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野外歸來,黏在你身上被你帶回家的,到底是誰?

作者:農家苦  於 2018-10-29 21: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玩物怡情|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6評論

關鍵詞:牛蒡, 蒼耳, 甘草, 刺球球

夏秋季節,野外活動歸來,一不留神,衣服上總會帶回幾個刺球球;或粘在褲腳,或裹在袖口,或叮在襪子上,甚至鑽進頭髮里;討厭至極,卻惹不起也躲不起。

就北美的情況來說,野地里的牛蒡子、蒼耳、美洲甘草,三種野生植物都是球果,果實都帶刺,而且果球的大小、顏色、外形酷似,很容易搞混。一般人只認識一種或兩種,較少人同時認識三種,所以,通常撿熟悉的擂,知道哪一個,就說是哪一個的果實,大多數人都習慣說它是蒼耳或羊帶來的刺球。

其實,若按刺球的粘附力和它們「叮咬」人畜的「犯罪」率排名,牛蒡子的刺球,毫無疑問地排在第一位。

牛蒡子的刺球,不僅纏人,而且自纏,特別容易因互扎而抱團。

我建議中共統戰部的Logo選用牛蒡子的刺球,因為它們太容易「團結」了。戀愛中的小夥子可以用「牛蒡子的刺球」來形容女友的黏人。我們欣賞韓國人彼此之間的溫情與團結,也可以說:「瞧,韓國人就象牛蒡子的刺球一樣抱團!」

下面,我就把這幾個煩人的野種,討厭的刺頭,給大家隆重地公審一下。

第一大刺頭——牛蒡子。據說這小子還是一劑著名的中草藥,其根部對台灣人民和日本人民有過重大貢獻,至今都還被兩地的葯補狂們用作大補食材,對兩地男性公民的根部健康,起著神奇魔幻的心理促進作用。看在這個份上,我就不把它往死里整了,給它留點面子。

牛蒡子的學名叫Arctium lappa ,英文名叫Greater Purdock。它是一種兩年生的大型草本植物,但其主莖木質化嚴重,有的能長到2米以上,可以當晾衣竿使用。

兩年生植物的特點,是在兩年內完成生命周期。牛蒡子頭一年只是發芽長葉,第二年才會抽苔開花結果。所以,牛蒡子擾人通常是在第二年。我們在野地里不小心被刺球沾身的,都是第二年的結過婚的牛蒡子。人類是結過婚的人更成熟更穩重,對社會族群更加有益無害,而牛蒡子則相反,越老越討厭,越老越煩人;它們的刺球亂飛,就象老頭兒隨地吐痰一樣。

牛蒡子的刺球,連球帶刺地看,是個大致的「圓形」(果子實際上是個蕾苞,倒卵形)。針刺細長、堅硬,都朝著一個方向,即下垂向下,或挺立向上,反正是苞尖所指的方向。牛蒡子的刺球,扎堆在一起,或黏在人畜身上很難分開,強行掰開時,一定會把蕾苞扯開,掉落種子。

我判牛蒡子的刑罰是——重打三十軍棍!(因為一打,它們的針刺就軟了)


瞧,多大一坨!我說牛蒡子團結沒錯吧?


第二大刺頭——蒼耳。又名卷耳、苓耳、苔耳、野茄子、羊帶來、道人頭等。蒼耳的學名是Xanthium strumarium。英文名叫Cocklebur

根據現代植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蒼耳的原產地應該是北美,它在中國反而是地道的入侵物種,所以又稱「胡蒼子」、「胡寢子」。

奇怪的是,它的名字雖然帶「胡」,屬於外來品種,但它同時又有漢地的名字,叫「葹」,符合漢地原產物種的單字命名法。這就產生了一個歷史懸案:到底是先有「葹」,還是先有「蒼耳」?

我個人根據刺球果多半生長於寒冷貧瘠地帶,蜂蝶蟲鳥等傳播媒介較少涉足,只能靠「粘附蟲」的功夫,叮在人的衣服和獸類的皮毛上傳播的特點判斷,蒼耳首先是從西伯利亞或北美洲傳入中國的,登陸中國后,民間稱它「蒼耳」,皇家稱它「葹」;百姓們叫它「胡蒼子」,而文人雅士們則稱其為「卷葹」,這雅俗兩種名稱,應該是同時並存的。

「卷葹」,江淮地區稱作「宿莽」,傳說它「拔心不死」,所以又稱「拔心草」。拔心,大概就是topping,即掐尖、打頭、摘心的意思,目的在於促進植物結子。其實,拔心不死的植物多的是,為何文人騷客們只宣講「拔心草」?我估計呀,這「拔心草」很可能是一個烏龍。魯迅先生說:「卷葹是一種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麼形狀,我卻不知道。」

《詩經.周南.卷耳》篇里所講的「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應該也是「拔心」,只採摘卷耳菜的菜心,因為菜心體量小,所以很難裝滿斜口的背簍。如果是採集整棵卷耳菜,即使是稚嫩的幼苗,那也是很快就能裝滿一筐的。

蒼耳的刺球,放大了看,確實象個長刺的老鼠。它的前面還有兩個尖嘴,植物學家誇張地稱其為「喙」。它的鉤刺,堅硬而短,稀疏而少,優良品種通常是金黃色的。其屬名Xanthium,希臘文的意思就是「金黃色」。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語中,蒼耳與牛蒡是用同一個詞Bardana來表示的,因為它們的果實都帶刺,而且常粘附在衣服及動物毛皮上籍以傳播,所以,為了區分,人們便將蒼耳稱作「Bardana menor」,即「小牛蒡」的意思。

有鑒於此,我判蒼耳——小牛蒡下油鍋!(因為它與麻油同煎可治鼻竇炎)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試想,如果整棵採下,忙活老半天,怎麼可能采不滿一筐?

