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人口近10年的增長速度差不多是100年來最低的, 年平均0.66%。大約只有從20世紀年均年增長率1.3%的一半. 如果沒有移民的話, 美國目前的生育率為1.71,低於可以維持人口替代率的2.1。
實際上,自然低生育率早已在世界上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出現。例如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希臘,比利時,和法國等,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
生育率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而走低,似乎是所有走向工業化國家的共同擔心,目前的高生育國家主要集中於非洲和/或穆斯林國家。但是,穆斯林大國孟加拉國已經跌破2.1的替代生育率,印度尼西亞也僅有2.3。 印度教徒占80%和伊斯蘭教徒占14%的印度一度無節制生育,人口快速增長,但是近年生育率也已降至2.2。
如果美國沒有移民潮來推進人口成長率,美國看來將會無法避免地走上某些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和義大利之路——當生育率和新移民率低於人口老化率時,將給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
人們曾提出過多種因素來解釋生育率的下降 —難以找到高薪工作,結婚越來越晚, 房屋價格和租金飛漲;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拉大,許多中產階級陷入困境,相對較高的生活成本以及對生育的態度的改變等因素.
但是, 今年的一篇統計文章表明低於大學的教育水平和高生育率明顯相關,並且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這篇文章沒有給出過多的分析和解讀,卻顯示出數字的力量。
該文對2019年美國15-49 歲婦女的生育率(TFR)進行了統計:目前,美國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率為1.71,拉丁裔生育率最高,達1.94; 非洲裔的生育率1.77;而歐洲裔白人的生育率只有1.61。該文沒有亞裔的數據,但是,過去的研究顯示亞裔的生育率要比歐洲裔白人的低一點點。

Credit to
NVSR, 2021
表面上來看,美國拉丁裔婦女的生育率高於歐洲裔白人婦女的生育率。但是, 如果通過教育水平來分類,學位是副學士或以上的拉丁裔婦女的生育率並不比類似學位的歐洲裔白人婦女的生育率高。類似情況出現在非洲裔。
然而,對於沒有大學學位(包括修過某些大學學分,僅僅高中畢業,或沒有高中畢業)的婦女,美國歐洲裔白人婦女的生育率確實不如拉丁裔,甚至也不如非洲裔。
不過,即使是沒有大學學位的育齡婦女,種族之間生育率的差別也不過是20%-30%。而教育程度的區別要大的多,副學士學位以下者,文化越低,生育率越高。例如,沒有高中畢業者比有副學士學位者的生育率高出80%-150%。
這些年來, 越來越多的拉丁裔女性進入高校求學, 獲得副學士或以上學位, 改善了她們的經濟狀況。同時,她們的生育率也在下降。從2006年到2017年, 儘管拉丁裔女性仍然是生育冠軍, 但是她們的生育率已經下降了 31%。而同期歐洲裔白人女性的生育率僅下降了 5%,非洲裔女性的生育率下降了 11%。
如果拉丁裔婦女的生育率繼續下降,它可能會推動美國的總生育率更為低下。如果移民補缺不足,我們可能會看到美國出現像日本那樣的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不足。
總而言之,婦女的教育水平會越來越高。因為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途徑,美國不可能期望低教育的育齡婦女來維持現有的生育率。關鍵的是,如何提高那些有大學副學士或以上學位的育齡婦女的生育率。
幸運的是,從副學士學位或學士學位開始,這種生育率下降並沒有隨著育齡婦女擁有更高的學位而加劇。而是在擁有碩士學位者上持平或在擁有博士或專業學位者上輕微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