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955, 開往洛陽的夜車(轉貼)

作者:洛游郵樂  於 2017-3-28 11: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2評論

我生在洛陽長在洛陽,直到有一天後遠走高飛去上大學。那時候的洛陽號稱「九朝古都」,「新興工業城市」,「六十萬人民」,說實在的當時「洛陽牡丹」還沒太被宣揚。受隴海鐵路的影響,洛陽市區的發展是從東向西鋪開的,分別是瀍河回族區,老城區,西工區和澗西區,後面這兩個區都直接與「一五計劃」直接有關。西工區是行政區,市政府及醫院所在地;而澗西區的建立得益於當年的「十大廠礦」的興建,這裡包括洛拖、洛軸、礦山機械廠、耐火材料廠等,蘇聯人的幫助,蘇聯人的城市規劃,小時候印象中澗西很整潔漂亮。

 

由於上述原因,洛陽的市區人口結構也挺有意思:老城區為地道的老洛陽人,祖輩就生活在那裡;西工區多為來自鄰近郊縣的河南人,就像我的父母一樣在新中國早期,參加工作,從農村來到城市,他們大多不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講的是與洛陽話極相近的河南話;而澗西區里多為來自遷移至洛陽的外地人,以上海、廣州兩地為多,那裡都講普通話。

 

澗西區里特意建了兩個商業中心,分別叫「上海市場」和「廣州市場」,多銷售有兩地特色的商品,以方便在洛陽生活的滬籍和粵籍洛陽人。當年的上海代表了中國最發展最高技術和最新潮,所以上海人對洛陽(和其它許多內地城市)的發展幫助很大,現在回頭看,對當地的文化及社會觀念更新交流也有很大意義。

 

伴隨著成長,我也接觸到了不少上海和廣州人。我小學中學時,班上有個同學叫「廣洛」,他的爸爸是廣東人,他生在洛陽,他的名字帶有挺濃的紀念意義;還有一個同學叫「海南」,他父母都是來自廣東,多年後他們全家又調遷回了廣州。上海籍的同學印象不太深,也許多是女生吧,那時候男女界線涇渭分明,互相不來往的。但對大人還是有很深的印象。我母親工作的醫院裡有不少醫術高超的上海大夫,總的來說他們給我的感覺是穿著打扮整潔得體,燙髮淡妝,「洋氣」,非常 professional,對人和氣,當然他們多在自己同鄉的小圈子裡活動(多少年後想想我等在美國生活,也多是在華人圈裡活動)。有一個阿姨,周大夫,我至今還記憶很深,她來自上海,當年響應號召支援洛陽,她是個小兒科醫生,醫術高超,一生不知道治好過多少患病的兒童,對人非常nice,小時候記得她打針一點都不疼,那時的醫生也給病人打針的呀。我前年回洛探親,有一次陪老媽散步,在大院里還碰上她,她還記得我的小名,講起小時候我和我弟弟去讓她看病的故事,我很是感動。聽我媽說,她有一個孩子回到上海生活了,但她不想再回去了,說在洛陽生活了大半輩子,也習慣了。

 

由於當年的政策所致,許多人離開生長熟悉的環境,到了外地,到了三線,生活在那裡,他們的子女也出生生長在一個新的地方,對於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無疑是做出了很大的直接貢獻,可他們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和辛酸,我們作為本地人可能是體會不出的。

 

下面這篇轉發的文章是我兩年年讀到的,一直想寫點啥,但覺得原文比我寫的要好得多的多。我原想拍幾張今日的上海市場的照片,但每次回洛都匆匆忙忙,終未如願。

 

 

1955,開往洛陽的夜車 (ZT)

2015-01-31 11:57:08 作者:王海

摘要

 

 

【《解放日報》獨家老照片】這些當年拋棄上海相對安逸生活跑去千里之外和自己原本毫不相干的一個城市,最後很多終老在那裡的,究竟是算洛籍滬人,還是滬籍洛人?在19551130日晚那列開往洛陽的夜車上,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有過清醒的洞悉還是隨遇而安的莞爾?

19551130日。一定是在北站。夜色沉沉。即將北去的列車靠駐站台,遠行者、送行人表情歡欣,齒間盈盈笑意。 

本次列車終點站:洛陽。一千公里之外,昔日十三朝古都。在解放日報攝影記者留下的文字說明中寫道:為支援新興工礦城市的人民需要,本市十八家服裝、照相、洗染、理髮和酒菜行業部分職工和資方共一百二十二人於昨晚離滬遷往洛陽。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以上的場景已經在上海北站上演過無數次。據史料統計,僅1949年底至1952年,上海為了支援東北和西北建設,輸送了大量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先後共達9.9萬人。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上海在機電、電業、建築工程安裝等行業中動員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參加國家重點建設。一列車一列車的高技術本地人才,挈婦將雛離開大上海。從19531956年,上海支援外地重點建設的工人、技術人員、管理幹部達21萬多人,其中有238萬名工程技術人員,821萬名4級以上熟練技工,分赴烏魯木齊、長春、洛陽等地,參加建設新疆八一鋼鐵廠、長春第一汽車廠和洛陽拖拉機廠。 

