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5-5 14: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評論

《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章主旨是從道的角度說:無,就是無形的大道,他是有形萬物的「基因」,先有「無」,然後才有萬物。就如一個高樓,先有設計圖紙,然後有高樓。圖紙類比「無」,高樓類比「有」。

從君王的角度講,你既然已經佔據了中樞的位置,你一定要謙下虛己,才能讓整個系統運行。處高位仍要彰顯而不知虛己,江山社稷就不能有序運作,君王本人也會危殆。

對眾人來講:要想成為有用之才,一定要虛己能融。太自以為是的人,對他人來講是挺難使用的。像一個碗一樣,如果你不是空心,就沒有什麼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這一句對君王和處高位者針對性強一些。眾輻條與轂是車之所以為車的必要條件。如果處於中樞的君王不能虛己謙下,處處企圖壓下屬一頭,容不得高人能人,也不給下屬發揮的空間,那他江山社稷的光景就可想而知了。

眾輻,對應眾人。轂,車軸中樞的中空的地方,對應君位。

河上公講:「治國者寡能總眾」,是從數量上去看,眾與寡的關係。

王弼講:」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眾」,是從虛實空間上去看。綜合古人與今人的觀點,會看得更全面。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和泥土製作陶器,當陶器中空時才能用於盛物,才能正常使用。假使沒有中空,其使用價值就很低了。

這句話用於普羅大眾比較合適。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合伙人,能夠與人融洽相處,謙下容讓是必要的。

如果一個人一直像一個十幾二十來歲的孩子,自認為天下第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別人也沒辦法與他合作。當然,這是用極端例子來說明問題,但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影子---牛氣哄哄,誰都不甩。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無論蓋房子或掏窯洞用於居住,室內空虛才能住人,有窗子才能透氣進光,才能成為合用的居室。

老子舉這幾個例子來講有與無,虛與實的關係,也許沒有遞進關係或分別指代。我們分開來說是為了清楚探究其中的深意。

建房子要中空有窗子的例子,可類比一個邦國,一個社團,一個公司,一個家。裡面也要空虛能容,就是要給其他人提供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這樣在成就別人的同時,自己才會被大家接納,才能發展,即是虛己能容。既要能容高人能人,也要給軟弱的人犯錯和改進的空間。如果你完全虛己,目標放在一個國家的利益上,你會看開許多;如果你能看到背後面的大道---總的主宰,你就完全看開了,因為背後操縱的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而不是你。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形的存在是成就的條件,

無形能容是成就的本身,是目的。

人的肉體的存在並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無形的大道藉著我們這個肉體去完成道的旨意。在我們明白這個旨意以前,我們是不知天命,生活是無目的,空虛的。因為萬事是互相效力的,一個人的挫折可以成就他自己,也可以成為借鑒,成為其他人的祝福。

 

當一個人能「看無形,聽無聲」的時候,你的時空就被無限放大了。再回頭看你的位置,就成了莊子說的:天空看一個人,或一個國如塵埃一樣。當你有這樣的感覺的時候,你的一隻腳已經踏入永恆。也就是說能夠「死而不亡」了。肉身可以死,靈魂卻垮時空穿越。

如果從玄冥的角度,或從道,或者說從靈的角度去分析本章。道是處於看不見的玄冥狀態,看不見也摸不著,是靈。他又是無處不在。道可比照片的底片一樣,雖不彰顯,但完全左右著有形的物質世界。能與道溝通,就可以在有形的世界之先,了解到有形世界的發展的態勢和方向。

但是要想讓道進入你心,能使你明白,你的心必須是空的,是凈的。你一定要祛除自己的慾望。如老子在第一章所講:「常無欲,以觀其妙」。沒有「欲」是能觀道妙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只有道對你說「yes」才是充分條件。明白道你首先要有態度,但決定權在於道。


總結:結合本章可以理解為,人要追求倒空自己,把自己的肉體,或者說你本人,作為一個空凈的器皿,來求被道充滿,被道使用,你才能發揮大作用。

道是活的,一直在與這個世界溝通。道在人類歷史上化成肉身來過一次,並告訴了世人如何能夠把自己的慾望清洗掉,這個道就是猶太版道德經中的耶穌。

猶太版道德經告訴我們,耶穌在十字架上流下的血,可以祛除我們的「罪」,這個「罪」對應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欲」。

中國文化中的陰陽五行中的「陰」五行,以及《黃帝陰符經》的人之大患----「沉水入火,自取滅亡」,都指明「慾望」乃人之大患。可惜的是,中國文化沒有找到一個去除慾望的可行方法。猶太版的道德經也說,對人類的救贖,除了耶穌基督沒有賜下別的名,就是說獲救的必由之路。

看來借用一下猶太人這個梯子---基督耶穌,是與老子《道德經》進行溝通的捷徑,也是必要條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風天 2017-5-6 09:36
耶,無中生用啦。
回復 豬扒戒 2017-5-6 12:15
風天: 耶,無中生用啦。
風天兄好。
回復 風天 2017-5-6 13:24
豬扒戒: 風天兄好。
好可好,
非常好。
扒戒也一樣好啦。
回復 shen_fuen 2017-5-8 00:48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回復 豬扒戒 2017-5-8 22:11
shen_fuen: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父兄好。多多指教。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4: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