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奧巴馬和柯林頓都是阿林斯基的門徒

作者:Reader001  於 2016-10-19 10: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入鄉隨俗|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關鍵詞:奧巴馬總統, 保守主義, 施特勞斯, 大學畢業, 小布希


索爾·阿林斯基在芝加哥伍德朗街區,1966。(南方周末資料圖)
索爾·阿林斯基在芝加哥伍德朗街區,1966。

誰是阿林斯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巴馬和柯林頓都是阿林斯基的門徒。
奧巴馬曾經在1980年代接受過阿林斯基風格的基金會訓練,在阿林斯基的老根據地芝加哥南部社區擔任過三年主任;
希拉里·柯林頓則在1968年採訪了阿林斯基,並以阿林斯基為題寫了她的大學畢業論文。
阿林斯基雖然早已逝世,但他的幽靈仍在北美上空遊盪。
僅僅幾年前,新保守主義(Neocon)還統治著北美外交界,甚至連亞洲的大學校園裡都在流行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傳說,只因施特勞斯的學生在小布希的共和黨政府就職,或者在智庫里發揮間接影響。然而,自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另一個幽靈卻在北美上空遊盪,那就是索爾·阿林斯基(Saul Alinsky)的左翼激進主義。
雖然阿林斯基不如新保守主義者那樣富有哲學深度,但是作為20世紀的社運戰術大師,他的思想卻被柯林頓國務卿和奧巴馬總統直接運用在選戰和外交政策與行動之中。阿林斯基之子曾盛讚2008年的美國民主黨大會,以為深得其父真傳,奧巴馬的當選也被視為阿林斯基主義的勝利。
在奧巴馬-柯林頓組合行將結束之際,更有必要從兩人的政治生涯入手,回顧阿林斯基激進主義對這屆美國政府的影響。

阿林斯基這個人
索爾·阿林斯基(1909-1972),俄羅斯猶太裔,12歲之前一直被作為未來的拉比培養,他的族群和宗教背景跟1940年代那些反法西斯的激進猶太人或者1960年代的伯克利激進學生一樣,具有20世紀美國激進主義者的典型特徵。
阿林斯基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1)1930年代從事犯罪學研究;2)1930年代末開始社區組織建設,創建產業地區基金會;3)參與工運,並與約翰·劉易斯的工業組織委員會保持合作;4)1960年代末創建研究所,推動社區領袖培訓。經過這四個階段,阿林斯基主義逐漸成熟,而他本人始終以一個激進主義者的面目出現,到20世紀60年代,被參加民權運動和學生運動的學生當做神一般的「戰術大師」來敬仰。
更重要的是,阿林斯基的兩位繼承人奧巴馬和柯林頓分別呈現了他思想的不同方面:奧巴馬的社區組織的激進性和柯林頓的實用主義。以行動為中心,阿林斯基主義可以被概括為激進性、現實主義和戰術技巧的三位一體。
阿林斯基在俄羅斯人、波蘭人、德國人、義大利人混居的芝加哥貧民區長大,常在街頭與波蘭小孩發生衝突,並且學會了他後來的第一課,「權力不是已經建立起來的什麼東西,而是你的對手認為你所擁有的東西」。1926年,他進入芝加哥大學讀考古學,但對社會學更感興趣。1930年代的最初幾年,他跟隨社會學家克里福德·肖(Clifford Shaw)關注有組織犯罪問題,以犯罪學家聞名,並先後就職於州政府的犯罪研究部門和監獄。
這一時期的阿林斯基,與芝加哥著名的卡彭黑幫二號人物法蘭克·尼提(Frank Nitti)建立了密切關係,他稱尼提為教授,熟悉卡彭黑幫的內部運作,晚年曾稱卡彭黑幫為事實上的公益提供者,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那是一個大衰退的時代,從中我們或許可以了解阿林斯基後來社區建設思想的發端。

