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政府推卸責任提倡老人『抱團養老』行得通嗎

作者:bobzhou  於 2021-2-17 23: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傳統的「中國式養老」和『養老院』正在面臨困境。

說是有一些老人決定約上好友、同伴「抱團養老」,過上另一種前衛新潮的退休生活。

媒體宣傳,政府鼓勵,還扣上創新的新名詞。

 


一年前網上就有這一篇宣傳文章;

記者採訪了四位「抱團養老」的親身實踐者,背景各異,「其實我們都這把年紀了,最渴望的是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

某大姐,72歲,北京

今年我退休剛好滿20年。從3月份開始,我們七對夫妻在北京郊區合租了兩個別墅一起生活。到現在已經快三個月了。

我們這幾對夫妻都是要好的朋友,50多年前就認識了。我們是「老三屆」知青,都是一個地方的人,一起下鄉,一起返城。大家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彼此知根知底,需求也都類似。

退休之前,大家都是各忙各的。退休以後,一開始是照顧父母。後來父母都走了,兒女就接上,幫他們帶小孩。現在孫子一輩也上學了,才終於開始有點自己的時間。

我們互稱「荒友」,一起去過北大荒的戰友。之前經常在城裡頭聚會,今天你做東,明天我做東,湊在一塊兒,談天說地。但是大家彼此都住得很遠,東城、西城、海淀,哪都有。那個時候,就覺得要是有個我們自己的聚會根據地就好了。

直到四五年前,我開始認真考慮養老這件事兒。一開始考慮過養老院,我和丈夫到處考察,大概考察了幾十家養老院,光北京市就有六七家,還去過昆明、大理、廣州、寧波、杭州、桂林、山東、大連。

轉了一圈,我發現我不喜歡養老院這種形式。住養老院的幾乎都是不能動的,我們生活還可以自理,不需要全程陪護。還是希望可以和熟悉的人一起住,有人管飯,自己想吃什麼也可以自己做,想吃菜就種點菜,想出去玩就可以出去玩。

和「荒友」們聊,大家也都和我想的一樣。我們都覺得也甭給孩子找麻煩,他們都在上班,工作壓力也挺大,還有自己的家庭、事業,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孝順你。所以倒不如找個地,蓋個房,幾家湊在一塊,互助生活。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就叫做「抱團養老」。我覺得這個詞簡直就是為我們發明的。我們這幫人,年輕的時候過的就是集體生活,到老了,也很習慣繼續過集體生活。

找到現在住的這個房子,也是一個「荒友」的發現。我們之間有什麼事情,互相都傳得很快。發現之後,我們就約著幾家朋友過來玩一趟,順便考察,大家要是都感興趣就住下來,要是不感興趣就算了。

看了之後覺得挺不錯的,別墅位於郊區,價格不貴,一個人3000,我退休金一個月五六千,基本上沒什麼負擔。離城區也近,萬一家裡有點什麼事兒,還可以馬上回來。我們自己有點什麼事,跑趟醫院,看個病、拿個葯,也算方便。很快我們14個人就把別墅整租下來,搬進去住。

搬進來后,我們把院子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平時打打牌,聊聊天,喝點小酒吃點飯,晚上唱一把卡拉OK。如果天氣不錯,我們就開著車到周邊城市逛,吃吃當地的美食。

今天如果想吃餃子了,我們就一起包餃子,想吃麵條了,就做麵條。比如北京的炸醬麵好吃,有人不會炸醬,有人醬炸得好,那不炸醬的就準備肉,準備菜,大家一起做一起吃,互相叫外號,互相打鬧,其樂融融。

 

這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老年人遇到許多實際問題時,能夠持久的維持這個烏托邦嗎。

其實,老年人如果聚在一起養老,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一個團體里,是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經濟的實力,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同的看法,這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就是在團體里必然形成『強勢者』和『弱勢者』。

時間一久,『弱勢者』必然只有選擇退出。

 

親歷者講述:抱團養老的現實真相,太殘酷!

最近「抱團養老村」「閨蜜抱團養老」被媒體熱議,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但這樣的養老方式,真的適合我們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嗎?

