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隨筆(51):走近迪里拜爾

作者:tangremax  於 2017-12-3 04: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音樂欣賞|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音樂隨筆(51):走近迪里拜爾

                      紐約堂叔

作者按:《音樂隨筆》是紐約堂叔為讀者特製的一個小品專欄,專門炮製音樂以及與音樂有關的逸人趣事,為喜歡或不喜歡音樂的朋友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




4月的北京春色無邊,繁花吐蕊。迪里拜爾2017北京獨唱音樂會在中山堂音樂廳舉行。我注意到這是一場沒有演唱嘉賓,沒有伴唱也沒有主持人更沒有電聲的「純粹獨唱音樂會」。

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可謂精心籌劃,動機獨運。西洋作品部分有巴洛克時期韓德爾的歌劇詠嘆調《可愛的森林》,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古諾借用巴赫《平均律鋼琴曲》伴奏的宗教歌曲《聖母頌》,有浪漫派作曲家斯特勞斯的藝術歌曲《漂浮的我》,唐尼采蒂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代表作《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現代派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以及相信是和芬蘭重要節慶有關的芬蘭著名作曲家的聲樂作品。

中文歌曲部分有中國傳統民歌和創作民歌《小河淌水》,《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等,有中國藝術歌曲包括中國早期作曲家的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那就是我》等。加上返場的總共22首保留作品的演唱會似乎在曆數迪里拜爾悠長豐富而全面的舞台人生。

我不時地閉目欣賞,感覺到聲音從穹頂處飄來,忽緩忽急地遊走,溫暖,自由而綿長,我想這恐怕就是古人說的所謂的「繞樑」吧。作為一位常年在異域為洋人歌唱的迪里拜爾,她的歌唱語言--特別是漢語--清晰明朗,抑揚頓挫而決不失線條感,這甚至使我感到些許意外。或明亮如光,或輕柔如絲。聲音和語言的融為一體,互不相擾。這樣一個極其困難的課題,迪里拜爾把握得水到渠成,駕輕就熟,歷數我以前經歷過的中外音樂會實屬罕見。

演出結束,觀眾起立歡呼。歌迷們湧向前沿,鮮花堆滿舞台。

聽罷音樂會,坐在我身邊的著名音樂家姚峰不禁感嘆:什麼是「高位置」,去聽迪里拜爾吧。

美聲音樂理論中的高位置聲音並非坊間所說的「靠前靠後」那麼簡單,而是是指發生在如同器樂「管道」中的,有質量的高音共鳴,其成分是真假聲的混合。在高位置情形下,聲帶和其他發聲肌肉組織的負擔處於最低狀態,而不是在某種常見的「強制共鳴」下聲腔和語言的統一。因此,迪里拜爾獨自一人在兩個小時內不停頓地唱完20多首中外歌曲而絲毫不覺疲勞,這樣的輕鬆,自然成為中國聲樂界之美談。

嗣後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的《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中,迪里拜爾演唱了幾首古典詩詞。這些由幾位著名作曲家精心製作的歌曲是中國五聲音階作品。

眾所周知,唐宋詩詞是中國文學的頂峰,彼時文人騷客聚而吟唱奉和各自的作品應該是當時一道重要文化風景。他們究竟是如何「吟唱」的,已無從考證,然而以現代人的人文情懷來詮釋古文化人的複雜心境,恐怕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表達度。

從歌劇詠嘆調到中國古典詩詞音樂的解構者,角色的轉換不可謂不遽然;即使是對一個有經驗的歌唱家,也不失為一種新的挑戰。迪里拜爾將如何具體而微地進行她的聲樂處理,她的二次創作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敘述風格,我饒有興味地等待著她的出場。               

被定位為美聲歌唱家的迪里拜爾在對主題的理解,以及對古詩詞內在韻律的撲捉上下足了功夫;既沒有主觀地營造某種高潮,也沒有刻意炫耀美聲的「優越」。她的演唱淡雅,樸素而安靜;如泣如訴,幽情可掬,風範不可謂不獨特,顯然地為美聲方法女高音歌唱家演繹民族古典聲樂作品提供了一個新的範例。

如果說我個人的感受會有主觀色彩,那麼拜爾演唱時引發的現場高潮便充分地反應了觀眾的高度認可。

 媒體和專家的說法非常精確到位,「洋歌洋到家,民族民到根」。精緻,時尚,不失民族,作為當代音樂領域的一個文化符號,迪里拜爾是把西洋美聲音樂技巧和中國民族歌唱傳統結合的典範。他在西洋歌劇方面的造詣國際公認,她的美聲民歌風格與方法獨具。「拜爾民族風」已成民族經典。

1976年拜爾16歲時加入新疆歌舞團。當人們發現她的潛在歌唱天賦的時候,新疆歌舞團毫不猶豫地為她成立了一個「迪里拜爾五人小組」,其中有團領導,聲樂老師,以及生活服務人員。「我什麼都不用操心,每天就是唱歌彈琴和視唱練耳等音樂學習」,拜爾深情地回憶說。

她的第一位老師,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授郭凌弼在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展示了當年「五人小組」為迪里拜爾制定的詳盡訓練計劃,其中對她的聲帶和發聲狀況均有長期細緻的文字記錄。包括拜爾自己在內,聞者對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對藝術人才的關愛和培養無不動容。

1980年,迪里拜爾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受教於中國著名聲樂教授沈湘和他的夫人李晉瑋教授,開始了她更為系統專門的聲樂學習。

