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把你腦袋裡的這些中國概念直接送垃圾堆吧,別讓他們再害你了 ...

作者:飽暖思平等  於 2013-3-29 07: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8評論


 

中國傳統文化,固然是有好的東西,或者說還很多。但是,有些東西,至今還在讓我們犯迷糊。下面提到的10句話,有的值得商榷,有的乾脆就是忽悠。

不信你仔細看看: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1,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經》)

中國人大事不明,首先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三字經》給鬧的。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

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或「生有原罪」,中國人卻截然相反,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東西方文化,也就因此一直背道而馳。

按照《三字經》的說法,人的本性是好的;一個人即使犯了錯誤,他的本質也是好的;一個人即使犯了罪,也是情有可原的。據此實行「人治」,執行「彈簧法規」,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從宗教的角度勸導公民,我倒覺不如忽悠「生有原罪」、「人性本惡」更能讓人知恥而後勇。即使在中國,也有荀子「人性本惡」之說,可惜被「尊孔」一言堂給遮住了。

善與惡,對和錯,除了最淺顯的道理,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本性是善還是惡,有罪還是沒罪,誰能給一個科學說法?恐怕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們應該明白,無論人性善惡,只要出自一個角度,說神馬都是浮雲。

過去農民起義、造反是叛逆、忤逆,現在咱知道,「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才是硬道理。你不仁不義,憑什麼要我安分守己?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2,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出自《國語·周語上》)

這句話用意在古代也說得過去。在今天看來,說話者的立場顯然有問題。說話者本人,已經站在老百姓得對立面。你和老百姓對立了,當然就得「防」著。已經對立了,是否甚於「防川」,已經不重要了。

遺憾的是,歷代政客從中領會出來的,就一個「防民之口」的「防」,他們只會幹一種事——堵老百姓的嘴。老百姓說一句「反」話(包括無意的),就給你整個死罪。後來加碼到誅九族、十族。不過,他們的下場呢?

周厲王逃了,逼出了一個「共和」。可惜這個共和只是一個年號,有「共和」之名,沒「共和」之實;後來短命的秦朝死於 同理,漢唐宋貌似溫柔有加,實際也是刀光劍影;明清以後,特務機構誕生,防民之口越演越烈——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歷 史,而且從未改變。

除了發明了工具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另一個就是讓老百姓說話(且老百姓說的話,能落到實處)。從這一點來說,讓老百姓說話的國家,才是現代文明之國;不讓老百姓說話的國家,還處在現代文明啟蒙前的荒郊野外。

千萬別說中國政治是這樣,中國民間也未必強到哪裡去。試問有幾個企業的董事會真正做到了民主?至於家庭,也還缺乏民主氣氛不是?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478519e64bc0aa709484a020d767cd44

3,治大國,若烹小鮮(語出《老子》)

老子《道德經》堪稱絕唱,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不過,《道德經》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卻大失水準。首先,儘管老子想說的是「不折騰」,但出發點就錯了——還是人治。誰是蒸魚的?屁股坐在君主的懷裡了吧?

其二,比喻不恰當。治治大國會如同蒸一條小魚這麼簡單?如果是這樣,國家這條魚誰都能蒸好!觸類旁通,能蒸好一條魚的廚師,就能當這個君主。學會蒸魚這點兒廚藝,應該不難吧?

其三,比喻錯了,老百姓是人,怎麼能比作魚呢?有人說中國文化就是「目中無人」的文化,我看有道理。這不,老百姓被比作「魚」了!?

其四,為什麼是蒸魚,而不是養魚?老百姓人都不是了,成了一條魚,還得用水煮著,用火烤著?有句話叫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實比這要慘得多!老百姓的生存環境,火熱暫且不說,;連水,也還都是熱的呢!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經孔子他老人家編過的書,包括弟子給他編的《論語》,都堪稱精妙。精妙到愣是把有毒物質塞到你嘴裡,還讓你吧嗒出個滿口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從個人修為,到家庭經營,再到治國、平天下,一路順暢下來,怎麼看怎麼都覺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殊不知這句話也不是寫給普通百姓去看的,而是寫給士大夫們看的。普通百姓,又有誰能沿著這個通道走下去?即使有那麼幾個人走到了國治、天下平的境界,其背後的路,不還是老百姓的白骨堆成?