蒼耳的莖幹有刺,葉子很粗糙。

都說蒼耳雌雄同株,可我看到的是離婚分居的。

2500年前,周南婦人背著斜口竹簍在大路旁採集卷耳嫩尖;2500年後,加國大叔拎著塑料桶在美麗的湖邊採集蒼耳子。


第三大刺頭——美洲甘草。就是那個老少愛吃的糖果Black Licorice Candy的原料植物。在北美,除了製造這種糖果,人們還把甘草當成酒類和煙草類的添加香料,藥用的倒是不多,因為美洲甘草的藥用價值尚未被廣泛認知。

這裡我順便強調一下,傳統中醫用甘草含片治療感冒、咳嗽、喉嚨痛的方法,被精明的西方商家學來做糖果。中國人的生活智慧,知識產權,被美國人偷竊的例子,不勝枚舉。以後,誰要是再放中國人於科技時代什麼也沒發明的洋屁,我就用甘草糖果的棒棒擂死他。

美洲甘草的刺球瘦果,外形與蒼耳子酷似,但個頭比蒼耳的略小,而且鉤刺密而長,長而軟,尖端只有一個「喙」。

由於甘草的刺球,成串地生長於葉腋或枝頂,風吹不落,經冬常在,再加上大多數人不認識甘草,絕少走近它,因而不容易被其果球黏上,所以,我就不對甘草的刺球量刑了,任其自生自滅吧。

怎麼樣?經過這樣公審,你已經能分清三個刺頭誰是誰了吧?

我再幫助你複習一遍,藉以永志。

 

2018.10.2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6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18-10-29 22:48
佩服佩服,你真是個吃苦耐勞的好農家樂啊
回復 農家苦 2018-10-29 22:57
浮平: 佩服佩服,你真是個吃苦耐勞的好農家樂啊
問好蘋兄。我的主業是採藥,偶爾會不務正業地忙著顛覆西方人的價值觀。您看,我率先顛覆的是女權思想,成果不錯吧?沒告訴您我在幹啥,用了別的題目。
回復 浮平 2018-10-29 23:12
農家苦: 問好蘋兄。我的主業是採藥,偶爾會不務正業地忙著顛覆西方人的價值觀。您看,我率先顛覆的是女權思想,成果不錯吧?沒告訴您我在幹啥,用了別的題目。
自己採藥,太有學問和幹勁了
回復 mali50 2018-10-29 23:14
看來北方植物也怕冷、喜歡沾上恆溫動物蹭熱氣。美國這邊不多。倒是有毒的愛薇遍地。過去不信其厲害。有次砍完后、兩手臂腫了一個多星期。
回復 農家苦 2018-10-29 23:19
浮平: 自己採藥,太有學問和幹勁了
沒辦法,天命在身,只能向前。據說國內一線中醫已經無葯可用,而我們這裡卻是遍地中草藥,不採實在可惜。
回復 農家苦 2018-10-29 23:22
mali50: 看來北方植物也怕冷、喜歡沾上恆溫動物蹭熱氣。美國這邊不多。倒是有毒的愛薇遍地。過去不信其厲害。有次砍完后、兩手臂腫了一個多星期。
它們主要是請人幫忙傳播種子,因為善於「攀附」,所以遍地都是。

愛薇是什麼植物?第一次聽說。
回復 fanlaifuqu 2018-10-29 23:36
沒有動物帶回來?
回復 mali50 2018-10-29 23:43
農家苦: 它們主要是請人幫忙傳播種子,因為善於「攀附」,所以遍地都是。

愛薇是什麼植物?第一次聽說。
Poison ivy、中文叫毒橡木和毒漆樹。很毒。
回復 農家苦 2018-10-29 23:53
fanlaifuqu: 沒有動物帶回來?
大雁和野鴨是有的, 魚也是有的
回復 農家苦 2018-10-29 23:54
mali50: Poison ivy、中文叫毒橡木和毒漆樹。很毒。
哦, 這個我知道。
回復 mali50 2018-10-30 00:07
農家苦: 哦, 這個我知道。
愛滋、愛薇、與愛沾邊的都得小心。
回復 南沙2 2018-10-30 00:25
謝謝農學家科普
回復 虎山寨主 2018-10-30 01:27
嚴重誤導。。。俺還以為意粘個媳婦回家了捏。。。
回復 農家苦 2018-10-30 01:39
mali50: 愛滋、愛薇、與愛沾邊的都得小心。
沒錯。戀愛,做愛,愛愛也都有毒,而且中毒了還不知道,不能自拔,得醫生幫著拔。
回復 農家苦 2018-10-30 01:40
南沙2: 謝謝農學家科普
南沙兄經常野外作業,想必也沒少把它們帶回家。
回復 農家苦 2018-10-30 01:41
虎山寨主: 嚴重誤導。。。俺還以為意粘個媳婦回家了捏。。。
虎兄肯定把「野外歸來」看成了「夜晚歸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10-30 03:16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應該也是拔心。農兄的註釋發前人所未發,精確不移。佩服!
回復 嫑孬甭歪 2018-10-30 06:30
你采蒼耳子賣么?
回復 農家苦 2018-10-30 08:55
徐福男兒: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應該也是拔心。農兄的註釋發前人所未發,精確不移。佩服!
跟徐兄交流學問,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想告訴徐兄,雖然我們的文化受到西方攫財文化的壓制,不被大多數同胞認同,但主要文化元素、文化載體都還健在,甚至隨處可見,這足以讓熱愛她的人睹物思文,欣慰不已。
回復 農家苦 2018-10-30 08:56
嫑孬甭歪: 你采蒼耳子賣么?
榨油、磨粉、做藥材。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