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產銷周期中的有限市場利潤

作者:mali50  於 2014-12-25 0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市場經濟, 貧富分化, 購買力, 改革開放, 中國

產銷周期中的有限市場利潤
馬力

前面說了市場壽命和危機預報問題。在討論貸款消費延長市場壽命時,沒有考慮償貸以及違約對市場的影響。因此當貸款量足以清除市場剩餘時,市場便可以青春永駐長生不老。這當然也沒有考慮產品質量對市場競爭的影響。這樣的市場反饋理論主要是從產銷過程中資本和購買力的流轉情況來考慮的。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積累造成的市場剩餘不僅阻礙企業效率的提高,還會終止企業的贏利過程造成過剩型經濟危機。這一切歸根到底來自有限市場下的私有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矛盾。貧富分化縮短了市場壽命,使過剩型經濟危機的發生更加頻繁。在市場反饋理論產生之前,中國曾經有過「做蛋糕」與「分蛋糕 之爭。這個爭論之所以熱門,就因為把做和分當作孤立的兩回事,甚至把「做」看作是經濟的範疇,把「分」看作是政治的範疇。於是在經濟不振的背景下,「做」戰勝了「分」,成了當時經濟政策和政治取向的主流。

但當時的中國已不同於改革開放初期產能不足的時代。在產值購買產值的有價市場經濟中,蛋糕可以繼續做大的關鍵不再是投資的擴大,而是市場的擴大。同時在兩極分化和需求異化的情況下,蛋糕能否售完不取決於市場的人口總數,而取決於購買力的分散程度。後者是一個分蛋糕的問題。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分蛋糕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重要挑戰。但由於沒有正確的經濟學理論的指導,受西方投資決定論影響的中國選擇了繼續做大蛋糕的「硬道理」,用抬高房地產和加重產業投資來保持GDP的高速發展。這樣的選擇還與對經濟規律一竅不通、只會崇洋媚外的主流經濟學家,迷信西方經濟在金融危機后可以迅速恢復有關。誤以為西方經濟復甦后擴大的中國產能可以適時迎來又一個經濟擴張的新高潮。

由於中國的產能嚴重過剩和購買力高度集中,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市場上的剩餘越積越多,終於導致今天的大蛋糕屯積和貶值,迫使中國經濟走入自我消化巨大庫存和消解剩餘產能的「新常態」。從理論上來說,新興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原有的保守經濟積累的物價紅利基本耗完。這時進入新常態是一個自然現象。這種新常態可以保持一段穩定的時期。但如果社會分化提前,前面所說的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矛盾在新興經濟體中上升為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矛盾后,資本積累造成的市場反饋也會提前發作,新常態的穩定周期就會縮短。而做蛋糕與分蛋糕之間的分歧正是為解決這一矛盾造成的貧富分化而產生的,只是當時沒有認識到兩極分化背後隱藏的不只是意識形態的偏差,而是私有化的市場經濟無法逃脫的命運。因此不可能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靠單純的意識形態糾偏來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這個矛盾最終會減小市場的範圍和縮短市場的壽命,使無限市場的利潤縮小為有限市場的利潤。

根據有限市場的利潤公式,有限市場的利潤小於設計利潤。在前面討論市場壽命時,只是顯示了資本積累造成的市場反饋對市場長度的影響。現在可以繼續討論各個周期上的企業利潤是如何因市場反饋而變化的。根據有限市場的利潤公式,第m個周期上的利潤Qm應當是該周期兌現的產值Em除去成本E(v + c),即

Qm = Em–E(v + c)

由《市場的長度》可知,周期m兌現的產值是

Em = E(1 - △Er)^m

其中△Er是第二剩餘價值比

Er = (1 + c(a–μ)) - a*(1–q(1- k))

將這些代入Qm中得

qm = [a*(1–c - q(1- k)) + c*μ]^m - 1 + q

這裡的qm = Qm/E是第m個周期上單位產值的利潤。

可以證明當m等於市場的長度n時,有qm = 0。也就是說市場消失時的實際利潤為零。這正是市場具有有限長度的原因。而當上述公式中的a用清除市場剩餘所需的消費比來代替時,又有qm = q。這時有限市場的利潤變成無限市場的利潤,因為市場剩餘被貸款消費(a > 1)清除了。沒有剩餘的市場實際上是無限市場,所以利潤就是無限市場的利潤。先考慮沒有消費者參與投資(μ = 1)和沒有貸款消費(a = 1)時的情況。這時周期m的有限市場利潤是

