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共為何拒絕接受「GDP世界第一」?/何清漣

作者:笑臉書生  於 2014-5-3 15: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中國

      4月30日,「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或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成為當日重要新聞。假如世行報告結論為真,這無疑將成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劃時代事件,因為自1872年美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來,這一紀錄保持了140多年。
     更有意思的是,曾希望「和平崛起」的中國對這一報告的態度,竟然與對待2011年IMF的報告一樣,拒絕接受。
     當年IMF報告認為,中國GDP總量將在5年後超越美國,2016年將成為「中國世紀元年」。 *「中國GDP世界第一」如何得出?*
     當我看到這條消息后,心裡卻存有大大的疑問。
    因為我清楚記得,2013年世界各國GDP排名第一是美國,GDP總量逾16萬億美元;中國第二,總量逾9萬億美元。「第一」與「第二」之間的差距高達7萬多億,如此巨大的差距,一年之內何能超越?
     於是我上世界銀行網站,找到了這個4月29日發布的「2011國際比較項目」的「比較世界各經濟體真實規模」,終於了解「中國GDP總量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
     報告稱,這是「根據貨幣在不同國家的購買力做評估」,測算方法與5年前的IMF報告一樣,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
     談到購買力平價學說,實在令人有點頭痛。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亦稱國際比較項目法(ICP),是以某國商品價格與基準國家同種商品價格比率的加權平均值為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用來取代匯率,將一國的GDP轉換成以某一基準貨幣或國際貨幣(例如美元)表示的GDP。它是國際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基礎,自產生之日起就從未擺脫質疑與爭論。有關它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匯率對購買力平價的短期偏離、可能高估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比較時選取的規格品的代表性難以保證、價格資料的收集和處理過於靈活,……等等。
     但贊成使用的人認為,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是比較各國經濟規模的最佳方式,它比經常變化的匯率更為理想,因為匯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與服務的真實成本。
     這個項目每6年做一次。但因為有上述明顯缺陷,中國國家統計局雖然參與了這一報告的寫作,卻不肯為這個報告背書。
     美聯社在「中國拒絕為中國將成為第一經濟體背書」(China Rejects Sign It May Soon Be No.1 Economy)中指出,中國人均收入從未進入世界前100名,並引述IHS環球通視(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傑克森(Brian Jackson)的觀點,稱報告其實也在提醒外界,中國消費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美國人的十分之一,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菲律賓、玻利維亞、伊拉克等三國持平。
     中共政府不喜當「第一經濟體」* 中共政府對這一報告的態度很冷淡。
     這從新華社5月1日發布的「綜述:報告稱2011年中國經濟規模達到美國近九成」可看出。該文特別指出:在衡量不同國家經濟規模對比時,使用匯率轉換計算和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結果常常存在差別。比如,使用市場匯率計算,2012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美國的一半。並借新華社對世行高級統計分析師納達·哈馬德的採訪特別說明,國際比較項目的結論只針對2011年,並不對未來幾年作出推測。 這一切彷彿2011年舊事重演。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11年4月下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份報告中,將中國的GDP排名預測配以驚人結論發表。該報告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GDP總量將在5年後超越美國,2016年將成為「中國世紀元年」,「美國時代」已接近尾聲。
    其時中國已經結束「和平崛起」的外宣策略,因此不僅對中國GDP總量成為世界第二的消息冷處理,對IMF這份報告更是直接予以反駁。
