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胥志義: 市場經濟與貧富差距(四) 資本盈餘與資本主義經濟的解構 ...

作者:qwe2012  於 2013-12-26 07: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市場經濟

胥志義: 市場經濟與貧富差距 (四) 資本盈餘與資本主義經濟的解構

資本與土地,同為生產要素,在經濟生活中,同樣獲得收入(利潤和租金),所以兩者是相同的。但兩者又有很多不同之處,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經濟發展,土地變得日益稀缺,會使土地價格升高。從總體上看,土地是不會出現盈餘的。而資本則不同,它是可以通過積累和轉換(消費資金轉變為生產資本)而增加總量的,所以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段,因資本供應與需求出現不平衡,會導致資本稀缺或盈餘。而從歷史發展過程的總體上來看,資本是逐漸從稀缺走向盈餘的。

現代金融業包括證券業(如股票)的建立和發展,即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市場經濟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重要體現。資本市場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它加快工業經濟擴張階段資本的籌集速度,大大縮短工業經濟擴張過程。第二,它使資本持有人廣泛化,中低收入階層的人群,也有機會進入投資領域,所謂「人人都是資本家」,正是資本持有人廣泛化的通俗說法。第三,它建立了一個運用資本價格來調節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市場機制。當經濟擴張對資本需求增大時,資本價格上升,人們為了追逐資本利潤,會節衣縮食,通過資本市場把消費資金轉變為生產資本;當社會資本總量超出經濟發展需求時,資本價格下降甚至為負,人們就會通過資本市場兌現,把生產資本轉變為消費資金。資本市場的這種功能,給現代經濟帶來一系列重要的變化。

資本追逐利潤的天性,通過資本的自我積累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使社會資本不斷增加。當社會資本總量超出經濟發展需求時,社會資本出現盈餘。這不但導致生產大於供求,促使產品價格下降,加快產品消費的大眾化過程,即加快縮小消費意義上貧富差距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會導致資本價格下降,遏制資本過高的利潤,並迫使經濟結構調整。資本盈餘意味著資本在實業經濟領域難以尋找投資機會,於是一部份資本會進入投機領域,但大部份資本或直接或通過資本市場會轉變為消費資金。因而擴展了消費市場,和消費需求多樣性的發展。滿足這種消費需求多樣性的第三產業,往往是在社會資本出現盈餘時獲得長足發展。一般而言,第三產業服務對象開始多是富人,所以,從市場經濟出現貧富差距開始,第三產業也就開始發展。這種發展,既是投資與消費關係的某種調整(富人把超出投資部份的貨幣通過服務性消費轉移給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因而會擴大了工業品或其它產品的消費),也是貧富差距的某種縮小(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並會緩慢地增加就業人員的收入)。但這種發展是緩慢的,只有在社會資本出現盈餘時,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才會明顯加快,甚至迫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改變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當某種科技突破帶來的一輪工業經濟擴張過程(如信息技術的突破導致計算機手機生產增加並使其產品消費大眾化的過程),是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周期。這個過程以資本出現盈餘為界,分前段和後段。前段表現為資本需求增加,經濟增速加快,產品價格高企,企業利潤大增,同時貧富差距也在擴大。但只要新的技術發明還沒出現,新的工業經濟擴張還沒產生,這一過程的後段則進入一個調整時,表現為資本出現盈餘,經濟增速下降,產品價格低企,並潛伏著經濟危機。但只要沒有出現失業大幅增加勞力收入下降的惡性經濟危機,這一時段卻是二三產業結構的市場自動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市場自動調整,較大貧富差距向較小貧富差距的市場自動調整過程。世人偏好工業經濟擴張的前段,殊不知後段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自我調整階段。沒有這種自我調整,經濟關係無法理順,會給進一步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多麻煩。而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資本的迅速積聚,大大縮小工業經濟擴張的前段時間,增加後段時間,給了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較長時間尺度,在新一輪工業經濟擴張還沒到來之前,完成這種調整。

