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推動對華科技全方位脫鉤能成實現嗎?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20-6-1 16: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 對華, 科技, 脫鉤

關於美推動對華科技全面脫鉤策略,美聯社有這樣一段話,可以佐證不是無風起浪:「在科技上與中國『脫鉤』,在華盛頓已漸漸成為一些美國政治精英跨越黨派分歧的共識。尤其是強調保護人權的某些民主黨人與一些以維護國家安全為主要政綱的共和黨人,已結成了對華鷹派的一股國會勢力。這股勢力與白宮內對華強硬派或許並不事事保持一致,但在涉華的關鍵問題上互相呼應、推進議程。可以預料的是,美國精準打擊中國重點行業及公司、掀起中美關係波瀾的情況將陸續出現。」

一、「脫鉤」聲音日趨高漲的背景

「脫鉤」論盛行的客觀背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迅速崛起,國力壯大,引起了美國的忌憚。不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確」認同且日益威脅到美國經濟上的老大地位和單邊主義訴求。

「脫鉤」論盛行的價值觀差異:中美之間文化與價值觀上存在明顯的不同。中國主張包容,美式思維推崇零和博弈。儘管中國做了種種努力,試圖消除其中的誤解,但在美國人看來,中國的發展是客觀形勢變化,不取決於中國人怎麼解釋。美國人一旦認定了這一點,就會超越務虛派與務實派之間的表面分歧形成一定的社會共識,將中國威脅論從一種形勢判斷,轉化為一種謀求改變的行動。與此前的「中國生產美國消費」設想相反,美國政治圈、學者圈開始廣泛談論「中國威脅論」和「中美脫鉤論」。看似矛盾,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不能合,那就分。與其等著讓中國人追上來再分,不如現在就分,現在分沒準還能遏制或者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

在這種背景下,中美全面「脫鉤」或重點在科技領域「脫鉤」,開始成為美國政府和政客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戰略選項。

二、對華科技全面脫鉤的客觀原因

外界對於特朗普政府推動對華科技「脫鉤」的原因有多種猜測,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原因一:中美科技產業競爭態勢加強。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的全方位發展,中美之間原有的「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產業合作模式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美國國內對於這種模式越來越不滿。特朗普上台後曾經多次要求蘋果等美國科技企業將海外產能移回美國本土,拉動美國國內製造業,創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美國企業面臨中國企業的同業競爭,中美在科技產業上的固有合作模式發生改變,雙方的產業關係趨向基於本國比較優勢的產業競爭,美國產業界對中國市場的預期下降,不再積極遊說政府支持中美科技合作,轉向批評和關注中國企業強迫美企轉讓核心技術並在國內所獲得的特殊待遇和補貼,並且要求美國政府解決美國企業所面臨的「不公平競爭」。

原因二: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認為中國是最可能利用與美企合作獲取人工智慧等商業技術並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挑戰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人工智慧、量子通訊、5G網路、高性能計算機等前沿技術被廣泛運用于軍事和安全領域,引起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的關注。美國軍方將人工智慧等技術視為新一輪軍事轉型的關鍵,不希望中國獲取美國尖端商業技術,並藉此縮小與美國的軍事差距,或針對美國轉型方向提前採取行動。

原因三:通過多年發展中國在少數科技外交領域已經對美形成優勢。美國在科技外交領域早就已經形成較為固定的政策和標準,美在1978年制訂的《外交關係授權法》規定,科技外交服務於外交利益、安全利益和科技利益,要求抓住科技機遇並且避免科技風險,科技合作應以「符合美國利益、確保數據開放,促進互惠,擴展美國規範和原則和保護美國知識產權」、「觀察全球科學技術趨勢」、「保持美國相比戰略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幫助美國加強對於競爭對手影響或破壞美國戰略和計劃的理解」和「強化美國領導的公共外交」為目標。由此可見,美國科技外交具有輸出「美國規則」以及「感知外部威脅」的雙重屬性,美國認為當前中國的發展在這兩個層面上逐步取得部分優勢並對美國構成挑戰。

