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治理新疆是借鑒於英國開發澳洲手段

作者:花名雞仔  於 2018-2-17 17: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7評論

毛澤東治理新疆是借鑒於英國開發澳洲手段,我日今說新疆,新疆是我國目前行政區最大的一個省,千百年來新疆都是由少數民族佔主體,漢人少之又少,毛澤東偉人是就偉人,老毛能夠想到新疆如果沒有大量漢人存在,長久下去必生亂不可,要想開發新疆穩定新疆必須要有大量漢人存在,所以才有大量漢人移入新疆的動舉,新疆這種地方要漢人自願移入是不可能的,老毛採用了英海盜移民澳洲手段,先把犯人送進澳州再派軍人監管,經過長時間后犯人和軍人一代代留在澳洲,才有今回白人澳洲。

老毛英明,頭腦思維無人可及,老毛能夠把老英管治澳洲那一套搬到新疆使用,老毛藉助新中國成立這一機會和權力,把地富反壞右當年的五類份子先移入新疆做勞動改造(勞改),再順勢解決原國民黨部隊朝鮮戰爭回國的一大批志願軍去處,這種犯人加軍人管治方法神不知鬼不覺的在新疆用上,只有偉人毛譯東才能想出來,當然必須要有天地人和條件加權力才可做到。老毛借鑒老英的做法也只有我老李才能識破。

新疆靠著這兩批人(勞改犯和軍人)安定了幾十年,當然,在毛時代還有少數響應號召不斷進疆的漢人,這些後來響應號召進疆的漢人,和後來移民澳洲的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偉人去了,政策胡亂出台,把新疆大量漢人往回移,這種做法新疆不亂才有鬼,看看近年新疆那有安定過,疆獨橫行時常搞事,槍殺的刀砍的樣樣都來,創業容易守業難,就看誰有偉人老毛能力了。

世人公認的偉人老毛,頭腦思維是無人可及的,到現在為止老毛新疆移民做法未必有人能識破,利用軍人管治犯人手段開發新疆,還要顧及這兩批人長久不生亂,能代代能夠傳下去,想出了美人計,先從上海送一批姑娘進疆,再從各人動員美女進疆,為了新疆安穩老毛較盡腦汁使出了連環計美人計,這種巨作有誰能想出能做到,就憑治疆這一點老毛就值得崇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奔騰之海 2018-2-17 22:14
移民新疆,毛主席這招兒確實太高明了。還有移民至東北不少人吧?
回復 浮平 2018-2-18 03:58
靠強硬手段得到的東西常常需要靠強硬手段來維繫,若缺乏共識觀念而改之。 時代在進步,強硬粗暴思維者在減少(因為效果會教育人),強硬手段的失效率卻在增加。但,總有缺乏教育,缺乏理性思維和悟性的強硬粗暴者,看不見觀念和方式與後果的因果邏輯關聯,不思進取。社會反應的是在方法上文明與野蠻思維的綜合,the whole spectrum。
回復 病枕軛 2018-2-19 09:37
老毛英明,頭腦思維無人可及,老毛能夠把老英管治澳洲那一套搬到新疆使用,說你不通,簡直是高抬了你,老毛英明還是老英英明?既然老英管理澳洲在前,老毛照貓畫虎,何來英明?
回復 Sc2885375 2018-2-19 11:02
中國先人向英國後人學習?真的笑死人,道聽途說閉門造車!
毛粉真的要多讀些書。其實更應該贊乾隆皇派左宗棠平定凖噶爾人叛亂,將新疆正式收入中國版圖。