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和資本持有人的廣泛化,使社會經濟細胞企業的權力與分配結構產生一些微妙而重大的變化。雖然產權私有仍是企業建立的基礎,產權責任仍是企業責任的擔當,但在資本市場化和資本持有人廣泛化的情況下,企業的設立和經營決策權逐漸與產權相分離。這首先源於企業建立與經營越來越需要創新性知識與能力,而非是一般的知識。一般的知識可以通過學習和購買來取得,而創造性知識與能力與個人素質相關,只有很少的資本所有者才具備這種知識和能力。其次在於資本市場產生之後,資本可以通過買賣產權來實現更為自由的選擇。如果說一個企業的建立現在仍然是資本所有者特別是企業的主要出資者在發揮較大作用,那麼,企業建立之後,資本所有者通過資本市場可以脫離這個企業(當然也可以不脫離)。這就使企業的經營權力慢慢轉移到具有創新性知識的管理層身上。資本同勞動一樣,對企業來說,更具有生產要素的特徵,並緩慢地放棄對企業的主導。附著於資本所有權身上的其它權力,如經營權分配權等所謂的資本法權,已大為削弱。

與此同時,企業的分配結構也發生一些微妙而重大的變化。除勞力工資仍受市場勞力工資影響,企業必須在生成的財富中按市場工資付給勞動者報酬之外,企業生成財富中的另外一塊在資本與企業管理者或者說知識之間進行分配,資本利潤雖然仍與企業生成財富多少相關,但也摻雜進市場資本價格的影響。而企業管理者由於經營權力的掌管,其知識和能力對企業生成財富的影響明顯,在企業財富的分配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由此導致資本利潤減少。現在企業中管理層的興起及其高薪化,證明這種趨勢的存在。資本通過市場流動,其利潤越來越接近資本市場價格,同時也均化了資本投資不同產業的投資回報。顯然,資本的市場化,削弱了資本對企業的控制,而強化了知識對企業的主導。分配緩慢地卻又不斷地向知識傾鈄。比爾* 蓋茨的財富,恐怕更多來自於他的創新性能力與知識,而不是他的資本。

資本盈餘,不僅在微觀上使企業發生權力分配結構上的某些重要變化,從宏觀上看,也使工業經濟時代轉變為知識經濟時代。曾經有一種形象的說法,說在美國矽谷,只要有人在路上說一聲我有創意,路邊的樹上立刻就會跳下七八個投資者,爭相投資。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卻反映了一種創新知識相對於資本的稀缺,即資本積累速度大大超過創新的發展速度。而其包含的深刻內容,卻是資本與知識關係的變化。后工業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推動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主要因素是社會資本總量出現盈餘。這是因為資本只是工業經濟擴張而非是工業經濟進步的推動力量,當資本出現盈餘時,工業經濟擴張能夠迅速完成,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經濟進步而非經濟擴張。同時,資本積累速度超過創新發展速度,使資本與知識主客易勢。資本稀缺時,知識轉變為社會財富必須依賴資本,資本盈餘時資本要獲得利潤則必須依賴創新。資本出現盈餘和創新性知識轉變為財富的實踐更依賴個人能力的特徵,使創新性知識特別是個人的創造和實踐能力正在逐步取代資本,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資本正緩慢地退出歷史的中心舞台,資本利潤正日漸變為一種財產性收入,資本控制經濟的力量大為削弱。而知識經濟時代貧富差距的形成,主要取決於知識特別是創新性知識的差異,並不是資本有無和多少。

