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隨筆(49):美國民謠音樂之旅(下)----鮑勃迪倫專場音樂會印象和美國鄉村音樂之

作者:tangremax  於 2016-11-23 23: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地溝油文學|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音樂會, 美國, 朋友, 鮑勃, 印象


作者按:《音樂隨筆》是紐約堂叔為華人特製的一個小品專欄,專於膾炙音樂以及與音樂有關的逸人趣事,為喜歡或不喜歡音樂的朋友床頭榻尾添一談資。

  紐約堂叔

當天晚上在田納西州查特努卡(Chattnooga)的特沃里(Tivoli)劇場的這場音樂會是我們這次南行的最終目的,票是前不久鮑勃迪倫獲得2016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出后在網上「搶」到的。

鮑勃迪倫一生獲獎無數。早先當他獲得美國普利策音樂獎時,媒體就說過:是普利策需要鮑勃迪倫;人們還調侃,看上去鮑勃迪倫在退休之前會拿一個奧運金獎。

我們千里迢迢來看這個倔老頭是為了現場領略一下他風靡世界的音樂風采。他已經很老了,估計會在80歲之前退休,就不再有機會啦。

音樂會的演出我們只看了半場(原因見下面),聽了8首歌。因為沒有節目單,根本不知道他唱了那些歌,他一生創作了5-6百首歌,每次可以唱其中的任何一些歌。

這是一個約一千人左右的劇場,舞台上除了鮑勃迪倫外還有樂隊的兩個吉他手,貝司手,鼓手和一把小提琴,他自己擔任主唱和鍵盤手。伴奏是那種重金屬搖滾風格。

鮑勃迪倫的原唱聽上去多是像和尚念經那個樣子,有時根本就是半唱半念,一個短句一唱一頓,反覆「念唱」,我們不知所云,也完全沒有所謂美聲,民族或流行的概念,甚至甚少旋律的感覺,就是「聽歌」而已,而觀眾卻非常捧場,也不知道他們都聽懂沒有。我相信這他和早期唱《答案在風中》時的輕搖滾相比,風格已經有了很大變化。聽他的歌,英文文學水平一定要特別好,我因此把他劃歸為「灰常表現主義」音樂家。
他的這次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就是因為他在音樂文學方面的成就。

鮑勃迪倫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他同時是歌詞作家,詩人,著作家和畫家,而且作品質量高大。在他音樂和文學生涯的中後期,他的歌詞作品中方面明顯的表現主義風格,引領了美國乃至世界流行音樂的潮流。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某次演唱會結束后,一個電視台記者問他,請問你最後一首歌的歌詞究竟是啥意思,鮑勃迪倫說,其實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唱了什麼。

我們遲到近一個小時是因為我們是從下榻的100多英里以外的另外一個城市納西維爾(Nashville)趕過來的。同屬田納西州的這兩個城市卻有一個小時的時差,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還抱怨劇場為什麼提前開演了。

一眼望去觀眾幾乎都是美國白人,僅有的我們這樣不白不黑的亞洲「黃人」顯得非常異類,所以就有人問我們從哪裡來,聽說我們從紐約飛來都表示吃驚。   
     
我們下榻的城市是田納西州的首府納西維爾。這個城市是田納西州第二大城市,人口50多萬,曾被美國媒體評為「最美國化」的城市。納西維爾號稱「音樂之都」,這是因為美國鄉村音樂就是在這個城市起飛的。

鄉村音樂雖然源自英國,但卻發達在美國。大約在1920年代,早期的鄉村音樂在美國阿拉巴契山脈的田納西州周邊以及加拿大的一些農業地區興起,屬於典型的草根藝術。1925年,正是納西維爾的一家電台開風氣之先播放了鄉村音樂,此前它基本上是家庭和朋友之間的小型音樂聚會。

鄉村音樂甫一上市就大受歡迎,並迅速傳播開來,納西維爾就此成為美國鄉村音樂之都。

早期的鄉村音樂非常民間化,是真正「青澀」的民謠模樣,但在商業化的大潮下,最終被包裝成為市場寵兒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全美鄉村音樂的粉絲有上千萬;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它的歌手和發燒友基本上都是美國白人群體。我所熟悉的唯一一個黑人鄉村歌唱家是已經80歲的查理普萊德(Charley Pride),他原是一個職業棒球手。雖然都屬民間音樂,相比起源於南方几個州的藍調和爵士玩家最早是清一色的黑人,美國流行音樂「音以地起,樂以群分」的現象耐人尋味,值得研究。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就是靠鄉村音樂起家的,他從來沒有在音樂學校學過音樂。他的早期風格非常樸素簡單隨意,一把木吉他,一支兒童口琴,懶散,拖沓,沙啞,冷漠,甚至一邊唱一邊抽煙,卻用他那異軍突起的音樂文學征服了美國人,因此一時間鮑勃迪倫現象風靡,人們紛紛仿效,而鮑勃迪倫也就成為美國流行音樂不可值疑的泰山鼻祖。在音樂風格方面,後來者幾乎每一個樂隊都因風格自成而名利雙收,否則只有被淘汰。

美國流行音樂的分類有一點亂。根據市場化和流行化的程度,流行音樂的一個「非我族類」只有古典音樂,而流行音樂的幾個主要類別藍調,爵士,搖滾和鄉村音樂在長期的雜交碰撞之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有時候雌雄莫辨,譬如鮑勃迪倫的鄉村搖滾就是如此。歌手和聽眾不會去過問音樂的品類,只求好聽,分類只是理論家的事。

美國是現代流行音樂的發源地,也是流行音樂的最大輸出國。近一個世紀以來,流行音樂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有目共睹。這個世界終究$是老大,以致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忽視流行音樂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納西維爾我們參觀了位於市中心規模宏大的「鄉村音樂名人堂」,這是這個城市的重要景點,門票雖然比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貴不少,參觀的遊客卻很多。       

入夜,我們流連漫步在市中心的音樂一條街上。音樂酒吧,餐館和鄉村音樂俱樂部櫛次鱗比,其熱鬧和北京后海的情景可以一比。在一家大型音樂酒吧門口看到長長的隊伍,當我好奇地問他們,被告知是等著看著名鄉村樂隊「Band Lee」的演唱。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