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50年代人民公社農村真實情況…(我的家鄉)

作者:花名雞仔  於 2018-8-16 18: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4評論

50年代真實農村情況(我家鄉),我寫回憶從不捕風捉影,也不會參雜與事件無關之事,我的村子距離大亞灣澳頭小鎮走路半小時左右,澳頭鎮在一個海灣邊上,澳頭鎮很小,在海灣兩邊各相一條彎彎曲曲沿著海邊的小街道很窄小土路,全澳頭鎮只有這兩條小土路街,在海灣中間築有一條堤供海灣兩邊居民來往,堤中央建有一木橋把兩邊相連,如遇打大颱風海水會漲過堤面把木橋漂浮走,靠近海邊的房屋全是由木樁搭建起來的高腳屋。雖然名叫兩條街其實只有一條有商店。在我記憶中解放初期澳頭小鎮商店門前到處掛五星紅旗。

 整片海灣大亞灣岸邊錯蹤交雜散布著無數鄉村小圍(圍比村小隻有幾戶人,58年公社成立時把這些鄉村小圍組成了一個澳頭人民公社),解放初期我村除了駐軍外還設立了民兵,民兵大約只有十多個人,十多個民兵只有幾條七九步槍,我村連同附近幾個小圍村只有一隻治保員,治保員沒有槍和普通人一樣沒有制服。相隔一段時間才來一次村裡巡視一下,治保員也是附近的村民住在自己村子里。土改分田地開大會鬥地主,開大會確實出現有打人事件,打的不是地主而是她自己公公,兒媳婦用腳穿的木打她公公頭,打到頭破血流這是真事,因何事要打她公公由於當年我年齡小就不知道了,打人事件我村就此一例,沒見過也沒聽說過有其他打人事件。

 土改評成份分田地分財產時,我們家評了個貧窮,分了幾分田和半個房間(一間房兩家人分,兩家都沒住用來放柴草),分到這些都是同祠堂評了地主的,我祠堂評了兩個地主一個富農。地主房屋被分后被趕去住草間(地主的財產放草用的),地主草間是沙磚三層小樓只不過面積略小一些,但比普通人泥磚屋還要好很多。評了地主的家庭除了名聲不好聽外,家人和普通人沒分別沒歧視一樣待遇。但有一個當年三十歲左右吧,是我祠堂地主堂叔被送去新疆勞改,一直到70年代才回鄉,家裡老婆帶著當年剛出生的一對孖仔,關於地主勞改可能各地不同,我知道我村的也是只有這一個。

 土改分完田地后各家種各家的田地,這個時期開始組織互助組,人口多勞動力多的家庭不進互助組叫單幹戶,單幹戶自己干自己的不需要別人幫忙,互助組是幾家人一組互相幫忙,分到田地的家庭如果沒有勞動力或勞動力不夠,互助組就互相幫忙,互助組的家庭主要是一些缺乏勞動力家庭,所以幾個家庭大家一起幫忙,幫完這家幫那家,受幫家庭提供晚飯(紅薯飯),那年代沒有人食全白米飯的,最好家庭也是兩粥一飯(紅薯飯或芋頭飯),大部分家庭都是三餐粥(農村一天吃三餐),幫人有晚飯食不會白吃虧的。

 互助組時間不長就開始組建初級社高級社…再到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開始建立飯堂(食大鍋飯),大鍋飯開始時動員各家各戶把糧食交出,飯堂建立后所有人到飯堂食飯。我村人口多一共分三排(軍人編製),全村有三個飯堂每排一個,飯堂大鍋飯任食魚肉青菜樣樣有。那時小孩經常唱人民公社好、一日三餐飽、感謝毛主席、嚇死美國佬,大鍋飯初時有些家庭把米藏起不願交出,飯堂食了幾天後覺得家裡藏米無必要也主動交出,大鍋飯大魚大肉食了大約一個月左右,這時生產隊存糧己吃光,生產隊無糧只能向公社要糧,公社有糧公社糧倉的糧是公糧是不能動的。