當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配權相分離時,所謂資本主義社會就開始解構。列寧說,小生產不斷地大量地產生資本主義(大意),並不準確。在我看來,社會生產由不需要資本的手工生產和分散的小生產轉變為需要資本的機器化集約化生產時,資本主義社會就開始出現。機器化集約化生產因其高效率是經濟進步的標誌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所以資本主義不可抗拒。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資本並不會退出社會生產。我們不能用消滅資本(實際上是消滅資本所有權)來消滅資本主義。但資本出現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由生產需要資本使社會被資本控制,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如果資本只是生產的構成要素之一,而無法左右經營分配,如果資本利潤通過資本市場逐漸轉變為資本價格並使其市場化平均化,則資本主義慢慢就會變成歷史。但是,資本主義的衰退過程並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個暴力的過程,即剝奪資本所有權的過程,因為這種剝奪會導致權力或暴力掠奪他人財富的歷史倒退,所以只能是經濟發展和市場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其中,社會資本出現盈餘 ,應是資本主義解構的起點。這裡的盈餘並不是消費資金與生產資本之間比例失衡,從而可能導致經濟危機的階段性資本盈餘,而是用於工業經濟擴張的資本總量,遠遠超出科技進步能夠迅速轉變為社會財富所需資本數量而出現的整體性資本盈餘。現在世界上一些最先進最富裕的發達國家,由於工業經濟擴張的速度很快,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正在走向同步,已經隱隱出現這種盈餘。

我們把資本追逐利潤當成資本主義的萬惡之源,而資本能夠產生利潤並追逐利潤會導致社會資本量近乎無限的擴大(包括資本數量和資本持有人的擴大)。一般而言,生產資本與消費資金的相互轉換(既包括市場利率即資本價格的市場調節,也包括向富人徵稅用於救濟窮人的行政調節),會使社會資本量保持在一個與社會需求相當的水平,但由於並不是全部的生產資本都具有轉變為消費資金的可能,所以社會資本總量從長期看呈現出無限增加的態勢。馬克思說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但從另一角度看,資本的無限擴大和資本之間的競爭,會大大削弱資本超出生產要素作用而對經濟的控制力量。所以,從長期看,資本追逐利潤的天性,正在使資本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幾乎同時生長,所以我們很容易把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貧富差距看成是市場經濟產生的貧富差距。其實,市場經濟並不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生長初期,經濟出現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同以大量資本投入為特徵的建立在專業化基礎之上的機器化集約化生產,是同步發展的。這時強調個人財產權的保護,對市場經濟而言,是阻止暴力和權力掠奪他人財富,是產生平等交易的基礎,而對資本而言,是確立其所有權,因而確立其主導經濟的地位,是資本推動工業經濟擴張的黃金時期。分工和專業化加深市場交易的廣度和深度,專業化帶來的機器化集約化因其高效率強化了資本主導地位,這時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高度一致,市場經濟產生的貧富差距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貧富差距。

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與資本的發展逐漸走上歧途。資本主義經濟或其物理表現形式工業經濟的發展邏輯是走向集中化組織化和壟斷,當集中化的發展脫離專業化時,與市場經濟通過細化生產分工使交易不斷擴大廣度和深度而發展產生矛盾。脫離專業化的集中化組織化會阻礙甚至萎縮交易廣度與深度的擴展,而交易廣度與深度的發展會瓦解和削弱脫離專業化的經濟集中化。然而,市場經濟終會戰勝資本主義經濟。這不僅在於如前面所說,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市場作用下,會產生資本盈餘使其自我解構。而且還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本質上是人的需求和消費向多樣化的發展。當技術發明和工業經濟不斷帶來新的產品,引領消費時,人的需求也在向其它方向(如文化需求,旅遊需求,服務需求等)發展,這些需求有很多並不通過工業生產來提供。滿足這種需求的產業,也是非資本型或弱資本型,非組織化和集中化或弱組織化和集中化,甚至是非技術型或弱技術型的(很多是藝術性的,滿足這種需求的生產是個人的藝術勞動)。這類產業的發展,降低了工業經濟在總體經濟中的比重,正如工業經濟的發展降低了農業經濟的比重一樣。也推動著市場交易廣度與深度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它會從更根本上約束和解構以生產集中化組織化為特徵的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所產生的貧富差距。資本控制社會的資本主義終將變成歷史,市場經濟卻不會變成歷史,而會走向更加成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