在北京的7年間,迪里拜爾由本科到研究生,也一直是「吃小灶」的。沈湘他們對迪里拜爾業務上嚴格要求,生活上無微不至關懷,如母似父。寒暑假路遠不想回家,就常常在老師家裡吃飯,為此沈老師把家裡的鍋碗盤刷油鹽醬醋都換成了清真灶。整個學習期間由國家「包養」,自己沒有掏過一分錢,迪里拜爾說。

1984年拜爾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1987年獲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碩士學位後進入 中央歌劇院任獨唱演員。1988年受聘於芬蘭國家歌劇院,是與該劇院有約的「終身歌唱家」。1996年又復聘為瑞典瑪爾莫歌劇院終身歌唱家。這對芬蘭和瑞典本國的歌唱家都不啻是一種難以企望的榮譽和認可。從此,迪里拜爾一發不可收拾。在國家有關政策的鼓勵下,這個中國年輕人開始史無前例地馳騁在世界各地的音樂舞台。

幾十年來,迪里拜爾在世界各國用義大利語,德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芬蘭語, 瑞典語當然還有漢語和維吾爾語演出了幾百場音樂會。從《弄臣》中的吉爾達到《山村女教師》中的楊彩虹,在幾十齣上千場中外歌劇中出演女一號;繼續在重要的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得大獎;以至在某一次芬蘭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芬蘭大使和瑞典大使爭著把拜爾標榜為他們國家的「國寶」。可是拜爾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外國人」。她不但經常演唱一些中國民歌,也總是在各種場合表白「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維吾爾人」,並對那些驚訝得跌破眼鏡的老外們信誓坦坦,「我完全是中國培養的歌唱家『。

因此,迪里拜爾這個「100% Made in China 」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在國際音樂界具有巨大的文化意義。這個事實告示世界,中國已經有能力培養任何音樂人才,「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只不過是昨日黃花。

有一次,迪里拜爾的老朋友、前中國文化部長王蒙專程去歐洲看拜爾的演出,約好在某一個餐館里會見拜爾,看見她吃力地捧著一尺多厚的文件。當他得知這是拜爾要演出的某部歌劇的歌譜的時候,老先生震驚了。歌劇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有幾百年歷史的歌劇是聲樂藝術的最高形式,因此對歌劇演員、特別是主要演員的綜合要求很高。首先必須體格強健,因為他們(她們)必須幾個小時在舞台上連續歌唱;同時歌劇演員也需要較高的表演天賦以及出色的語言能力。而作為舞台上的歌劇-花腔女高音,她的聲音必須是人聲和器樂(管樂)以及作為一對矛盾體的靈巧和力度的高度吻合。因此,優秀的花腔女高音世所罕見。當代頂級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薩瑟蘭的先生,著名指揮波吉寧和國際著名戲劇女高音尼爾遜都當面誇拜爾是世界上最好的花腔女高音, 波吉寧還對劇院老闆說,一定要善待迪里拜爾,要省著用;歌劇院很多,迪里拜爾只一個!

音域達到四個八度的迪里拜爾音樂天分無容置疑,所以國際權威的《維基百科》把她欽定納入近現代世界最傑出的戲劇花腔女高音群組。她們是:

瑪麗亞·卡拉斯 (Maria Callas)
瓊·薩瑟蘭 (Joan Sutherland)
麗塔·史塔里希
艾迪塔·葛貝洛娃
茱恩·安德森
盧西亞·波普
愛迪·馬蒂斯(Edith Mathis)
迪里拜爾·尤努斯(Dilber Yunus)

確切地說,作為第一個和唯一被古典音樂的策源地歐陸完全接受並終身留用的中國歌唱家,幾十年來活躍在國際歌劇舞台的迪里拜爾藝術形象大放異彩。

正當拜爾被世界媒體視為「水晶般的歌唱家」,「中國夜鶯」的時候,埋藏在她心中的夙願一次又一次地被點燃:我要回去為我的祖國歌唱。

大約10年前,作為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的拜爾如願回到鄉音處處而又有點陌生的北京,開始了她在國內繁忙的演唱和教學生涯。

這片古老的土地張開巨臂歡迎音樂絲綢之路使者迪里拜爾的歸來。此後她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歌聲飄蕩在天山之麓和寶島台灣。社會的慷慨眷顧,媒體的推波助濤,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從認識到熟悉,她的音樂才華和藝術成就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回到本文開頭的描述,縱觀這些年回國以後的舞台實踐,她一如既往水晶般的歌唱,夜鶯一樣的花腔技巧,迪里拜爾無可爭議摘取了中國首席花腔女高音的桂冠,她的藝術影響力無遠弗屆。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還在國內的時候,迪里拜爾已經在圈子裡出名了,可是總也無緣聽她唱歌。那時候的條件非常簡陋,不像今天有看不完的音樂會;她的片言只歌相當難得。記得有兩次從老遠跑去北京鮑家街43號也沒有見到拜爾。不久以後我國際「插隊」到了美國,也只能收聽少許她的歌聲。



今天,當走近我心目中的「中國繆斯」,我發現,迪里拜爾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和隔壁鄰家一樣樂意傾訴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性急的拜爾說話時語速極快,孩提般的臉上永遠掛著親切可人的微笑,這時透過眼神,很容易窺見她明鏡一樣透澈的思想; 而她那嬌小的身軀卻承載著巨大的藝術能量。我想,這恐怕就是西方人總結出來的「水晶加夜鶯」迪里拜爾其人吧。

拜爾對我說,在這塊用乳汁和汗水滋潤了她的土地上,重新得到許許多多親人般的愛戴,還有歌迷的熱捧,不由得心存感激。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年來高調創作,勤奮育人,純凈修鍊,終於一步步地樹立了中國藝術家德藝雙馨的豐滿形象。



視頻:迪里拜爾獨唱音樂會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7: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