如果這句話對春秋戰國的封建諸侯來說,還有那麼點積極意義。過了秦朝,這話就毫無意義。任何曲解,都是望文生義。

這句話的核心,還是強調一個人的獨裁專政,還是江山社稷寄予一個人的智慧和運籌,將社會寄予幾個官員的清明和公正。

既然我們明白從來沒有什麼神仙皇帝,那當然應該明白誰也不能洞察天下秋毫——大家的事情,交給大家做。這樣你不累,還不會被背上罵名,多好的事兒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大意相同。後者還把關乎國家命運的人,給分出了個窮富來,搞笑吧?你窮、沒位置,那你就老老實實呆著;國家大事,那是有位置,有財富的人的事——還需多說么?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5,水至清則無魚(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

這句話,是貪官的避難所,也是中國人糊塗思維的代表作。

試問,水太清了,和有沒有魚有必然聯繫嗎?

首先,這話有悖基本常識。魚和水等同於人和氣,都是生存的基本條件,而不是必需的條件。試問,是魚以水當飯,還是人 拿空氣當食物?相反,倒是水太混,魚就得憋死。農村水塘的最傳統捕魚術,就是把塘里的水攪混,逼著缺氧的魚全部浮上水面。浮出水面的魚保命要緊,任你捕 捉,絕不躲避!

或許你會說,很多魚是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存活的。所以,水太清,魚就得餓死,所以「水至清則無魚」。即使是這樣,這裡說明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才是魚的食物,和人必須吃飯是一個道理。

這句話,常被用來指對官場貪腐,要有一種容忍態度。如果仔細推敲,兩者絕對是不對等的。魚固然是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但官員吃的是俸祿,受賄貪污不是必需的。魚不吃水中生物當然沒命了,但官員不腐敗就活不了?天大的笑話。

能否制止官員腐敗在於體制。好的制度逼著官員清廉,不好的制度想做好官都難——不就這麼點豬動動腦也能明白的事兒?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6,寧靜致遠,談泊明志(出自諸葛亮《誡子書》)

要說中國人的座右銘,唯這句「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可以通吃——有書房的家庭,幾乎都掛著這幅字。每當我看到這塊牌牌,心裡就覺得彆扭,只是很久也不知到底哪兒彆扭。

老實說,如果你是一個修道的人,而且進入暮年,等著白日飛升,確實需要寧靜和淡泊;但對於一個還在成長階段的人來說,這句話簡直可以殺人於無形。

先說淡泊名利。名利有必要淡泊嗎?該得的,得了就得了;不該得的,不要巧取豪奪就是了!商人不重利,對自己、對家庭 和對國家都是不負責任的。商人就是要通過合法途徑,不斷創造個人利益最大化。至於對於適合自己的崗位或者職位,應該當仁不讓,否則就是耽誤自己,外加遺害 別人不是?

再說寧靜致遠。實現遠大志向也好,難道只有寧靜一個途徑?難道就不能動中取靜?一個人心態平和固然好,如果保持昂揚的激情,難道就不能成功?誰說的?誰規定的?上帝還是釋迦?

淡泊也好,寧靜也好,都只是一種方式。而且都是陰柔的,而不是陽剛的。淡泊與激情,寧靜與激蕩,我看一個都不能少。

不信你看,那些書房裡久掛這塊匾的人,一定是形體枯稾,弱不禁風的人居多。對不起,按照這塊匾走下去,不需太久,一個病夫兼順民就煉成了。

諸葛亮啊諸葛亮,人們都以為你聰明你就是么都是對的。可是,畢竟你也是個人,不是神啊!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看,中國人的座右銘就是這麼彆扭,前邊剛說淡泊明志,看淡名利,這邊就是要青史留名了。只是,這句話畢竟是出自抗 元英雄文天祥之口,我們又不好說他什麼。我要說的是,這句話幾乎成了憤青和愚忠的信條。一是丹心——一顆紅心愛國,二是堅持所謂的名節觀——為了青史留 名,不惜愚忠誤國。

有人把岳飛和譚嗣同列為實踐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的楷模,其實這兩個人是截然不同的。岳飛固然是「精忠報國」,但他報的,是皇帝還是老百姓,這是一個問題(這裡就不討論了);譚嗣同是為天下百姓而不是為了皇帝。他是用死,來警醒國人的——這才是值得稱道的。

