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六四25周年回顧封從德專訪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5-29 01: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為紀念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和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自由亞洲電台邀請當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參與者,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在今天的節目里,本台記者林坪採訪了89年學生領袖之一封從德,回顧他在六四前後的親身經歷,瞻望中國未來的民主進程。

封從德1989年在北京大學遙感所讀研究生,學生運動中任北大學生自治會籌委會常委、北高聯(北京高校自治聯合會)主席、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

封從德回憶說,其實自己當時參加89學運並進入學運決策核心的過程,充滿了偶然性。

我自己當時已經是研究生的第三年,差一個月就要碩士論文答辯。我之所以能參加,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的電腦壞掉了,不是因為別的。我電腦硬碟壞了,而且壞了兩次,所以我才有時間參與進去。當時已經風起雲湧了,是419號,因為胡耀邦是415號去世,我看見大家聚集在北大三角地,我就跑上去講了幾句話,也有其他同學,比如熊焱也上去講了幾句話,我當時跟熊焱還不太認識。下面的同學就說,那我們就相信你們。因為之前他們呼籲學校的學生會出來領導,學生會的人也不敢出來。當場有2000個北大同學,他們說只要你們敢公開名字,我們就相信你們。我們當時有大概7個還是9個人就站上去公開了名字和所在的系。這樣我們就組織了籌備委員會。籌備什麼呢?我們當時想籌備另外選一個自己的學生會,叫團結學生會,效仿波蘭團結工會。就希望這個學潮不要像以前那樣,完了就完了,而且很快就被撲滅了,而是能留下一個東西,就是我們自己選的學生會。這樣就開始了整個這場運動的組織形態。

封從德說,419號之後,其他各高校也紛紛效仿北大,成立學生自治會籌委會。

過了一個星期,我很快變成了北高聯,就是整個北京高校聯合會的主席,不過我的電腦好了以後,我就辭職,想趕緊把論文做完。但是我的電腦第二天很快又壞掉了,所以這樣我才又繼續參與這個運動,而且已經辭職了,又從普通一兵重新參與。後來又到廣場,當時大家很多人發起絕食,我又到廣場建了一個廣播站,又重新進入到這個運動的決策核心裡。

64號凌晨,封從德在天安門廣場主持口頭表決,宣布學生撤離廣場。六四后,包括封從德在內的21名北高聯頭頭骨幹被中國政府通緝。不過,封從德並不認為自己是學運領袖

至少我自己,還有很多當時參與的朋友和同學,不太會認為我們是領袖。可以說我們是參與組織者、骨幹,但是很難說是領袖,當時有很多組織者。我覺得領袖都是媒體叫出來的。而且我們認為,有些被外界認為是領袖的人,其實在組織內部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這場運動是非常自發的,而且大家也沒想過做什麼領袖不領袖,大家就是有很強的共識,當時希望中國改革開放能更進一步,多一些自由,更重視教育,那時候還沒有結束一黨專制的想法,但是希望有更多自由,希望推動政治改革,希望中共自己改,改良的一種想法。

封從德認為,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凝聚和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當時在海外,出現了上百年的華人移民史中難得一見的、或者說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兩岸三地的人一同走到街上去,香港、台灣、海外華人和大陸留學生,他們手挽手,為了一個真正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富強的夢,大家手挽手走到街上。在中國,幾百個城市,甚至廣大的鄉村地區,那麼多的人站出來反抗專制暴政,當時這種精神的振奮是大家最懷念的。就是,在自由的狀態下,大家可以變得那麼友好,可以講真話,而且發現彼此的想法差不多,所以大家可以感受到非常的振奮。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可能去解釋,得到自由過後的中國人,他們可以為了自由,而不顧性命。

