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胡適是如何做一個令美國人喜愛的大使的

作者:bobzhou  於 2023-1-31 21: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胡適是如何做一個令美國人喜愛的大使的
胡適在美國當大使時都幹了些什麼。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除胡適外,沒有人更有資格向美國說明中國的情形,同時向中國說明美國的情形。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是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同窗,儘管國事繁忙,羅斯福常常抽出時間接見胡適,表示美國對於中國亦隨時準備與之合作。但是當時美國奉行中立政策,羅斯福也希望胡適能理解美國的處境,不可能為中國走得太遠。



中國人怎麼說呢。

抗戰爆發后,中國駐美大使王正廷在對美借款問題上耗費甚巨卻毫無成效,在國民政府內備受詬病。1938 年 7 月,宋子文致電蔣介石,稱王正廷在美國朝野信用掃地,建議由施肇基接任駐美大使。蔣介石未同意宋子文推薦的人選,考慮到胡適精通美國,且具有崇高聲望,遂於 9 月間任命胡適為駐美大使。



胡適欣然接受,光榮赴任。

胡適出任大使不久就因其在美言論遭到誤解而在國內引發爭議。1939 年 1 月 25 日,馮玉祥在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的會議中宣讀了一封私人來函,指述胡適在美國言論不當,「 傾向於失敗主義與和議」。

孔祥熙稱其接到與馮玉祥所述相同之報告,正對此查詢。馮玉祥還致函蔣介石,請其撤回胡適。王世傑認為「 此事顯有挾嫌捏造之痕迹」,在致蔣介石函中力言胡適「 近來態度極堅決,對於戰事力主苦撐」。1 月27 日,外交部奉蔣介石之命致電胡適查問此事。 

胡適在回電中對有關其演講傳言予以辯駁:「 所謂政府動搖,軍隊不能再作戰等點,完全不確。」他還致電外交部長王寵惠,稱他「 在美國最久,發言之輕重緩急,頗能自己量度,望政府諸公放心」。 

蔣介石經過密查了解到關於胡適在美言論的傳言為「 不實之報告」,於是闢謠,在 1 月 30 日致電胡適加以安慰,肯定其「 努力宣勤,善於折衝」,望其「 繼續努力,以策全功」。

胡適在重慶時,就參加了「低調俱樂部」,任職美國大使期間,依舊延續了之前的政治態度,秉持「 無為主義」,認為「 無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亂做事,不求立功」。基於此種理念,他不願強求美國對華援助,而是著力推動美國政府和公眾明了中國待援情形及抗戰決心,以便水到渠成地實現中美合作。 

胡適的這種觀點,也許代表了當時知識界的一種較為常見的思路,但問題是,那是在抗戰第一階段的關鍵時期,在國內戰局和國際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胡適的外交理念顯然不易獲得國內人士的一致諒解。因而,在國內國外,都不斷出現對他的批評言論,甚至他去職的傳言。1939 年7 月,美國合眾通訊社就傳出胡適因病去職、國民政府準備派顏惠慶繼任的消息。 

顏惠慶,也是近代中國的一位著名外交家。他於 8 月間作為中國首席代表赴美出席第六屆太平洋國交討論會,開完會以後,就受蔣介石之託,在美開展外交活動,到次年 2 月才離美返國。 他在美國期間對胡適觀感不佳,認為這人「 學究氣很重」,而且對爭取美援不得力。在回國后,顏惠慶就對外表示自己願擔任駐美大使。


隨著歐洲局勢的緊張乃至戰爭的爆發,英、法等國將主要精力放在歐洲事務的處理上,對華援助的意願和能力均有所降低。 國民政府遂將外交重心轉向美國,外交部在 8 月 30 日致胡適電中稱在遠東問題尤其是中日問題的解決上「 中國惟美國之馬首是瞻,中國之政策視美國之態度而決定」。

鑒於胡適爭取美援的效果不顯著,蔣介石對胡適的外交實踐逐漸失去耐心,蔣委員長就化悲憤為日記,在9月2日的小日記本本上寫道:「 內外軍政皆不得其人,不能不令人悲憤,尤其胡適,余令其向美辦外交,而彼乃向余辯難辦內交」。9 月 11 日的日記,又稱胡適「 太不成事,應速更調」。

在蔣介石對胡適失去信任之時, 美國總統羅斯福倒是對胡適頗有好感。他在 11 月 10 日致蔣介石函中稱:「 我與現任中國大使胡適有過幾次愉快的談話。 國務院官員隨時與他保持接觸,他在華盛頓維護的良好關係為就遠東局勢的方方面面交換意見提供了持續的機會。遠東局勢得到了包括我本人在內的諸多官員持續、密切的關注。」
到了1940 年 3 月,一個契機來臨了。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去世,院長職位出現空缺。蔣介石遂醞釀由胡適出任此職,以便將其調離美國。 周鯁生從美方人員處得知重慶方面托美國駐華大使詹森探詢美國政府是否允放胡適回國改任中研院院長的消息后,在 3 月 31 日致王世傑函中表示更換駐美大使關係頗大,需慎重處理,胡適「 在美不能謂非適人,如覺其活動不彀,中央尚不妨隨時訓令督促」。 

