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密省小城故事(十二)- 早年辛酸移民史

作者:洛游郵樂  於 2017-3-21 09: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6評論

惡劣的生活條件、連年動蕩的戰爭和其它難以生存的原因,迫使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的民眾背井離鄉,冒險闖南洋,到東南亞國家去開闢新天地。但由於浩瀚無邊的太平洋相隔,在美國加州淘金熱和修建橫貫美洲大陸的大鐵路之前,還沒有華人能來到美國生活。基於美國領土版圖急速向西擴展的現實,儘快建成連接西海岸的鐵路線,不僅對西海岸而且對全國的發展都非常重要。修建這樣一項巨大工程需要千千萬萬的工人,我們許多最早來到美國的先輩們多是這樣被招來的。

他們大多來自廣東沿海的農村,被招工頭們介紹的美好前景所吸引和嚮往,簽了「賣身」的合約,一般是8-10年後才算贖身。實際上他們是「苦力Coolie」和「豬仔」,干著最重最危險的工作,比販賣到美國的黑奴地位好不了多少,只不過黑人是本人以及後代都終身為奴隸,可以像物品一樣被白人任意買賣而已。由於早期的華人是這樣被引入美國的,所以他們一開始就處於不平等的地位。我以前曾讀過一本小說《The Man from Beijing》,小說描寫了當年華人在修建鐵路時所經歷的極端艱辛惡劣的生活,被白人工頭壓榨和迫害,與另一大撥愛爾蘭白人工人之間的衝突,讀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華工以自己的血汗和生命,幫助美國早日建成了大鐵路,但在以後的日子裡,隨著加州經濟狀況惡化,作為外國人的華工就首當替罪羊,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1902年此法案又被永久化(permanent)。在美國的華人被剝奪了很多的權利,在中國的家人不能來美國與親人及時團聚。該法案在1943年被廢除,但是如果仔細去查閱歷史,你會發現當時美國政府的此舉也是迫於無奈。這是因為1941127號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軍在太平洋的基地,美軍傷亡慘重,全國震驚。隨即的全國範圍內襲擊傷害無辜華裔的事件屢有發生,為此兩個星期之後發行的《生活》雜誌(19411222日期刊)特意刊登文章,向美國民眾介紹華裔和日裔長相上的不同。



1943218號當時中國政府的第一夫人宋美齡來美訪問,她以優雅的風度和流利的英語在美國國會上演講,http://www.history.com/speeches/madame-chiang-kai-shek-addresses-congress?m=55cce9921285b&s=undefined&f=undefined&free=false 贏得了許多美國民眾和政客的好感,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和中國一道共同打擊日本,同年年底(1217日)美國國會廢除了實施60多年的「排華法案」。


但代以實施的新法案只給於華人每年105個移民簽證,而且這105個名額仍是以種族定義的(Chinese),與出身地無關。對於全球其他的國家,美國都是以出生地(national origins)分配移民簽證quota,但對於華人,不管你是在哪裡出生或居住,中國大陸或海外,只要你是華人Chinese,都在那105個名額中。此項針對全球華人的法律條例直到1965年通過的新移民法,才得以修改為按出生地分配指標(quota),即大陸、台灣、香港等地有了各自的名額指標。



華人以吃苦耐勞、勤儉努力而著稱,我們的先輩不怕吃苦,他們希望能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以自己的努力奮鬥去改變生活,為後代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最讓他們辛酸和難以忍受的就是遭到的種族歧視和不平等待遇。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就用我親眼看到的實例圖片和文字來說吧!


