟在哪裡?也許依然在陳家大院的某個角落靜臥,也許在某個陳氏後人家的雜貨箱裡,也許早已流入民間而不為人知此為何物,會否已經留落海外?我突然對它的下落格外地關心起來。但我相信,桃花扇-陳家大院裡的傳世之寶、見證了明末南明滅亡的一段歷史之無價珍品,終有一天會重見天日的。                                                             

註:此文發表在2017年6月7、8日《世界日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7-6-12 10:20
如果還在,相信不久會面世。
回復 Arnika 2017-6-12 14:10
看過小人書,記得她說過,只有蝴蝶圍著花朵飛,哪有花朵圍著蝴蝶的道理(大意)。現在知道並不該如此被動。
回復 前兆 2017-6-18 00:48
「可見《桃花扇》已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
謝謝如此詳細的介紹!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3: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