今天就來聽聽一位「抱團養老」親歷者的心聲吧!或許能給大家一個參考~

抱團養老的另一重困境

把我們拆散的就是「錢」

傾訴者:一女士 67 退休職工

錢讓這個團兒抱不緊:不摻雜感情,也會出問題,而最大問題,就是錢。

一般抱團沒抱成的原因,主要還是選擇的方式不太合適,還有一些感情糾葛。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能忽略: 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適,不摻雜感情,也會出問題,而最大問題,就是錢。

我們有一個抱團兒養老的「小團體」,要算起來,有七八年了。我們從三四個人發起,到後來最多時發展到20多人,可之後,又慢慢地減少。現在,我在的這個「組」還有5個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過」了,也有的成員另組了新的組。

大家熱鬧過,也確實從中獲得過快樂和幫助,但其中的煩惱真不少。

我們抱團養老的想法源於相關的新聞報道,據說在一些社區,早就有這種方式,叫抱團養老。

一個社區里的老人彼此關照,年輕的照顧年老的,或是同齡的彼此幫助。據說有的堅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區,還有社工在其中幫助。

我們住的是老小區,老年人口比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鄰居,平時打頭碰臉的,關係挺好。看到人家這種榜樣,大家也就慢慢說起這個話題。

老鄰居們年齡越來越大,空巣和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大家商量后,就學起了人家的樣子,漸漸形成了抱團兒養老的模式。

只是,決定這個團兒抱得緊不緊,得用現在小年輕兒找對象的一個流行語來說:應該「三觀」一致。

錢上不平衡心就不平衡:

眾口難調,總 是因為錢發生爭執。

我們開始抱團兒的幾個人住在同一社區,離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沒了老伴兒。這個組合是我們考慮了很久定下的,之後再有人想加入,我們也是這個「標準」。

我們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來往也方便。我們有很長時間相處得還不錯,所以後來吸引了那麼多人來加盟。

我們這個團體,一開始年齡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剛退休不久。身體也都還可以。

我們每天早上準時到小花園集合,先晨練,之後一起去買菜,開始是各買各的,後來發現大家買的都差不多,因為你買這個,我看著不錯也買了,結果各家做的飯都差不離。

而且,這些人平時總是一個人在家,一個人的飯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費。於是,大家就決定乾脆一起買,一起做,一起吃。

開始大伙兒都爭著掏錢,今兒你花,明兒我請。可是,我覺得這樣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裡就不舒服。

所以,我們改成每個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費,後來漲了幾次,我們之中有個姐姐原來是會計,就由她管賬,她挺細緻的,每筆開支都記得非常清楚。

我們固定在一個人家裡做飯,吃飯,因為她家房子比較大,住一樓有個小院兒,很方便。我們一般只做中午飯,因為老年了,晚飯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夠了。

後來我們這個方式讓好多人羨慕,就總有新人加入。不過,由於空間有限,我們「搭夥」的人最多加到了9個,其他人實在加不進來了。組裡的人,其實也是有變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為錢。

大家雖然說都交了伙食費,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覺得太貴,自己在家過,用不了這麼多錢。

也有人覺得組裡有人退休金多,一個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兩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將就就行,每天做三四個菜都是「便宜」了那些愛享受的,他們想吃好的,應該多拿錢。

也有人開始計較,有人吃得多,帶得多,有人飯量小,或者這個月生病了,或是家裡有事沒在這裡吃多少,可伙食費為什麼不退呢?

大伙兒聚餐的那個姐姐家,每個月我們會買兩桶油,一些調料啥的,還添過一些餐具。而且每個月我們會撥出一點兒錢給人家的煤氣費、水電費。可就有人不樂意了,說那些東西根本用不了,認為那個姐姐佔了便宜。

後來又發生了,誰住院了,大家攤錢買東西,廚房裡灶具、油煙機壞了,大家攤錢換之類的事,有的人沒什麼抱怨,幾十塊錢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僅抱怨,還在大伙兒之間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夥的這個方式,人員變動特別大,最終在今年6月,就徹底不弄了。不過,我們兩三個核心的人還是挺懷念那種方式,但一想起那些為錢發生的爭執,又覺得很彆扭。

雖然也有誰出力多,出力少的問題,但大家基本上都能接受。最終產生矛盾的,還是各自的經濟實力和攀比心。

團體里每個人生活條件不一樣,確實有退休金特別高的,花錢大方,這個歲數了,還能開車,人家經常拉著群體里的人去玩兒啊,或是辦事兒。

有的時候,我們去短途游,就有兩個人開車帶著大伙兒。我們平攤給人家油兒錢,可就有人不樂意拿,還說:「她又不缺這個錢。」

群體里有的人自己經濟實力一般,但孩子條件好,有時候帶媽媽去旅遊啊,給媽媽買高檔物品啊,後來知道有這個抱團養老,有時候也給其他阿姨捎東西。

這種事在有的人看來就是「嘚瑟」。還有的人比較自卑,覺得自己沒什麼可送的,怕別人笑話,之後就悄悄「退團」了。

而大多數情況下,因為衣著、首飾、業餘愛好等等,每個人的消費觀念和實力確實不同,就會有人心理不平衡。甚至有人說過,我們應該有「團服」,省得大家攀比,可那都不現實。

總之,這個團隊,從人少到人多,後來又到人少,有人還能是朋友,也有人後來都不往來了。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經濟利益和攀比心。要是總覺得自己不平衡,養老這個團兒還真不好抱。