美國形成的基礎性技術和原創技術迄今對華的優勢地位依然非常穩固,主導性產業技術優勢仍牢牢掌控在美國高科技巨頭手裡,另外,美國國內龐大的高科技市場加上其能夠直接發揮影響力的盟友市場,一直都是全球高科技領域的核心市場。如果聯合盟國採取競爭性措施將中國排擠出這些市場和領域,限制中國科技實力的海外擴張,狙擊中國高科技的崛起,中國就很可能被迅速邊緣化,這是美強力推動對華高科技全面脫鉤根本出發點,也是最基本的目的。

三、美推動對華科技全面脫鉤採取了哪些舉措

經過兩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白宮其實也認識到,跟中國搞貿易戰或者「整體脫鉤」是兩敗俱傷,兩國之間幾十年來形成的巨大而廣泛的經濟聯繫,已經深入各行各業和各個角落。另外,「整體脫鉤」也不是美國一些政客說說就能做到的,一旦真脫鉤了,美國老百姓將會深受影響,白宮裡的那位特沒譜總統不敢也不能冒這個險。所以,從目前看美國方面基本放棄了中美「整體脫鉤」的戰略衝動,轉向嘗試並重點實施對華科技的「脫鉤」。

一是挑起中興、孟晚舟事件嘗試啟動對華科技全面脫鉤行動。中美企業間的科技合作是兩國科技交流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兩國企業互有需求、互有優勢,都迫切希望藉助外國合作夥伴擴展海外市場,提高本國企業在某項技術領域的市場地位。企業間合作為兩國民間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應用市場和資金支持,一旦企業間合作動力不足,兩國各領域的科技交流也將隨之減緩。中興事件是起點,孟晚舟事件是標誌,將中國高技術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列入「實體清單」是主要手段,標誌著在美國一些政客的精心謀划和推動下,美已開始以企業間科技合作為重點嘗試對華實施科技領域「部分脫鉤」,這也清晰表明美國一些人的對華政策和思路正在開展切換。

二是在國內凝聚勢力形成對華科技全面脫鉤共識。到底是哪些人在推動中美高科技脫鉤?美聯社對此進行了深層次揭露稱:出於相同政治目的,強調保護人權的某些民主黨人與一些以維護國家安全為主要政綱的共和黨人在對華問題上有意識凝聚各方共識並在國會內結盟形成了對華鷹派勢力,這股勢力直接推動了美政府和產業界對華強硬立場,並以貿易戰為切入口,以科技和金融領域為重點,最終實現中美兩國的全面脫鉤的戰略目標逐漸清晰。

三是推動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改革條款。改革國防部、中情局等國家安全部門在安全審查中的職責條款,加大對外國企業投資美國公司的安全評估。除傳統併購行為外,將CFIUS的審查範圍擴大到非控制性投資,其中包括美國「關鍵技術公司」與非美國實體就知識產權、專有技術等進行的交換與轉讓。通過CFIUS實行的出口控制制度,要求美國企業在出口敏感技術產品時必須事先向CFIUS申報。雖然CFIUS改革並未明確表明針對目標,但從其列舉的眾多事例不難看出,中國幾乎是唯一針對對象。改革條款的生效將基本上阻斷中國企業併購美國高科技企業的機會。事實上,「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早在2010年就將上述關切寫入年度報告,要求CFIUS謹慎處理相關併購。自此之後,CFIUS多次以「國家安全因素」否決了中國企業併購美國高科技企業的行為,包括2016年勸阻仙童半導體接受中國收購要價、2018年否決螞蟻金服併購美國速金匯等。可以說,改革條款將阻止中國企業併購美國高科技資產上升為CFIUS的法定職責之一。

四是出台政策升級對華科技封鎖和出口限制。2020年初,美國在簽署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后,立即出台了多方面的協調政策,升級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打壓,包括:阻止通用電氣LEAP-1C渦輪發動機供應中國C919商用飛機;參議院通過《美國安全和可信網路通信法案》,禁止用聯邦資金從對美國家安全具有威脅的華為公司購買通信網路設備;美主導《瓦森納安排》進行新的修訂,增加計算光刻軟體和大矽片技術出口管制,直指中國正在崛起的半導體產業。美還企圖阻撓英國等西方盟國在5G網路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國內也在探討怎樣扶植本國5G產業發展;美國財政部對海外投資者加強審查的新規則也在最近生效。

2月,有美媒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新的向中國出口尖端技術的限制措施,旨在限制中國發展自己的客機,並進一步打壓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獲得至關重要的半導體。

