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說是非

作者:蘇小白  於 2015-11-9 12: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說是非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提筆念此,不禁啞然失笑。這「說是非」的文章,還能做么?忽然又憶起一個掌故:「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釋,后道。道士見之,即移老君於中。僧見,便移釋尼於中。士見,乃移孔子於中。三聖自相謂曰:『我們原是好好的,卻被這些人搬來搬去搬壞了。』」於是,便更有些躊躇。

 

然而,人類社會原本就是一個大的是非圈。

身處其中者,沒有能夠真正擺脫掉是非,也沒有能夠牢牢把握著是非觀的。偉人毛先生曾經大手一揮,鬥倒多少他認為「大非」之人吶。孰料,在他身後卻也遭受民間奚落。筆者就曾見一笑話,道:「董存瑞死了,董存瑞的母親在台上做報告:『存瑞是我的好兒子,也是毛主席的好兒子』。毛主席聽罷猛吸了一口煙,低下頭問周恩來:『長征時我們路過她們村了嗎?』」《紅樓夢》中到櫳翠庵帶髮修行的妙玉,多麼高潔一女子,還被我們這些評者嘲為身在檻內心向紅塵呢;即使遁世若白雲先生,抑或是煙波釣叟者,身前身後也都沒能逃脫世人的訕笑哩。

 

所以,在一定意義上,人這一生,無論是誰,大部分時間便是在是是非非之間銷磨掉。

是非,是人間魔咒。人的痛苦、無奈與掙扎,大多起緣於此。朱元璋曾有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雖然是寫給閹豬戶的,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是非之根乃為生殖器也。這不奇怪的。腦袋是產生思想的,生殖器是產生情感的。情感影響人的思想,思想反過來支配人的情感。是與非的看法,起緣於情感,歸攏于思想。有什麼樣的情感,一定會有什麼樣的思想,也一定有與之相配的是非觀。初級的是非觀,便是情感;高級的是非觀,一定是思想。

 

一部二十四史,要我看,實乃一部是非爭鬥史。

是非話語權,則永遠為王者拼搶。撐控是與非的標準,也即掌握了權杖。摸準是與非的趨向,也即參透歷史發展的方向。大是大非,在世俗社會,是斷斷含糊不得的。那麼,在人間鬧世,什麼才是、哪個為非呢?民心!得民心者,是;失民心者,非。所以,民心實為千古英雄之共爭。項羽何其勇猛,誅義帝,失民心,落敗自刎於烏江;慶之何其文弱,撫土卒,得軍心,攻城略地氣吞萬里如虎。一朝一代的民意民心,即為此朝此代的發展方向。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然而歷史上也不乏屑小之人,違民心、背民意,得一時之勢,落千古罵名。比較典型的如趙高,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高利用手中的權力,依借群小的奉維,己言為是,人言為非,到頭來終身死人手。可見在紅塵世間,民心不能欺,是非不可違。

 

然而,當下人竟將是非判斷誤作力量對比,將力量強弱誤為權勢名頭。

因此是非判斷,多聽信於人,而少醞釀於心。出門處事為人,在家生活學習,要不聽權大人的,要不聽錢大人的,要不就聽那些所謂專家學者的,迷信當道,惟命是從。中國人愛好將人管著,喜歡將安全與幸福繳給別人。男人找份穩定工作,女人找個可靠老公,就踏實;若男人自主創業,哪怕再有錢也覺不安,若女人沒個好丈夫,即便很優秀也感自卑。烏烏攘攘,嘰嘰喳喳,看似熱鬧,其實性情行為若一個模子刻劃出來。這種性情作風,反映在生活上,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反映在文學上,是期刊文章,百人一面;反映在官場上,是惟惟諾諾,畏畏縮縮。

何也?個性得不到施展,人性倍受壓抑使然。小時候,父母的話,才是;上學后,老師的話,得聽;長大了,領導的話,才對。長此以往,明明是的,人家說非,便跟著叫非;明明非的,別人說是,便跟著是了。是非觀,一直在別人手中口中,渾不自信,也不敢自信,只小小心心看人臉兒,膽膽怯怯聽人聲兒,戰戰驚驚過日子了。所以,中國人外表溫和,內心狂野者多;中國事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者多;中國情一愛就恨,一親就傷者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