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意游未盡(三):史詩般的藝術殿堂

作者:miumiuwonwon  於 2015-6-24 04: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5評論

關鍵詞:米蘭, 最後的晚餐, 墓園

米蘭不小,但旅遊景點相對集中,在幾個主要景點——大教堂及其附近、斯福爾扎城堡、聖母感恩堂、以及紀念碑墓園之間都可以選擇步行。如圖所示。(註:網路截圖)
1——大教堂,2——斯福爾扎城堡,3——聖母感恩堂,4——紀念墓園,5——火車總站,6——聖西羅球場,乃AC米蘭及國際米蘭的主場是也

第一站:紀念墓園(Cimitero Monumentale),1866年建成。米蘭自古以來一直是義大利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很多顯赫的世家會邀請著名的建築師和雕塑家設計建造自己家族的墓地。久而久之,墓園裡慢慢積攢了各種古典和現代風格的大師級作品,從體量巨大的紀念碑式的墓地到寫實風格濃烈、神型具備、富有人情味的碑刻。我甚至覺得學雕塑的人來了義大利哪怕不去美術館,就在這裡轉一圈也一定會大有收穫的。(註:網路截圖)

從墓園前廣場遠眺中央商務區,新老建築和諧共處。

前廣場正在進行翻修。瞧,義大利的路是這樣鋪的:先將路基整平夯實,然後再將圓潤的鵝卵石一塊塊敲進沙土裡。這種碎石路凹凸不平,當你穿著軟底鞋踏步於其上時,會感覺腳尖、腳掌、腳心、腳跟都在與石頭們進行「最親密的接觸」,叫你痛不欲生。

修路工人是清一色的亞洲面孔,我懷疑這個工程被中國人包下了。義大利(還有西班牙、希臘等南歐國家)移民政策比較寬鬆,每隔幾年就進行一次所謂的「大赦」,這裡因此也就成了國內偷渡客進入歐洲的首選地。許多人立足紮根以後,就會把親戚朋友接過來,中國移民的數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各地出現了或大或小的「中國城」,就連偏僻的角落也都能看到一兩盞高高掛著的紅燈籠。近幾年,中國人在義大利的地位有了相當大的改善,以前與黑哥兒們肩並肩練地攤的中國人如今都坐在商店裡當起了老闆,倒是黑哥兒們「敬業值守」,仍然風雨無阻日夜穿梭於大街小巷倒賣冒牌貨。

墓園正門背後是巨大的名人堂(Famedio),為新中世紀風格的大理石建築,米蘭乃至義大利的一些名人長眠於此。

名人堂的藍色穹頂(照片一),讓我想起了維也納中央公墓的教堂(照片二,攝於2012年),但仔細一看,兩者風格還是迥然不同。

名人堂兩側延伸一整排的拱廊氣勢非凡。

拱廊的後半部分存放著逝者的龕位和骨灰盒。

一提起火葬場(照片中央的希臘神廟式建築),你可能馬上就會聯想到陰森、恐怖、鬼氣等詞語。但眼前的這番景緻,我只能用「賞心悅目」來形容。

園中精美絕倫的雕塑作品數不勝數,但絕大部分遊客喜歡直接尋找這個螺旋形的雕塑塔——Antonio Bernocchi家族墓碑(Famiglia Antonio Bernocchi),就象到了盧浮宮直奔蒙娜麗莎一樣。

在這個史詩般的露天雕塑博物館里,義大利人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站:達芬奇巨作《最後的晚餐》。夏季的林蔭道綠意盎然,十分愜意。

這次重遊米蘭,有兩個任務在身,一是參觀世博會,同時去看看盼願已久的名畫《最後的晚餐》。
如果說佛羅倫薩孕育了米開朗琪羅,如果說羅馬是米開朗基羅、拉菲爾和貝尼尼的天下,那麼米蘭則以達芬奇為驕傲。1482年到1499年,達芬奇受聘於米蘭公爵Ludovico Sforza,在米蘭生活創作。在此期間,達芬奇留下名畫《岩石聖母》(一幅藏於盧浮宮,另一幅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設計了米蘭大教堂的拱頂以及「達芬奇的馬」(Cavallo di Leonardo)的模型。
當然,達芬奇留給米蘭最珍貴的禮物還是在聖母感恩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食堂內的、198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壁畫《最後的晚餐》(下簡稱《晚餐》)。(註:網路截圖)
1——入口,2——休息室,3——食堂,4——聖母感恩堂