本文照片上出行的上海人,正是為配套洛陽拖拉機廠的建設而去。幾十個小時的顛簸之後,火車抵達洛陽火車站。一名在19568月隨上海大新酒樓、上海理髮店整體遷往洛陽工作,幾十年之後退休依然留在洛陽生活的上海人,多年之後回憶:原以為洛陽是歷朝古都、新型工業城市,應該不錯,可到了一看,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許多人當場就哭了起來。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規劃中,洛陽躋身全國重點建設城市,當時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中,有7個落戶洛陽。這些項目的建設場地,多數選在地曠人稀的澗西區。1954年,第一拖拉機廠、洛陽軸承廠、洛陽礦山廠等十幾家大型工廠,相繼在澗西區開工興建。十萬建設大軍麇集洛陽,立志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描述出最新最美的社會主義藍圖 當時的澗西區除了一條洛潼公路橫穿、幾個村莊點綴外,幾乎全是農田。當時的洛陽城市人口僅僅6萬,商業網點集中在10公里之外的老城。遠水難救近渴。 

於是,他們想起了上海、上海人。雖然1949年之後,上海的城市功能已經從消費型城市轉為工業型城市,但昔日十里洋場的名聲以及上海製造的名聲在外,顯然在全國各地人民心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上海的商品,想必是極好的。這一次,不僅僅是引進商品了,一步到位,整建制地導入服務品牌、設備硬體,以及最寶貴的人。

 

1955年,洛陽方面派人前往上海、廣州等商貿業發達城市,動員這些城市的國有商業企業和私營商戶內遷洛陽,支援洛陽的工業建設。在此後的兩年間,上海、廣州等地累計有商戶3500人和17家工廠、88個商店的2717名職工響應號召支援,其中內遷來洛的工廠、商店主要有三樂食品廠、大新酒樓、大利食堂、廣州食堂(后改稱廣州酒家)、永余照相館、萬氏照相館(后改稱人民照相館)、新源祥棉布店、三友理髮店、上海理髮店、紅光照相館、旭東洗染店、上海旅社等。 

洛陽方面將大新酒樓、新源祥棉布店等部分上海內遷企業、商店安排到704工地市場所在的大型市場里,故將該市場稱為上海市場;將廣州酒家等部分廣州內遷來洛的商業企業安排在如今景華路與太原路交叉口附近的大型市場里,故將該市場稱為廣州市場 

照片上這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上海人命運如何?資料顯示,上海市場建成后,初名青年營業部,后改稱上海市場百貨商店,當時的商業用房主要是平房。1980年,國家決定拆除平房,對上海市場進行改建。198411日,新大樓建成開業。1986年,上海市場百貨商店更名為上海市場百貨大樓,4層建築面積9024平方米,營業面積6300多平方米,建築規模僅次於當時的鄭州紫荊山百貨大樓,居河南省第二位。1987年,上百大樓7層輔樓建成,使商場總建築面積達到1.51萬平方米、營業面積1.16萬平方米。1993年,上百大樓銷售額突破1億元,達到了頂峰。之後,因商貿業競爭的加劇和硬體設施的落後,上百大樓營業額逐年下降。2002年,上百大樓終因資不抵債而破產,2005年破產重組,但至今難以恢復元氣。

 

此時,距離第一列離開北站前往洛陽的火車徐徐啟動,已經過去整整50年,第一代洛籍滬人已悉數退休。 

1957年年底,洛陽的城市人口已由1949年底時的6萬餘人猛增至52.9萬人,成為當時僅次於上海、廣州、北京、武漢的大城市。而至1955年底,上海市區人口比1954年減少43萬餘人。在1955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剩餘時間內,計劃從上海遷往內地的有19個工業行業、102個項目、工業產值5.54億元。 

大時代的洪流裹挾人們順流而下。19581966年,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上海有2386萬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支援全國各地建設,主要去陝西、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和江西、福建、安徽等華東地區和四川、貴州、雲南、湖北等地。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先後有4萬多名設計、施工技術人員,支援首都十大建築和淮南煤礦建設。在之後的大三線計劃中,僅僅19631977年,僅僅上海機電工業系統就有近百家企業,抽調了40349名職工和近萬台設備,隨遷家屬26000多人,分赴新疆、甘肅、陝西、四川、貴州、湖南和江西等地,支援大三線經濟建設。 

著名導演王小帥就是一名遷二代。他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家在六十年代隨著我媽媽的工廠離開上海來到貴州。無數個家庭就向無數個浮萍一樣無根無基地在異鄉漂流。後來我們大了,這種情況也沒有得到改善,而根卻越來越深的扎在了那裡。在父母離開上海40多年之後,王小帥拍了部電影《青紅》,反映的就是第一代內遷父母與第二代已紮根異域的子女的危機與衝突。 