qm = (1 - q(1- k))^m - 1 + q

當用無限市場的利潤來表示時,該利潤與報酬和成本無關。這是因為報酬都己用於消費,同時成本投資都由企業支付而不佔用消費者的報酬,所有的市場剩餘是由利潤儲存造成的。

圖一:無消費貸款時產銷周期中的有限市場利潤

圖一是沒有消費貸款和工人的購買力儲存時(a = 1)產銷周期中的有限市場利潤qm在無限市場的利潤q中所佔的百分比。無限市場的單位利潤為0.20.5時的例子分別由實線和虛線表示。間隔為0.1的曲線沿指數k自左向右從01。因為沒有考慮超量供應(δ = 1),在市場的起點處由於市場剩餘還沒有產生,利潤是無窮市場的利潤。隨後沿每條k線的利潤隨周期數m的增大而減小。減小的速度隨k的減小或資本積累的增加而增大。當資本家花完所有利潤時,k = 1。因為沒有市場剩餘產生,市場為無窮大,所以k = 1的線不與橫坐標軸相交,同時企業利潤始終等於無限市場的利潤。曲線與水平坐標軸相交處的m值就是贏利市場的最大周期數n。因此在m軸上有限市場的利潤消失為零。從理論上來說,這利潤為零的線可以叫作危機線

跨過危機線再往後的m > n處,有限市場的利潤還會小於零。但如之前所說,由於有利潤儲存,資本家的凈收入仍可能大於零。一些人可能以這種高積累低利潤的經營方式來減小稅務承擔。從圖一可知,這種小k經營方式會加速市場剩餘的積累從而縮短企業壽命。另外,有限市場的壽命和利潤還會因企業效率,即設計利潤q,的增大而增大。這是因為提高設計利潤降低了市場的下邊界,並因此擴大了市場。需要提醒的是,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即便不從社會公正和道義的角度來考慮,企業不能無限制地壓低工人報酬提高設計利潤。因為在消費貸款受收入限制的情況下,消費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貸款來清除資本積累帶來的市場剩餘,甚至形成收入陷阱和利潤瓶頸,從而使經濟發展出現階段性停頓。這就是前面說的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矛盾。

如果考慮貸款消費對有限市場利潤的影響,可以像《貸款消費下的市場壽命》一文那樣令a = 1 + ηη = λ*lvr。再用lvr = q(1 - k)/(1 - (1–k)q–c))代入周期m的利潤公式得

qm = (1 - q(1- k)(1 - λ)]^m - 1 + q

λ = 0時,消費貸款為零。這時的a = 1,因此上述有限市場的利潤與圖一中的例子相同。當有貸款消費時,λ > 0,有限市場的利潤大於沒有貸款消費時的利潤。這一結果與以前各篇的討論是一樣的。

為了與無貸款時的例子比較,圖二選擇了單位利潤q = 0.2時的情況,用實線和虛線分別作出貸款指數λ0.30.5時沿k線的圖形。與圖一中的實線相比,貸款消費明顯提高了有限市場的壽命和利潤。貸款越多,利潤和壽命的增加也越多。同時,上式表明資本積累指數k和消費貸款指數λ對有限市場利潤的影響是對稱的。當k = 1λ = 1時,qm = q。因為這時要麼資本積累為零,要麼所有因資本積累產生的市場剩餘都被貸款消費所清除,所以有限市場的利潤不受資本積累的影響,並等於設計利潤。也正因為kλ的對稱性,可以將圖二中的kλ互換而不影響曲線的走向。因此實際利潤隨貸款指數λ的變化特徵與隨資本積累指數k的變化是一樣的。比如說實際利潤隨時間減少的速度在貸款較少時較大,這時因為這時市場剩餘積累的速度較快。消費貸款對清除市場的作用則隨貸款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實際利潤減少的速度因貸款增加而減小。

圖二:有消費貸款時產銷周期中的有限市場利潤

圖一和圖二再一次形象地說明了在有價市場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關聯和矛盾。當資本積累指數k小於單位數時,資本積累造成的市場剩餘縮小了市場壽命和企業利潤。雖然貸款消費能夠暫時清除部分市場剩餘,提高有限市場的壽命和利潤,但不能最終解決市場剩餘問題。當消費貸款積累到一定程度,違約性的金融危機便有可能發生並取代之前的過剩危機。因此有價市場經濟中購買力的分配問題不只是一個社會問題或政治問題,而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問題,是與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關鍵問題。不能合理解決購買力的分配,提高清除市場剩餘的效率,就不可能保持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其結果就是使資本積累變得越來越困難和越來越集中。而購買力的進一步集中又促使產生更多的市場剩餘阻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形成的資本積累和兩極分化之間的惡性循環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治之症,也是資本主義走向不可逆衰落的必然邏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8: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