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8-17 08: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主旨:本章講了三個方面,三個大命題。第一,道的屬性是靈,處於形而上。用世俗的眼光全然不能明白,因此給世俗之人的印象是:道不存在。因為有欲,而心靈之眼不能看見 。這個欲就是病。有人甚至窮其一生鑽研學問,還是一點都不能明白。但是這些人的不明白,不能否定道的客觀存在。這些人對道而言,在靈性上是瞎眼的,無知的。他們處在一個必將朽爛的,為罪填充的過度的狀態中。卻全然處病而不知。
第二,世人都在致命的重病之中,而這個病必將帶來死亡。這個病是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之後遺傳下來的,在娘胎里這病就已經存在了。因為人心不在道中,不能看到這病,故認為自己沒有病而拒絕就醫。對他們來講,自己這病,也就是欲或罪,就還帶著。病,對應猶太版道德經中的罪,對應老子《道德經》中的欲。
第三,唯道有赦罪的能力和權柄。聖人認識道,也看得到自己的罪與欲。因此聖人求告道,道便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病。所以聖人們就沒有罪沒有病,也就達到了「常無欲以觀其妙」。也就是說無罪無欲,就可以見道,可以見上帝。
解釋本章很容易歸到「態度」上,其實本章更深一層的意思不是態度,而是視野與能力。畢竟根本看不見道的人,否定道的存在也是可想而知的。但能不能見道,不是人的主觀能解決,能決定。而是需要道的光照,道有最終的決定權。上帝把聖殿建在誰的心裡,並住在其中,誰就得道。人對聖殿建設毫無能力可言。古代以色列的聖殿建設也是出於道,從設計,選材,施工完成,管理運作等,全是耶和華親自默示他的僕人而行。
但道愛人是無條件的,道像一個母親在尋找自己丟失的孩子一樣,在尋找你。當你能謙卑下來,打開自己的心門時,道就進來了。
知不知,上;
知道了道的存在,在道面前感受到了道的無窮和大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無知,從慕道,到尋道進道不止。這是正確的,是上策。
這一句是講被道光照,了解並承認道的存在為前提條件。道是靈,是另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接觸之前則全然無知。「知不知」就是對道有所了解。道的無窮,即使是歸道所有的聖人,也沒有說能全然明白道的。即使是聖人,仍然自己認為對道是無知的。明白一點的反感覺自己渺小與無知。
不知知,病。
如果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道的存在,而僅僅限於有形的世界里,從他眼,耳,腦的能力範圍所及,就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那麼他將活在這種眼瞎耳聾,道至大卻不能知的病態之中。
這個「病」對應於猶太版道德經中的「罪」,處病就是「活在罪中」的意思。自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之後,人人身上都帶有原罪,即病。這個病的直接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裡瞎了,對道不能認識,不能看見。
世俗中的人,特別是那些自認為自己有兩下子,自覺才高八斗的人,常常自傲,自以為是。認為什麼都能弄個水落石出,否則就否定他們的存在。相比較人該知道的東西,他還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常常自以為義,卻看不到自己身患絕症活在罪中。但是他們感覺良好,聽不進去。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只有認識到自己有罪,恨惡罪,救會求告道,才可以使自己的罪得赦免,病得醫治,才能有一個健全的體魄。
第一個「病」可理解為恨惡,悔。第二個「病」是自己的罪,及對道的無知之罪。
本句的意思說,道有醫病赦罪的能力。道不僅有這個能力,而且只有道才有這個能力。當耶穌給人醫病時說:「你的罪赦了。」 猶太人的拉比生氣且訝異:只有上帝才有赦罪的權利,這個人怎麼胡說亂講呢?他們不知道,耶穌與上帝本為一。耶穌又告訴世人:「天上地下,除了我之外,沒有賜下別的名,人可以藉著得救。」當我們承認耶穌基督的名,並認罪悔改時,作為道的耶穌,就赦免我們的罪,醫治我們的病。這是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完成了這救贖。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身上沒有罪,沒有病。
因為聖人能認識到身上的罪,恨惡身上的罪,並懂得歸向道尋求赦免醫治。因而他們的罪得赦免,病得醫治,得以健康並脫離罪惡。

總結:道屬於靈,世俗的眼光不能見,心不能認知是常態。一旦被道光照,而認識道的存在,並追尋不止,是正確的,是上策。僅僅活在有形的世俗里,自傲自大,卻看不見大道,他們便活在病中,並步向死亡。
只有明白世人都處在罪中,病入膏肓,轉而尋道就得醫治。聖人能看到自己的罪,並能歸向道,求醫治,因此聖人得以聖潔,病得醫治而進入永生。
老師認為:老子《道德經》與猶太版道德經,同出於一。年代雖然不同,但是經意一致。並可以相互解釋。但猶太版道德經更為詳細完整。一旦道入你心,便可以進入兩經。因為經義的預知預見,亘古不變的特性,兩經雖相差五百年,但是卻是互相印證,沒有矛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秋高馬肥 2018-8-23 14:34
據考古,上古的老子《道德經》和傳世版的區別很大!
回復 豬扒戒 2018-8-25 03:01
秋高馬肥: 據考古,上古的老子《道德經》和傳世版的區別很大!
不妨把幾個版本都放這,以供讀者參考 道謝謝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3: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