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81章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結尾篇)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11-9 23: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81章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結尾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主旨:本篇是一個總結章。前六句話總結道與世俗兩個層次。后七句話總結道與聖人比較核心的特徵。從而讓世人可以在這個總結性篇章中得到啟示,以調整他們的視角。並讓世人在習道進道的過程中,可以預見有什麼問題將會發生。並強調道和聖人對於世俗的心意和使命。

道是形而上,是靈,是永恆的;而世俗是形而下,是有形的,是暫時的。如果道不在人心裡做工,即啟示他們,人便對道毫無所知。人靠自己是不可能明白其真義的。這也是為什麼道德經賜下2500百年後,仍然是難以明白的奇書。儘管已有成百上千的人對《道德經》加以解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在形而下牽強附會去解釋。更有不能入道,不能明白的人,以錯簡錯字為理由,去篡改原文。被他們篡改之後的5000字,已不能稱之為《道德經》了。從他的理論是通了,但仍活在玄冥中的老子,卻看不懂了。

《道德經》既為天賜,人有資格去修飾篡改嗎?先知也只能實話實說。後人既不應去修飾,也不需要旁徵博引。因為道體諒人的認知程度,會依著人的認知水平說話。人所以不能明白,是因為心門不開,悖逆剛硬,道不能入其心的緣故。一旦道入心,他就不在世俗層面去討論,去辯解了。猶太版道德經云:「 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唯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未得道以前人都屬乎肉體,待道進入人心之後,方能見《道德經》耀眼的光芒。

「聖人不積」一是說神的僕人,也就是對能領會這經的人告誡:他們得道要傳揚。僕人越傳,天賜越多。藏著不傳,天將不再賜下。甚至以往賜給他的也將收回。對世俗則說,「聖人不積」財於世,而是積財於天。

「天之道」 或「聖人之道」,說的是天與其僕人的角色與目的。萬物是天所生,是天的孩子。所以天的角色不僅掌管萬物的生殺大權。它的核心目的是救贖。並最終達到天選定的人接回天家團聚,與上帝為一。而作為心硬悖逆的道外之人,他們也完成了砥礪試煉有道之人的功用,但結局卻如糠秕被焚燒凈盡了。

耶穌說,挪亞時代大洪水怎樣,耶穌再來的日子也怎樣。就是信的人進入生命之舟,不信的人被水沖得連浮屍都無處尋了。耶穌就是這道,就是這生命之舟。人既選擇不信不進這舟,就不要妄論殘忍與慈悲了。天知道,這道將要被人誣衊詆毀,故最後再澄清道及其僕人的角色與目的。以使讀的人在道被詆毀之時不會驚訝。

下面我們來逐句細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天賜真言,信實無偽,簡單明瞭。既不需要修飾,也不應該修飾。而出自世俗之人的語言,因為其心不正直,目的多不純,故多修飾美化,以討好世人。而這些美化過的語言,表達的都不是真理,因為人本性的惡。信言真言皆為警戒。而「平安無事,萬事順利」等溢美之詞,皆偽言虛言。

人說美言,說謊言,是因為他們內心詭詐不不正直。常用美言謊言去掩飾。以防內心暴露在外,而被傷害。還有就是用美言謊言,去達到自私的目的。而自上帝而來的話,常常單刀直入,沒有修飾,卻是救命的話。

猶太版道德經中記載:以色列人「…對先知說,不要向我們講正直的話,要向我們講柔和的話。」 他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先知指出了他們的惡行,告誡他們將遭什麼樣的報應。

不要說以色列人愚昧,警告臨到不是知錯而改,而是窮急之中去攻擊,甚至殺害先知。歷史中坐在廟堂之上的人,絕大部分不都是這麼乾的嗎?喜聽美言,而非諍言諫言。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道者說話常常直話直說,不去辯論。而熱衷於辯論者多是道外之人。

出自道的話,常常簡明易懂。有道之人不說一些估計的模稜兩可的話,有待辯論。其說明白了,是他人肯不肯信,肯不肯聽的問題。不是一個世人可以討論,或優化更改的問題。所以說,兩經千年隻字未改,因為是終極真理。不懂可以先放一下,逐漸向大道求問。那些常常提出許多假設去辯解的人,看似學問挺大,實則沒有入道。世俗之中是非多,難見真理。先秦百家爭鳴時代,那幫辯士也大都是在道外耍嘴皮子。什麼「白馬非馬」等,並無什麼價值可言。

猶太版道德經記載,耶穌見那些才高八斗的宗教領袖和聖經學家與他的門徒辯論,就知道他們心中無道。斥責他們說:「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 因為好辯是說明還在頭腦層次,而道是在心靈層次。在不在道不是很容易分辨嗎?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明白大道的人常常言簡意賅,直說本意,而少旁徵博引。但大多古今中外旁徵博引的人,多不在道內。因為道是終極真理,是最高權威。不需要引用任何一個其他來源。也沒有更改討論的餘地。