1998年夏季,我去荊州採訪長江流域洪水事件。我驚訝地發現當地一名載我的摩的司機居然能毫無障礙地聽懂上海話。細問方知,荊州有不少1960年代遷來的上海工廠,在當地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小上海,裡邊的人頑強地保留了上海的生活習慣包括上海方言。小上海成為荊州人某種生活品質的標桿。這個摩的司機小時候的不少同學就是生在荊州的遷二代,在他們的影響下,他從未來過上海,卻能聽懂大部分滬語。

 

1949年至今,關於上海對於全國的貢獻,屬於常規口水話題。在出錢的問題上,數字能說明一切——據《上海財政稅務志》,從19491990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總計3911.79億元,其中上繳中央支出3283.66億元,占83.94%。從1959年到1978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平均佔全國的15.41%,最高時達17.49%1960年),而上海地方財政支出僅佔全國的1.65% 

出人的問題的考量,比純粹的數字更為複雜。從家鄉被憑空抽離的人們,投入新的貧瘠之地,他們的命運,怕是很難用一個模型得出某種數字化的結論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章迪思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以上為轉貼全文。謝謝來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7-3-28 20:10
大概是那個年代的事,我都還小!
回復 農家苦 2017-3-28 22:02
洛陽人給我的印象也都是文質彬彬的。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7-3-29 00:41
多次旅遊祖國,都沒到洛陽,,尤其是"""龍門石窟""遺憾!!!!!!!!!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4:12
fanlaifuqu: 大概是那個年代的事,我都還小!
是呀,60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呢:sweat_smile: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4:18
農家苦: 洛陽人給我的印象也都是文質彬彬的。
謝啦!洛陽是歷史名城,文人騷客不斷,讀書寫詩,「洛陽紙貴」。後來的外地人帶進新的文化習俗和普通話,都有益處。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7-3-29 04:18
沒去過洛陽,但一直聽洛陽牡丹的艷名。還真好看,不愧是群芳之冠!百花之首!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4:19
來美六十年: 多次旅遊祖國,都沒到洛陽,,尤其是"""龍門石窟""遺憾!!!!!!!!!
老哥你要去一趟,很值得去看看。:+1: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4:25
sissycampbell: 沒去過洛陽,但一直聽洛陽牡丹的艷名。還真好看,不愧是群芳之冠!百花之首!
洛陽牡丹現在越發紅火,主要是為了旅遊創收,我小時候很少有人去看,那年代溫飽似乎更要緊。牡丹花是漂亮、華貴,據說是武則天把此花貶到了洛陽,陰差陽錯洛陽氣候和土壤也特適應牡丹花。歡迎你有機會去洛陽看看。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7-3-29 04:30
洛游郵樂: 洛陽牡丹現在越發紅火,主要是為了旅遊創收,我小時候很少有人去看,那年代溫飽似乎更要緊。牡丹花是漂亮、華貴,據說是武則天把此花貶到了洛陽,陰差陽錯洛陽氣
我若幸運,一定要看看洛陽牡丹園!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7-3-29 07:23
洛游郵樂: 老哥你要去一趟,很值得去看看。:+1:
太遲了,行動不便,只能看書本及電視而矣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9:39
sissycampbell: 我若幸運,一定要看看洛陽牡丹園!
每年的四月初有牡丹花會,幸運在向你招手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09:41
來美六十年: 太遲了,行動不便,只能看書本及電視而矣
記得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見過來自龍門石窟的雕像精品。
回復 東土唐人 2017-3-29 12:34
想起小時候在我哥哥的語文課本里的詩歌《西去列車的窗口》
回復 秋收冬藏 2017-3-29 19:32
四月初的牡丹花會,據說人山人海,不然我也就去看了。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21:44
東土唐人: 想起小時候在我哥哥的語文課本里的詩歌《西去列車的窗口》
應該是不錯的詩歌吧,有機會找來讀讀。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9 21:47
秋收冬藏: 四月初的牡丹花會,據說人山人海,不然我也就去看了。
現在多是看人了,現在國內的長周末長假日大活動,都是人山人海,蓋過花峰花湖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7-3-31 18:58
我剛剛拍了個人頭攢動的照片,心想他們擠個啥呢,誰都不肯在家呆著。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31 21:22
秋收冬藏: 我剛剛拍了個人頭攢動的照片,心想他們擠個啥呢,誰都不肯在家呆著。
可能大家看見美洲豹來了,比看花還激動 。祝你玩得開心!
回復 chihk 2017-4-19 09:33
但願不像後來上山下鄉的悲涼!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4-21 11:22
chihk: 但願不像後來上山下鄉的悲涼!
應該都是不很情願的,當年動員教育的結果。上山下鄉純粹是浪費大好時光,這種支援內地會好些,至少可以發揮一技之長。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