4月,美國宣布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防止中國通過民用商業等途徑獲取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技術,然後轉為軍用。依照新規定,如果美國公司要向中國出售軍事相關產品,即使是為民用而購買,也必須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商務部還取消了對某些集成電路、電信設備、雷達和高端電腦在內的民用產品的豁免。分析人士表示,在新規定下,美國放寬了對軍事用途和採購者的定義,任何可能被軍方使用的產品都將受到審查。美想籍此遏制中國擴大他們所謂的「美國潛在的國家安全威脅」和「21世紀美國創新的挑戰力量」的可能性。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在國際上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使美國政府通過政治手段干預與別國之間合作成為一個新的慣例。政治干預嚴重損害了美國企業技術和服務的可靠性,也將給世界各國企業間的技術和服務合作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損人不利己。中美間的科技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基石,如果失去了合作的互利和互信,中美關係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對華科技全面脫鉤未來可能的結局

任何事情都存在「雙面性」。中國獨特的政治制度和獨立完善的科研、產業體系,可能使美國的脫鉤政策朝未知和美方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第一,從中長期看可能會推動中國高技術產業獨立發展。中國有獨特的政治體制,外部的困難只會讓中國人更加堅定「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發展戰略。如:俄軍武器系統在技術上與美軍也是「脫鉤」的,但美國並沒有擋住俄軍在一些關鍵領域保持優勢。中國兩彈一星的成功,就是在「脫鉤」條件下實現的。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也是在「脫鉤」開展,現在的事實是中國的航天發展速度領先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北斗導航」系統按計劃很快將完成全球組網並提供數據服務,這些領域已經從當年別人不帶中國人玩,變成中國獨立自主玩。當然,從短期看,遏制效果還是有的,而且也會很明顯。

第二,從現實的角度看將會損害美國「安全利益」。美式的安全觀與眾不同,是排他和互斥的,主張的是美國安全,同時別國不安全,並把後者作為前者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一旦別國安全,就可視為美國不安全。最典型的就是對華為發起的全球5G圍剿戰略,通過外交手段,以「五眼情報聯盟」為起點,持續系統地策動盟友們將華為等中國企業排擠出採購名單。華為之所以受到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打壓,根本原因是一旦其他國家使用了華為的技術和系統,美國人往華為系統里安裝的「後門」恐怕不會那麼容易了,對那些與國家信息安全有重要關聯的領域和國家的監控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對美國而言,發展中國家因為採用華為的技術變得安全還不那麼重要,一旦美國的盟友,特別是那幾個不想被美國監控的主要歐洲國家採用了華為的技術變得無法監控,這將會影響美國自身的安全利益,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科技「脫鉤」會讓美國全面退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科技市場的發展必須按市場規律運行。「脫鉤」行為美國扭曲自身市場的商業本性,短期可以,長期堅持很困難且將危害國內市場自由,損害本國經濟利益。而遏制中國製造,單靠科技「脫鉤」難以實現。在一些領域,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市場創新更加重要。中國國內市場十分活躍,市場龐大,產業集群發達,創新能力強,在科技高度發達和互聯互通的今天,要實現對華科技全面脫鉤並將中國排除在世界科技創新體系和市場之外,必須徹底切斷中國對外科技交流的渠道。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家和種族,全球從事科技研究和創新的華人遍及世界各個角落,要完全切斷中國從外部開展高技術交流和獲取高技術的渠道,必須同時切斷全球華人同中國的聯繫,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科技全面脫鉤的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美國全面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形成的空白迅速被其它國家和中國自身研發的技術填補,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繼續發展,綜合國力繼續增加,美只能在一邊旁觀,無可奈何,這樣的結局得不償失,也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美希望通過「脫鉤」,讓中國高科技發展慢一點,但實際能達到什麼效果,或許只有時間能夠檢驗並給出最終答案。但無論如何,中美科技全面「脫鉤」的潛在風險讓中國人重新認識基礎科研和完整產業體系的極端重要性,中國應做好依靠「非美世界」和自身能力推動科研進步的準備。正如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說的: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科技不分國界,更沒有意識形態,融入世界,就要主動敞開懷抱,包容多元化的技術。美國的強行「脫鉤」行為和極限打壓措施,嚇不到中國,只會加速中國的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