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空巢,老鳥和小鳥各有一說

作者:農家苦  於 2016-7-25 21: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稷下小學|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38評論

關鍵詞:空巢觀

孩子離家上大學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就應該告一段落。但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不肯從孩子的生活中淡出,反而還以關心的名義喧賓奪主,如影隨行地在他的衣食住行中出現。這一點,人類似乎沒有動物達觀。

其實,到這時,與其說是孩子需要父母,不如說是父母更依賴孩子。不再需要操心每日的早餐如何變換花樣,不再需要體察她每日的心情好壞,晚上不再催促她抓緊時間睡覺,早晨也不用再費勁地把她從夢中喚醒,在近二十年的養育工作結束時,我們就像到了退休年齡一樣,突然有一種不知所措的迷茫。

但是,人說到底還是動物,到了時間就要獨自上路,這是天道。父母必須放手,否則有違天道。難怪孩子總是不耐煩父母對自己過度的關注和干涉因為孩子是最接近 「宇宙真理的。

聖經說,孩子是耶和華的產業,作父母的只是代為撫養,更何況父母的付出已在孩子的成長中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彼此互不相欠,已經兩清了。攥著孩子不放的父母是一種自私和貪婪。孩子成人後,探索世界包括找尋自己喜歡的專業,結識自己合意的朋友,一切已不勞父母插手置喙。父母當然可以給些建議,但是孩子絕對沒有必須聽從的義務。

他們必須自己去和生活較量,去摔跟頭,去經歷失敗、痛苦,然後學會自己療傷。生活給了他們失敗的機會,也就等於給了他們成長的空間。當然,聰明的孩子是會重視父母的建議的,畢竟父母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還多,要不然怎麼會得高血壓?

所以,當孩子過了十八歲這個成人的年齡,你對自己要有獨立的要求,經濟上若不能的話,至少精神上要獨立,不能再兒童化。所謂兒童化,就是只想享有自由、自在的權利,卻不願盡自律自治的義務。周圍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權利和義務從來是相伴而生,不可偏廢。

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不是自己的私產,孩子只屬於他們自己。父母們撫養孩子,不是為了控制他們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孩子帶著父母的基因,有近20年的時光,早已成為孩子生命的底色,好壞都在那裡了。此時,父母和孩子就應像相伴而行的旅人,共同走過一段后,道一聲珍重,然後自然而然地分手,各自再開始新的旅程。如果有不舍,就在心裡互相感謝,感謝因為相互的陪伴,走過一段充實的生命旅程。

前幾天偶然聽到中孝介的一首歌叫<各自遠揚>,(這也拜你所賜,否則我怎麼會知道中孝介。)我覺得歌名是我們目前狀態的最好描述。

廢話少說,讓我們各自啟程吧! 

作者說明:這位媽媽是我杭州的大學女同學。本文是根據她們母女的一次越洋對話整理而成。有趣的是,我把這篇對話發給一位小留美眉看,卻引發了她這樣的感慨:

我覺得這位媽媽是個比較開明的媽媽,對比我爸,她太知道什麼叫放手了。

我爸屬於那種要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我身上的那種父母。他比較強勢,所以喜歡干涉我的生活。我有時候也很煩他,但又不敢明著對抗,所以只能陽奉陰違,表面服從,背後做不做就是我自己的事了。

不過,我也知道他們是為了我好,我對他們也有依賴。我明白,這世上唯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父母,除非是那種完全沒有本事的父母,比如沒有錢,沒有人脈可以幫助自己的子女,不然,在當今社會完全脫離父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說,孩子雖然不是父母的私產,兒孫自有兒孫福,管也管不好,但父母絕對是孩子的精神靠山,因為有父母在,我們才可以在外面闖蕩不害怕,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還有父母可以依靠,累了可以回家。

關於老鳥和小鳥的比喻

小孩子能落地走路的那一刻,就是向世界宣告,從此要開始他(她)的獨立之路。父母就好象火箭的助推器,為了火箭能發射到目的地而自我燃燒,為減輕火箭負重而自動脫離,讓火箭飛得更遠是助推器存在的目的。

養育一個小屁孩就象發射衛星,花費十幾年心血確保每個環節和數據的正確。最後一朝發送成功,考上大學,然後衛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的發回來一些微弱的信號。。。給點錢。。。給點錢。。。把錢發給了衛星,叮囑吃好穿暖。衛星又發回來微弱的信號。。。別啰嗦。。。別啰嗦。。。等信號穩定了,又要花一輩子的積蓄幫他建立空間站。如此坑爹的事情,現在居然號召大家造兩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8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7-25 22:53
主要問題在於如何看到漸進式和階梯式的區別。

漸進式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步培養獨立的本領,supervising not substitution; 階梯式相反,那麼當然不容易做到徒然放手,不是孩子容易吃大虧就是父母難以克服心靈障礙,所以不必過於勉強,依然要根據各自的情況緩慢調整,否則大人和孩子的綜合效果難以最佳。