至於留不留名,留什麼名,這是一個問題。我要說的是,留名留錯了,後世跟的傻瓜也越多!對後世的危害也越大!岳飛之後,中國人就徹底把報效國家和報效皇帝混為一談了!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8,難得塗(語出鄭板橋)

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流傳至今,儘管這句話的背景還有待探討,但字面含義歸納起來不過兩點:一,做人不要太認真;二,修道要學糊塗仙。

修道是否該糊塗,或者應該怎麼糊塗,那也還是修道者業內的事兒;做人該叫真的時候,就一定要較真,絕不能來半點含糊。比如商店欺詐顧客,那就是誰發現了就該訴諸法律,否則別人就繼續受害;家裡被盜,無論財物丟了多少,都應該報警,否則就是鄰里跟著遭殃。

我們中國人容易犯糊塗,究其原因,一是有糊塗文化的存在,再就是社會一直在打造這種糊塗文化,逼著老百姓做愚民。比如,你寫詩要直抒胸臆,可別以為你是活在唐朝的李白,敢喊「天子呼來不上船」,在清朝這句話你就得送命!

我在歐洲最大的感受就是,歐洲人事事都願意較真,你犯了錯認了錯還不行,他一定要告訴你錯在哪裡,直到你接受了為止;別人遇到什麼麻煩事兒,總有人為你挺身而出,直到問題解決。要想不折騰,光靠別人給予肯定不行,自己犯糊塗,別人有事裝糊塗,就只有被折騰!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9,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靜坐多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出自《增廣賢文》)

這句話,和「難得糊塗」有一拼,就不多加點評了。只提示以這句話做格言的朋友還有一句話,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要說的是:忍忍讓讓何時休,直到退到溝裡頭?

英語比李陽棒的教授一大堆,敢喊一嗓子的只有他

 

[轉載]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10,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出自《老子》)

這句話澤東同志說過。不過,澤東同志還說過另一句話: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那麼,使人進步的途徑,難道只有謙虛一個?

我倒覺得,驕傲一樣能使人進步。一個喜歡驕傲的人,會不斷地去創造新的驕傲資本!

中國人在外國找工作,往往倒在面試這一關。一句簡單的「這個工作你能做嗎?中國人一句「讓我試試」就歇菜了——哪份工作能讓你隨便試試啊?

一個「謙虛」了幾千年的民族,真的該改改自己的行為規範。我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如改成「驕傲使人進步,謙虛使人落後」更好些。

不信你看看,很多人嗓門高一點,膽子大一點,就一夜成名了?教英語的李陽是,芙蓉姐姐也是。千萬別小看了芙蓉姐姐,她的成名,讓多少自卑的男女解決了心理危機?

結語:

其實,上面這些話,也不是一無是處,但只適合封建專制社會,而不一定全部或者完全適合今天的現代文明。我寫此文,只期待更多人反思我們的文化。

翻閱中國的歷史,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的中國人,算是中國人;

漢唐宋儘管臟且亂,但也還算是中國人;

明清以後,這個民族已經變成了陰柔過度、陽剛缺失的民族。

直到今天也還是女性化的男明星大行其道。

現在是恢復這個民族的陽剛血性,重建我們的漢文化的時候了。

否則,這個民族只能繼續另類下去,光著屁股轉圈丟人。


原題:

值得商榷的幾則古訓
 
 
來源:馬可中國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1

拍磚
2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越湖 2013-3-29 08:41
錯的不是古人,不是說話的人,而是死腦筋。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3-3-29 09:22
圖都看不見,不如去掉
回復 fanlaifuqu 2013-3-29 09:29
越湖: 錯的不是古人,不是說話的人,而是死腦筋。
對頭!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29 09:58
看不見圖片。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3-30 02:27
孔夫子的訓言大都是針對君君臣臣說的,跟老百姓有甚關係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3-3-30 03:01
無為村姑: 孔夫子的訓言大都是針對君君臣臣說的,跟老百姓有甚關係
但馭民術深入平民骨髓,毒害深遠。所以,這個文化,不能要了。
回復 真言 2013-4-1 05:33
批完中醫思想接著要批中國傳統文化。村裡要起大浪了。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3-4-2 00:49
真言: 批完中醫思想接著要批中國傳統文化。村裡要起大浪了。
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然批中醫,怎麼會容得下傳統文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2: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