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誰能強迫中國青年生小孩?

作者:謝盛友  於 2023-3-6 06: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誰能強迫中國青年生小孩?

四川省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取消生育數量限制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有觀點認為,這一規定是對非婚生育行為的鼓勵。

實際上,此前包括廣東、陝西、安徽等省份也已明確,進行生育登記時不再對結婚狀況和子女數做要求。比如,2022年6月,陝西省衛健委發布《陝西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夫妻生育子女的,應當在懷孕后至孩子出生六個月之內辦理生育登記。其它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記」。

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告訴界面新聞,非婚生育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獨立女性藉助輔助生殖技術實現生育,另一種是自然懷孕后因各種原因未辦理結婚登記。這兩種情形中,起決定作用的仍是個人選擇,外部政策對女性是否選擇非婚生育的影響十分有限,取消生育登記對結婚的要求,不會導致非婚生育數量大量增加。

在今年「兩會」召開之際,有政協委員迫不及待地想要為「計生」獻計獻策。他在提案中寫道,要「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對待未婚生育」,「允許年滿30周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生育一胎」

2021年,中國官媒公布了一份有2801人參與的《公眾對單身女性生育態度調查》。調查顯示,高達86.9%的受訪者「支持」單身女性生育,「非常支持」的就佔到了58.9%

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青年網路、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行《大學生婚育觀念調查報告》指出,大部分大學生不再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然經歷,而是以追求精神和物質提升為婚姻的主要目標;結婚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情感基礎和事業穩定成為結婚必備條件;不依附於男性成為當代女性的標誌,「先立業后成家」成為男女共同的追求;大部分大學生不再視離婚為羞恥。這次調查表明,大學生群體與當前已婚群體的觀念已經出現很大差別。

  此外,覺得「教育孩子太難」、「嚮往丁克家庭幸福生活」的大學生佔有相當比例,分別為35.7%和14.61%。生育政策對生育意願的影響極弱,就業支持性政策更受期待,三孩政策對大學生生育意願影響有限,四成(41.99%)大學生表示不會因政策改變生育意願,因為政策出台而增強生育意願的僅有8.26%。另外,近四成(38.68%)對三孩政策不清楚,說明政策宣傳還需要加強。這帶來的啟示主要有,青年人婚育觀正走向「自主選擇」,強調自我情感和精神滿足;「未婚同居」高接受度和「非婚生育」低接受度並存,成為生育率走低的潛在風險;青年人對婚育的期待受制於雙方情感穩定及事業穩定,重點要緩解婚育與事業的衝突;政策設計需遵循青年人的婚育觀變化,特別關注女性視角的需求。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北京,有一對愛情長跑了8年的情侶,分別是現年25歲、從事醫美行業的女方孫小姐,與在金融業上班,即將奔三的男方趙先生。雙方都是北京本地人的他們,普遍來說比還未落戶的外地人口多了些婚育優勢,卻都還在思考著是否步入婚姻。

孫小姐告訴DW:「大家現在都想生女兒,比如在北京生兒子(就可能要為他置婚房),就意味著至少要掙1000萬……基本上,最差應該也會出個首付二三百萬吧」。

但這並不是讓她不想生的主因。「反正我想到我下班以後,或者好不容易有個周末,還要帶孩子,孩子大些要管他學習,我真的巨恐懼」。

對於晚婚育,趙先生則認為「思想開化了,結婚生子不能證明或代表什麼,是否正式結婚、是否離婚、是否有孩子等,不能代表幸福」。

他們的故事是中國青年婚育情況的一種縮影,既考量成本,也傳達出了婚育不再是人生必要的選項、有別於中國傳統如「傳宗接代」的聲音。而這正在改變著中國初婚、育的現實。

中國多地民政部門,在2月中旬公布了去年度的婚姻大數據,顯示各地初婚平均年齡近30歲,晚婚已然成為中國普遍趨勢。而從今年初,官方公布去年的人口數據顯示,中國人口60多年來首次出現萎縮,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也創下新低。

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向DW表示,目前中國的婚育年齡正在「後來居上」東亞初婚、初育年齡全球最晚的趨勢,「今後將面臨嚴重的養老危機」、「初婚年齡還將不斷推遲」。

為了應對,中國政府也已經出台了許多相關鼓勵婚育的政策,像是四川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當地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謝文敏更公開表示,該舉措應該擴大到全國范圍施行。中國有些省份也延長了婚假,甚至還有給新婚夫婦長達30天的措施。不過這些措施,可能還無法全面照顧到現代生養的需求及想法。

婚育問題的「中國特色」

一對在上海金融業打拚的28歲夫婦,和DW分享了他們暫時還沒有生小孩的計劃。女方萬小姐說:「一方面吧,我們也都在工作,帶小孩還得請保姆,我們父母也都還在工作,把小孩丟給保母,我也不太放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與人口研究中心主任Bussarawan (Puk) Teerawichitchainan提到,在老齡化的中國,曾經的一胎政策,讓子女在上有老、或下有小的「三明治」情況下,照顧的力量因「沒有手足」而相較單薄,即使政府現在鼓勵生三胎,人們也會思量負擔的問題。

除了基本的照顧,萬小姐進一步提到,中國教育狀況「真的卷」,對於「雞娃模式(給孩子打雞血,父母盼孩子成龍鳳的行為)」她望而卻步。

「各種興趣班,連籃球,花樣游泳,老師都還找國家隊的,幼兒園也是各種卷,都開始讓她(孩子)學編程了。好的私立幼兒園,還要面試父母,之前電視劇里那些,真的是沒誇張……」。

Puk也說:「如果你考量到撫養孩子的成本,在亞洲,在追求卓越的學業表現而言,競爭非常激烈」。

另一項中國政策帶來的影響,是結婚年齡。1980年中國為了推行計劃生育,將法定最低結婚年齡推遲到男生22歲、女生20歲,鼓勵晚婚(男 25 歲、女 23 歲)晚育,而鑒於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普遍在16-18歲,符合生物學時序,易富賢認為「中國也應該與國際接軌」。

易富賢表示,「婚育年齡的推遲,意味著生育的時間窗口縮窄,不孕率提高」,生育能力也隨時間下降。「如果男、女初婚年齡不能控制在27歲、25歲以下,生育率是難以提升到更替水平的」。

從經濟下手還不夠

在北京,30歲的單身公務員老王(化名)表示,房價高是普遍性的問題,婚後生孩子的各項成本很高,「娶個老婆,吃喝玩樂都不痛快,我結這婚幹嘛?耽誤人家嗎?一個人樂呵樂呵得了」。他還提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

Puk說:「中國能考慮的有項政策是,為年輕夫婦提供某種形式的住房補助或鼓勵措施。沒有沉重的住房成本負擔,這也許可以幫助他們考慮真的早點組建家庭」。

然而,Puk以新加坡為例,說明經濟上的補助還是有其限制。她分析,新加坡的政府補助、但得要是提供有婚約在身的人,才能預購的公共住宅(Build to Order, BTO)補助為例。

她說,某種程度上,經濟的好處會激勵了人們結婚的意願,住房補貼也是新加坡政府鼓勵婚育的方式;雖然從生育率上來看,並沒有顯著效果。但她也提到,是如果政府沒有這些相關政策,也許數字會下滑更多。

同時她強調也表示,除了光是經濟層面還不夠,政策還需要考量到「有些事情能及時做到,但有些是需要融入改變的。尤其是在規范和文化上的改變,這可能需要花上很長時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