另外,兒孫自有兒孫福的觀點也不夠正確。 父母和親人是一輩子的關係,任何時候都會有擔憂和關心,只是提出的事情要注意內容的本身和交流的方式,有知識成分,有道理,多了解對方在新的環境下的需求,而不是命令和教訓的方式或者僅僅是不容辯解的經驗之談。

西方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 diversified,let it go too early 一樣造成很多問題,最後都轉成了社會問題,而且家庭也並不快樂,所以不用硬性接受這些觀點。
回復 Lawler 2016-7-25 23:27
這事兒,在我家體現的很典型。兒子工作了,自己出去住了,他娘還總掛著。怕吃不好,睡不好,不時地趕到城裡送飯。兒子其實不需要,但擋也擋不住
回復 顏瞳瞳 2016-7-25 23:39
如能回頭用自己年輕時想離開家去看世界的心情看兒女成長離家,那麼就沒有什麼不適應了呀
問好農兄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6-7-26 00:49
顏瞳瞳: 如能回頭用自己年輕時想離開家去看世界的心情看兒女成長離家,那麼就沒有什麼不適應了呀
問好農兄
我們年青時亦曾要離家自已生活.
所以我們要讓下一代有自立的生活.
我們可以提示指導,但不要強迫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7-26 01:07
放養和圈養,還是放養吧,圈養太累,父母也累,孩子也累,何苦呢!
回復 十路 2016-7-26 01:44
徐福男兒: 放養和圈養,還是放養吧,圈養太累,父母也累,孩子也累,何苦呢!
主要看你多放哪些方面,多圈哪些方面 有些華裔家長從小就為孩子的學習教育做了很多很多,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和培養計劃,也很不錯。我倒是個懶蟲,這方面隨小孩自己。有些家長在生活方面,營業身體方面圈得多一些,有些在言行道德文化習俗方面圈得多一些,這確實是個大話題。

總之,目標大概一致,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對社會有益,和父母家庭保持良好的關係,但方法的範圍比較廣。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6-7-26 03:18
十路: 主要看你多放哪些方面,多圈哪些方面 有些華裔家長從小就為孩子的學習教育做了很多很多,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和培養計劃,也很不錯。我倒是個懶蟲,這方
主要是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給他/她們一個好榜樣
回復 十路 2016-7-26 03:27
來美六十年: 主要是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給他/她們一個好榜樣
對。 在是非對錯上,品質上的一致性很重要,其它方面如果太以個人為標準過於限制或者方法不合適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起到一些負面作用。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6-7-26 03:49
孩子們會觀察及判斷您的言行而決定如何應用的.
沒有任何人的言行是百分對的.
但要知錯能改,並且要適合現在社會/情況
回復 Nanshanke 2016-7-26 03:52
對父母來說,是個挑戰。我們操心太多。
回復 fanlaifuqu 2016-7-26 04:15
有鳥(管它老鳥小鳥)就是好巢!
回復 法道濟 2016-7-26 06:46
想留也留不住,父母和孩子關係已經調過來了
回復 顏瞳瞳 2016-7-26 07:23
來美六十年: 我們年青時亦曾要離家自已生活.
所以我們要讓下一代有自立的生活.
我們可以提示指導,但不要強迫
說得很有道理!不過無論在哪裡成長或有沒有經濟壓力,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立生活的能力,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自信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6-7-26 08:06
上大學是很自然的放手的機會。他出門讀書,宣布自己的獨立,父母從此少管。
回復 foxxfam 2016-7-26 09:56
我也在這裡發個信號,給錢給錢
回復 jinbaicao 2016-7-26 12:21
莫為兒孫作遠憂,兒孫自有兒孫福
回復 農家苦 2016-7-26 21:11
十路: 主要問題在於如何看到漸進式和階梯式的區別。

漸進式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步培養獨立的本領,supervising not substitution; 階梯式相反,那麼當然不容易做
十路好。

終端數據,來自計算結果。有什麼樣的培養過程,就會有什麼樣的培養結果。
回復 農家苦 2016-7-26 21:14
Lawler: 這事兒,在我家體現的很典型。兒子工作了,自己出去住了,他娘還總掛著。怕吃不好,睡不好,不時地趕到城裡送飯。兒子其實不需要,但擋也擋不住
兒行千里母擔憂。有些傳統,在獨生子女政策下被異化了,現代化了。
回復 農家苦 2016-7-26 21:18
顏瞳瞳: 如能回頭用自己年輕時想離開家去看世界的心情看兒女成長離家,那麼就沒有什麼不適應了呀
問好農兄
問好大詩人!

我窩裡的兩隻都還小,空巢問題還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但我早就相信「配偶第一」的原則,在西方與在中國是不同的。
回復 農家苦 2016-7-26 21:18
來美六十年: 我們年青時亦曾要離家自已生活.
所以我們要讓下一代有自立的生活.
我們可以提示指導,但不要強迫
說得好!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0: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