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自相矛盾的供需曲線

作者:mali50  於 2014-9-1 06: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市場需求, 價值論, 產品, 成本

交換價值與交易成本》一文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不只是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在市場上的簡單投影,因為交換價值受商品本身的價值以外的許多因素的影響。影響交換價值的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供求關係。這裡的需求有其內涵和外延,即需求願望和需求強度。需求願望是商品的價值所引起的心理反射。其強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供求失衡可以影響購買機會進而影響需求強度,結果以顯性或隱性的成交成本影響商品的價格。

西方經濟學把價值說成是需求創造的。對供求關係的研究成了西方經濟學的重要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由市場需求產生價值的需求價值論。其中的基本邏輯就是:需求影響商品價格;把價格與價值混為一談后,需求於是影響商品價值,進而把需求看成是價值的源泉。至於為什麼會產生對某種商品的需求,西方經濟學閉口不談需求與商品使用價值的關係,唯恐使反對勞動價值論的最後稻草——需求再與勞動粘到一起。這是因為商品的價值或使用價值是勞動創造的。需求本身不能創造使用價值,雖然可以為產品創新和設計提供參考。人們不會對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產生正常的需求。

於是西方經濟學小心翼翼地在影響需求的因素中避免談及由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對需求的影響,在列舉影響需求的八大因素時,不惜昧著良心和職業道德把商品的使用價值的影響擯除在外。這八個因素是:1) 可支配的收入2) 個人的喜好、 3) 借貸及其成本、4) 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5) 人口數量和結構、 6) 對將來的預期、 7) 教育程度、 8) 買家地理條件以及天氣或氣候變化,如雨量增多導致雨傘需求上升。最後一點實際上暴露了需求與效用的關係,但仍然不願公開承認,用「個人的喜好」來搪塞。本來需求就有喜好的意思。問的正是影響喜好的因素是什麼。結果一個循環讓人說不出話來。號稱科學的經濟學已經墮落為資本的政治奴婢和宗教。

圖一:目前經濟學中的供需曲線

因此在西方經濟學中,需求量只是價格和購買力的函數,而與效用或使用價值無關。這充分表現在令西方經濟學無比自豪的供需曲線中。在無人不知的供需曲線圖中,橫坐標通常表示需求量或供應量Q,縱坐標表示商品價格(見圖一)。其中的需求曲線是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的需求定理所作。需求定理認為:其它條件不變時,價格下跌需求量上升,反之亦然。這就是說需求與價格的大小是反相關的,或者說需求函數D = D(P)的斜率或一階導數dD/dP < 0。為簡單起見,圖中的供需曲線用直線表示。但這條所謂的需求曲線到底說明了什麼?主流西方經濟學從來就沒說清楚。需求曲線上的一個點所對應的數量究竟是該處價格水平上的慾望需求量還是交易量?如果是慾望需求量,那到底是如何確定的?

由於需求價值論實際上無法獨立確定慾望需求量,因此在具體研究中,西方經濟學把定義中的需求慾望與最後的成交量混為一談,或者說用成交量來量度需求量。在討論需求曲線時也是這麼做的。當需求量是以成交量來計算時,需求曲線上的每一個點都是成交時的價格和需求量。這時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對應已經是交易發生后的事實,因此與供應大小或供需是否平衡沒有關係。由於需求方與供應方是在相同的價格上完成交易的,交易時的需求價格也是供應價格。這就是說一旦成交量與價格的函數關係確定后,知道了供需之間的比例也就知道了供應量與價格之間的函數關係。

比如說,需求量D與價格P成反比,則需求函數可用下面的線性關係式來表示:

D = Dmax – αP

其中最大需求量DmaxP = 0時的需求量。是需求曲線(這裡是直線)的斜率,表示需求隨價格變化的速度,因此可以叫作需求的價格變率(現有經濟學喜歡用彈性一詞來代替變率)。假定供需之間的比例S/D = k(k ≧ 1,因為需求D是用成交量表示的,所以供應量S不能小於D,即S ≧ D),將D = S/k代入需求函數得

S = k(Dmax – αP)

這便是供應量與價格之間的關係。把最大供應量寫成Smax = kDmax,再把供應的價格變率寫成-β= - kα,供應函數變成

S = Smax - βP

在這個例子中,供應量也與價格成反比,但斜率和P = 0時的初值不同於需求曲線。由於k ≧ 1,供應線比需求線更陡,或者說坡度更大。但以價格為縱坐標,供應量為橫坐標時,則相反(見圖二)。當S = D時,供需達到平衡。在這個例子里,平衡點在D = 0處,平衡價格也是最大價格Pmax = Dmax/α。這是因為供應量不能小於成交量。