 沒有米煮飯怎辦?負責飯堂的天天派人到公社要糧,這時公社糧倉也沒糧,只能等縣裡運糧車把米運到,米運到后再分配到各大隊,大隊再分給生產隊,有時去要糧的人從上午等到下午,分幾次才能解決當天的伙食,第一批做好飯先供出勤社員用,學生老人小孩要等第二批到來才有飯開,有米挑回才開始煮搞到每天開飯都不定時,雖然每天都要等但天天都有米運回,當年我讀小學四年級,開飯時眼睜睜看著第一批飯煮好挑走,送去給出勤社員先用。記得有一天糧食遲遲沒運回,飯堂只能用米糠做了一大批糠板應急,這類東西糠板普通話怎稱呼不知道,這些糠板煮好也挑走給出勤社員先用,剩下幾個切開分給學生,一個碗口大糠板切開12小塊,每個學生一人分一塊。

 最困難時我那裡糧食雖然不夠但也天天有,但要等上面把當天米運到才能做飯。那時真正今日不知明日事,這是我當年親歷其境最明日不過了,其它地方我不知道我村就是這種情況,這種情形過後就轉入分粥階段了,分粥,飯堂煮好幾大鍋粥,家家戶戶都是小孩老人排隊分粥,主力出勤社員飯堂做好送去供用。分粥時期我己在讀中學了。

 中學口糧比生產隊好,每人每月26斤米,學校飯堂採用蒸飯方式,每日兩餐,每餐四兩米(一斤十兩制),月結有餘米可採用加料也可帶回家。學生大部分在學校寄宿每星期開飯開足七天,學校星期六下午大部分學生都回家、星期日下午再回校,如果星期六提前回家,下午一餐和星期日上午一餐不食,可託人代食很多人歡喜代食,月結有餘米不怕沒得還,代食者月結給回米就是了。周未回家的如果家裡有雜糧可帶回學校加料,蒸飯每人一個飯砵,每個飯砵都有名的加料不會混亂。星期日下午開飯時間趕不回校的,只能弄個空罐頭在山邊自己煮飯食,星期天弄到學校周圍到處是火煙,這也是我在中學所見到情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18-8-16 21:25
「名聲不好聽」就得低人三分,這就是最大的歧視。不然哪來的人活一口氣之說呢?
回復 花名雞仔 2018-8-16 22:11
浮平: 「名聲不好聽」就得低人三分,這就是最大的歧視。不然哪來的人活一口氣之說呢?
大家一條村的那有什麼仇恨,地主仔地主婆也只是小孩叫, 我的中學老師就是地主成分,改革開放他弟弟當上了人大代表, 地主仔照樣上學讀書,成績好的照上好中學,我小學有幾個地主仔女,一個進了好中學,另一個和我進次等中學,改革開放後房產歸還,還當官呢,我一個地主仔在鎮政府當書記,大食大喝暴斃死,還有一個當了人大代表,那一級不大清楚。
回復 浮平 2018-8-17 00:08
花名雞仔: 大家一條村的那有什麼仇恨,地主仔地主婆也只是小孩叫, 我的中學老師就是地主成分,改革開放他弟弟當上了人大代表, 地主仔照樣上學讀書,成績好的照上好中學,
您提到的具體事件可能反應某一個村莊中地主和家庭子女的遭遇,不否認您說的情況;也有很多其它地主成分的在歷次政治運動和文革中有慘痛的遭遇,但您已經外出了,不一定了解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臭老九等在專制獨裁社會裡被政治摧殘的命運。而且當時的傾訴是有風險的,極為有限,罪加一等,只能從事後的文學作品,回憶錄里看到很多。
回復 Polar_bear 2018-8-17 08:57
我姥爺僅僅是看不慣大隊書記斗人的方式,就不跟他繼續幹下去了,結果,我三姨考上高中都不讓去,我姥爺硬著頭皮去找他,結果還讓他在社員大會上大批一場,說我姥爺有想法。這還是文革後期的事了。我的老家是山東煙台龍口市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