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哈山·哈巴耶夫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2-9 03: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哈山·哈巴耶夫

                ·楊 明·

  在中國,不可能在任何地方見到任何人。在歐洲的大都會可能見到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人。

  布魯塞爾就是如此,因為是比利時的首都,又是歐盟總部和歐洲議會的所在地。

  最近一次歐洲議會代表和比利時地區議會代表選舉中,各黨派名單中,土耳其族裔和華人亞洲裔代表赫然在目,不足為奇。

  我為使華裔年輕代表競選獲得成功,也就投了她一票,我為熟悉中國東南沿海移民朋友們早日獲得居留權,也同樣地投了同情他們的社會黨票,這也許是左右逢緣吧。比利時大約十萬非法移民問題令政府頭痛,至今沒有解決,而整個歐盟大約有一千萬人沒有居留許可而生活在這裡。

  這些迫於生計,為了改變命運的人們,來自世界各地,想往自由民主和世界富裕發達的西歐地區,在長時間解決不了實際身份問題,他們甚至佔領教堂,用絕食方法向當局施壓。

  教堂歷來是避難者的聖地,猶如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而教會和顯示出仁慈的一面,天主教會聯合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還有佛教團體,督促政府採取開明和對外來移民更加康慨的政策。天主教在比利時這樣的國家信徒眾多,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而其它各國的教會團體也會來此傳教,說服人們加入他們的教會。很多人也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遇到試圖傳教的各國人士。

  我雖然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願意和那些各種傳教的人們禮貌地進行探討。有一次我從路易斯大街布魯塞爾商會出來,就遇到二個舉止文雅的年輕人,他們用純美國式英語自我介紹說他們是來自北美的摩門派教徒,這是二個大學生,暫停學業到歐洲傳教,他們問我是否有興趣聊聊宗教話題,我說好吧,就和他們散步走向布魯塞爾大學,一邊走一邊聊,他們試圖說明上帝的存在,但這卻是一個不太容易論證的問題。然後我又和他們聊起聖經里對生活起居的引述,包括十誡。這倒是直觀和有意義的。從大學散步歸來,他們留下電話,興緻不減地再約見面時間。這種約會持續了一段時間,其中也還有包括來自中國台灣的年輕人也是他們的教徒,這樣的約談有時在植物園車站的大花園,但我覺得話題始終停留在表面上,看來說服一個人建立一種信仰是一件頗為棘手的事情,他們那些人大多出生於宗教家庭,自幼受熏陶,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至於他們真正懂了多少,不得而知直到那時在北美髮生了一起叛離摩門教的團體其主張和行為遭致司法追究,摩門教派在全球用高科技衛星傳播進行演講。但是做為一種知識和理性的探究和每個人內心喚醒宗教感悟,實在是兩回事,猶如釋加牟尼的頓悟,不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那是在菩提樹下。

  在植物園車站的花園裡,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問我,你是日本人嗎?我回答說不是,歐洲人信佛教,不僅來自於歷代中國人,更包括日本人的不懈努力,總部設在法國巴黎附近的國際禪協會,最初是日本人創辦的。在我面前的這位年輕人來自中亞,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回答說叫哈山。哈巴耶夫。我又問他姓什麼?他回答說是哈巴耶夫 , 哈山。哈巴耶夫!多麼像一個總統的名字,多麼像一個將軍的名字!或許,它也像一個詩人一個作家的名字。例如五十年代在中國流行的俄國作家名字里就有法捷耶夫這樣的稱謂。可是眼前這位哈巴耶夫卻是一個高中生的模樣。

  哈山哈巴耶夫和我說他來自中亞,是與中國毗鄰的國家,那裡並沒有哥薩克騎兵,他隨母親移民到比利時。

  中亞其它國家,甚至蒙古都有移民到比利時的各式人物。

  哈山哈巴耶夫也有兄弟姐妹,但是他是唯一家中輟學的人,他解釋說也許由於他的法語跟不上,所有的課程都有問題,同學們好像在嘲笑他,他心懷畏懼和恐懼,被認為是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我很同情這位年輕人,如果不是來到西歐用法語來從事學業,他在中亞自己的國家又會如何?他說他的父親還在那裡生活和工作,哈山哈巴耶夫說他們有本民族的語言,不過俄國的語言和東正教對該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蘇聯垮台之後,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也歸依東正教,每周參加禮拜。而中來地區有佛教也有東正教的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在和哈山哈巴耶夫聊天時,另外一個來自西班牙西北地區的熟人也開始發表議論,這位西班牙人在布魯塞爾生活很久了,他也曾在瑞士蘇黎世居住過,他的家鄉是一個貧窮的漁村,而他本人熟讀了很多馬克思列寧的西班牙著作,還算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左派人士,我和他笑著說,列寧也在瑞士蘇黎世生活過呢!西班牙人聽我們談論涉及宗教的話題,大肆抨擊宗教的虛偽與荒誕,說那一套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上帝純屬子虛無有。

  「西班牙人」和大多數同胞真是相當的不同,西班牙人在中世紀是天主教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至今有很多教徒,而在哈巴耶夫面前的這位「西班人」否定宗教價值的態度非常偏執,全然不像有些西班牙人那麼對宗教懷有狂熱態度,和我認識的另外一個來自南美智利講西班牙語的長者完全不同,後者是馬克思主義者,並且訪問過中國受到過中聯部長喬石的接見,這是幾十年前的故事了。

  哈山哈巴耶夫態度反倒平和,這個來自中亞的年輕人對宗教問題卻有一種研究,探討的態度,我後來不止一次在想究竟是「本班牙」的心理素質和精神不建全,還是哈山哈巴耶夫這個停學的年輕人有問題?

  我認識的一位比利時肖像畫家的女友來自薩拉熱窩,由於米洛塞維奇的戰爭,家人一個不剩,她每天精神沮喪。而另外一個車臣人,在布魯塞爾生活得有滋有味。只是和哈巴聊天見面之後還希望有機會和他聊天,卻再也沒有見到他。

□ 寄自比利時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5: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