     2011年3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全面認識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其中引證了2009年中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總就業人口中所佔的比重,表明中國從事第一產業即農業人口的比重過高,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僅相當於美國工業化初期即1870—1910年的水平;第三產業則比發達國家的比重低了一半。
     同年4月29日,中新社更發布一條消息,「中國GDP總量5年超美引爭議,演演算法不同致『被提前』」,專門請了兩位專家來分析IMF這一報告,指出計算匯率時太冒進,購買力平價法的準確性差,與實際市場匯率的差距比較大。
     現在,中國對世行報告預測中國GDP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反應,如同2011年對IMF報告的態度一樣,不承認的理由也同樣,即購買力平價這一計算方法高估了中國的經濟規模。
    GDP世界第一難解經濟困局* 國際社會有種看法,認為中國謙辭老二、老大,都是出於一種考慮,即不想承擔與經濟大國地位相對應的國際責任,因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一慣做法是:要爭取國家利益時,習慣坐在前排,要求大國地位;要承擔責任時,則縮在後排,要求世界將其當作發展中國家,給予各種援助與優惠。
     對中國這一習慣做法之總結,倒也沒冤枉北京。但中共政府謙辭「老大」地位,卻還另有原因。因為現階段,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處於困難時期。政治上的煩心事,既有高層內部那難以平息的權力鬥爭餘波,這從反腐的艱難推進,周永康雖然被囚卻難最終定論可見一斑;
     更有種種官民矛盾、民族矛盾有如一隻只火藥桶隨時可能爆炸,這從習近平視察新疆遇到維族人以自殺式爆炸方式的強烈抗議可以管窺蠡測。
     經濟上更是困難重重。原來打算借世界銀行主持研究的「中國經濟改革路線圖」,在中國推行以金融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改革,不再走政府刺激經濟的老路,遏制地方債務,改變以GDP為指標體系的幹部考察體系。
    結果,這些寫在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內容,不到一個月就讓位於以「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為主旨的「微刺激」,地方債繼續發,土地財政依舊當道,影子銀行系統危機不斷,生態環境更是全面告急,據說有隨時爆發環境危機(空氣、水)的可能…… 在民生日益艱困、就業困難的情況下,世行報告應許的「中國GDP世界第一」,不僅於北京無補,反而只會招致本國民怨再起。
      微博上到處可見對世行報告的懷疑與諷刺,甚至有人懷疑是中共政府給了好處買來的高帽。
     2004年,我就寫過一篇長文,指出GDP核算體系本身有許多缺陷,比如它不能衡量有關人民生活質量的相關指標,如收入分配、社會福利、環境損耗等,也不能衡量一國的技術創新能力、資本效益等。從社會發展水平與經濟實力及競爭力而言,衡量人民生活質量與技術創新能力更有實際意義,希望中國告別GDP崇拜。
      中共政府現在不肯接受以「世界第一經濟大國」這頂高帽,說明政治高層對自身實力尚有自知之明,畢竟,一個超級房地產大泡沫隨時可能破裂,一個巨大的債務泥潭隨時可能身陷其中,經濟部門的主官可不是宣傳部門的裱糊匠,只要造謠、吹牛,讓網路水軍搗蛋就算「政績」。 (關於GDP核算體系的缺陷,本人另寫文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4-5-3 15:49
鴨鴨好快
回復 北京的大平 2014-5-3 17:29
中國的GDP裡面全是水,排第幾都沒人信。再加上破褲子式的經濟,還不知能扛幾年。
回復 巍不足道 2014-5-3 18:36
是的,水太多,說不定那天會翻船
回復 白露為霜 2014-5-3 22:41
超過的說法是按照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的。這種計算方法有一定爭議。
不過即使按照傳統的對換率來計算GDP,中國超過美國也就是5年之內的事,假設沒有大事發生。
很多人說中國數據很水,這個不假,一方面地方可能虛報,另一方面中國還有龐大的地下經濟未被計算進來(很多交易都是現金,比如家裡雇保姆)。正副相抵,也差不了多少。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4-5-3 23:56
虛胖不自信,轉型欠真功。權貴自保忙,出頭怕招風。看剛出版的新書<30 Tomorrows>.
回復 dwqdaniel 2014-5-4 01:33
連豬肉都灌水的國家,好意思接受第一嗎?
回復 總裁判 2014-5-4 01:36
其實是內外有別。
上面對外面謙虛點,對裡面不低調的;上面以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為動力,讓裡面的人爭取做世界第一強國,並讓他們以為自己是名副其實第一強。
回復 leo愛瞎想 2014-5-4 05:08
打著第一強的旗號忽悠老百姓的,就算第一,有多少與民共享的成果?第不第一關下層毛事兒。
回復 WilliamFord 2014-5-4 11:19
GDP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公款吃喝都可以增加GDP呢!關鍵是看國民受教育的程度及就業,還有就是國家的科技水平,等等。中國還差得太遠!
回復 不算夜歸人 2014-5-5 23:45
dwqdaniel: 連豬肉都灌水的國家,好意思接受第一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4: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