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神經第十八章 社會化大生產和網際網路大革命

作者:geyimin  於 2020-5-18 18: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神教|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第十八章   社會化大生產和網際網路大革命


1、社會化大生產是指同小生產相對立的組織化、規模化生產。它表現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集中在企業中進行有組織的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分工的不斷發展,各種產品生產之間協作更加密切;通過產品的市場化和市場自動調節,使生產過程各環節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資本主義經濟使社會化大大加速,不同主體爭相擴張,開始全球化,企業內部的計劃性,組織性隨著壟斷的形成和發展逐漸外化成社會的組織性和計劃性。階級矛盾則逐漸展開,生產者要求獲得自己生產所得,小資產者由於相互競爭而相互吞滅,只有具有高度組織性的生產者,即無產階級具有真正的力量,全體無產階級聯合,以集體爭奪所有權,必然要求公有制。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使公有制的範圍隨著一次次的私有制危機而逐漸擴大比重,但這種公有制,還不是生產者的公有制,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最終將反對它自身。生產者面臨資產者剝削將掀起一場革命,解決最關鍵的私有制與社會化的根本矛盾,實現高度的社會化。
3、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資本主義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企業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現代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大量商品的生產,都需要許多人共同使用生產資料。許多工序相互銜接,許多企業相互配合才能進行。同時,用於整個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資源,需要有計劃地通過統一的市場進行合理的配置;生產過程管理的科學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生產的社會化,主要表現在生產的集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及彼此的依存上。
4、社會發展由物質生產活動轉向精神消費活動。
工業化生產力被大規模解放,物質需求得到不斷滿足,精神生產的重要性提高,產品的豐富帶來了社會對於消費的追捧,培養了社會的消費需求,從低級的物質生產的滿足到了精神生產的滿足。生產組織擴大,愈加嚴密。閑暇時間日趨增加,人愈加自由。
5、個人產權由生產發展的根基逐漸轉變為生產繼續發展的絆腳石。私有制度遭到挑戰。
由於市場的競爭策略,早期產權明晰條件下的生產優勢反饋速度較快,因此作為生產發展的根基,而當大規模生產逐步發展起來,尤其到了所有人並不需要是使用人的代理人和經紀人時代,由於產權明晰條件下要麼是生產未必最優,要麼是反饋不快捷,因此逐步阻礙生產最優的發展,產權明晰條件被排斥而放棄,私有制因此也變得不必要。
6、壟斷由私人壟斷髮展為國家壟斷,國際壟斷。資源越來越多地被非市場手段調配。
生產逐漸擴大,繼而形成壟斷,壟斷的公司一開始可能是個人控股的,但是因為經營方式的增多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個人的資金提供量將逐漸制約,因此逐步變成公司壟斷,繼而由國家這個組織最嚴密、主權度最高的超級組織指導生產壟斷一切,隨之各壟斷國家相互競爭,壟斷國家的控制範圍越擴大,就相當於國家壟斷轉化為國際壟斷。
7、自由市場經濟不斷加強幹預,走向計劃經濟。
由於經濟的基礎性因素和購買力與生產力之間的巨大矛盾,自由市場經濟的風險性變得極大,任何一次經濟波動都是各國政府所無法承受的,因此逐漸有了管控經濟良性發展規避經濟危機的需求。
而壟斷的逐漸擴大,社會的組織度提高,生產的緊密性增加,經濟的計劃性變為可能。
8、計劃經濟為真正的自由聯合創造基礎條件。
由於生產的計劃性,因此閑暇時間也變得逐漸可以計劃,同時由於經濟的計劃性,對於未來的生活也逐漸有了可以控制的能力,風險性降低,人類不必再為了風險放棄自由,因此人類將享有更多自由,因此也能自由的聯合。
9、科技愈加重要,先是大規模專業化發展,而後去專業化,朝分工消亡方向發展。
出於優化生產的必要性,進行工作流程分類逐漸專門化精細化的需要出現,然後各個分工段逐漸專業化,但因為機械的不斷引入,重複性的生產的專門知識被機械操作代替,部分知識因此變得無用了,同時,因為教育水平的提高,部分知識變得越來越普及化,各學科之間的鴻溝被打破,從而人類之間的知識水平逐漸平等起來,「非專業」的人士也可以對所謂「專業」問題發表專業的看法,因此分工逐漸消亡,最後人類主要負責各類科研文藝活動。
10、社會組織化,私有條件下管理集團增強,同樣經歷一個專業分工細化到分工消亡過程。