在這些多方面的壓力下,王世傑也妥協了,他致電蔣介石,表示:「 戰時外交人選,非有重大過失不宜常換」,「 胡適之如被內調,彼或拒絕就職」,並提出胡適的信望在顏惠慶和施肇基之上。他還於 7 月 25 日會見甚為欽佩胡適的陳光甫,商定由陳光甫致函蔣介石,「 申論美使不可易人」。

對胡適來說,中研院院長那可是「 學者最大的尊榮」,但為國事計,「 不想在此時拋了駐美的使事」。 他致函王世傑,表示說,他就算不做大使,也將不擔任中研院院長,願回北大教書。王世傑將此函呈交陳佈雷,並請其轉呈蔣介石。

經過種種斡旋,蔣介石終於暫時取消了調胡適回國之意。 調胡適任中研院院長風波結束后,胡適的支持者紛紛對其加以勸解。 王世傑在 8月8 日致胡適函中稱:「 兄常常遇著苦悶,政府所給外交訓令,往往不甚體貼環境,使兄為難。但是,兄也要常常記念著,抗戰的艱苦,不是兄等所能盡瞭,政府情急勢急,才將難題的一部分硬叫兄等去做。」

當然,這些年,胡適在美國大使任上也並非全無成就或者收穫。最主要的收穫,就是他的20餘個博士學位了。
當然,胡適的博士學位,除了最初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的貨真價實的哲學博士以外,其餘都是如真包換的榮譽博士。(當然了,他的第一個博士學位獲得時間是1927年,就在他頂著「哲學博士」的名聲光榮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的十年之後。)
抗戰最艱苦的三年,他拿了25個博士學位,平均每年拿8個博士學位。
對此,蔣介石在其日記中就帶著怒氣吐槽了一波:「彼使美四年,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二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無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而外間猶謂美國之不敢與倭妥協,終至決裂者,是其之功,則此次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前,如其尚未撤換,則其功更大,而政府令撤更為難矣!文人名流之為國乃如此而已。」


此外,胡適的另一「成就」,就是對美國加大對蘇援助,減少對華援助起了很大作用。
這事情得從1940年說起。
蔣介石在不便調離胡適的情況下,於 1940 年 6 月間決定派宋子文為駐美特使(后擔任外交部長),「 代表中國政府在美商洽一切」。他指示宋子文,「 關於三國合作交涉,中正已發美大使電其政府與兄在美直接交涉。此事如可不使胡大使參加亦好。」
宋子文到美國后,與胡適發生嚴重的矛盾。 胡適認為美國領袖的政策為「 待時演變,待時逐漸展開」,其表現形式為「 暴敵走一步,然後美國走一步或兩步」。他認為在美國政策已定的情況下,在美國的中國外交人員能做的努力實在有限,不過是「 為國家做點面子」,多讓美國了解中國。 而宋子文對胡適的做法則頗不認同,向其直言「 國內很多人說你演說太多,太不管事了。 你還是多管正事罷」。

這件事情在胡適的擁躉筆下,被描述為「宋子文來美國做太上大使,處處掣肘胡適」,而胡適殫精竭慮,始終在為中美外交做著貢獻。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1941年發生了大事情,就是納粹德國閃擊蘇聯、這年宋子文向蔣介石報告了關於與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談話的經過。情況很嚴峻,按照史汀生的說法,不少人認為,在當時世界大戰的格局下,美國援助蘇聯比援助中國更為重要,而且其中就包括中方的很多人的看法。

這個情況非常嚴重,當時中國抗戰的補給,嚴重依賴美國經過滇緬公路的援助,而隨著德國進攻蘇聯、日本襲擊珍珠港,世界大戰吃緊,美國要考慮減少滇緬公路的物資輸送,這將對正面戰場上苦苦支撐的中國軍民帶來極大打擊。而且美國人都說了,中國方面也有人支持將更多的資源用於援俄而非援華,這你讓他們往哪處說去?
次日宋子文給 蔣公發了電報(原稿藏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宋子文檔案),報告,原來是胡適博士在匹茲堡對記者大放厥詞:
委座鈞鑒:適之(就是胡適)最近在畢次堡對記者宣稱,美國應儘先以飛機軍火供給蘇聯,中國已抗戰四年余,雖無新式武器,亦可支持,云云。昨史汀生談話中,曾暗示此語。居里亦引以為異,並謂中國步驟未能一致,願助中國之友人實感困難,等語。