兩經本是天賜最核心真理。人一旦進入兩經,其他論著將很容易識透。但熟知其他論著后,人仍可能難以明白兩經。當老子與孔子會面之後,老子對孔子勸戒入木三分,對孔子的心底瞭如指掌。而孔子對老子的感覺:則視「老子尤龍也,見首不見尾」。這也是老子的道,與孔孟的儒學的寫照。儒家洋洋多少萬言,併流傳甚廣,卻在大道之外。誠如道的化身耶穌言:「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少量引用其他經典,以佐證一下,或吸引一下那個文化背景的人,也是可以的。但大篇幅的旁徵博引,會導致喧賓奪主,影響真道闡述。如果有賣弄之心,就更不應該了。說明「自我」的心還太大,還要繼續釘「老我」的十字架,以求完全無我,唯道在心中做主人。

聖人不積,

首先,聖人不需要積財。聖人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而是道的僕人。既是僕人就要從主人那裡領供應。而且完全聽令於道,完全按道的旨意行事。道在聖人心中,並且與聖人常常交流溝通。這時的道就已經從兩經中活了出來。作為聖善的靈,在引導他選擇的僕人。

再者,聖人屬於天差之人,即是從天兒來出差到地上。是出差過路,又何必積財於地呢?人不見天的時候,地上有形之物便是該人的全部。從靈魂體三個層次來看,有形之物在聖人眼中的分量很低。聖人不求財富,功名,而是求道幫他們遠離世俗的誘惑,求道幫他們持守聖潔,求與道更親近。越是聖潔,越為道所用,越能發揮出自天而來的大能力。

其次,從無形層面理解的話,就是從天得到的道要遍傳世人。不可以自守不傳,以求自我高舉。聖人是一個被道使用的揚聲器。不能傳揚的話,也只能被棄了。至於世人聽不聽,就不是傳道聖人的責任了。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這兩句話既指有形的物,也指無形的道。猶太版道德經中講:「憐憫人」,「施捨」都是自道而來的恩賜,是一種天賜能力。當你憐憫人,施捨給他人的時候,你是在為天做事,你是在幫天派發食物給貧乏需要的人。天供應所分發之物,也是理所當然。道會通過各種途徑將財物交到你的手中。

從無形來講,就是得道就要傳揚。你越傳揚,天賜越多。你如果得了不傳,道將離你而去。把你的能力,甚至心中的道,也一併拿去,給傳的人。使徒保羅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原來,就算我傳福音,也沒有可誇耀的,因為傳福音的需要催逼著我;我如果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不傳的話,被道警告,踢屁股都是小事。被道離棄,對嘗過天國滋味的人,怕是受不了。在葡萄樹上長著的枝子,你不結果子的話,就要被上帝修剪掉了。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是萬物的創造者與擁有者。天的角色類似人父母對子女。生養兒女,並貼心照看。寧可虧自己犧牲自己,也要把好東西給孩子。道對他的子女看護是全天候全方位的。上帝說:「婦人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你的每根頭髮道都數過。

當我們了解道越深,就越能體會天對人有多愛。你就越能摸得著他,越能信靠他。
宇宙間再沒有第二個能比天更仁慈,更信實,更恆久,更可靠。父母能照顧我們幾十年,但談不上永恆;父母照顧我們的身體,但道卻能看顧我們的靈,魂,體。來自土的肉體必將歸土。但從天而來的聖靈,將帶我們回天家,進入永生。
有些人對永恆不永恆不在乎,認為不存在永生。那是因為你的眼沒被打開。用心去求,你就會得著。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前面說了「聖人不積」,這裡說「為而不爭」。因為聖人是道的僕人,是道使用的器皿。聖人做的都是道指示的。聖人的能力,智慧是道加給他的。聖人的日用道供給。聖人的家在道裡面(屬靈層面說的)。所以聖人的功勞,榮耀是歸道的。

聖人的榮耀也是道送給他的。聖人看重道賜的肯定與榮耀。來自世俗的肯定與讚賞,則無所謂。大部分時間因為說真話,聖人並不討世人的喜歡。但世人卻實實在在因聖人得福。所以聖人的確沒有什麼好爭的。既不能與天爭,也不屑與人爭。

總結:提筆寫這最後一章的總結時,忽然好像是第一次說話一樣。說的已經很多了,要說的還有很多。說多說少,真的有什麼不同嗎?既是老師託付傳道,說便是唯一的選項了。

道是靈,接收器官是心。腦是屬世的,是「己」,是魂的層次。道一旦入心,會從心裡對人進行引導。聖人不會去在有形世界找確認。既有道內導,與世人辯個什麼呢?再明白說,道在人心便是上帝在肉體中。一邊是造物主,一邊是生命如煙的被造物。孰輕孰重一目了然。真道既說出,沒有更改和討價還價的餘地。既不需要修飾美化,也不指望能把人「辯論」明白。主權在道,信不信由你。

「願 耶 和 華 賜 福 給 你 , 保 護 你 。
願 耶 和 華 使 他 的 臉 光 照 你 , 賜 恩 給 你 。
願 耶 和 華 向 你 仰 臉 , 賜 你 平 安 。」
願 耶 和 華 把他的道,他的靈,他的心賜給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7: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