阿林斯基的社區組織試驗
阿林斯基大學畢業時,美國正處於大衰退時期,仍在校園晃蕩的阿林斯基向遠在洛杉磯的父親求援而不得,被迫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他想出了一個到咖啡館蹭吃蹭喝的主意:在校園張貼小廣告,召集飢餓的同學交換芝加哥能夠免費吃喝的咖啡館信息。這個活動持續了大約半年,是阿林斯基最早進行社區活動的嘗試,也是他走向激進主義的起點。
1930年夏天,阿林斯基第一次參與工業組織委員會(Committee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IO)的活動,CIO是由美國工運領袖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創立的帶有軍事色彩的激進工會。阿林斯基深深地被劉易斯的組織方式震動,影響了他後來的人生選擇。
隨後的1930年代,阿林斯基的一系列開創性活動,奠定了他作為社區組織者、社運戰術大師和激進主義者的地位。在從事犯罪研究的最初幾年裡,阿林斯基幾乎是單槍匹馬地與法西斯主義者鬥爭,他與美國共產黨交往密切,積極為西班牙內戰的國際縱隊籌款。他和克里福德·肖都相信,社會環境才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只有從改變環境入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1936年,阿林斯基回到芝加哥。芝加哥南區是貧民窟,混合著相互衝突的族群,如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波蘭人和立陶宛人,阿林斯基發現很多人都渴望變化。1939年,他建立起社區鄰里組織「後院」(Back of the Yards),將這些相互衝突的族群組織到一起,共同參與社區活動。
1941年,阿林斯基創辦「產業地區基金會」(Industrial Areas Foundation, IAF),作為支持「後院」組織的機構,這是美國最早的社區運動機構,並推動了類似的社區組織的建立,如「卡麥利基金會」(Gamaliel Foundation)、「太平洋社區組織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 f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ICO)和「直接行動研究與訓練中心」(Direct Ac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DART)等。
這四家致力於地方社區建設的全國性網路組織,控制著超過130家活躍的地方社團,僱員超過4000人,社團會員在100萬-300萬之間。這些由阿林斯基創辦和阿林斯基風格的組織甚至被稱作「阿林斯基團體」,至少掌握著城市人口的30%(能動員的人數)。

奠定激進主義理論家地位
在領導產業地區基金會(IAF)工作的同時,1946年,阿林斯基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激進主義的起床號》(Reveille for Radicals),連同他後來出版的約翰·劉易斯的傳記(1948)以及生前最後一本書《激進主義者守則》(Rules for Radicals)(1971),奠定了他的激進主義理論家和戰術大師的地位,阿林斯基主義也因此在1960年代的美國學生運動、民權運動和工會運動中發揮了重大影響。
與同時代的馬丁·路德·金相比,金無疑更溫和、更代表政治世家,被阿林斯基批評缺乏基本的地方社區基礎,也缺乏像阿林斯基及其弟子在教會內部、工人群體,特別是民主黨內部所具有的密切關聯。阿林斯基曾通過他的學生凱薩·查維斯(Cesar Chavez,1960年代「聯合農場工人工會」的領導者)取得羅伯特·肯尼迪(編者註: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曾任美國司法部長)在抗議柯達公司行動中的支持,這是同時代單純的學生運動或民權運動無法企及的。馬丁·路德·金遇刺后,阿林斯基重新塑造了后金時代在傑西·傑克遜和艾爾·夏普頓(Al Sharpton)領導下的美國民權運動。
更重要的是,1968年革命之後,激進的阿林斯基主義並未過時,相反,在21世紀,仍然通過兩位傳人對美國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發揮著影響,他們就是1968年採訪過阿林斯基,並以阿林斯基為題撰寫了畢業論文的希拉里·羅德漢姆,今天的希拉里·柯林頓國務卿,以及曾經在1980年代接受過卡麥利基金會訓練、擔任過芝加哥南部社區三年主任、今天的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10-19 10:22
Political Attack 101
回復 Reader001 2016-10-19 11:34
十路: Political Attack 101
Jn3:19.
回復 金復新1 2016-10-23 11:14
極左勢力基本就是猶太人的地盤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