 

 

55歲的一阿姨退休后,她好姐妹玩了幾年後,她們決定抱團養老,以下是這阿姨的自述,經歷過抱團養老的她,有幾點感悟,值得我們思考。

我喜歡交朋友,準確地說是交女性朋友,我和幾個閨蜜一起逛街、旅行和跳廣場舞等,快活的像神仙一樣。

最近不是流行抱團養老嗎?雖然說抱團養老有很多缺點,但是我和我的幾個單身姐妹,一起商量,咱們一起試一試抱團養老。不在乎,在一起多久,就在乎曾經擁有。

於是,我們幾個姐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做計劃,計劃抱團養老的吃喝住行,計劃著以後老了動不了,我們該怎麼辦?

那段時間,我們幾個好姐妹都非常激動,大家盼著我們以後在一起的日子,那該有多快樂呀!

我們商量幾個月後,找了一個暖冬城市,租了一套躍層的大房子,每個人挑選自己喜歡的房間。姐妹們在挑選房間時,就因為房間不一樣,大家鬧得不開心。一個好姐妹說:咱們出的錢一樣多,憑什麼你住好的房間。最後,大家一起說了一下這件事,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第一天,因為我們幾個剛到這個新地方,所以。這天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吃喝玩樂。我們去當地具有特色的地方拍照,一起去吃當地著名的美食,晚上還不忘一起去跳廣場舞。大家跳完廣場舞,一起回到家,談天說地,大家興奮得都睡不著。大家都感慨,這就是夢想中的養老生活,不管未來如何,曾經擁有這份美好都非常值。

第二天,我們開始熟悉當地的菜市場和超市,姐妹幾個人一起去買菜做飯,大家都做自己的拿手好菜。姐妹們有說有笑,互相調侃說:不行啦!這樣天天住在一起肯定會長胖的。

就這樣我們幾個好姐妹,每天像小仙女一樣,快活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抱團之前就商量好了一切費用AA 。但是時間長了,有的姐妹卻不樂意了,總是板著個臉,心裡不開心她也不說,所以矛盾越積越多。

我們抱團養老6個月左右,有一個好姐妹突然摔了一跤,挺嚴重的,需要住院半個月,而且還要在家療養幾個月才行。我們另外幾個好姐妹就商量,輪流到醫院照顧她,剛開始都還好,大家都比較熱心地幫忙照顧,但是時間長了,大家就有意見了。

有的姐妹願意照顧,有的姐妹不願意照顧,因為意見不合,姐妹們吵架了,吵完后,不願意照顧的姐妹就選擇離開了。

抱團養老的姐妹走的走,散的散,沒抱團之前,姐妹們關係非常好,可是經過這次抱團養老后,有的姐妹之間基本上不聯繫了。

這就是我抱團養老的經歷,經過這次抱團養老我算是明白了,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個大學問,有福同享時,姐妹之間關係相處融洽,有困難時,姐妹之間各自飛,走的走,散的散。

如果給我再一次選擇,我會選擇和好姐妹保持一定距離,偶爾聚一聚還行,住在一起的抱團養老,只會讓原本幾十年感情的好姐妹,老死不相往來。

報團養老讓我明白了幾件事

我們幾個好姐妹,抱團養老的初衷真的很美好,我們提前計劃好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做了預測方案。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人心叵測,當初說好的事情,說變卦就變卦,這就是我們報團養老散夥的原因。

我們沒有抱團養老之前,大家都覺得,我們都是幾十年的好姐妹了,相處肯定沒問題,而且大家經濟條件差不多,不會有攀比心。經過這次抱團養老讓我明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所謂的感情好,經濟條件相當,不過只是大家保持一定距離,沒有真正的相處過,所以感情才會好。

我們幾個好姐妹,其實在平時的時候,就經常相聚在一起,彼此之間的感情比家人還親。可是經歷過這次抱團養老后,讓我明白相聚容易,相處難。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管再好,相處久了始終會有矛盾,這就是為什麼和最親的人,反而吵架最多,把最醜陋的一面給了最親的人。我們把醜陋的一面給家人,家人可以理解我們,但是你把最醜陋的一面給好姐妹,人家憑什麼理解你呢?這就是抱團養老散夥的原因。

(轉載)


高興

感動
1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borninheaven 2021-2-18 00:18
抱團養老是群長不大的老孩子的幻想,人性多樣,越老越難調和,沒有一個「組織」嚇住他們,怎麼弄得下去呢?多數的夫妻家庭最後都是雞飛狗跳的,可想一群老人會弄成啥模樣
回復 newyorker92 2021-2-18 00:29
抱團養老的人·都是單身,應該找老伴結婚或同居。同性在一起時間長了會有矛盾
回復 Wuming123 2021-2-18 03:44
烏托邦就沒法永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00: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