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下)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10-5 23: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其不欲見賢。
…………………………………………………………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這一句話字面之下含義遠大於字面意思。難道這句話就是說:富裕者有道之後,常疏散一些財富嗎?這可是奉天下,不是說接濟幾個窮人而已。天下之大,就是當下的世界首富,又能奉養多少人?奉養多少天呢?就是首富完全奉獻,每戶人家多得幾個月的供應,其意義又在哪裡呢?

這一句話不在有形的物質層面,而是說道的能力,道的權柄。道創造天下,生活物質永遠不是問題,只要有道。有餘者奉天下,奉的是道,不是財。從世界首富那裡多得了幾個月的生活費,有沒有差別並不大。但人有道,世界就大大的不同了。老子說「唯有道者」,而不是富有者。因此,能震動天下,給百姓帶來幸福與富足者一定是道者,而非富有者。這個能力是道的大能,有形之物雖豐富,卻不足以成就天下安太。

道者奉天下,既使是物質層面,也不僅僅限於散財和周濟。就是說:「有,不必要一定來自「有」,而是可以憑空創造。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空氣就有了空氣。開天闢地時道能創造,今天道還可以從無到有的創造。就是說道者對天下的奉獻是全方位的,既有道,也有物質層面。

耶穌拿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那可是新造。他並沒有從誰家籌借,也沒有讓海里的魚來報到。新造的可是鹹的魚,烤熟的餅。這就是道,你不信的話,你就只能限於有形層面。道者可以跨越。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
其不欲見賢。

這裡看,好像聖人很謙卑,功大而不居,功大而不想要賢德之名。其實聖人這樣做並不難,因為這不是他們做的,而是住在聖人心中的道做的。如果聖人不夠謙虛,他們便有與天爭功之嫌。這樣,從天而來的能力也將棄之而去,並可能若禍。

聖人就是所有權是天的人。就像一個奴隸一樣,沒有自己的主權。主權則是奴隸主。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主權完全交給道之後,它變成了道使用的器皿,便是聖人。完全放棄「自我」的說法,是「無我」。或把「老我」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誰能藉用道給予的權柄,先把「老我」釘死在十字架上,誰就有了震動天地的大能。他就與天為一,而不見了自我。

「有德之人」區別於「聖人」之處是,「有德之人」自覺遵道的原則行事,但主權仍然是自己,是人。聖人的主權則是道。

總結:因為本章字面意思太明了,容易被人在「人之道」的層面解釋,從而滿足於表面所得,而不求甚解。即是講「天之道」,就要撥開浮在其上的人之道,而在天的層面,天的視角上深耕。從而明白天的旨意,讓自我的心被調節歸道。

天道的表達可繁可簡。這一章就是濃縮度很高的完備道章。「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接下來的七十八,七十九兩章,將講天對人的拯救之路,對應於猶太版道德經中的耶穌基督。因為創造天地之先,這個救贖計劃就預備了。這個救贖計劃來臨之前伍百多年,老子也被道使用,預言了基督的救贖計劃。

我希望讀者也能進入兩經,從而跳出時間與空間之外來看這個世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0: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