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終於找到轉移香港年輕人的仇恨的出氣口

作者:bobzhou  於 2019-8-12 20: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終於找到轉移香港年輕人的仇恨的出氣口

 

 

李嘉誠們毀掉了香港發展,曾經的勵志偶像,其實只是個一心謀利禍害香港的商人

 

香港人反對李嘉誠由來已久。那一年,李嘉誠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捐出10億港元巨資,打破亞洲記錄。為此,港大校務委員會決議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

 

然而,此事卻引起港大醫學院師生的激烈反對,抗爭足足長達八個月。

 

香港人曾經愛白手起家的李嘉誠,他是年輕人的勵志偶像;而如今,年輕人漸漸意識到,那讓人絕望的房價,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或許正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批超級富豪們推波助瀾造成的結果。

 

李嘉誠只是個一心謀利的加拿大籍商人,隨之陪葬的卻是香港年輕人的前途。

香港是座李家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這是香港一個學生的作文《李家的城》中的一段。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幾乎滲透到香港的每一個角落。

 

香港阿公阿婆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而很多的香港人,要將收入的一大半償還長江房產的房貸。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又是李嘉誠小兒子李澤楷的電信盈科的;家中安裝的電話網路,則是和訊黃埔的。這些都是李家的產業。

 

 「我不得不去李嘉誠的百佳超市買東西,但即使只花一塊錢我也要刷卡,讓他承擔點手續費。一個普通香港市民對此有種認命的無奈。

 

李嘉誠家族把控的長江集團產業遍布全港

李嘉誠的行為實際上是壟斷,這造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家宗慶后曾這樣評價李嘉誠。

 

當然,香港不僅僅是李嘉誠家族的,還是其他李嘉誠們的。在香港頂級富豪圈層里,還包括另外五大家族——新鴻基的郭氏家族、恆基兆業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鄭裕彤家族以及九龍倉的包氏吳氏家族和中電集團的嘉道理家族。

 

在香港經濟騰飛的那些年,這群人憑藉著才智和勤奮一路扶搖直上,收割了這片土地上絕大多數的財富,把持著絕大多數的資源,在經濟上統治著香港。

 

久而久之,香港財富的聚集程度令人咋舌。一份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資產排名前十的富豪的資產總和約1445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總值的42.5%

 

他們中幾乎清一色來自房地產行業和金融行業。這兩個行業自帶的泡沫屬性,使得富豪們的資產快速膨脹,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一直生活在李嘉誠們地產霸權金融霸權之下。

 


積怨太久,也不是沒有反抗。2013年,多個社會團體公開抗議,要求香港政府創設李嘉誠稅(即資產增值稅、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通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

 

李嘉誠對此一笑置之,並發表了這樣的言論:樹大招風,引起社會仇富很正常,這正是他多年來加大海外投資的原因。

 

香港經濟失落的原因

 

一個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的是技術和產業創新,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只有蛋糕做大了,分到每個人身上的好處才會多。

 

然而,香港的創新能力似乎與它的實力不匹配。

 

可以來看一組數據: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榜單,共有214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創業公司入圍,名單中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盧森堡。但是,來自香港的公司,一個也沒有。

 

或許在大多數人印象里,香港一直都是亞洲金融中心,不以製造業和尖端科技聞名。

 

是香港沒有創新人才嗎?並不是。港中文、港科大每年都在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海量人才。

 

香港真正缺乏的,其實是創新的土壤。

 

香港曾是輝煌一時的亞洲金融中心

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還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加工城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服裝城市,實體經濟發展十分向好。

 

然而到了90年代,這兩個產業相繼離開香港去了大陸。

 

很多香港人將此怪罪於大陸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其實不然,大陸只是非常小的影響因素。2000年香港政府曾出台了硅港計劃,想把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政策如果實施成功,有望為香港增加近20萬個工作崗位。

 

但是,硅港計劃因種種原因以失敗告終,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或許就是香港的經濟脫實入虛,逐漸被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超級家族把持。

 

李嘉誠並不看好實業,雖然他早期靠製造業(長江塑料廠)起家,不過後來的爆發卻是靠房地產和投資,他也表達過勤勞賺不了大錢,只能養家糊口的說法。

 

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這樣諷刺過李嘉誠。

 

但李嘉誠肯定知道,金融本身並不能創造資本和價值,而僅僅是資本和價值的轉移而已。普通老百姓想要吃口飯,還是要靠實實在在的產業。

 

只是,在這群超級家族的影響下,現在的香港更像是一個被金融和地產做空的城市。

 

這就導致了普通香港年輕人在創新創業上的舉步維艱。創業得租一個辦公場地,而香港的房租高到令創業者絕望。在中環租一間20平米的辦公室,一個月的租金就要逼近45萬港幣,即便在觀塘工業區這種廉價地段,一平米也要300港幣左右。

 

昂貴的租房成本從一開始就讓創業者望而卻步。

 

創業需要大量的錢,香港雖然有錢,卻很難流到創業者手裡。香港本土金融穩定在港口運輸等收益穩固的行業里,大佬們在二級市場和房地產上掙錢來得又快又穩,不願意投資他們看不懂、風險又高的高科技初創公司。

 

香港很多年輕人對房價感到絕望

這樣的環境下,青年才俊們沒條件創業,也不願意創業。他們面臨巨大壓力,轉而扎堆競爭投行、地產、豪門家族企業每年放出來的少數招聘名額,在寫字樓里做一個高級打工仔,才能保證基本的體面,他們別無選擇。

 

香港高新科技產業和實業的寂寞,金融行業的世界地位,伴隨著的是大多數普通香港年輕人的失落和迷茫。

 

港人的仇恨轉移

 

20128月,李嘉誠曾對香港表白: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

 

然而,20137月底,李旗下和記黃埔發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10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已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國慶長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與此同時,他在歐洲大肆購買。

 

此時,大家才意識到,李嘉誠本質上只是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愛國愛港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代又一代的量變造成質變,香港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作為既得利益者,超級富豪們牢牢握住手中的特權,樂享其成,他們從內心深處,或許並不想看到任何改變。

 

而當年輕人發現自己即使奮鬥一生,卻只能苟且生存,一切努力都變得毫無意義,他們胸中只有熊熊怒火。

 

香港普通居民家裡房間狹小如雞籠

這種仇恨隨後轉移到大陸人身上。曾經大陸貧苦,香港人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而如今大陸的飛速發展讓香港的停滯顯得更加明顯,優越感消失殆盡,心理落差極大。

 

除此之外,大陸巨富在香港買樓不問價格,也是香港房價居高不下的影響因素之一,自然又加深了深受房價之困的香港青年的仇恨。

 

如今,這些鍋都甩給了大陸,而李嘉誠們,永遠都是躲在暗處吸金的冷漠面孔。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change? 2019-8-13 02:02
小外宣真不要臉
回復 qxw66 2019-8-13 02:31
走資派和資本家狼狽為奸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