家人不得團圓。

早期來美的華人全是男性勞工,他們在中國的妻子和子女因受法案的限制,不能儘快的來美與親人團聚。當歐洲移民來到美國大陸時,迎接他們的是自由女神像,和在愛麗絲島上比較簡短的審查和詢問,一般都以天為計。而華裔親屬面臨的是舊金山海面上的天使島(angel island)的隔離和長達以周或以月為計的審查,數以百計問題的盤問,最後有高達30%左右的人被拒絕入境。

圖片中這一對夫婦,丈夫於1921年來美,在分別近17年後,妻子在1938年才被允許移民來美與丈夫團圓。這其中的辛酸煎熬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吧。


許多年後,在加州建成天使島紀念遺址落成典禮上,他們的女兒Betty應邀參加並做了簡短的發言,以懷念她父母及早期華裔移民所經歷過的艱辛生活和成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8Fs1VTcCE&t=39m50s 值得欣慰的是父母當年的艱辛努力沒有白費,今天的兒女都有了自己更好的新生活。(Betty的發言約10分鐘,她有濃重的美國南方口音)。


上學受歧視。

傳統上華人一直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書中自有黃金屋」,良好的教育通常被認為是改善生活水準的唯一途徑。但在早期的時候,尤其是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華人子女想進入條件好的學校,與白人孩子一起上學的願望一直被拒絕,白人認為我們華人屬於有色人種(colored people),我們只能與其他colored people孩子一起上學,或著自己開辦中文學校。許多華人家長努力過、嘗試過,送孩子去白人學校上學,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據文字資料記載,1923Greenville校區(school district)拒絕了華裔男孩Walter Lee上白人學校的申請。

17年後的1940Henry Jeel送他的女兒去Clarksdale公立學校的申請,被拒絕。

直到第二年1941年的秋季,才有了第一個華裔孩子(Herny Jeu的女兒)被同意進入Clarksdale的公立學校,是因為Jeu所居住的Lula小鎮的中文學校已關閉了,孩子沒有其它選擇。但在大一點的鎮和市比如GreenvilleCleveland等地,白人學校的大門還是繼續對華裔子女關閉著。



無奈之下,有人或嘗試搬到別的地方,或辦起自己的中文學校(在教會下的)。





這是位於Cleveland的中文學校的原址,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原學校建築已被拆掉,留下一個紀念的標誌。




現在處於繁忙的8號公路邊上,車水馬龍的喧鬧視乎很難聯想起當年的安靜和課堂里的朗朗讀書聲,不知道有多少華人子女從這裡畢業,獲得知識,開始了他她們的人生旅途,也不知道都今在何處,他她們的子女應該是比當年好很多吧。


我寫此文的目的是要譴責美國歷史上的種族歧視給社會的發展帶來的破壞和阻礙,給包括非裔黑人和亞裔華人等少數族裔帶來的傷害。種族歧視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視行為都是人類社會中的邪惡毒瘤,應該受到道義上的譴責和法律上的限制。衡量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不在於她有多麼強的軍隊和兵器,而在與她是如何保護和尊重少數弱小群體的利益。


與六、七十年前相比,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已得以顯著提高和改善,公開的種族歧視已沒有市場。但願我們的社會繼續向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方向發展,讓我們華裔先輩們所經歷過的形形色色的種族歧視永遠成為歷史。


(部分照片拍自博物館展品,在此致謝)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7-3-21 10:22
謝謝詳盡的回顧敘述!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7-3-21 11:23
抗戰前廣東四邑華僑在美工作,多把家眷留在國內,子女們受祖國教育.
華僑在美工作二十/三十年後回中國退休.受款育之子女們在國內工作..
抗戰勝利後,國內不安定,華僑開始申請家屬來美..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2 10:14
fanlaifuqu: 謝謝詳盡的回顧敘述!
從歷史中學到很多東西,很受啟發。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2 10:21
來美六十年: 抗戰前廣東四邑華僑在美工作,多把家眷留在國內,子女們受祖國教育.
華僑在美工作二十/三十年後回中國退休.受款育之子女們在國內工作..
抗戰勝利後,國內不安定,華
有同感。從圖文展品中可以感受到,當年的華人是有很強的「光宗耀祖、衣錦還鄉、落葉歸根」的想法,所以總是稱自己為華僑,僑居他鄉。只有在49年後,大多數人打消了回去的念頭。
回復 嘻哈:) 2017-3-23 11:13
可見白人至上之惡。
回復 洛游郵樂 2017-3-23 12:34
嘻哈:): 可見白人至上之惡。
早年南方的「白人至上」確實是可惡!這種sentiment往往都藏在深處,有機會就可能泛上了。其實這種情緒不光是白人才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0: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