專業性先是作為一種要求深入了和技術性有關的行業,繼而發展到社會性行業,成為一種社會意識。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一切可能促進生產的方式都被用上,社會組織度提高,管理方式變得日益重要性和專業性,逐漸成長出專門的職業經理人階層,最後篡奪了資本家的地位。隨著管理知識的不斷普及,專門的管理行業變得可有可無,越是能和生產本身結合的管理者越能成功,因此專門的管理分工又開始不斷消亡合併。
11、社會總體完成私有自由市場經濟向公有自由經濟的過渡,後者不以利潤為驅動。
自由市場經濟以利潤為驅動,利潤能帶來其他生產要素,而擴大生產規模直至最後和社會融合的公有經濟以社會需要為生產目的,而不是利潤,節省下了利潤環節縮短了流程。
各社會階級由封建狀態向共產狀態過渡,中間產生各種差別的過渡形態。最終走向一致。各社會階層因為物質的豐裕逐漸脫離為了生存苦苦掙扎,各階層安分守己的封建狀態,逐步步入為了利潤生產和為了生活工作的資本主義時代,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工人階級都成為錢的奴隸,由於經濟狀況的激烈變化,階層之間的轉換不斷,最終物質更大豐裕的社會不需要進行無意義的非創造性的勞動,進入共產主義時代,由於經濟狀況的改變,人也脫離金錢的桎梏,都為了創造性的工作而生活,走向一個新階層。
12、由小農起步,社會經歷自由勞動小生產,機械勞動大生產,創造勞動大生產三個階段。
為了生存而生產,到為了利潤和滿足小範圍人的生產,再到為了利潤而滿足大範圍乃至全球人的生產,這個過程中工業革命對於生產力的極大促進不可忽視,直到最後,非創造性的重複勞動被機械代替,人只需要進行為了自我滿足和挑戰更高領域的創造性勞動。
13、自由人聯合體,創造勞動階段,即分工消亡的無政府共產社會——社會化大生產的階段演進完成。
所謂無政府,其實應理解為不需要作為階級工具的政府,應該就是一個公民自治的管理組織,當達到全面大生產的地步,經濟管理的屬性因為以社會需求為目的生產而不再需要(沒有經濟危機和國家競爭自然不需要經濟管制),政府變為純粹的公民管理組織,因為經濟上的平等,政府也失去為一部分人的利益壓迫另一部分人的需要。
14、物質生產發展到達具體需求上限,即停止量上的擴大再生產。社會基本生產規模不再擴張。
社會化大生產階段為了需求而生產而非為了利潤而生產,並且杜絕了競爭,因此不需要通過過度生產的方式降低成本和保證供貨、搶佔市場,因此也不存在生產性經濟危機(過剩的生產力造成的富餘產品與不足的購買力和購買慾望之間的矛盾)。
15、產業壟斷在自由主義國際關係中自然發展,國家壟斷使產業發展在地域範圍內集成發展。產業國際壟斷橫向發展,即國際計劃經濟。
一方面國家整合各類資源完成本國內各項生產的大整合,一方面由於自由市場的全球化競爭,跨國公司在全球同行業間不斷兼并完成國際上的壟斷,因此壟斷不斷發展,直到無論從深度到廣度都完成全球壟斷,由於公司內部生產的計劃性,到最後全球生產也就是全球經濟都會納入一個完全的計劃。
16、計劃經濟作為純粹生產組織存在。計劃經濟,無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自政府職能剝離出來,政府本身成為社會自治機構。
由於不再有國際競爭的需要,也不再有經濟危機的威脅,因此國家無需繼續人為管控經濟,國家成為純政治機構,生產不再需要依照政府需求額外生產,只需要依照人民需求生產滿足需要。

17、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是走向現代社會模型的文化引擎和科技引擎,法國大革命帶來了思想啟蒙,這些思想基本上成為未來法律、社會、文化等精神領域和人權領域的基礎構架。
今天,網際網路從形態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結構、工作方式,做為一項科技進步,網際網路的作用是否也象工業革命那樣引領一個新的世紀或是幾個世紀呢?工業革命促使了工人階級的誕生,也催生了共產主義,因此有了現在中國;不過網際網路這項技術進步已經跨越了單純的生產工具界限,網際網路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而承擔了過去報紙、圖書、廣播、電視等傳播載體的任務,因此他既是工業革命,也是思想革命的媒婆。
18、未來人類社會的思想革命和社會進步很大地將來自網際網路傳播。網際網路是自由的、平等的、博愛的。
19、首先,這一傳播革命擴大了普通人學習與交流的視野,是一場文化革命。它同時也是一場社會革命,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的社會形態,推動新的社會形態出現的主要行動者,是普通的網民。最後,這一傳播革命還是一場草根民主實踐的革命。因為民主的進步不局限於簡單的政治變革。它最終依靠「開放社會和自由合作的個體的觀念,而只有這些觀念才能釋放在工作技巧和交流方面的變遷的創新潛能」。網際網路革命的意義還在於帶來有關自我、社會和政治的新觀點和實踐。
20、網際網路在中國最先被大學和研究機構採用,從這個意義上看,它有精英的根子。但是,它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傳播,很快成為普通城市消費者使用的技術。隨之而來的是文化上的拓展,而網路行動正是其中最激烈的表達形式。這種文化拓展表現在三個方面,即信息的來源與學習的手段、文化生產與創新的工具以及交流的空間。
