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演講與講演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1-22 05: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演講與講演

                ·楊 明·

漢語辭彙在國內外的運用隨著時間演進和社會變化而日益豐富多彩,有時兩個相同的字排列組合,由於位置不同,而意思截然不同,有時兩個顛來倒去卻沒有很大不同,例如講演和演講就是樣。演講一般說來就是對眾演說。一個人對著鏡子振振有辭,算不算演講,不得而知,一個人對著排滿桌椅的大廳,而面對一個昏昏欲睡的聽眾慷慨練詞,算不算演講,不得而知,或許只有面對一群人,或成千上萬的聽眾的演講,才會群情激蕩,產生洶湧澎湃熱血沸騰的互動效果。

演講的表現形式當然主要是高的講話,但這不同於只在公眾面前背誦一首詩,或者是表情的陳述,演講少不了演示或表演的成分,那就是語言和手勢表情的結合,包括現在通常說的肢體語言,目的是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加強演說內容的效果,但是演說不同於演戲,後者通常是以娛樂為目的,通過化妝粉墨登場,假戲真作,自娛娛人。但是演講向聽眾和觀者傳達的信息,不管是論證一個真理或駁斥一種謬論都是演者頭腦中十分明確的。至少是其本人以為真實的東西。的確,講演的內容和形式技巧非常值得推敲研究。但值得玩味的是臆想快速成為成功演說家的人和想短時間內模仿純粹語音語調的某種外國語言的人,都想在口齒舌腔上下功夫,如修舌的鸚鵡八哥,而忘記了真正犀利的是思想本身,所謂一分智慧搬倒山,三寸不爛之舌只是思想信號輸出那一刻才起作用。古代希臘羅馬的演說家就有苦練演講技巧的傳說,例如把卵石含在嘴裡練習發音,好像運動健將為了贏取奧林匹克冠軍在腿上綁起沙袋長跑一樣,妄想和美國人發音一模一樣的國人,也會突發奇想把葡萄酒瓶木塞放到嘴裡加強訓練,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精神可佳,近於瘋狂良有以也。在曼哈頓百老匯或其它什麼地方演戲者,可以把美國發音模仿的維妙維肖,但在大學講壇上,甚至哈佛名校,即便南腔北調,帶著外國移民濃重的發音,也依然可以傳經論道,讓孜孜學子聚精會神,目瞪口呆。

像所有的藝術一樣,演講藝術也具有先天秉賦的特性,例如人們說某人是天生的演說家云云。

天生的演說家不僅在教壇上、影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猶其在政壇上,在議會會中。西方的議會會中,湧現出無數傑出的演說家,歷久不衰,因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是君子動口不動手,能說會道就僅是政客謀生的平常狀態,甚至是政治精英和領袖人物成功的不二法門。於是精彩的演講辭連篇累牘一版又版印行於世,和被儲存起來的聲音一樣,記錄在每一代人的心中,銘刻在腦際。

我所見到的英國首相希思,是一位魅力十足的演說家,那是思想和人格的魅力,與其說是慷慨陳辭,不如說溫文爾雅,儒者風範也,同樣是保守黨的撒切爾夫人,其演說同樣暴發出金屬碰撞的力度,鐵娘子是也。而少年得志的新一代保守黨領袖卡梅侖,在人才輩出的政壇上脫穎而出,當然也是演說家中的皎皎者。工黨領引風騷十數年,亦以口若懸河在議會中雄辯老成。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和比利時聯邦議會也一樣,演說中的政治家的觀點,必須引起輿論和民眾的關注支持,才能發揮政治影響力,從而取得成功。

現代西方社會的媒體包括廣播、電視為從政的演說家提供了論辯的平台和最佳環境,收聽收視率極高。法國的大選或重大政治觀點的交鋒,都令人興趣盎然,場面非常精彩。這和古老的東方形成鮮明的對比,那裡的傳統常是政治智慧和政治謀略在交談中形成,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是也,哪裡有自上而下激辨的場面,到文件冗長陳述或背誦,這種方式在古代,多以紙面文字傳出,更無聲音畫面,頂多是代誦代讀,和播音員一樣照本宣科,即便是焦點交談編輯安排的剪輯效果,大大影響減低了衝擊觀眾心扉的力度。社會問題不管是在激辨的演說或廣泛參與中找到解決方案,其結果是信息反饋不對稱層層積壓的問題,積重難返,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在基層迅速解決,而依然用書面形式的上訪信件來尋求解決方案。

現代政治在歐美各國的運作是民主與法制,所謂三權分立是一種權力制衡,多黨競爭的機制,有益於社會的優化管理,因為所有參政和立法者都必須面對一個選民。於是在議會不管是高談闊論,還是私下的磋商,最終都要獲得民眾的支持,即使像比利時這樣只有一千萬人口的小國亦復如此,由於聯合執政的一個弗拉芒政黨執意要為選民負責退出政府,而另一個自由派政黨派制,也在布魯塞爾周邊地區不同民族語言造成的政治主張懸而未決,支持解散議會,重新大選,於是就有六月中旬這一輪新的大選,所有的黨派領袖都要以不同方式發表演講闡述施政綱領,但是在比利時妥協是必要的,法語區和荷蘭語區在經濟利益方面面對不同選擇。

同樣設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以不同語言進行的會議,也是以發表演講表現進行,他們還配備了大量口譯人員,只是他們當中至今沒有一個正式的漢語翻譯,儘管歐盟譯員中正在學習漢語的人也不在少數,至於一篇精彩的演講通過譯員傳譯表達出來決非易事。

學習漢語的希臘朋友在課堂上問他的中國老師,演講的演也就是表演和演唱的演為什麼有三點水旁。他的老師聳聳肩膀說,習慣就是如此,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希臘朋友不肯就此罷休,在和我閑談時,又在問為什麼,同一問題我不假思索地說,表演和演唱的演字,所以有水字旁是因為包含了演變演化的意思,像黃河長江從青藏高原的發源地流淌,直至東海,在漫長的奇涌過程有無數變化,演者,水長流也經過千山萬水,有高潮也有低谷,像迴腸盪氣的歌劇,和任何形式的表演,也有一個過程,包含了表演變化飾演的節奏變化等等,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還有其它戲中如果第一幕當中有一把劍掛在牆上,在最後落幕時,此劍必被拔出,此謂演戲之變化者也。另外任何錶演都是個遊戲過程,也就是假鉓扮演,小說中的演義一詞與之亦相關,我的即興解釋不知有多少道理。希臘朋友大體接受了這番興緻勃勃的解釋,若看說文解字,漢代的許真也只是說演者,水長流也,也有後來解釋為潛流等推而廣之的其它意思。但是後來,當希臘朋友讓我重新為一位葡萄牙朋友解釋同一個演字時,雙方都不再有盎然的興趣,一方面對方聽不大懂漢語,說來好似對牛彈琴,另一方面我想到,一次精彩的演講或許只有一次。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7: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