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格的屬性和討論的對象

作者:mali50  於 2018-2-23 12: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人格的屬性和討論的對象

馬力


見網上有不少人在討論人性善或惡的問題,想說幾句個人的看法。

人性是善還是惡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是一個燒腦的話題。之所以至今莫衷一是,很大程度上在於善和惡的概念本身具有歧義性。討論人性的善惡主要是分析人的本性,即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的人性。否則討論就沒有意義。因為人的生長環境、利益所屬以及世界觀會嚴重地影響人的行為。而現代心理學很難把這些後來的影響從人的本性中分離出來,以便討論不受這些後來因素影響的人的本性。


然而善與惡這兩個概念本身卻偏偏與人們後天形成的價值觀有關,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用後天形成的價值觀來判斷與生俱來的本性就很難有定論。比如說同仇敵愾到底 是善還是惡?今天的新聞說:韓法院首次承認曾鼓勵向美軍賣淫並稱此舉是愛國主義。這裡的賣淫是善還是惡看來還可以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性,如控制欲、佔有慾和爭鬥欲本身不一定具有後天意義上的善惡性。它們即時自身保護和個體發展的需要,也可以用來自相殘殺。幾乎所有天生的自相殘殺的本能都是與自我保護有關的。


社會學在許多問題上其實是可以客觀化的,就是盡量避免使用邊界不明內涵不清,或依賴人的利益和立場的概念來討論純天然的問題,比如人與生俱來的人格屬性的問題。如果不去考慮人性是善還是惡這樣一個嚴重依賴價值觀問題,而是把人格屬性的區分建立在本來就是天然的特徵上,問題就簡單多了。最簡單的就是把人格屬性分為動物性(普通動物的性格特徵)或非動物性(不同與普通動物的性格特徵)。當然廣義地說人類也是動物,但畢竟與普通動物不同。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動物性和非和都是人格屬性的一部分。

人的動物性可以包括各種肉慾、本能和感知能力,以及更高等的趨利避害、不擇手段和自相殘殺等特性,表現為好鬥、好勝、忌妒、羨慕、懦弱、勇敢、堅毅、脆弱、急躁、遲鈍等個性的基本特徵。這些特性可以從一些寵物和新生兒的行為中觀察到。在資源允許時,幼兒也會表現出某些動物的分享和合作的行為。那末人超越普通動物的天然特徵又有那些呢?主要是與智力發展有關的特性,如易變
(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權衡(比普通動物更善於判斷利弊)和偽裝(自覺的,而非本能的)等。

這些動物性的和非動物性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下,又可衍生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特徵和行為模式, 除了社會化的控制欲、佔有慾和爭鬥欲等精神意志外,還有知恩圖報或恩將仇報,合作共贏或自私自利等行為方式。這時我們再用後天形成的有關善惡的定義或價值觀來判別人性的善惡就容易得多。當然這裡所說的人性善或惡都是指在特定的價值觀下的判斷,並不都具有普世或永恆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性善或惡也是可以討論的。但結論不具普適性,也因此需要更客觀的判據用以分析天然的人格特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3: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