21、文化生產與創新工具的增多。在這方面,網路行動再次反映並引領了廣泛的文化創新潮流。網路行動包括典型的文化生產與創新活動。寫BBS帖子、發博客、微博、微信、創作Flash視頻和數碼視頻、短視頻、視頻直播、問答、發起網路維權、網路公益和救助等等,這些都是創造性的活動。網際網路為這些創新活動提供了工具,這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但真正的意義還在於這些工具的民主化。每個時代都有其文化生產和創新的工具,但這些工具未必是廣大的普通人所能及。近十多年的趨勢,是這些新傳播技術可及性的迅速擴大。與以往任何創新技術相比,新信息技術為普通人更好地創造自己的文化產品提供了工具。
22、普通人因此成為出版人、編輯、作家和藝術家,而不僅僅是消費者、觀眾和讀者。他們成了知識生產者,而不只是接受和消化死去的作者或活著的權威所生產的知識 。普通人中巨大的創造潛能得到釋放,這對糾正知識生產中的不對稱關係十分重要。在現代社會,知識生產有其社會組織方式。它使少數的專家、權威和機構控制了知識生產和認證的過程。社會的支配性思想是這些少數派的思想,這本身與民主文化的原則相悖。因此,當普通人成為知識生產者后,他們為社會注入了一股新文化。他們提供了另類的視角、不同的觀點以及多彩的人生經歷。他們別樣的經歷和視角可以挑戰文化刻板印象、糾正錯誤信息和抵抗符號暴力。
23、公民話語空間的產生。公民話語空間,是人們能夠表達關注、感受和觀點的地方 。擴大公民話語空間是新公民行動的重要目標。這方面的一個主要成就是對網路空間的社會建構。沒有什麼別的地方,能使網民們如此積極和直接地討論過公共事務,也沒有其它地方每天將那麼多的社會議題帶入公共討論之中。
24、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商業文明具有六大特徵:第一,網際網路非常透明;第二,平等,在網上不論大企業、小企業,都只有一張皮,所以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第三,誠信,在網際網路上欺詐風險遠遠大於欺詐收益,在網際網路上如果做不好的行為,別人會給留評價,告訴他所有朋友,讓你不良聲譽瞬間傳遍整個網際網路;第四,網際網路是一個最能分享的地方;第五,責任,汶川大地震,網際網路是第一個發起賑災的行業;第六,和諧,和諧意味著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權說話,網際網路充分體現了這個特點,兼顧效率與公平。 
25、新的商業文明誕生,可能會引發三大革命:首先是銷售模式的革命。很多公司原來走的是傳統分銷渠道、零售,但今天已開始走到網上。一些中國自創品牌,過去他們靠出口、靠外貿公司銷售到海外,由於當前的外貿形勢,他們必須到國內尋找出路,必須在國內建立品牌,打開銷路,網際網路幫助很多公司進行銷售模式改革和變化。第二,生產模式的革命。以前全部都是由工廠生產,交給分銷渠道,然後一層一層到達消費者手上。今天在網際網路上流行個性化定製。所有需求都是消費者反向到達製造商手上,製造商根據消費者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所以未來生產模式有可能更個性化、更有效率。第三,消費模式的革命。消費將會更透明,網上的貨品越來越傾向於大家能接受的價格。
26、網際網路知識經濟、信息海洋時代,知識資本正在超越權力資本、貨幣資本成為個人財富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學習成為一項近乎免費的全民福利,區別只在於你是否願意付出努力去學習,你學習的路徑和方法到底對不對。
27、現在的網際網路可以形容為農業時代的工業,誰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上領先一步,誰就佔據著前進的制高點。網際網路是弓箭時代的火槍,網際網路是土槍時代的核彈,網際網路是步兵時代的導彈。網際網路的及時、速度、信息量大大彌補了電話和其他一切傳統信息溝通手段的不足,網際網路對比其他信息傳遞手段效率呈指數倍提高,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真正開始認識到什麼叫信息爆炸。
28、 對人類來說,文字的發明是一次飛躍,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是又一次飛躍,而網際網路的發明是在人類文明歷史上的又一次大飛躍。其意義所在,遠非今天的庸人所能夠想象。
29、大數據,在各個行業——醫療、個人數據分析、零售業、製造業等領域帶來了衝擊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說遠程醫療,遠程醫療原來是很難真正做到的,現在有了這種大數據,遠程醫療就可以實現,包括很多醫療數據的數字化,不用拿著病歷、拿著具體的數據滿世界去跑,這些數據全都儲存在整個中央系統裡面,可以被各個醫院分享。
30、以添加型技術、3D列印等智能型製造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在根本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消費,原來以為必須要在實體情況下完成的很多消費都移到了網上,把線上和線下連接在一起,客戶通過網際網路創造出來的全新需求。
