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為什麼對疫苗持懷疑態度?

作者:謝盛友  於 2021-11-24 05: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人為什麼對疫苗持懷疑態度?

在西歐,幾個講德語國家的新冠疫苗接種率最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哲學家、教育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1861年2月27日-1925年3月30日),及其靈智學(又稱「人智學」),與此又有什麼關係?

施泰納是一位奧地利的哲學家、改革家、建築師和教育家,也是華德福教育[1]的始創人。

施泰納出生於奧匈帝國克拉列維察(Donji Kraljevec)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約翰·施泰納(Johann Steiner,1829–1910)是鐵路公務員;母親名叫法蘭契絲卡·玻利爾(Franziska Steiner,1834–1918)。妹妹李歐波蒂妮(Leopoldine,1864–1927)是裁縫,與父母共住直到終老;弟弟古斯塔夫(Gustav,1866–1941)甫出世便喪失聽覺。由於父親工作之故,全家須經常在下奧地利邦境內搬家。

施泰納就讀小學期間,便開始獨立自修,求取知識,尤其對幾何學感興趣。他自稱 16 歲那年已經閱讀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之作品《純粹理性批判》。實用中學畢業后,施泰納獲得一筆獎學金足供資助他在維也納科技大學就讀四年(1879-1883)。大學期間,他攻讀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育,同時到維也納大學旁聽哲學、文學和歷史相關的課程。由於獎學金的資助年限使得施泰納在1883年中斷學業。直到1891年他才在亨利希?馮史坦(Heinrich von Stein )的指導下以論文《認知理論的基本問題》("Die Grundfrage der Erkenntnistheorie",後來增加此論文的內容並以書名《真理與學問》"Wahrheit und Wissenschaft"出版)在羅斯托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施泰納創立的人智學,帶有充滿靈智的世界觀,用人的本性、心靈感覺和獨立於感官的純思維與理論解釋生活,這種想法可溯及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際,歐洲人對神秘學的復興。這股神秘學運動可說滋養著施泰納,同時也讓施泰納的想法更具影響力。施泰納所開啟的「人智學」運動,影響所及不僅止於較為人知的(華德福教育),同時在藝術(優律思美、人智學建築)、醫學(人智學醫學)和農業(生物動力農法/自然動力農法),甚至金融業都有痕迹。此外,施泰納潛心於科學,編輯了歌德的科學著作,並深受其影響。在「自由的哲學」(Die Philosophie der Freiheit,1894年)一書中轉而鑽研哲學;在他編輯的「文學期刊」中又探討文學。

1913年,在多納什城(Dornach)成立第一個哥德學園—一所文科(Geistewissenschften,人文科學)學校。同時還在1919年創始華德福(Waldorf)學校運動,建立了許多為殘疾兒童、數學與科學研究、醫學、農業及為培養講演、音樂和戲劇方面人才的研究所。

施泰納到處講演、著述。作品有「歌德的世界觀」(Goethes Weltanschauung,1897年)、「神智學」(Theosophie,1904年)及自傳體的「我的生活道路」(Mein Lebensgang,1924年)。卒於瑞士多納什城

疫苗,打還是不打?就這一議題的爭議日漸激烈。 有些家長故意不讓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因而導致某些疾病難以得到徹底滅絕。他們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未被注射疫苗,我們不妨先來問一問人智學的醫務工作者。人智學Arlesheim診所外部鏈接的青少年專科醫生Bernhard Wingeier說,在人智學中,人被普遍認為僅僅是一種物理性的實體。這樣一種對人的認知,對人智醫學,特別是人與疾病的關係產生了影響:「我們相信,人有自愈能力,也知道該如何激發這種能力,」Wingeier解釋說:「疾病在人智醫學中不僅被看作是要清除的糟糕的東西,也被視為一種人類發展的途徑,特別是對兒童而言。」

人智學醫生與「真正反對疫苗的人」不同,他們大多並非無條件的反對所有疫苗。Wingeier本人就推薦無論如何也要注射破傷風疫苗。而面對兒科病,他往往會因人而異地向病童家屬提出建議。「在人智學中,對個性化的認知非常重要」。

人智學(Anthroposophy)是由施泰納所創立的一派哲學,他認為人智學是一種靈性科學,希望扭轉這個世界過度朝向唯物主義的發展;基於人智學的理念已經發展出許多實際的應用,包括體制外教育的華德福教育、人智學醫學;有機農業當中的生物動力農法/自然動力農法(Biodynamic Farming,簡稱BD農法)以及藝術當中的優律思美、形線畫和人智學建築。

華德福教育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以自然教育為主,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創立於1919年,是位於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的一所學校。2017年,全球75個國家建立了1139所獨立的、1857所幼兒園、530所特殊教育中心。同時還有很多基於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公立學校、特許學校和在家教育。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象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

這種人智學中的個性化對待,在德語國家普遍受到推崇,即使是在並不信奉它的群體中。「人們往往習慣心生質疑,甚至對權威機構-比如醫生和政府推薦的做法提出質疑,從原則上說,這是我們所處的後現代時代和個性化醫學的表現,」Philip Tarr表示。他在巴塞爾鄉村半州州立醫院擔任副主任醫師。

在瑞士,接打疫苗並非強制性的。瑞士並未計劃像義大利、法國和美國一樣,將疫苗接種列為公民義務。瑞士的政治結構也幾乎不允許像德國一樣,採取相應的強行推行措施。「憲法所賦予瑞士人民的自由,讓他們有最重要的理由來反對強制接種疫苗,」現代醫療學專家Tarr也這樣說。

[1]Die Waldorfpädagogik wurde 1926 durch Rudolf Steiner auf der Grundlage der von ihm selbst begründeten Anthroposophie entwickelt. Sie wird der Reformpädagogik zugerechnet.Steiner konzipierte die Waldorfpädagogik an der 1919 in Stuttgart eröffneten Betriebsschule für die Kinder der Arbeiter und Angestellten der Waldorf-Astoria-Zigarettenfabrik (heute Freie Waldorfschule Uhlandshöhe). Nach diesem Vorbild entstanden bald auch an anderen Orten sogenannte Waldorfschulen, zunächst in Deutschland, dann aber auch in anderen Ländern. Heute wird die Waldorfpädagogik weltweit praktiziert.

Als theoretische Fundierung dient die Waldorfpädagogik für die Waldorfschulen und -kindergärten. Daneben gibt es auch Schulen in Einrichtungen der anthroposophischen Heilpädagogik. Die Emil Molt Akademie ist eine waldorfpädagogische Berufsfachschule und Fachoberschul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東方朔風 2021-11-24 07:28
撞上這篇大作,我才知道自己文化程度太低,耐心和修養也不夠。既看不懂,又沒耐心慢慢研讀,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4:29

返回頂部