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外部資源的等效性原理

作者:mali50  於 2015-2-5 23: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貿易逆差, 國際貿易, 選擇性, 中國

外部資源的等效性原理
馬力

前面介紹了貨幣間的匯率和歧視性匯率,說的是如何根據各種貨幣購買本國等量和不等量物資的幣值來確定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值。有人會問,既然人民幣被低估是一種歧視性匯率,為什麼美國要強迫人民幣(匯率)升值,而中國又反對呢?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許多人心裡都有這樣的疑問,以為升值不是白賺了嗎?過去沒有人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這裡就順帶作個簡單的解釋。

美國是不會讓你撿便宜的。這是因為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不能不受限制地兌換美元。也就是說這個匯率不是自由匯率,而是受限制的匯率,即限制匯率或選擇性匯率。中國不能根據升高的匯率任意買到想要的美元數量,而只能在有限的條件和場合下進行兌換。這個有限場合主要是在買賣貨物的國際貿易中,和外資企業和投資把在中國賺到的人民幣轉換成美元時。總而言之,高匯率只限制在對美國有利的兌換過程中。在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較高時,抬高人民幣匯率在貨物貿易中有利於美國出口;而在外資投資贏利時可以提高外資的利潤和投資國的產值。同時人民幣外資在撤離和拋售時也可以套取大量美元。但中國想以高匯率隨意購買美元則不行。這種定向匯率也是貨幣歧視的一種表現。如果沒有這個歧視,中國當然不會反對提高匯率,最好一元人民幣換一個美元,中國足可以把美元買光。

到這裡似乎已經明白所謂的匯率是什麼回事了。其實不然。匯率是經常變化的?為什麼會變化和怎樣變化仍是需要進一步弄清的問題。根據前述確定匯率或歧視性匯率的關係式,匯率會隨著參照物的物價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知道物價是怎樣變化的。一般說來,一國貨幣的購買力取決於流通總量和所能直接購買的貨物總量。但這不是簡單的等量關係,因為貨幣在流通中可以重複使用,同時許多貨物可以通過多次交易和轉手后才進入最後消費。如果流通貨幣的總量是M,平均重複使用的次數是m,而可購買的貨物在市場上的總價值量是H,貨物的平均周轉次數是n,則大致有這樣的關係存在:

mM = nH

當貨幣的重複使用次數和貨物的周轉次數不變時,如貨幣總量不變,貨幣的購買力因貨物的增加而增加,即物價減小。這便是貨幣與貨物之間的平衡關係。上述公式可以不考慮被儲存的廣義貨幣。若包括存款量,則重複使用的次數被拉低,因為長期存款的使用次數是零。

問題又來了。在一般經濟學教材中,考慮到貨幣的重複使用,但不一定考慮貨物的周轉次數n。然而在今天這樣商業和服務業十分發達的國家,產品從出廠到最後的終端消費者手裡往往需要經過若干次轉手。在市場經濟中,差不多每一次轉手都需要用貨幣來支付(當然對熟悉的客戶經常只是帳面轉換)。比如說甲用貨幣A從商店買到一輛自行車,然後又賣給乙換回貨幣B。在這個過程中,一輛自行車就需要貨幣A+B來交換。這還沒考慮自行車商店從批發商處提貨所花的貨幣以及批發商向廠家支付的貨幣。

那麼為什麼自視甚高的西方經濟學很少提及常識般的貨物周轉呢?可能還是與心中的鬼有關。大家都知道GDP,也都知道市場經濟國家的GDP是根據消費或銷售而不是產出來統計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GDPG是什麼意思。這個G不是總(General)的意思,而是指Gross或毛利。中文譯成總產值是不夠準確的。準確的譯名是毛產值。毛產值只是或可以根據毛利或營業額來計算,而不一定需要準確計算凈利或附加值。這樣一來,在商業和服務業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GDP會在貨物銷售時被沒有實際產出的周轉過程和商業行為而放大,甚至包括不嚴格的重複計算,造成這些國家經濟繁榮的假象。這至少有利於誘惑非市場經濟國家轉向市場經濟。

言歸正傳。從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單位貨幣每一次流通,包括貨幣的重複使用,所能購買的貨物,稱之為購買力:

購買力(平均貨物/貨幣單位) = nH/(mM)

購買力的單位如括弧中所示。其中平均貨物是一個抽象概念,指把所有貨物的價值加在一起後進行平均。這個公式更清楚地表明購買力正比於貨物量而反比於貨幣量。國家根據每年的物產增加來增加發行相應的貨幣。超量增發貨幣或增加流通會減小購買力,造成貨幣貶值。由此引起的貨幣貶值不同於匯率變化引起的貨幣貶值。

對於非國際貨幣來說,本幣所能購買的貨物是本國的產品或資源,產權屬於本國。因此可以說非國際貨幣的購買力是單純靠國有物資來支撐的。貨幣的發行量和可交換的國有物資總量是決定貨幣購買力的關鍵因素。但國際貨幣的情況就較複雜。這是因為國際貨幣主要靠兩類資源來支撐:一是國內的資源和產值,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二是海外資源。英鎊的海外資源主要是海外殖民地的產出。現今的美元則靠美元石油和外資企業的產品。因此國際貨幣的購買力不僅受本國資源的影響,還受海外資源的影響。

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產出仍屬英國的貨物資源,因此英鎊的海外資源只是本國資源的簡單延伸。而石油美元是因外國的石油必須用美元定價而獲得的海外石油資源。外國的石油產權不屬美國,出售後的一切所得歸外國所有。但由於其它國家購買美元石油必須擁有和儲備美元,這一非美國的物資與美國自己的物資一樣起到擴大海外美元儲備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美元石油成了石油美元的海外支撐。這是國外所有的外部資源類似於美國自身的資源作用於美元的等效性原理中的第一層含義。

由於美元石油需要美元才能購買,市場上美元石油的多少不僅會按供求關係影響石油的價格,而且也同樣會影響美元整體上的購買力。例如美元石油增產後,購買石油所用的美元增加。當美元的貨幣總量不變時,餘下購買其它美國商品的美元就會減少。結果就是物價下降。雖然美元石油不是美國自身的物資,由此造成的購買力變化在機理上與由美國本身的物資增加造成的購買力變化是相似的。這便是國外所有的外部資源與美國自身的資源作用於美元的等效性原理中的第二層含義。

除了這兩個含義外,外部資源的等效性原理在涉及到貨幣交換時還有第三層含義,就是對匯率影響的等效性。這個將在後續文章中繼續討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2: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