參觀《晚餐》需要提前訂票。你可以通過官網或電話訂,票價非常便宜,但沒有導遊講解(貌似有講解機出租)。不過由於大量旅行社、黃牛買斷預訂門票,估計你最終還得跟我們一樣掏40-100歐元不等購買米蘭半天或一天游的「套餐」。《晚餐》的參觀程序非常嚴格,首先你要接受安檢,然後經過三道防護門后才能進得壁畫所在的房間。裡面不但絕對不能拍照,而且,每次只允許30人一組進去,每組參觀時間15分鐘。15分鐘時間一到,牆上的電鈴就叫,然後鐵門大開,一律走人。這是我在第一道與第二道防護門之間的長廊里隔著玻璃拍的教堂內庭一角。

據導遊介紹,戰亂與氣候是該壁畫的兩大「殺手」。1943年8月15日,英美聯軍轟炸米蘭,聖母感恩堂也未能躲過一劫。《晚餐》所在的食堂被嚴重破壞,整個屋子只剩一南一北兩堵牆。無論是奇迹還是天意,這兩堵牆一堵上面正是《晚餐》(下圖一。註:網路截圖),另一堵牆上則是Bernardo Zenale的《殉難與重生》(下圖二。註:網路截圖)。
同時,因為達芬奇運用了「乾性」畫法——畫面沒有打底就直接將顏料塗在乾燥的壁面上,所以在壁畫完成之前就已經開始出現裂痕;又加上壁畫身處食堂,大量的濃煙和潮濕的空氣極大地損壞了畫面。
從17世紀中葉開始,《晚餐》被陸陸續續、不同程度地修復了十餘次,最後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978年,這時人們對於歷史遺迹的修復已有了長足的認識和經驗。他們首先將經歷了5個世紀的修復痕迹逐漸除去,然後從不同的色塊中分析出其中所含的化學元素以及材料比值——不同的元素和材料比值生成不同的顏色,這就是達芬奇原作的密碼,再利用孔雀石、藍銅礦、龍舌蘭等化學與植物元素調配成與原色相同的顏色,從而還原出壁畫本身的顏色。

食堂約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內部沒有安裝大燈,壁畫兩邊各有一盞小燈照明,房間的四個角落都有安裝有溫度計和檢驗空氣濕度的儀器。(註:網路截圖)

《晚餐》描述的是耶穌告訴門徒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自己的那一瞬間。畫面中的耶穌絲毫沒有流露出恐懼,沒有審判來臨的不安,只有慈愛和憐憫。而他的十二個門徒此時的內心活動,則通過不同的手姿表現出來,從左至右:巴多羅邁雙手按桌,想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小雅各和安得列手掌朝外,分明在說「不是我」;彼得手握餐刀,時刻準備刺向那個出賣自己老師的叛徒;猶大緊攥的手中握住賞錢;約翰的手清秀又清白;多馬豎指發問;大雅各張開雙臂,像在進行辯解;非利捫心自問;馬太、西門和達太相互問詢,顯得無辜的手伸向耶穌。
畫中所有人物都沒有聖光,就連耶穌頭上也沒有聖光。達芬奇只用透視法,讓耶穌成為中心,用從窗口溢進的天空般清澈的藍光取代聖光。門徒3人一組共四伙人,他們並沒像以前眾多描繪最後晚餐的畫那樣——猶大單獨坐在餐桌的另一邊,與耶穌以及其他門徒對立起來。畫中猶大置身於眾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穌。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他的面部:他是唯一面部籠罩陰影的人。因此這幅畫與其說是從肉體,還不如說是從精神上孤立了猶大。(註:明信片)

雖然《晚餐》真跡不許拍照,但在參觀完出口的地方,還是有一張XXX...S碼的複製品供遊人拍照留念。

相鄰的聖母感恩堂可隨意參觀。

第三站:斯福爾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途徑瑞典裔美國藝術家Claes Oldenburg的名作Needle, Thread and Knot。鏈接這位波普藝術大師的更多作品

斯福爾扎城堡曾經是統治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的居所,現在安置了數家博物館。但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在外面匆匆飄過。(註:圖一為網路截圖)

城堡的後面有一座佔地面積相當大的市民公園(Parco Sempione),有草坪、綠樹、池塘野鴨......還有十分養眼的義大利美女。

踩著啤酒自行車的義大利帥哥,顏值度「鬚眉」不讓「巾幗」!