綜合前面說的類似事件,宋子文完全有理由認為胡適對爭取美援毫無所助。因此,他力圖使胡適去職,改由施肇基繼任。 
蔣介石雖傾向於將胡適解職,但對其不願奉召回國而仍留在美國頗有顧慮,認為「 須研究至當方能決定」。 他為安撫宋子文,於1941 年 3 月間允許派施肇基赴美協助宋的工作。 

宋子文在調離胡適不成的情況下, 要求蔣介石給予其行政院副院長名義以便對美接洽。蔣介石回復稱「 此案必須經過立法手續,決非如普通提議或一紙手令所能發表」,「 須待其它官制亦有改革時提出, 乃不著痕迹, 其事較易。」
宋子文在任副院長問題上未得嘗所願,又於 6 月間聯絡李石曾、錢昌照等人醞釀由施肇基代替胡適。他於 7 月 6 日致電蔣介石,對未能任命其為副院長表示理解,並以需要「 外交使節同心協力」為由提出施肇基為駐美大使的適合人選。

蔣介石仍未接受宋子文的提議。12 月間,他解除了郭泰祺外交部長職務,代之以宋子文。
胡適面對外界的批評和壓力, 出於堅守責任的使命感並未打算去職。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他在「 苦撐待變」目的已達的情況下流露出去職之意。 自宋子文擔任外交部長后,他鮮有機會接觸國內來電,辭職之意更為堅決。 他在 1942 年 4 月 21 日與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熊式輝談話時強調「 美國對華借款等事,並非任何人交涉之力,完全為大勢所趨,出於美政府之自動」,並表示宋子文「 性格不易與人合作,相處實感痛苦」,希望熊式輝助其「 解除現職,救出火坑」。

1942 年七八月間到訪中國的羅斯福私人代表居里感到蔣介石對胡適的不信任,在與蔣介石交談中提出兩國間「 選派最可靠之代表」的重要性,並對宋子文的外交方式有所批評,稱其「 每喜斤斤論價,引用壓力,遂使彼與軍政部間之感情日趨惡劣」。 他建議「 派遣比較強幹之人為駐美大使,俾得面謁羅斯福總統討論戰後以莊嚴之姿態出席太平洋作戰會議,以遠大之眼光貢獻其見地。」
蔣介石於 8 月 14 日囑陳布雷告訴王世傑,由魏道明繼胡適任駐美大使。 王世傑「 以宋與胡既不相融洽,原議勢難變更,遂未爭持」。
1942年8月15日,蔣正式致電胡適,將其免職:茲擬在國內另有借重,俾兄得稍紓繁劇。

經過了一堆事情之後,胡適總算是接受了其去職的命令,但他的風骨仍在,終究沒有接受行政院高等顧問的聘請。
對於魏道明繼任中國駐美大使,美國方面不甚滿意,國民政府內亦有反對意見。王世傑認為魏道明不適任此職。胡適建議蔣介石「 設法另易他人」,並推薦郭泰祺(這位原外交部長也是蔣公在日記里罵胡適時連帶著罵的外交官)與蔣廷黻。 蔣介石並未為反對意見所動,於 9 月間正式任命魏道明為駐美大使。他對宋子文「 對魏道明使美言行不一,且從中破壞」有所不滿,認為其「 不顧國家地位,惟私利是圖」。 蔣介石在表面上稱胡適出使美國期間「 功勛卓著」,實則認為他「 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無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

蔣介石在胡適任駐美大使近一年之際即對其爭取美援的效果失去耐心,在未能如願調其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后,任宋子文為特使赴美全面主持對美接洽事宜。 宋子文認為胡適對爭取美援毫無所助,力圖推動蔣介石解除胡適大使職務。
其實,從包括羅斯福在內的美國各界的態度可以看到,美方對胡適的工作是予以了充分肯定的。然而,一個外交官,被對方國家所喜愛,而被己方國家所不滿,這外交官做得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rfw1972 2023-2-3 12:20
全心全意為美爹服務,讓美爹滿意都是什麼
回復 南冰洋 2023-2-11 04:32
一個大使, 終究還是使者,只是一國政府的意見傳達者。使者能得到駐在國的讚譽,已是一項很大的成就。使者的成功與否,還是在於他背後的政權是否得力。光靠一個使者的努力就想讓人援助,是不是心大了點兒? 眾所周知,蔣介石氣量不大,雖不失大節,但在知人善任方面卻無長處。否則也不至於將錦繡河山拱手讓人。就是他的姻親,拍馬逢迎的孔祥熙一路高升,而守身矜持的宋子文卻不算得意。他能夠讓胡先生使美四年,也算不錯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8: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