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重溫經典寓言:疑鄰竊斧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0-3-24 12: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疑鄰竊鈇


注音:yí lín qìe fū

《呂氏春秋·去尤》

原文

人有亡斧者①.,意其鄰之子⑤。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②. ,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⑥.而不竊斧也③.。俄而,掘於谷而得其斧④. 。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已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也⑦.。

譯文

從前有個丟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臉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丟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溝時,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走路的樣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臉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談話語,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像偷斧子的了。變的不是鄰居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心態。變的原因也沒有其他,是被偏見所蒙蔽。

字詞註解

①.鈇(fū):通「斧」。

②. 顏色:臉上的神色表情。

③. 無為而不:沒有一樣不像。

④. 抇其谷:掘. 谷:山谷,山溝。

⑤.意:通「臆」,猜測。

⑥.為(wéi):動作,做法。

⑦.有所尤:即被偏見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⑧.亡: 丟失

⑨. 他日: 以後的日子

要點導引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帶著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考慮問題,判斷是非,應該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的事實。


鬍子曰: 推論判斷事物的緣由,以及結果,一定要站在超然於事物本身與自己的利害關係之外,並且必須基於最基本的原則規則,才能相對正確地做出結論。

於己關聯太大,以及沒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往往不顧事實,不求證所得到的信息是不是準確,而按照自己的偏見,一味地去收羅所謂的證據,來達到證明自己正確的目的。事實上,自以為確鑿的證據,在別人看來可能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我看到很多這樣的固執這的文章,所謂的證據,甚至都不肯查一下出處,有些甚至都被明確證偽過的謠傳,都會被他們拿來做依據。不容易理解這是為什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3: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