屯田有時又被稱為營田,原意是屯田以兵,營田以民。實際上,歷代不少營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採用軍事編製,所生產的糧食主要也是供軍需。西漢起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有軍屯、民屯、商屯之分。 此後歷代政府沿用此法取得軍餉和稅糧,也是有效管理疆域的重要措施。兩漢至魏晉南北朝,中央政府在新疆的屯田主要集中在南疆、伊犁地區、吐魯番和哈密地區,到唐朝時期才在北疆拓展開來。
  據《米泉縣誌》記載,米泉地區在魏晉南北朝以前是少數民族的游牧之地,當地並無農耕文化。唐王朝統一西域后,在北疆設北庭都護府,下置西海、蒲類、金滿、輪台四縣。米泉地區當時屬輪台縣。《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輪台、伊吾,禾菽彌望」,說明從那時起米泉地區就有了墾田的歷史。
  大規模屯田當興起於清代。1755年(乾隆20年),清定西將軍永常率軍自巴里坤來烏魯木齊駐紮,從那時起,古牧地至三道壩一帶人煙漸稠,屯務始興。1762年(乾隆27年)古牧地建輯懷城,城周有14處村落。清朝詩人褚廷璋詩云「輯懷城上舒雄眺,盡把耕畦換牧垌」。描寫了屯田帶給米東大地的變化。

除了原住民,歐洲人最早是荷蘭人1606年發現澳洲,英國人是1770年才開始經營東澳洲.....
回復 Sc2885375 2018-2-19 11:09
王震搞入新疆最多是湘女 :
1950年2月,駐守在新疆的20萬解放軍就地轉業,屯墾戍邊。從1950年到1952年的3年時間裡,約有8000名湘女進疆,其「使命」就是要嫁給屯墾戍邊的解放軍官兵。(留意人數相比:約1:20)

據大陸軍旅雜誌《軍嫂》署名庄鴻雁的文章「八千湘女嫁新疆」,1950年初,《新湖南報》連續刊登了新疆人民政府、新疆軍區司令部在湖南招聘女兵的啟事。啟事中說,新疆軍區要招募一批女兵到新疆進工廠、學俄語、上學校、開拖拉機,條件是16歲到2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長沙及周邊城市的女學生、社會女青年爭先恐後報名。據新疆軍區檔案館的資料統計,在這8000名湘女中,年齡最大的19歲,最小的只有13歲。

1951年,從華東招收了2000多名部隊醫院的護士,以解決營以上幹部婚姻問題,還從山東招了一批婦女,以解決連排級幹部的婚姻。後來,還有國民黨起義部隊一些老兵沒有成家,於是,王震通過陳毅,又招了920名改造好后「從良」的妓女進疆。
回復 Sc2885375 2018-2-19 11:29
湘籍女兵江莉華總結了一條規律:湘籍女兵年齡越大(入疆時最大的才19歲)結婚越早,結婚越早的婚姻越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相貌漂亮而且文化程度高的——因為漂亮,就越容易被更高級的大齡軍官看中;因為文化程度高,內心就越痛苦。當時,因為軍官年齡普遍大過湘籍女兵十幾歲,這和女兵們的理想相差甚遠,她們理想的對象是年輕的、有文化的。1951年3月,在哈密,一個倔強的長沙女兵拒絕了一個營長的求愛,後者被激怒,拔槍殺了女兵。事後,該軍官被軍事法庭處以極刑。還有一個是高中畢業長得非常漂亮的長沙女兵,因為被「包辦」給一個死了老婆有三個孩子、比她大近20歲的老幹部,在結婚當天就瘋了。

  1952年,兵團總務處長劉錫憲向王震反映,這些有文化的湖南女兵不大適合介紹給老同志,他建議找一些農村的姑娘,最好是找喪偶婦女。於是,軍區決定到山東去找。此後,大量山東女性被招入新疆。

  這8000名湘女入疆后,10年後才准許回鄉探親。1962年,湘女陶先運探親回來時,從長沙一直哭到蘭州。由於路途遙遠,直至今天,有的湘女還沒有回過家鄉。現在,湘女們的丈夫大多噎過世,因為,當時這些丈夫都比湘女長10餘歲,而且,他們經歷了戰爭年代的槍林彈雨和50年代的超強體力的勞動,一些人在七八十年代就去世了,這使很多湘女在中年以後就成了寡婦。其中一些在60年代響應號召退出工作回家成了看孩子的家庭婦女,在生活上更加依賴丈夫,一旦丈夫去世,她們的生活只有依賴子女,目前的醫療和日常生活都比較困難。
回復 Sc2885375 2018-2-19 12:01
當然,個人崇拜是一種宗教;宗教是不用講理由的。也可以編故事的,但不要太離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19: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