圖二:供需曲線之例

但是西方經濟學卻根據所謂的供應定理來另外確定供應曲線。供應定理說:其他條件不變時,商品的供應量隨價格的上升而下降,反之亦然。即供應量隨價格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說供應量與價格變化是正相關的。可見供應曲線S = S(P)的斜率大於零,即dS/dP > 0,走向恰與需求曲線相反。圖一中的供應曲線S就是根據這樣的供應定理所作。供應曲線與需求曲線在某個點上相交。這交點所在的坐標就被說成是供需平衡時(也就是相等時)的供應量或需求量以及相對應的價格。這種解釋與人們的經驗並不相符,因為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反過來物多則賤。這是說物價與供應量是反相關的。而在圖二到圖四中,根據需求量或成交量所作的供應曲線是與人們的經驗相符的。

當需求量用成交量來表示時,供應量不可能小於需求量。但在圖一中的供需曲線交點以下的低價位上,價格相等時的需求量大於供應量D > S,而在交點以上的高價位上,價格相等時的需求量小於供應量D < S。這種情形恰與人們所熟悉的供求關係相反。事實上,沒有理由認為需求曲線和供應曲線一定相交。供應量大於成交量或需求量是市場的常態,只不過庫存時間有長有短。只要庫存穩定且時間不是太長,就可以大致認為是處於需求平衡的狀態。這時的供應線處於需求線的上方,並大致與需求線平行。圖三表示供求平衡時的供需曲線。當隨時可以上市的庫存量I恆定時,供求平衡時的供應量是S = D + I

圖三:供求平衡時的供需曲線

現有經濟學把供需平衡視為一個點意味著供需平衡時的價格是固定的。這個固定價格對應於同樣固定的供應量或需求量。事實上,當供應量或需求量變化時,平衡價格在市場的調節下也會跟著變化。或者說在一定的範圍內,供求之間的失衡可以通過市場調節和引起的價格變化來消除。前文所說的隱性成交成本就是市場自動調節使供求達到平衡的一種方式。在市場調節成功的情況下,供應曲線大致與需求曲線平行,就像剛才說的那樣。這是現有經濟學中的供應曲線解釋不了的。當供求平衡時,需求和供應都仍然會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因此在市場調節的作用下,供求平衡不是如西方經濟學所說的一個點,而是一段曲線,也就是需求曲線和供應曲線平行或重合的那段曲線。

圖四:需求間斷的例子

市場的調節功能是否是無限的?不是。因為市場本身不是無限的。西方經濟學把供求理論建立在無窮市場的隱性假定上,因此供應曲線和需求曲線都是連續的單調函數。由於需求是人們對商品使用價值的心理反射,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決於價格,而且有賴於使用價值和購買力。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最大需求量Dmax。圖四表示需求曲線在最大需求量處會發生間斷,以至在價格減小時銷售量不會明顯增加。尤其是效用差、變質、過季和瀕臨淘汰的商品再便宜也乏人問津。這時的需求曲線在最大需求量之後跳到某個低價位上變成與供應軸相重合。當這個價位低於成本時,廠家繼續生產和供應這一商品就會虧本。因此廠家供應的增加也會停止在廠家虧本前的臨界價格點Pc上。

有人說目前的供需曲線不是只在一個價格點上達到平衡。在價格和需求構成的平面上布滿了需求曲線。供應曲線穿過所有這些需求曲線便形成一條連續的平衡曲線。於是供應曲線與無數需求曲線相交。所有這些交點都在供應曲線上,構成連續的供需平衡曲線。如圖一中的平衡點E0E1、和E2。然而在供需平衡時,需求隨價格的變化與供應隨價格的變化一致,都是隨價格的上升而上升的。這正是西方經濟學所說的供應與需求的關係:需求增加則需求曲線右移,均衡量增加和均衡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則需求曲線左移,均衡量減少和均衡價格下降。這一結果恰與需求定理相反。由於需求定理同樣被用於供需平衡的情況,這個有悖於需求定理的解釋不能成立。

由此可見西方經濟學的供需曲線無法描述供需平衡時,需求與價格之間的變化關係。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矛盾,是因為那些供需曲線和定理是為資本家壟斷市場服務的,反映的是壟斷市場中的供求關係。資本家操縱不了需求,但能操縱價格和供應。當價格較低時,資本家減少供應,迫使物價因供不應求而上漲,然後在高價位處增加供應。但迄今為止,發達國家的壟斷經濟還沒有控制所有領域。市場仍然受著供求關係的調整。在這些不斷調整的市場上,西方經濟學的供應曲線不過是反映了資本家的一廂情願,而與客觀現實相去甚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6: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