31、網際網路企業真正的一個優勢就是雙方供需需求的一個實時對接,而這種對接在傳統經濟的情況下很難做到的,與網際網路結合不僅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更加實現了定製化需求。
32、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促使人類的一切都可以虛擬化。逐漸出現的虛擬辦公室、虛擬企業、虛擬大學、虛擬圖書館、虛擬博物館、虛擬商城等,將改變人類的經濟與社會活動方式。
33、網路社會之所以能為人們打開超時空的、全球性普遍交往的通道,它的最主要機理就在於網路社會是一個依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而形成的信息化社會。信息通過網路在全球自由傳遞和流動,人類所創造的文明財富就有可能為網上每個人所共享。
34、網際網路發展即將帶來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它的影響在於不僅是受教育者,還包括教育者,它的目標已不再是一紙文憑,而是終生受益,由此推動社會進步。
35、信息社會網上購物、網上消費的直接對象是信息商品,如電子郵件、語音郵件、軟體、手冊、書籍、照片、X光、音樂、電影、新聞、股票價格、貨幣等,它們都可以用信息來刻畫,一切信息都用數字1和0來表達,它們又直接通過信息市場運送,銷售商關注的也是客戶的各種信息,有關客戶信息掌握得越好,服務越周到,回報也就越高。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和信息服務的價值。
36、在網際網路上,世界正在變成一個沒有時差、沒有距離的整體,變成一個超越傳統時空的「網路時空」,使我們的閑暇方式突破了現實時空的限制,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在世界範圍內的閑暇方式的自由選擇。
37、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開通,網路組織(如虛擬企業、虛擬社團、虛擬社區等)的興起,對現實組織的等級制、等級體系、等級管理形成巨大的衝擊,社會組織方式面臨新的革命。
組織結構的網路化,網際網路將使我們生活在一個互相重疊的虛擬與真實的網路世界中,它不只是一個網路組織星座,而是由網路組織星座組成的整個銀河系。
組織紐結聯繫的廣泛化,網上任何一個虛擬組織,它將既保留組織自身的特點與個性、具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時又通過其聯繫廣泛的觸角,在網際網路中汲取其它組織新的思想、文化與經驗。
組織管理的扁平化,在網路化的組織結構中,信息源不可能是高度集中與唯一的,而是分散的、眾多的。多層少點的金字塔結構演變成層少點多的扁平結構。組織的扁平化意味著組織管理的範圍擴大了,管理所有的下屬不像過去那麼容易了。這就需要一種新的管理策略。
38、用網際網路改革大工業,首先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按地區、按行業建立相對集中、相對統一的大倉庫,通過物流靈活調撥,可以大大減少工廠成本。其次建立企業銀行,減少企業流動資金佔用,也可節約成本。
39、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也會改變生命存在的方式,穿戴式電子產品和網際網路相結合,人的思維電腦能感知到,生命存在的方式也會被慢慢改變了。
40、生產方式因素很重要,資源,市場及分配方式也有重要作用。隨著網際網路大革命的深入,社會化大生產愈益擴張。
41、兩大(社會化大生產和網際網路大革命)的今天,實現葛亦民主義,實現共產社會,物質條件已具備,只等精神條件具備,即更新人類的心靈,葛亦民主義福音傳遍全球,被人類接受。
42、不更新人類心靈,任意發展1萬年,也沒有大同。「兩大」和心靈更新是兩個基本點。正如歌中唱的:「和平的福音傳遍」。「兩大」是前提,物質均平,人人自有良心律。
43、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私有制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今天,社會化大生產的每一步加強,都是邁向共產主義社會的每一步加快。
44、兩大必然導致共產主義,而不是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分工消亡,指機器代替人工,人不再專業從事一種工作,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
45、科技進步為人類全面解放準備了物質前提,精神前提即葛亦民主義。
46、網際網路治理型市場經濟,特點是共商共建共享,強調市場信用,是法治治理型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網際網路改革創新融合推進。網際網路時代,公益性大項目的集體研發成為可能,共產主義正在向我們走來。
47、人工智慧解放了人的天性,不需要干無意義的重複的工作,也就是說,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干謀生以外的事,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一次巨大的飛躍。這種社會就是傳說中的共產主義社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