謝謝點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5-6-24 05:01
藝術殿堂的史詩!
回復 caro 2015-6-24 06:34
喜歡那些雕塑。
回復 小雨點0514 2015-6-24 11:23
美女、帥哥、還差美食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6-24 14:49
墓園的雕塑很動人!
回復 奧之細道 2015-6-24 16:57
觀察細緻入微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6-25 02:16
照片文字都好,看了許久。
義大利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沒有成為他們思想上的負擔和羈絆,反而使他們依舊年輕活潑並富於創意。
回復 miumiuwonwon 2015-6-25 02:50
秋收冬藏: 照片文字都好,看了許久。
義大利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沒有成為他們思想上的負擔和羈絆,反而使他們依舊年輕活潑並富於創意。
知我者莫過秋冬收藏啊——這正是我下一集要講到的東西!
回復 釣魚城 2015-6-25 06:38
很好。
一直在想,他們建的building為什麼能長久不倒,感恩堂就有六七百年了。還有那米蘭家族的城堡,可能也是幾百年了吧。這些建築,就是他們的文明長久不衰的象徵,很珍貴的遺產,既賞心悅目,又堅實耐用。像這樣美倫美奐的buildings,那是其文明的精華,慢慢積累起來成了他們文明的招牌。其他文明有嗎?有些有,有些沒有。誰優誰劣,高下立分。粉飾和遮掩無濟於事的。
如果你建一棟房子,不精心設計,不精心施工,粗製濫造,不管你用多少鋼材,水泥,也只能管二三十,三四十年。這樣的文化能留下什麼給後代?這樣的文化能讓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從心裡敬服而生畏?幾千年就這麼過去了,時間過了,是補不回來的。留下了什麼給後人傳承?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6-25 10:44
miumiuwonwon: 知我者莫過秋冬收藏啊——這正是我下一集要講到的東西!
咱們都是行者,當個朋友吧。
回復 miumiuwonwon 2015-6-25 14:46
釣魚城: 很好。
一直在想,他們建的building為什麼能長久不倒,感恩堂就有六七百年了。還有那米蘭家族的城堡,可能也是幾百年了吧。這些建築,就是他們的文明長久不衰的
說得好!但我們同時不能忘記,這些驚世之作畢竟是少數,它們都是用錢——用剝削底層人民的血汗錢——堆起來的。看看梵蒂岡就能理解,區區一個小國每年有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進貢」啊?它在義大利各地的房產又有多少?。好在如今社會(尤其是西方社會)進步了,民主了,財富相對平均了,但也不會再出現這種過於奢華的建築了。
回復 miumiuwonwon 2015-6-25 14:47
秋收冬藏: 咱們都是行者,當個朋友吧。
組建個貝殼村驢友協會如何?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6-25 21:17
miumiuwonwon: 組建個貝殼村驢友協會如何?
就怕走半途中吵起來
回復 miumiuwonwon 2015-6-26 02:42
哈哈哈,看多了倍可親火氣大
回復 釣魚城 2015-6-26 11:00
miumiuwonwon: 說得好!但我們同時不能忘記,這些驚世之作畢竟是少數,它們都是用錢——用剝削底層人民的血汗錢——堆起來的。看看梵蒂岡就能理解,區區一個小國每年有多少來自
這就像我在一篇博客中說 - 如果我們接受這樣的人類文明的審美方式,那就是,許多世代之後,法老的金字塔墳墓與孟姜女的長城成了無與倫比的宏大景觀,地球上屈指可數的人類文明遺產!路易十四驕奢淫逸的盧浮宮,羅馬皇帝血腥殘暴的斗獸場,慈禧太后昏庸懣憨的紫禁城, 成了後世的人們憑弔過往的輝煌和欣賞藝術珍品的地方。這真是太具有諷刺意味了。這就好像那河蚌如何接受了令其疼痛難忍的沙子,用畢生的精華去包容它,遮掩它,孕育了留給人類以美麗的珍珠。歷史令人類忍受了痛苦,而留下了遺產。沒有痛苦,就沒有遺產。
回復 miumiuwonwon 2015-6-26 14:21
一語中的!所以,我們在欣賞這些夾雜著汗水、甚至血水的珍貴文物的同時,應該以其為戒,不能讓歷史重演。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23: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