封從德說:這樣我們才可能解釋,為什麼63號到64號凌晨,中共已經調集了25萬軍隊、野戰軍在北京,但是照樣有幾十萬的北京市民和學生,敢於站在街頭,用肉身去阻擋機槍和坦克。因為大家嘗到了自由的滋味,自由是那麼的美好,就不再願意回到專制的奴役的狀態。這樣才可能解釋。因為最初有些人,包括我們也以為是橡皮子彈,但是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子彈是真的,打到身上就會死的,但是照樣會有那麼多的人,在長安街上,擋在坦克前面,擋在機槍前面。當時,民眾喊的口號,在現在看來是顛倒的,當時的口號已經是我們連活著都不怕,我們還怕死嗎?意思是,我們在那種專制、奴役、最屈辱的狀況下,我們都活過來了,我們還怕英勇的、為了自由去死嗎?我們根本就不怕。所以這樣才可能解釋,為什麼會有3000人在街上,被機槍、坦克殘殺。實際上應該有上萬人受傷。在63號晚上,北京的長安街,有幾十萬人在阻擋軍車,大家都知道生命的危險,但是這種振奮的勇敢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這是中華文明精神的一次飛躍,一次提升,是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封從德在六四后經過了近10個月的逃亡,於904月和柴玲經香港抵達法國,並於同年夏天到美國參加紀念六四一周年的活動。封從德曾在895月收到美國波士頓大學遙感所5年博士全額獎學金通知書,此次赴美,他重獲波士頓大學的獎學金,但他在逃亡過程中感悟傳統文化的價值,同時又想有更多時間寫關於89學運的備忘錄,於是選擇回到法國,棄理從文研究宗教,並與柴玲離婚。2003年封從德獲得法國高等研究院宗教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他到美國紐約中國人權工作,2008年辭職,轉往舊金山灣區從事網路資料庫工作。封從德曾出版《回顧與反思》、《天安門之爭》,《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等書,並從2001年開始建立六四檔案網站,通過網路傳播六四真相。目前,封從德還在主持孫文學校天安門民主大學兩個網站,通過遠程教育傳播民主理念。

封從德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的中國民眾,特別是80后、90后這一代人的基本政治素質比89年提高了許多。

也可以說,89年學生和知識分子所追求的新啟蒙運動,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普世價值的啟蒙,這個啟蒙工作在我看來,這25年已經基本完成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是城市裡受過良好教育的,就是鄉野里受教育程度少的,比如最近我們看到烏坎村的農民選舉,我自己覺得比89年北大籌委會的選舉、開會的情況更好。也就是說民主、人權、法治這些基本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農民討薪,打出的標語不是還我工資,而是還我人權

在封從德看來,中國未來的民主轉型會從網路虛擬空間到街頭運動,經過民變-兵變-政變的過程,結束一黨專制。

中國未來的民主轉型,會是從網際網路開始的聚集。因為網際網路永遠有灰色地帶,在這些灰色地帶聚集后,會形成大規模民變,誘發兵變,最後形成政變,一黨專制徹底結束,我把它叫做三步曲。實際上非暴力的抗爭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軍隊的嘩變、軍隊的反政。軍隊的反政,可以有三個等級:最低的等級,槍口抬高一寸,消極的鎮壓;第二種,它不鎮壓,它保持中立;第三種,就是它直接倒轉槍口,瞄準專制,然後擁護憲政民主。這種例子有很多。軍隊在民主革命中,起到最關鍵一環的作用。之前的大規模的民變也很重要,會誘發這樣的兵變。你看89年其實已經有這樣的苗頭,38軍的軍長徐勤先已經消極,不願意去鎮壓了,也有整個團、整個師的士兵把槍扔到北京護城河裡面。甚至有傳言說,有些中級軍官差點策劃軍事政變。軍事政變,只要不是大規模的流血,其實按現在的學術上的劃分,一個中等的國家,民主轉型,這個事件的轉變中,不超過300人的死亡,都歸入非暴力的過程。

封從德對中國未來的民主轉型充滿樂觀。他認為,與89年不同,結束一黨專制在中國民間已經深入人心,中國的80后、90后士兵也會逐漸認同民主、自由是全球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中共體制內的很多人也對政權的穩定性日益感到緊張,他們不願與專制體制同歸於盡,必將認同憲政、民主的道路,與專制體制決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dld 2014-5-29 07:44
very good !  封從德 的觀點 不錯,

我們將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奮鬥終生!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4: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